2024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中央及省委部署要求,聚焦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扎实做好“产、城、人”三篇文章,迎难而上、顶压奋进,实心干事、担当作为,推动生产需求持续改善、就业物价总体稳定、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发展质效不断提升,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昭通实践”迈坚实步伐。
一、综合
地区生产总值(GDP)。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4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16.91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2.13亿元,增长1.4%;第二产业增加值784.37亿元,增长8.8%;第三产业增加值970.41亿元,增长2.4%。三次产业的比重为13:38.9:48.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6%、70.3%、25.1%,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2、3.3、1.1个百分点。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41767元,比上年增长6.2%。
民营经济。全年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1024.81亿元,比上年增长5.4%,占GDP比重为50.8%,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4.49亿元,增长1.3%;第二产业增加值302.06亿元,增长8.9%;第三产业增加值488.26亿元,增长5.6%。
物价。全年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上涨0.3%。其中食品烟酒价格上涨0.4%、衣着价格上涨0.8%、居住价格下降1.2%、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0.5%、交通通信价格下降1.3%、教育文化娱乐价格下降0.1%、医疗保健价格上涨5.3%、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持平。
表1 2024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12月 | 12月 | 12月 | |
(上月为100) | (上年同月为100) | (上年同期为100) | |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 99.8 | 100.6 | 100.3 |
食品烟酒 | 99.4 | 101.3 | 100.4 |
衣着 | 99.6 | 99.8 | 100.8 |
居住 | 99.9 | 100.3 | 98.8 |
生活用品及服务 | 99.8 | 99.3 | 100.5 |
交通和通信 | 100.5 | 98.4 | 98.7 |
教育文化和娱乐 | 100 | 99.8 | 99.9 |
医疗保健 | 100 | 104.4 | 105.3 |
其他用品和服务 | 100.4 | 100 | 100 |
二、农业
农村经济。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95.66亿元,比上年增长1.4%。其中,种植业产值210.86亿元,增长2.5%;林业产值23.63亿元,增长20.8%;畜牧业产值143.27亿元,下降2.9%;渔业产值5.48亿元,增长5.3%;农林牧渔及辅助性活动产值12.42亿元,增长6%。
农产品产量。全年粮食播种面积766.23万亩,产量212.56万吨,比上年增加2.18万吨,增长1.03%,其中,夏粮产量8.98万吨,增长1.66%,粮食单产277.4公斤/亩,增长1.01%。经济作物中,油料产量4.4万吨,增长5.8%;烟草(未加工烟草)产量3.6万吨,下降1%(其中烤烟3.4万吨,下降0.7%);蔬菜及食用菌产量185.9万吨,增长4.6%;水果产量75.7万吨,增长9.4%(其中园林水果72.5万吨,增长10%);猪牛羊禽肉产量39.96万吨,下降5.5%(其中猪肉产量34.15万吨,下降6.5%);禽蛋产量1.9万吨,增长5.3%。
农业生产条件。全年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14.55万亩,农业机械总动力225.07万千瓦特,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48.2%,全市农机具拥有量达85.58万台套。
三、工业
工业经济。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471.51亿元,比上年增长6.5%。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218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5%。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增加值增长1.5%,重工业增加值增长9.3%,轻重工业的比重为21:79。
三大门类。采矿业增加值下降2.8%;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6%;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增长6.5%。
重点行业。电力生产供应业增长7.1%;烟草制品业增长1.6%;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58.3%;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增长7.7%;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9.5%;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5%;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下降13.6%。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卷烟产量60.02万箱,增长5.9%;发电量899.87亿千瓦时,增长9%;合成氨49.94万吨,增长7.7%;农用化学肥料39.78万吨,增长6.6%;十种有色金属73.76万吨,增长20.9%;原铝(电解铝)68.76万吨,增长30.4%;电子元件9137万只,增长33.6%;水泥产量851.26万吨,增长3.7%;商品混凝土1247万平方米,增长62.4%;碳化钙(电石)产量30.32万吨,下降9.6%。
企业经济效益。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32.64亿元,增长23.1%;利税总额235.43亿元,增长6.6%;利润总额123.04亿元,增长6%。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达到99%。
表2 2024年规上工业
指 标 名 称 | 同比增速(%)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可比价) | 7.5 |
其中:轻工业 | 1.5 |
重工业 | 9.3 |
其中:国有控股企业 | 9.3 |
私营企业 | -4.4 |
其中:非公有工业 | -2.3 |
其中:大中型企业 | 2.5 |
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 -13.6 |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 7.7 |
烟草制品业 | 1.6 |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 1.5 |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 19.5 |
有色金属冶冻及压延业 | 58.3 |
电力生产和供应业 | 7.1 |
其中:电烟煤以外规上工业增加值 | 19.8 |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现价) | 22.5 |
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 | 23.1 |
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 | 99 |
表3 2024年规上工业产品产量
指 标 名 称 | 单位 | 1-12月 | 同比增速(%) |
铅金属含量 | 吨 | 36595 | 5.9 |
锌金属含量 | 吨 | 184537 | 1.1 |
硫铁矿石(折含硫35%) | 吨 | 93418 | 14.9 |
膨化食品 | 吨 | 6430 | 11.8 |
多色印刷品 | 对开色令 | 835675 | 3.7 |
硫酸(折100%) | 吨 | 14959 | -52.8 |
碳化钙(电石,折300升/千克) | 吨 | 303221 | -9.6 |
合成氨(无水氨) | 吨 | 499430 | 7.7 |
农用氮、磷、钾化学肥料(折纯) | 吨 | 397763 | 6.6 |
中成药 | 吨 | 1136 | -31 |
硅酸盐水泥熟料 | 吨 | 6254310 | 4.7 |
水泥 | 吨 | 8512641 | 3.7 |
商品混凝土 | 万立方米 | 1247 | 62.4 |
十种有色金属 | 吨 | 737558 | 20.9 |
铅 | 吨 | 0 | |
锌 | 吨 | 49934 | -32.7 |
原铝(电解铝) | 吨 | 687624 | 30.4 |
铝合金 | 吨 | 177010 | |
电子元件 | 万只 | 9137 | 33.6 |
自来水生产量 | 万立方米 | 3661 | -1.6 |
发电量 | 亿千瓦时 | 899.87 | 9 |
其中:火力发电量 | 亿千瓦时 | 109.1 | 0.8 |
水力发电量 | 亿千瓦时 | 770.28 | 9.8 |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投资。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5.7%。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32%,第二产业投资增长6.9%,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1%。从重点领域看,产业投资增长13.3%、民间投资增长12.5%、建安工程投资增长7.2%、基础设施投资增长6%。
房地产。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下降36.7%,全市房屋施工面积1430.09万平方米,下降11.2%;商品房销售面积139.65万平方米,下降23.1%;商品销售额78.68亿元,下降23.9%。
建筑业。年末在库资质建筑企业209个,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391.52亿元,比上年增长28.5%。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313.31亿元,增长11.8%。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39.21万平方米,下降12.1%。签订合同额544.32亿元,增长38.7%。
表5 2024年建筑业 | |||
指 标 名 称 | 单位 | 1-12月 | 比上年增长(%) |
建筑企业个数 | 个 | 209 | 19.4 |
建筑业总产值 | 万元 | 3915234 | 28.5 |
其中:建筑工程产值 | 万元 | 3666364 | 29.4 |
安装工程产值 | 万元 | 177879 | 4 |
其他产值 | 万元 | 70990 | 66.1 |
签订的合同额 | 万元 | 5443244 | 38.7 |
其中:上年结转合同额 | 万元 | 1664958 | 63.3 |
本年新签合同额 | 万元 | 3778286 | 30.1 |
建设单位承揽工程产值 | 万元 | 3393195 | 50.8 |
建设单位以外承揽工程产值 | 万元 | 527088 | -36.3 |
竣工产值 | 万元 | 584551 | -17.4 |
房屋建筑施工面积 | 平方米 | 5392111 | -12.1 |
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 | 平方米 | 986414 | -9.9 |
建筑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 人 | 65557 | 17.4 |
建筑业从业人员期末人数 | 人 | 56633 | 22.4 |
其中:工程技术人员 | 人 | 6013 | 23.9 |
五、服务业
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82.63亿元,比上年增长3.8%。重点行业营业收入增长19.1%。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8.3%;信息传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6.4%;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长26.8%;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7.1%;教育业增长2.1%;房地产业(不含房地产开发经营)下降34.7%;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下降6.6%;卫生和社会工作下降11.2%;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下降6.3%。
六、国内贸易、对外经济
国内贸易。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18.26亿元,比上年下降2.3%,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67.82亿元,下降7.2%。全市批发业销售额428.71亿元,增长7%;零售业销售额580.6亿元,增长9.5%;住宿业营业额23.87亿元,增长10%;餐饮业营业额102.31亿元,增长13.8%。
对外贸易。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5346万元,比上年下降4.1%。
七、财政、金融
财政。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17.52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其中,税收收入67.41亿元,增长3%;非税收入50.11亿元,增长23.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614.89亿元,增长6.9%。
金融。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达到2384.54亿元,比上年增长5.4%,其中,住户存款1616.24亿元,增长10.1%。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达到1923.32亿元,增长5%,其中,住户贷款918.14亿元,同比增长6.2%。
表6 2024年财政收支 | |||
指 标 名 称 | 单位 | 总量 | 比上年增长(%) |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 万元 | 1175180 | 10.9 |
税收收入 | 万元 | 674077 | 3 |
# 增值税收入 | 万元 | 343454 | -3.8 |
非税收入 | 万元 | 501103 | 23.8 |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 万元 | 6148888 | 6.9 |
一般公共服务 | 万元 | 319547 | -6.8 |
公共安全 | 万元 | 184227 | -0.3 |
教 育 | 万元 | 1219252 | 3 |
科学技术 | 万元 | 6883 | 0.5 |
社会保障和就业 | 万元 | 968513 | 15.1 |
卫生健康 | 万元 | 780576 | 3.5 |
节能环保 | 万元 | 125526 | -40.1 |
城乡社区 | 万元 | 230270 | 28.6 |
表8 2024年金融 | |||
指 标 名 称 | 单位 | 总量 | 比上年增长(%) |
各项存款 | 万元 | 23845377 | 5.4 |
其中:境内存款 | 万元 | 23844625 | 5.4 |
# 住户存款 | 万元 | 16162390 | 10.1 |
非金融企业存款 | 万元 | 2708289 | -9.1 |
机关团体存款 | 万元 | 4286744 | -0.5 |
财政性存款 | 万元 | 676598 | -85.6 |
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 | 万元 | 10603 | 16.8 |
境外存款 | 万元 | 752 | 79.7 |
各项贷款 | 万元 | 19233176 | 5 |
其中:境内贷款 | 万元 | 19232991 | 5 |
# 住户贷款 | 万元 | 9181394 | 6.2 |
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 | 万元 | 10051597 | 4 |
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 | 万元 | 0 | 0.0 |
境外贷款 | 万元 | 186 | 0.0 |
八、教育、文旅、卫生
教育。全市有各级各类学校3026所,其中:高校3所、普通中等专业学校3所、职业高中9所、普通中学274所(高级中学31所、完全中学46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5所、初级中学14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51所)、小学1281所、特殊教育学校8所、幼儿园1448所,另有小学教学点179个。各级各类学校在校生1163828人,其中:昭通学院13683人(普通本科生13672人、专科生5人、成人本科生6人)、昭通卫生职业学院专科生8707人、昭通职业学院专科生2421人、中职学生17713人(普通中专6088人、职业高中11625人)、普通中学419904人(高中152693人、初中267211人)、小学497028人、特殊教育2173人、学前(含附设幼儿班)202199人。各级各类学校教职工80429人,其中:高校1164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459人、职业高中839人、普通中学34841人、小学27437人、特殊教育学校381人、幼儿园15308人。各级各类专任教师69803人,其中:高校907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401人、职业高中736人、普通高中10977人、普通初中19098人、小学28216人、特殊教育学校357人、幼儿园9111人。
文化事业。全市共建有公共图书馆 12个、文化馆 12个、博物馆(纪念馆)3个。深入落实“两馆一站”免费开放,全市图书馆、文化馆(站)、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年接待群众约340.6万人次,举办培训、展览、讲座1600余场次。开展“戏曲进乡村(进校园)”、“送文化百千万工程”、端公戏、公益性演出等文化惠民活动1.67万场次,线上线下观众近2000万人次。建成“读书驿站”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间18个。开展市、县、乡赛歌活动15场,话题播放量突破9000万人次。新创各类舞台艺术作品81个,实施“送文化百千万工程”、濒危剧种、“文化大篷车·千乡万里行”及各类公益性、营业性演出11866场次,服务人群552万人次,实现营业性收入464万元。调查新发现文物数量64处,完成“三普”不可移动文物数量复查1076处,完成率为93%。
广播、电视事业。免费为覆盖区域内广大群众提供中央广播节目12套、电视节目12套,省级广播节目4套、电视节目4套,市级广播节目2套、电视节目2套,县级电视节目1套,在直播卫星服务覆盖地区,免费为广大群众提供54套广播节目、68套电视节目。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99.97%。
旅游。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5221.3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56.67亿元,按可比口径比较,分别同比增长11.15%、21.76%;较2019年同期比较,分别增长19.15%、52.82%。
卫生资源。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477个,其中医院146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284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47个。实有床位39822张。执业(助理)医师13628人,注册护士18875人。
九、环境资源和安全生产
节能降耗。全年全社会用电量230.06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6.8%,其中,工业用电量159.36亿千瓦时,增长21.1%;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37.22亿千瓦时,增长4.1%。单位GDP能耗比上年增长7.5%。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当量值)585.06万吨标准煤,增长10.9%,其中焦炭消费量20.41万吨,下降12.5%;原煤消费量139.7万吨,增长7.6%;电力消费量156.38亿千瓦时,增长21.4%。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综合能耗(当量值)比上年增长3.17%。
生态环境。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4.25%。完成金沙江干热河谷(滇西)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和滇东北山地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54.9万亩(其中封山育林32万亩完成31.6万亩,退化林修复24万亩完成23.3万亩)。昭阳中心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9.7%,PM2.5平均浓度22.7ug/m3,全市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率99.1%,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54.67%。
安全生产。全年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62起,比上年减少12起,下降16.2%;死亡73人,比上年减少11人,下降13.1%。
十、人口
常住人口。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80.4万人,城镇化率42.92%,出生率10.75‰,死亡率10.6‰,自然增长率0.14‰。
户籍人口。年末全市户籍人口637.54万人,总户数190.61万户,城镇化率31.19%,登记出生率10.9‰,登记死亡率4.53‰,自然增长率6.36‰。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收支。全年全体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54元,比上年增长5.7%,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8512元,增长6.2%,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2.2%。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495元,增长4.3%,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3258元,增长4.1%,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0.3%;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48元,增长7.2%,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8512元,增长6.2%,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3.3%。城乡居民收入比值为2.41。
社会保险。全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41.1万人;失业保险参保(职工)人数20.51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36.37万;工伤保险参保人数38.71万人;参加生育保险职工22.29万人。
社会救助。年末全市有城市低保74631户133256人,城市低保覆盖率6.46%,月人均补助水平为449.51元/人/月;农村低保328709户547549人,农村低保覆盖率18.07%,月人均补助水平为322.69元/人/月。全市有特困供养人员23174户23788人,发放特困供养金及照料补贴32126.78万元。共实施临时救助23792户,82092人次,支出资金9223.58万元,年度人均救助金额1131元/人次。
备注: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昭通统计年鉴2024》为准。
2、公报中生产总值及增加值指标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公报中社会发展有关指标数据来源于相关部门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