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锚定打造安徽的“杭嘉湖”、长三角的“白菜心”新发展定位,树牢领跑意识,敢于创先争优,经济运行稳中有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壮大,发展活力不断增强,民生保障扎实有力,现代化马鞍山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2784.6亿元,比上年增长6.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4.0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1209.3亿元,增长6.6%;第三产业增加值1461.3亿元,增长5.7%。工业增加值879.2亿元,增长6.0%。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4.2:44.1:51.7调整为4.1:43.4:52.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26806元,比上年增长5.6%。
图1:2020—2024年全市生产总值及增速
图2:2020—2024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5%。分类别看,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教育文化和娱乐、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和服务等价格分别上涨0.3%、3.2%、0.4%、1.2%、1.6%、1.6%和4.4%;交通和通信价格下降 3.1%。
表1:2024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
指 标 | 全市 |
居民消费价格(%) | 0.5 |
其中:食品烟酒 | 0.3 |
衣着 | 3.2 |
居住 | 0.4 |
生活用品及服务 | 1.2 |
交通和通信 | -3.1 |
教育文化和娱乐 | 1.6 |
医疗保健 | 1.6 |
其他用品和服务 | 4.4 |
二、农业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66.1万亩,比上年增加0.9万亩;蔬菜种植面积46.4万亩,增加1.4万亩。粮食产量109.8万吨,比上年增产1.3%。其中,小麦26.4万吨,增产1.8%;稻谷80.6万吨,增产1.2%。蔬菜产量96.1万吨,增产3.7%。水果产量12.8万吨,增产1.4%。油料产量8.7万吨,增产4.9%。
表2:2024年全市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增速
产品名称 | 产量
(万吨) |
比上年增长
(%) |
粮食 | 109.8 | 1.3 |
其中:小麦 | 26.4 | 1.8 |
稻谷 | 80.6 | 1.2 |
油料 | 8.8 | 4.9 |
其中:花生 | 0.2 | 3.1 |
油菜籽 | 8.5 | 5.0 |
棉花 | 0.02 | -2.2 |
茶叶 | 0.05 | 2.9 |
蔬菜 | 96.1 | 3.7 |
水果 | 12.8 | 1.4 |
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19.3万吨,比上年下降0.5%。牛奶产量5.9万吨,下降0.9%;禽蛋产量3.9万吨,增长0.3%。水产品产量13.3万吨,增长4.0%。全年生猪出栏43.2万头,下降5.2%;年末生猪存栏20.6万头,比上年末增长2.8%。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2%。分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2.3%,制造业增长6.6%,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4.2%。分行业看,36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22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增长,行业增长面61.1%。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0.6%,对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100.7%。其中,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23.2%,汽车制造业增长28.8%,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43.9%。
全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8.9%,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9.3%。五大高技术制造业中,涨幅靠前的有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49.3%)、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29.7%)等。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96.8%。部分工业产品产量下滑。
表3:2024年全市规模以上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增速
产品名称 | 单位 | 产量 | 比上年增长(%) |
生 铁 | 万吨 | 1822.5 | -5.8 |
粗 钢 | 万吨 | 1983.3 | -5.4 |
钢 材 | 万吨 | 1842.5 | -11.4 |
水 泥 | 万吨 | 1432.6 | -13.4 |
机制纸及纸板 | 万吨 | 187.2 | 0.5 |
汽 车 | 辆 | 8775 | 10.5 |
新能源汽车 | 辆 | 4523 | 28.5 |
太阳能电池
(光伏电池) |
万千瓦 | 23.5 | 10.4 |
电子元件 | 万只 | 14941 | 24.8 |
工业仪表 | 万个 | 835 | 5.7 |
化学试剂 | 万吨 | 5.2 | 42.8 |
乳制品 | 万吨 | 60.3 | -3.5 |
饮 料 | 万吨 | 14.5 | 29.2 |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338.8亿元,比上年增长8.9%。年末拥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408家,比上年末增加33家。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022.9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472.7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413.8万平方米,减少224.1万平方米。
四、服务业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308.5亿元,比上年增长9.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46.2亿元,增长3.3%;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53.5亿元,增长4.9%;金融业增加值101.7亿元,增长4.4%;房地产业增加值144.4亿元,下降1.6%;其他服务业增加值693.6亿元,增长6.7%。
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394.2亿元,比上年增长16.7%;利润总额10.3亿元,增长15.7%。
表4: 2024年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分行业营业收入
行 业 | 营业收入(亿元) | 比上年增长 (%) |
规模以上服务业 | 394.2 | 16.7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226.9 | 17.4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46.9 | 0.9 |
房地产业(除房地产开发经营) | 4.5 | 38.5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53.9 | 50.4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46.3 | 6.2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2.9 | -6.5 |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 3.1 | 22.6 |
教育 | 0.1 | -14.9 |
卫生和社会工作 | 9.3 | 2.1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0.4 | -32.0 |
五、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7.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49.9%,第二产业投资增长5.0%,第三产业投资增长7.5%。工业投资增长5.1%,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7.5%。巢马城际、宁马城际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拉动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2.4%。民间投资增长10.2%。
表5: 2024年全市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速
行 业 | 比上年增长(%) |
农、林、牧、渔业 | 47.9 |
采矿业 | -30.5 |
制造业 | 7.5 |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 -8.2 |
批发和零售业 | -33.4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0.4 |
住宿和餐饮业 | 100.8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64.8 |
金融业 | 39.5 |
房地产业 | -9.3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70.9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20.4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41.7 |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 342.4 |
教育 | 106.0 |
卫生和社会工作 | 5.4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20.4 |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 407.9 |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39.0亿元,比上年下降8.7%。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120.3万平方米,下降19.8%。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71万平方米,比上年末增长17.9%。
六、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04.0亿元,比上年增长5.4%。按经营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增长5.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6.5%。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额增长5.3%,餐饮收入增长5.9%。
图3:2020—2024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速
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基本生活类中的服装鞋帽针纺织品、日用品、粮油食品商品零售额分别比上年增长38.8%、14%和6.6%;消费升级类中的通讯器材、新能源汽车、体育娱乐用品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205.2%、86.4%和45.3%。
七、对外经济
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470.9亿元,比上年增长7.6%。其中,出口总额298.9亿元,增长34.2%;进口总额171.9亿元,下降20.0%。
全年新设立外商直接投资企业38家。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949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1.2%。实际利用省外亿元以上项目到位资金1027.3亿元,增长2.4%。
八、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全年旅客运输量155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8%。其中公路和水路505万人次,增长3.9%;铁路1048万人次,增长11.3%。货物运输量20248万吨,增长12.3%;其中公路和水路18653万吨,增长14.1%;铁路1595万吨,下降5.6%。港口货物吞吐量12806万吨,下降4.2%;集装箱吞吐量16.6万标箱,增长3.9%。
年末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42.2万辆,比上年末增长5.2%;其中私人汽车32.6万辆,增长5.8%。年末境内公路总里程785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194公里。
全年邮政行业寄递业务总量1.8亿件,比上年增长13.1%;其中快递业务量1.5亿件,增长16.2%。邮电业务收入35.4亿元,增长3.7%。年末移动电话用户268.0万户,增长3.2%;其中5G用户153.8万户,下降0.9%。固定宽带用户123.8万户,增长6.8%。
九、财政和金融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6.8亿元,比上年增长4.1%;其中税收收入136.4亿元,下降4.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67.5亿元,增长14.7%。重点支出项目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2.4亿元,增长7.0%;教育支出49.3亿元,增长6.8%;卫生健康支出25.8亿元,下降4.7%;科学技术支出18.7亿元,增长10.2%;住房保障支出13.8亿元,下降4.3%。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878.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38.3亿元,增长9.6%。其中单位存款1178.0亿元,增长4.1%;个人存款2596.2亿元,增长12.0%。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3741.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84.8亿元,增长11.5%。其中短期贷款872.4亿元,增长14.0%;中长期贷款2388.0亿元,增长9.4%。
年末全市拥有各类保险机构29家。保险业保费总收入63.2亿元,比上年下降3.2%。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3.2亿元,下降19.8%;人身险保费收入40.1亿元,增长10.0%。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20.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万人。全年常住人口出生率5.82‰,死亡率7.12‰,自然增长率-1.29‰。常住人口城镇化率74.4%,比上年提高0.78个百分点。
表6: 2024年末全市常住人口及构成
指 标 | 年末数
(万人) |
比重
(%) |
常住人口 | 220.1 | — |
其中:城镇 | 163.75 | 74.40 |
乡村 | 56.35 | 25.60 |
其中:男性 | 113.02 | 51.35 |
女性 | 107.08 | 48.65 |
其中:0-14岁 | 27.75 | 12.61 |
15-59岁 | 138.91 | 63.11 |
60周岁及以上 | 53.44 | 24.28 |
其中:65周岁及以上 | 40.28 | 18.30 |
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216元,比上年增长5.3%;人均消费支出30654元,增长5.0%。恩格尔系数31.3%。
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635元,增长5.0%;人均消费支出35184元,增长4.7%。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30.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990元,增长7.1%;人均消费支出21860元,增长6.0%。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34.4%。
全年新增就业4.6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9万人,“4050”人员等困难群体再就业0.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5%,保持在3%以下低水平。年末全市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82.1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33.4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41.7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91.0万人,参保率99.7%。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45.6万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6.1万人。
全年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救助68万人次,支付低保金4.2亿元。城镇拥有社会收养性福利床位数1.5万张,建成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10个。共发放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资金1.5亿元。销售社会福利彩票2.7亿元,筹集福利彩票公益资金0.8亿元,接受社会捐赠资金0.1亿元。
十一、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年新认定“专精特新”企业128家,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建成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10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314个,省级博士后工作站63家。引进E层次及以上人才7734人,新增技能人才2.5万人,1人入选全国首批大国工匠培育对象,本地高校应届毕业生留马就业率突破30%。首次获评中国最佳引才城市。年末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20.4件,比上年增长25.2%。
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学校554所;其中,幼儿园300所,小学144所,普通中学100所,特殊教育学校4所,高等院校6所。省一类幼儿园10所,省特色小学2所,省特色初中1所,省示范高中11所,国家重点职业学校5所。中小学及其他各类学校在校学生(不包含高等学校)29.4万人、教职工2.5万人。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5.1个、居全省第3位。
十二、文旅、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拥有公共图书馆7家,藏书326.7万册,比上年增长13.0%。综合档案馆7家,总建筑面积4.1万平方米,增长13.1%。人均接受文化场所服务2.9次。成功举办第二届长江文化论坛、第36届李白诗歌节。
全年旅游业总收入407.3亿元,比上年增长9.7%。现有星级饭店5家;其中五星级2家,四星级3家。A级景区34处;其中5A级景区1处,4A级景区9处。旅行社83家,其中经营出境旅游业务4家。凌家滩遗址成功获批4A级景区,并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年末全市拥有医疗卫生机构1164个,其中医院66个(包含三甲医院4个)、卫生院38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98个、标准化村卫生室423个。年末卫生技术人员18389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7221人,注册护士8757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16268张,其中医院12578张。
全年参加省常规项目比赛获得奖牌279枚;其中,金牌81枚、银牌96枚、铜牌102枚。10余项全国性赛事在我市举办,58所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
十三、生态环境和社会安全
截至2024年底,全市已发现矿种40种;其中,金属矿产9种,非金属矿产29种,水汽矿产2种。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27种;其中金属矿产3种,非金属矿产24种。
年末全市PM2.5平均浓度33.2微克/立方米,取得有数据记录以来最好成绩、改善幅度居全省第1。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例81.7%。水质优良率等“六个百分百”继续保持。乌江国控断面氨氮首次达到I类。
全年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01人,生产安全事故数、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
说明:
- 本公报中数据主要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 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分类项目增加值绝对量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并同步实施城镇居民自有住房服务核算方法改革,对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等历史数据进行了修订。
- 三次产业划分标准: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不含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 部分指标数据因统计口径调整,较上年不具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