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7日)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下降0.4%。




全年粮食产量155.19万吨,比上年增长1.4%。其中,夏粮产量42.04万吨,下降5.5%;秋粮产量113.16万吨,增长4.2%。
全年蔬菜产量221.80万吨,比上年增长8.9%。园林水果产量9.39万吨,增长8.4%。中药材产量11.35万吨,增长3.9%。
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19.84万吨,比上年增长7.4%。牛奶产量29.90万吨,增长31.6%。年末牛存栏71.04万头,减少4.0%;牛出栏37.42万头,增长9.6%。羊存栏397.29万头,减少1.7%;羊出栏454.84万头,增长12.0%。生猪存栏53.13万头,增长1.1%;生猪出栏99.10万头,增长0.7%。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8.72亿元,比上年下降3.0%。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利润7.44亿元,比上年增长28.3%;股份制企业6.34亿元,下降26.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2.90亿元,增长95.6%;私营企业1.25亿元,增长424.2%。分门类看,采矿业利润3.08亿元,比上年下降21.5%;制造业1.98亿元,增长346.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3.66亿元,下降20.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1.12元,比上年减少2.11元;营业收入利润率为3.44%,提高0.09个百分点。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69.6%,比上年末提高1.9个百分点。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47.34亿元,比上年增长7.5%。年末具有资质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372户,比上年末增加7户。

全年公路货物运输周转量33.14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5.2%;旅客运输周转量7.6亿人公里,增长15.0%。张掖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28.68万人次,下降33.1%;货邮吞吐量373.80吨,下降56.0%。年末全市公路里程1.41万公里,其中等级公路1.23万公里。
年末民用汽车保有量29万辆,比上年末增长6.2%,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26.43万辆,增长5.6%。民用轿车保有量24.24万辆,增长7.6%,其中私人轿车保有量22.94万辆,增长7.2%。
全年完成邮政行业业务收入3.93亿元,增长25.9%。其中,快递业务收入2.93亿元,增长40.1%。邮政业完成邮政函件业务29.22万件,增长269.4%;包裹业务1.44万件,增长380.0%;报纸业务2113.25万份,增长1.6%;杂志业务45.37万份,下降4.5%。邮政行业快递业务量1236.18万件,增长46.3%。
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收入10.61亿元,增长6.9%。年末电话用户171.10万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145.60万户,移动电话用户中4G移动电话用户53.53万户,5G移动电话用户88.59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131.5部/百人,比上年增加3.6部/百人。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68.73万户,其中固定互联网光纤宽带接入用户68.73万户,移动宽带用户133.52万户。全年移动互联网用户接入流量3.05亿GB,比上年增长9%。年末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159.85万个,增长3.9%。移动宽带接入用户普及率121.1部/百人,固定宽带接入用户普及率62.4部/百人。


在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5.2%,烟酒类增长0.6%,化妆品类下降11.3%,金银珠宝类增长2.4%,日用品类增长4.1%,中西药品类增长27.2%,汽车类增长17.2%,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0.5%,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3.8%,石油及制品类增长8.3%。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零售额增长5.5%。
全年进出口总额4.10亿元,比上年下降10.6%。其中,出口3.96亿元,下降8.4%;进口0.14亿元,下降46.3%。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1.97亿元,比上年增长26.0%,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48%。其中,出口1.83亿元,增长28.7%;进口0.14亿元,下降46.3%。
全年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项目6个,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利用金额704.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9%。
全年新签约招商引资项目499个,总投资657.92亿元,新建、续建项目共计落实省外到位资金422.88亿元,同比增长36.8%。

全年项目投资比上年下降3.3%。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40.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下降9.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下降13.3%,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6.3%。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260.8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8.1%,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259.97亿元,增长8.1%。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897.66亿元,增长3.7%,其中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897.66亿元,增长3.7%。




年末共有各类社区养老机构和设施510个,社区养老照料机构和设施147个。
普通本专科招生0.84万人,在校生2.72万人,毕业生0.64万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0.21万人,在校生0.91万人,毕业生0.33万人。普通高中招生1.05万人,在校生2.53万人,毕业生0.73万人。初中招生1.26万人,在校生3.91万人,毕业生1.30万人。普通小学招生1.27万人,在校生7.38万人,毕业生1.26万人。特殊教育招生29人,在校生184人。幼儿园在园幼儿3.10万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6.42 %。


全年共接待游客4415.4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9%;旅游花费306.73亿元,增长45.2%。接待入境游客5.11万人次,增长116.8%。
年末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422个。其中医院47个,医院中综合医院22个,中医医院5个,专科医院16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351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46个,卫生院89个,村卫生室750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21个,其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7个,妇幼保健院(所、站)7个。年末卫生技术人员1.33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0.49万人,注册护士0.6万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1.18万张,其中,医院0.87万张,卫生院0.02万张。
全市共有体育场地5544个,体育场地面积319.92万平方米。全年体育获得各类奖牌80枚,其中金牌18枚。

全市共有自然保护区2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全市共有国家地质公园2个。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26.53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0.2%;其中,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02.52万吨标准煤,下降2.3 %。原煤消费量535.89万吨,天然气消费量1.69亿立方米,电力消费量28.15亿千瓦时。
市内8个国家级、4个省级地表水考核断面中,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标准的断面比例为100%。剔除沙尘天气影响后,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9%。城市区域声环境评价(昼间)总体较好,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等级为“二级”。
全年全市平均气温为8.4℃,比上年上升0.1℃。年日照小时数2904.9小时,比上年增加14.9小时。年降水量197.4毫米,比上年增加50.7毫米。全市气象雷达观测站点1个,卫星云图接收站点0个。
全市共有地震台站(点)161个。其中,有人值守地震监测台站(点)3个,无人值守的地震监测台站(点)158个;省直管地震台站(点)153个,市级地震台站8个,其中市直管地震台站(点)8个,无人值守的地震监测台站8个。
全年农作物受灾面积 19.50万亩,其中成灾面积18.72 万亩。全年实际发生自然灾害4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258.30万元,下降85.2%。
全年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55起,比上年增长28.6%;死亡33人;受伤38人;直接经济损失0.03亿元,下降70.1%。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048人,下降48.9%;工矿商贸(含农林牧渔)企业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2人;十二类营运车辆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31人,下降45.6%。
2.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并同步实施城镇居民自有住房服务核算方法改革,对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等历史数据(包括图1、图2)进行了修订。
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财务指标增速及变化按可比口径计算。
4.规模以上服务业统计范围包括: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行业法人单位;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房地产业(不含房地产开发经营),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行业法人单位;以及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社会工作行业法人单位。2024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财务指标增速按可比口径计算。
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进行了修订。
6.基础设施投资包括铁路运输业、道路运输业、水上运输业、航空运输业、管道运输业、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装卸搬运业、邮政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水利管理业、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
7.民间投资是指具有集体、私营、个人性质的内资调查单位以及由其控股(包括绝对控股和相对控股)的调查单位在国内建造或购置固定资产的投资。
8.原保险保费收入是指保险企业确认的原保险合同保费收入。
9.社会保障数据为快报数,最终数据以决算数为准。
10.体育场地统计范围不包括军队、铁路系统所属体育场地,数据为截至2024年年底。
11.资料来源:本公报中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新增就业人员、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数据来自市财政局;利用外资数据来自市商务局、招商局;交通运输数据来自市交通运输局、市公安局交警总队、张掖机场;邮政数据来自市邮政管理局;通信数据来自市电信公司、移动公司、联通公司;广播、电视数据和旅游数据来自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金融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张掖市分行;保险数据来自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张掖监管分局;医疗保险、生育保险数据来自市医疗保障局;城乡低保、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社会服务数据来自市民政局;教育数据来自市教育局;科技数据来自市科技局;专利数据来自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卫生数据来自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体育数据来自市体育局;用水量数据来自市水务局;地质灾害、自然灾害、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市应急管理局;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数据来自市林业和草原局;环境监测数据来自市生态环境局;气象数据来自市气象局;地震数据来自市地震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