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东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4

选择区域:>>>

2024年,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和视察东营重要指示要求,抢抓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机遇,坚持“四个高”和“两个高于”,持续深入实施“两大战略”,加力提速打造“三个升级版”,全年经济运行稳进向好,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发展质量稳步提升,民生保障扎实有力,高水平现代化强市建设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一、综合

根据市级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4年全市生产总值4307.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6.67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2561.02亿元,增长6.7%;第三产业增加值1550.01亿元,增长6.3%。三次产业结构为4.6:59.4:36.0。

年末常住人口220.83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62.22万人,农村常住人口58.61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73.46%,比上年末提高0.97个百分点。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不含油田)3.84万人,完成省定任务的116.3%。其中,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6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0.28万人。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下降0.1%。八大类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四升四降”。其中,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5.7%,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2.0%,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0%,居住类上涨0.2%;医疗保健类下降0.5%,交通和通信类下降0.9%,食品烟酒类下降1.2%,衣着类下降1.5%。

表1 2024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上年为100)

图片
年末实有各类市场主体324727户,其中,实有各类企业114589户,个体工商户206764户,农民专业合作社3374户。实有各类企业中,国有、集体及其控股企业3256户,私营企业110656户,外商投资企业677户。

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全年“四新”经济投资比上年增长21.3%,占全部投资比重达到57.8%,比上年提高7.1个百分点。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6.8%。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中,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8.7%。全年现代服务业增加值849.19亿元,增长4.8%。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16.93亿元,比上年增长4.1%。其中现代高效农业增加值40.35亿元,增长6.4%,占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8.6%。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86.9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2%。其中,农业增长3.9%,林业增长5.1%,牧业增长3.3%,渔业增长4.5%,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增长6.3%。

图1 2020-2024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图片
表2 2024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及增速

图片
全年粮食总产量153.96万吨,比上年增加2.04万吨,增长1.3%。其中,夏粮总产量70.40万吨,增加1.76万吨,增长2.6%;秋粮总产量83.56万吨,增加0.29万吨,增长0.3%。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85.89万亩,较上年增加2.22万亩,增长0.6%。粮食平均亩产398.98公斤,较上年增加3.01公斤,增长0.8%。

全年猪牛羊禽肉总产量31.4万吨,比上年增长2.4%。其中,猪肉产量11.63万吨,增长3.9%;牛肉产量1.69万吨,下降8.2%;羊肉产量4.42万吨,下降2.6%;禽肉产量13.66万吨,增长4.4%。生猪、能繁殖母猪存栏分别达到85.27万头、14.22万头,生猪出栏147.28万头。

全年水产品总产量56.67万吨,比上年增长3.5%。其中,海水产品产量46.79万吨,增长4.1%;淡水产品产量9.87万吨,增长0.9%。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2543.26亿元,比上年增长7.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5%。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2.7%,制造业增长11.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5.8%。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10302.4亿元,比上年增长0.6%。分门类看,采矿业营业收入1146.57亿元,制造业8888.34亿元,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267.49亿元。年内上榜中国企业500强企业13家、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14家、中国民营企业500强15家。

全年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53.09亿元,比上年增长5.7%。其中,建筑工程产值274.8亿元,增长4.4%;安装工程产值63.27亿元,增长1.0%。

四、服务业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366.54亿元,比上年增长8.1%;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224.74亿元,增长5.5%;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加值101.25亿元,增长7.0%;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增加值56.25亿元,增长8.6%;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加值10.48亿元,增长14.7%。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765.37亿元,比上年增长6.7%。

全年完成公路客运量429.4万人,比上年增长13.8%。公路货物运输量6259.94万吨,增长3.4%;公路货物运输周转量1243319.12万吨公里,增长3.2%。全年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9114.77万吨,增长26.4%。胜利机场旅客吞吐量116.32万人,增长9.1%;货邮吞吐量1107.39吨,增长13.4%。

年末等级公路通车里程9403.98公里,干线公路里程889.04公里,其中,国道432.19公里,省道456.85公里,县道667.59公里,乡道1761.71公里,专用公路995.46公里,村道5090.18公里。

年末民用汽车保有量95.45万辆,比上年末增长2.8%。其中私人汽车85.49万辆,增长3.1%。民用轿车保有量85.09万辆,增长3.4%。其中私人轿车79.28万辆,增长3.3%。

全年邮政行业寄递业务量12888.88万件,比上年增长16.1%。其中,快递业务量7780.02万件,增长27.3%;邮政普遍服务业务量5108.86万件,增长2.5%。全年电信业务总量34.63亿元,比上年增长9.3%。年末拥有光缆12.3万皮长公里,通信管道管程0.84万公里,移动通信4G基站10106个,5G基站9043个。城市宽带接入端口达到110.87万个,农村宽带接入端口142.66万个。固网交换机容量52万门,固定电话用户数30.05万户。移动交换机容量455万门,移动电话用户数301.17万户。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4.49亿元,比上年增长6.2%。按所在地分,城镇800.94亿元,增长6.3%;乡村93.55亿元,增长5.7%。按销售形态分,餐饮收入149.33亿元,增长7.1%;商品零售745.16亿元,增长6.1%。从限上限下看,限上市场346.37亿元,增长10.4%;限下市场548.12亿元,增长3.8%。

图2 2020-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图片
全年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汽车类112.27亿元,比上年增长12.0%;石油及制品类55.39亿元,增长5.2%;粮油、食品类41.1亿元,增长5.1%;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28.49亿元,增长7.9%;中西药品类22.9亿元,增长41.3%。

六、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6.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43.0%,第二产业投资增长4.8%,第三产业投资增长7.5%,三次产业占比为2.2:60.2:37.6。从投资构成看,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增长6.8%,设备工器具购置增长9.3%,其他费用下降3.2%。从重点领域看,工业投资增长4.8%,基础设施投资增长50.3%。

全年房地产投资140.76亿元,比上年下降27.3%。其中住宅投资126.34亿元,下降29.4%。房屋施工面积1024.76万平方米,下降7.5%。其中住宅施工面积862.67万平方米,下降6.4%。房屋竣工面积118.03万平方米,下降35.6%。其中住宅竣工面积95.04万平方米,下降33.3%。商品房销售面积218.14万平方米,下降17.6%。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82.46万平方米,下降23.1%。

全年计划发放住房租赁补贴194户,实际发放住房租赁补贴335户,任务完成率172.7%。13个老旧小区改造全面完工,为4850户群众更新水电气暖讯等基础设施。

七、对外经济

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2670.52亿元,比上年增长6.7%。其中,出口619.36亿元,进口2051.16亿元。从重点出口商品看,轮胎出口279.97亿元,化工产品出口102.79亿元,机械设备出口46.37亿元。从重点进口商品看,原油进口1642.29亿元,成品油进口132.11亿元,铜矿砂及其精矿进口114.48亿元。全年服务进出口总额5.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0.1%,其中,服务出口1.8亿美元,增长47.5%;服务进口3.3亿美元,增长22.2%。

全年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8家,实际使用外资9.6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0%。全年实际对外投资1.79亿美元。新批境外投资企业(机构)17家,总备案投资额8.3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8056.4万美元,同比增长119%。

八、财政金融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2.15亿元,比上年增长6.2%。其中税收收入202.01亿元,增长1.1%。从主要税种看,城镇土地使用税32.41亿元,增长3.9%;企业所得税18.21亿元,增长18.5%;印花税10.34亿元,增长28.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31.73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其中,教育支出88.54亿元,增长3.9%;城乡社区支出70.47亿元,增长74.3%;农林水支出46.94亿元,增长20.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3.73亿元,增长12.3%。

图3 2020-2024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图片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6513.26亿元,比年初增加495.67亿元。其中,住户存款3743.40亿元,增加404.47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2242.19亿元,增加45.01亿元;机关团体存款434.55亿元,增加19.74亿元。本外币贷款余额4661.63亿元,比年初增加485.57亿元。其中,住户贷款1352.65亿元,增加116.92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3295.43亿元,增加377.45亿元。

全市有证券分公司2家,证券营业部23家,全年交易额7849.8亿元,同比增长23.3%;期货分公司1家,期货营业部2家,交易额3137.29亿元。全市有上市公司7家,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企业15家,区域股权市场挂牌企业208家;1家公司上市申报材料获交易所受理,9家公司报山东证监局辅导备案,90家企业纳入全市上市挂牌后备资源库,企业上市形成了梯次培育的良好格局。全市小贷、典当、融资租赁、商业保理、民资公司5类机构投放资金余额51.57亿元,融资担保公司担保余额73.46亿元。

全年保费收入126.89亿元,比上年增长4.8%。其中,寿险保费收入90.91亿元,增长4.9%;财险保费收入35.98亿元,增长4.7%。各项赔款35.36亿元,增长26.6%。其中,寿险赔款12.44亿元,增长35.7%;财险赔款22.92亿元,增长22.1%。

九、居民收入消费和社会保障

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231元,比上年增长6.1%。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526元,增长5.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341元,增长7.3%,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44缩小至2.40。全年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1666元,比上年增长6.0%。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6424元,增长5.0%;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0340元,增长8.5%。年末人均现住房建筑面积45.94平方米,其中,城镇、农村分别为44.28平方米和49.89平方米。

图4 2020-2024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图片
表3 2024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增长速度

图片
表4 2024年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及增长速度

图片
年末职工基本养老(不含油田)、失业(不含油田)、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71.47万人、39.61万人、76.87万人。职工基本医疗(不含油田)、生育(不含油田)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57.77万人、37.01万人。年末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69.55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122.24万人。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为每人每月263元(利津县233元)。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贴标准由640元提高至670元。作为就医地省内异地住院联网即时结算医院94家。

年末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230人,现保障标准每人每月1075元,比上年提高71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6184人,现保障标准每人每月930元,比上年提高80元。城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按照城乡低保标准的1.5倍执行。城乡低保标准之比从1.18:1缩小到1.16:1。全年实施急难救助1629人次,救助金额472.74万元。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年发明专利授权量2004件,比上年增长10.8%。年末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9063件,增长21.8%;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1.03件,比上年增加7.12件;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2.92件。高能级平台质效不断提升,8个平台累计引进包括20名院士在内的各类高层次人才400余名。省级平台不断壮大,聚焦油气勘探、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产业领域,5家省重点实验室获批重组,新增省级技术创新中心1家、新型研发机构2家、院士工作站2家。

年末全市拥有有效注册商标43396件,比上年末增长6.8%。全市拥有驰名商标35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个,地理标志商标47件,马德里国际注册商标1484件。

全年普通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巩固率100%。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生9531人,比上年增加167人;毕业622人,比上年增加227人;在籍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生4万余人。全市有14864人集中编场参加夏季高考,有6526人集中编场参加春季高考。

十一、文化旅游、卫生健康和体育

年末共有国有文艺院团4个,公共图书馆6个,文化馆6个,博物馆14个,美术馆3个,文化站40个。其中,6个文化馆、6个公共图书馆全部为国家一级馆,4个博物馆为国家二级博物馆。共有院线影院30家。其中,汽车影院1家,城市影院29家,全年票房收入5699.13万元;农村公益电影放映队79个,全年共放映电影41268场,覆盖率达到100%,合格率达到99.9%以上。

年末A级旅游景区54家。其中,5A级景区1家,4A级景区8家,3A级景区40家,2A级景区5家。旅行社135家。其中,5A级旅行社2家,4A级旅行社2家,3A级旅行社18家。星级饭店23家。其中,五星级2家,四星级8家,三星级12家。全年接待国内游客2541.91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230.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0%和14.2%。

年末拥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004家。其中,医院8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92家,卫生院28家,村卫生室839家,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医务室等940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6家,专科疾病防治院(所)1家,妇幼保健机构6家,采供血机构1家,其他卫生机构11家。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数15672张,其中,医院13467张,妇幼保健机构646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621张,卫生院869张,护理站39张,其他卫生机构30张。全市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全程接种率达到97.18%,65岁及以上老年人城乡社区规范健康管理服务率65.02%。

年末共有体育场地9595处、770.1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3.49平方米,全年举办各级各类全民健身赛事活动近9500场,惠及群众超90万人。竞技体育硕果累累。向省级专业队输送运动员33名,东营籍运动员在全国排球等比赛荣获8个冠军、5个亚军和3个季军,在省级比赛荣获20个冠军、35个亚军、43个季军。体育产业释放强大活力。10月20日举办的黄河口(东营)马拉松赛,吸引12个国家和地区的35095名选手参赛。马拉松赛、自行车赛被评为2024年度山东省精品体育赛事,匹克球赛、铁人三项赛被评为2024年度山东省“跟着赛事去旅行”体育赛事,各大赛事吸引约2万名市外人员,拉动旅游、餐饮和住宿等消费近亿元,东营港匹克球项目生产线建设完成,年产能突破70万只。全年体育彩票销量7.48亿元。

十二、资源、环境和应急管理

全年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总量20064亩。其中,工矿仓储用地10226亩,商服用地822亩,住宅用地1448亩,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1082亩,交通运输用地4181亩,公用设施用地1741亩,绿地与开场空间用地103亩,陆地水域461亩。

全年完成人工造林和退化林修复面积2.15万亩。年末共有自然保护地23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地9个,省级自然保护地14个。共有湿地保护小区56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国家湿地公园1处,省级湿地公园9处。

全年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01,居全省第5位;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和一氧化碳(CO)等5项污染物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细颗粒物(PM2.5)浓度为32微克/立方米,连续3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空气优良率71.0%,重污染天数3天。

全年水环境质量指数5.9050。9个国控断面中有4个达到或超过三类水标准,优良比例达到44.4%,超过省定“十四五”考核目标22.2个百分点。黄河入海断面丁字路口总氮平均浓度3.05mg/L,较黄河入鲁断面改善10.3%。近岸海域优良水体比例76.5%,较目标值高8.9个百分点。

全年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和死亡人数分别比上年下降13.3%、9.4%,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保持“双下降”,未发生重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1.16。

#注: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影响,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根据我国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和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2023年东营地区生产总值修订为4081亿元。

3.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和工业个体经营户。规模以上工业相关指标增速及变化按可比口径计算。

4.规模以上服务业统计范围包括: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行业法人单位;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房地产业(不含房地产开发经营),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行业法人单位;以及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社会工作行业法人单位。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财务指标增速按可比口径计算。

5.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包括:辖区内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建设项目投资,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法人单位开发项目投资,不包括农户投资。固定资产投资相关指标增速按可比口径计算。

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范围包括:从事商品零售活动或提供餐饮服务的法人企业、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户。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增速按可比口径计算。(东营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东营调查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