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常住人口220.83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62.22万人,农村常住人口58.61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73.46%,比上年末提高0.97个百分点。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不含油田)3.84万人,完成省定任务的116.3%。其中,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6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0.28万人。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下降0.1%。八大类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四升四降”。其中,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5.7%,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2.0%,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0%,居住类上涨0.2%;医疗保健类下降0.5%,交通和通信类下降0.9%,食品烟酒类下降1.2%,衣着类下降1.5%。
表1 2024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上年为100)

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全年“四新”经济投资比上年增长21.3%,占全部投资比重达到57.8%,比上年提高7.1个百分点。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6.8%。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中,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8.7%。全年现代服务业增加值849.19亿元,增长4.8%。
图1 2020-2024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全年猪牛羊禽肉总产量31.4万吨,比上年增长2.4%。其中,猪肉产量11.63万吨,增长3.9%;牛肉产量1.69万吨,下降8.2%;羊肉产量4.42万吨,下降2.6%;禽肉产量13.66万吨,增长4.4%。生猪、能繁殖母猪存栏分别达到85.27万头、14.22万头,生猪出栏147.28万头。
全年水产品总产量56.67万吨,比上年增长3.5%。其中,海水产品产量46.79万吨,增长4.1%;淡水产品产量9.87万吨,增长0.9%。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10302.4亿元,比上年增长0.6%。分门类看,采矿业营业收入1146.57亿元,制造业8888.34亿元,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267.49亿元。年内上榜中国企业500强企业13家、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14家、中国民营企业500强15家。
全年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53.09亿元,比上年增长5.7%。其中,建筑工程产值274.8亿元,增长4.4%;安装工程产值63.27亿元,增长1.0%。
全年完成公路客运量429.4万人,比上年增长13.8%。公路货物运输量6259.94万吨,增长3.4%;公路货物运输周转量1243319.12万吨公里,增长3.2%。全年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9114.77万吨,增长26.4%。胜利机场旅客吞吐量116.32万人,增长9.1%;货邮吞吐量1107.39吨,增长13.4%。
年末等级公路通车里程9403.98公里,干线公路里程889.04公里,其中,国道432.19公里,省道456.85公里,县道667.59公里,乡道1761.71公里,专用公路995.46公里,村道5090.18公里。
年末民用汽车保有量95.45万辆,比上年末增长2.8%。其中私人汽车85.49万辆,增长3.1%。民用轿车保有量85.09万辆,增长3.4%。其中私人轿车79.28万辆,增长3.3%。
全年邮政行业寄递业务量12888.88万件,比上年增长16.1%。其中,快递业务量7780.02万件,增长27.3%;邮政普遍服务业务量5108.86万件,增长2.5%。全年电信业务总量34.63亿元,比上年增长9.3%。年末拥有光缆12.3万皮长公里,通信管道管程0.84万公里,移动通信4G基站10106个,5G基站9043个。城市宽带接入端口达到110.87万个,农村宽带接入端口142.66万个。固网交换机容量52万门,固定电话用户数30.05万户。移动交换机容量455万门,移动电话用户数301.17万户。
图2 2020-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全年房地产投资140.76亿元,比上年下降27.3%。其中住宅投资126.34亿元,下降29.4%。房屋施工面积1024.76万平方米,下降7.5%。其中住宅施工面积862.67万平方米,下降6.4%。房屋竣工面积118.03万平方米,下降35.6%。其中住宅竣工面积95.04万平方米,下降33.3%。商品房销售面积218.14万平方米,下降17.6%。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82.46万平方米,下降23.1%。
全年计划发放住房租赁补贴194户,实际发放住房租赁补贴335户,任务完成率172.7%。13个老旧小区改造全面完工,为4850户群众更新水电气暖讯等基础设施。
全年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8家,实际使用外资9.6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0%。全年实际对外投资1.79亿美元。新批境外投资企业(机构)17家,总备案投资额8.3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8056.4万美元,同比增长119%。
图3 2020-2024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全市有证券分公司2家,证券营业部23家,全年交易额7849.8亿元,同比增长23.3%;期货分公司1家,期货营业部2家,交易额3137.29亿元。全市有上市公司7家,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企业15家,区域股权市场挂牌企业208家;1家公司上市申报材料获交易所受理,9家公司报山东证监局辅导备案,90家企业纳入全市上市挂牌后备资源库,企业上市形成了梯次培育的良好格局。全市小贷、典当、融资租赁、商业保理、民资公司5类机构投放资金余额51.57亿元,融资担保公司担保余额73.46亿元。
全年保费收入126.89亿元,比上年增长4.8%。其中,寿险保费收入90.91亿元,增长4.9%;财险保费收入35.98亿元,增长4.7%。各项赔款35.36亿元,增长26.6%。其中,寿险赔款12.44亿元,增长35.7%;财险赔款22.92亿元,增长22.1%。
图4 2020-2024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年末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230人,现保障标准每人每月1075元,比上年提高71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6184人,现保障标准每人每月930元,比上年提高80元。城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按照城乡低保标准的1.5倍执行。城乡低保标准之比从1.18:1缩小到1.16:1。全年实施急难救助1629人次,救助金额472.74万元。
年末全市拥有有效注册商标43396件,比上年末增长6.8%。全市拥有驰名商标35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个,地理标志商标47件,马德里国际注册商标1484件。
全年普通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巩固率100%。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生9531人,比上年增加167人;毕业622人,比上年增加227人;在籍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生4万余人。全市有14864人集中编场参加夏季高考,有6526人集中编场参加春季高考。
年末A级旅游景区54家。其中,5A级景区1家,4A级景区8家,3A级景区40家,2A级景区5家。旅行社135家。其中,5A级旅行社2家,4A级旅行社2家,3A级旅行社18家。星级饭店23家。其中,五星级2家,四星级8家,三星级12家。全年接待国内游客2541.91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230.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0%和14.2%。
年末拥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004家。其中,医院8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92家,卫生院28家,村卫生室839家,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医务室等940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6家,专科疾病防治院(所)1家,妇幼保健机构6家,采供血机构1家,其他卫生机构11家。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数15672张,其中,医院13467张,妇幼保健机构646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621张,卫生院869张,护理站39张,其他卫生机构30张。全市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全程接种率达到97.18%,65岁及以上老年人城乡社区规范健康管理服务率65.02%。
年末共有体育场地9595处、770.1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3.49平方米,全年举办各级各类全民健身赛事活动近9500场,惠及群众超90万人。竞技体育硕果累累。向省级专业队输送运动员33名,东营籍运动员在全国排球等比赛荣获8个冠军、5个亚军和3个季军,在省级比赛荣获20个冠军、35个亚军、43个季军。体育产业释放强大活力。10月20日举办的黄河口(东营)马拉松赛,吸引12个国家和地区的35095名选手参赛。马拉松赛、自行车赛被评为2024年度山东省精品体育赛事,匹克球赛、铁人三项赛被评为2024年度山东省“跟着赛事去旅行”体育赛事,各大赛事吸引约2万名市外人员,拉动旅游、餐饮和住宿等消费近亿元,东营港匹克球项目生产线建设完成,年产能突破70万只。全年体育彩票销量7.48亿元。
全年完成人工造林和退化林修复面积2.15万亩。年末共有自然保护地23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地9个,省级自然保护地14个。共有湿地保护小区56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国家湿地公园1处,省级湿地公园9处。
全年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01,居全省第5位;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和一氧化碳(CO)等5项污染物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细颗粒物(PM2.5)浓度为32微克/立方米,连续3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空气优良率71.0%,重污染天数3天。
全年水环境质量指数5.9050。9个国控断面中有4个达到或超过三类水标准,优良比例达到44.4%,超过省定“十四五”考核目标22.2个百分点。黄河入海断面丁字路口总氮平均浓度3.05mg/L,较黄河入鲁断面改善10.3%。近岸海域优良水体比例76.5%,较目标值高8.9个百分点。
全年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和死亡人数分别比上年下降13.3%、9.4%,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保持“双下降”,未发生重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1.16。
2.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根据我国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和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2023年东营地区生产总值修订为4081亿元。
3.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和工业个体经营户。规模以上工业相关指标增速及变化按可比口径计算。
4.规模以上服务业统计范围包括: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行业法人单位;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房地产业(不含房地产开发经营),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行业法人单位;以及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社会工作行业法人单位。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财务指标增速按可比口径计算。
5.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包括:辖区内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建设项目投资,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法人单位开发项目投资,不包括农户投资。固定资产投资相关指标增速按可比口径计算。
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范围包括:从事商品零售活动或提供餐饮服务的法人企业、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户。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增速按可比口径计算。(东营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东营调查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