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4

选择区域:>>>

贵阳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贵阳调查队

2025331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贵阳市落实十四五规划、推进强省会行动的关键一年。全市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坚持四主四市工作思路,推动全市各项经济社会事业稳步发展,综合实力稳健提升。

一、综

根据市(州)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全年全市生产总值25777.41亿元,比上年增长6.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5.17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1740.41亿元,增长6.6%;第三产业增加值3821.83亿元,增长5.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88846元,增长2.8%

全市年末常住人口660.2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9.96万人,增长3.12%,其中,城镇常住人口531.63万人,占年末常住人口的比重为80.52%。年平均人口650.27万人,增长3.03%

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7:30.1:66.2三二一结构继续巩固。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3%,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上涨0.6%。其中,食品价格下降0.5%,服务价格上涨0.7%

年末共有经营主体107.45万户,比上年末增长0.1%,其中企业主体38.24万户,增长5.3%。全年新设立经营主体1.14万户,其中企业主体4467户。

二、农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35万亩,比上年增加7.1万亩,增长5.5%。其中,稻谷播种面积31.66万亩,下降6.0%;玉米播种面积66.26万亩,增长17.1%;豆类播种面积13.13万亩,增长2.7%;薯类播种面积21.22万亩,下降6.2 %

全年粮食总产量43.72万吨,比上年增加3.57万吨,增长8.9%。其中,夏粮产量4.17万吨,下降4.1%;秋粮产量39.55万吨,增长10.5%

全年猪、牛、羊、禽肉四肉产量17.06万吨,比上年增长3.3%。禽蛋产量2.45万吨,增长38.6%;生牛奶产量2.01万吨,下降28.5%

全市高标准农田面积占耕地面积46.6%。农业机械总动力170.44万千瓦;拥有各类农业机械31.12万台(套),实现机耕面积321.11万亩,机灌面积52.37万亩,与上年基本持平;机播面积44.95万亩,增长33.6%;机收面积122.26万亩,增长40.4%

全市水产品产量4309吨,比上年增长8.8%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176.32亿元,比上年增长9.1%。规模以上工业3增加值增长9.7%。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9.8%;民营企业增长10.7%;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4.0%。分单位规模看,大中型企业增加值增长8.6%;小微型企业增长14.3%。分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27.1%,制造业增长8.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6.8%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园区企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3%,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81.8%

全市37个工业行业中,22个行业增加值呈正增长趋势,其中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前五的行业分别是:烟草制品业占比30.8%,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0%;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占比10.6%,增加值增长5.6%;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占比10.0%,增加值增长30.2%;医药制造业占比6.7%,增加值增长5.5%;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占比6.5%,增加值增长30.7%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六大重点产业4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8.0%,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49.3%。其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6.7%,占比9.6%;磷及磷化工增长27.5%,占比15.9%;铝及铝加工增长25.3%,占比7.6%;电子信息制造增长22.0%,占比3.9%;健康医药增长5.4%,占比6.8%;生态特色食品增长1.9%,占比5.5%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94户,比上年减少9户;营业收入3128.01亿元,增长10.4%;资产负债率61.1%,下降0.5个百分点;利润总额284.85亿元,增长17.1%;每百元营业收入成本75.08元,增加0.49元。

全市有规模以上工业产品179种,其中98种产品产量实现正增长,增长面达54.7%。正增长的产品中,71种产品产量实现两位数以上增长,其中,辣椒制品19.57万吨,比上年增长18.2%;磷酸(含量85%185.84万吨,增长367.7%;汽车14.28万辆,增长214.7%,其中新能源汽车10.22万辆,增长超31倍。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567.48亿元,比上年增长1.4%。年末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592个,比上年末增长10.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5比上年增长3.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1.1%;第二产业投资增长8.0%;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9%

数谷建设持续发力,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投资增长27.9%,带动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22.9% 一圈两场三改成效明显,改建类项目投资增长231.2%生态立市战略协调发展,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投资增长368.3%

五、市场消费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88.58亿元,比上年增长2.4%。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146.99亿元,下降2.6%

按经营地分,限额以上单位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128.17亿元,比上年下降1.5%;限额以上单位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8.82亿元,下降44.7%。按消费类型分,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1095.50亿元,下降2.8%;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51.50亿元,增长2.1%

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比上年下降24.4%,饮料类下降40.7%,烟酒类下降17.6%,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1.4%,化妆品类下降41.1%,金银珠宝类增长15.6%,日用品类下降48.7%,体育、娱乐用品类下降17.7%,书报杂志类增长132.2%,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类增长28.7%,中西药品类增长7.4%,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16.2%,家具类下降22.2%,通讯器材类增长38.8%,石油及制品类下降0.1%,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11.0%,汽车类增长9.1%,其中新能源汽车增长47.9%

全年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198.72亿元,比上年增长0.7%

六、对外经济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95.1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15.6%。其中出口64.69亿美元,增长19.8%;进口30.42亿美元,增长7.6%

全年批准外商投资项目数104项,比上年增长20.9%。实际直接利用外资0.85亿美元,下降53.5%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市年末市区道路总长度达到5845.48公里,道路面积约7111万平方米。轨道交通车站数93个,换乘站6个,综合客运枢纽2个。年末全市实有出租汽车19435辆(含三县一市以及白云、乌当、花溪在内各管理辖区),全部安装卫星定位车载终端系统,全年载客车次总数约6534万车次,客运量约7841万人次,运营里程约3.3亿公里。公共汽(电)车营运标准车3349台,公共汽(电)车营运线路网长度3295公里,全年公共汽(电)车客运总量31880万人次。

贵阳机场共有航线205条,比上年增加1条;通航城市达到121个,增加7个。其中国际地区航线17条,增加11条;国际地区通航城市15个,增加9个。全年各种方式完成旅客吞吐量2231.34万人,比上年增长14.6%;完成货邮吞吐量10.66万吨,增长16.7%

年末民用车辆拥有量246.41万辆,比上年末增长7.4%,其中个人车辆拥有量226.62万辆,增长7.6%。汽车拥有量200.50万辆,增长8.5%

全年邮政业务总量48.71亿元,比上年增长39.2%。快递业务总量42.71亿元,增长44.2%。电信业务总量104.97亿元,增长12.0%。电信业务收入95.00亿元,增长2.6%。移动电话年末用户805.59万户,增长2.4%,其中,4G用户数312.84万户,5G用户数470.34万户。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338.73万户,增长6.1%;移动互联网用户数761.36万户,增长3.9%

全年旅游总人数16941.2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1%,其中接待国内游客16921.37万人次,接待境外游客19.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239.16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其中旅游外汇收入8239.20万美元,增长198.7%

八、财政、金融

全年财政总收入981.37亿元,比上年增长1.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72.05亿元,增长4.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05.70亿元,增长1.9%

全市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5840.81亿元,比年初增加490.51亿元,其中,住户存款余额5664.62亿元,增加468.80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4199.79亿元,减少188.18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3135.42亿元,增加1788.30亿元,其中,住户贷款余额4653.87亿元,增加183.23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18476.97亿元,增加1605.51亿元。

全年保险保费收入210.42亿元,比上年增长6.8%。保险赔付支出98.67亿元,增长16.6%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年授权专利10444件,其中发明专利3696件,实用新型专利5578件,外观设计专利1170件。全市23家企业(机构)共登记数据知识产权157件,占全省的84%202家企业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1206家。现有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1个、全国重点实验室2个、省实验室2个、省重点实验室13个、省技术创新中心2个、省科学家工作站20个、国家大学科技园1家、省大学科技园1家、省制造业创新中心1家。现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6个,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4个,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5个,市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3家。

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共有2057所(民办学校785所)。其中,幼儿园有1163所,小学495所,初中209所,高中82所,中等职业学校56所,特殊教育学校10所,工读学校1所,成人高等学校2所,普通高等学校38所,科研机构1所。

全市研究生教育招生1.23万人,在校生3.62万人,毕业生9833人;普通高等教育招生14.56万人,在校生47.80万人,毕业生13.11万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3.15万人,在校生8.90万人,毕业生3.07万人;普通高中招生3.69万人,在校生10.09万人,毕业生3.00万人;普通初中招生8.39万人,在校生22.82万人,毕业生6.34万人;普通小学招生9.46万人,在校生53.16万人,毕业生8.32万人;特殊教育招生783人,在校生3731人,毕业生732人;幼儿园入园5.83万人,在园20.38万人,离园8.03万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4个,文化馆(群众艺术馆)12个,文化站148个,公共图书馆13个,图书馆藏书量407.27万册(包含电子图书);广播电视发射台站6座,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100%,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100%

全市年末拥有卫生机构3969个,其中医院226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673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43个,其他医疗卫生机构27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5个,乡镇卫生院75个,村卫生室1259个,社区卫生服务站92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中急救中心(站)4个。床位总计52221张,其中公立医院床位30210张,社会办医院11131张,中医类医院7465张,公立专科医院5415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261张。卫生技术人员75717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8110人,注册护士36061人;公共卫生人员6399人,乡村医生938人;医护比11.28,床护比10.69

全市共有体育场地20063个,其中市级生态体育公园17个,市属全民健身中心1个,室外全民健身路径工程2395个。体育场地面积2214.6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3.35平方米。当年新增注册运动员1793人,累计确认注册8197人。

全市拥有1所体育运动学校,注册运动员3561人。拥有74个市级体育社会组织,其中体育社会团体40个,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34个,青少年体育俱乐部24个。业余体校11个,体育传统项目学校50个,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3个。全年共举办全民健身活动300次,其中,1000人以上的全民健身活动50次。全年参加国内外体育比赛,贵阳代表队获奖牌65枚,其中,金牌29枚,银牌18枚,铜牌18枚。

十一、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

全市15个县级以上和56个农村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均达到类水质标准,水质达标率100%。贵阳市区域环境噪声昼间时段平均等效声级为 54.3dB(A),道路交通噪声昼间时段平均等效声级为69.5dB(A)

全市森林管护面积626.00万亩,森林覆盖率55.3%。绿化覆盖面积为60816.61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为16364公顷;城区绿地面积为59907.09公顷,建成区绿地面积为15617.48公顷;城区公园绿化活动场地覆盖的居住用地面积为6839.45公顷,建成区面积为5998.45公顷;建成区居住用地面积为7317.72公顷;城区公园个数为139个,建成区公园个数为104个;城区公园面积为5401.69公顷,建成区公园面积为4613.46公顷。

全市道路清扫保洁面积为7879万平方米,城区(不含三县一市)生活垃圾清运量为178.56万吨,垃圾处理量为178.56万吨,生活垃圾站转运站座数为86座,每座生活垃圾转运站转运能力平均为104.24/日;公共厕所数量为1745座,全部达三类以上;市容环卫专用车辆设备数2410辆。

全市路照明灯盏数为26.70万盏,安装路灯道路长度为2807.78公里,城市照明总用电为7373.75万千瓦时,城市照明灯总功率为21547.31千瓦。

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72.40,比上年下降10.8%。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9.5%,与上年持平。六项污染物浓度与上年比呈四降一平一升趋势,二氧化硫年均浓度为7微克/立方米,持平;二氧化氮年均浓度为14微克/立方米,下降17.6%;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为30微克/立方米,下降21.1%;细颗粒物年均浓度为20微克/立方米,下降16.7%;臭氧日最大8小时平均第90百分位数浓度为120微克/立方米,提高3.4%;一氧化碳日均第95百分位数浓度为0.7毫克/立方米,下降12.5%

全年平均气温15.9℃,比上年平均偏高0.1℃,极端最高气温36.8℃,极端最低气温零下7.3℃。全年平均相对湿度78.8%;平均年降水量为1106.7毫米;平均年日照时数1242.5小时。

十二、人民生活和劳动就业

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576元,比上年名义增长 4.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3%

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268元,比上年名义增长6.9 %,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8%;城乡收入比由上年的2.05下降到2.00

全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7387元,比上年名义增长4.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0129元,增长6.7%

就业困难对象实现再就业11963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人数37026人;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5.65万人,比上年增加0.41万人。

十三、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

全市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85.56万人,比上年末增长2.0%,其中离、退休、退职人员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8.56万人,增长4.8%;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85.49万人,下降0.8%;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57.03万人,增长1.6%;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76.65万人,持平;生育保险参保人数128.62万人,增长1.6%;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06.70万人,增长0.2%

年末共有提供住宿的养老服务机构126个,养老机构床位数12485张,收养人数5839人。全年全市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84.83万人次。全年民政部门直接接受社会捐赠款132.43万元。

释:

1.公报中所列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本文数据不做机械处理,表“...”表示不足最小计量单位。

2.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为当年价格,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为200020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

4.六大重点产业指装备制造业、磷及磷化工、铝及铝加工、电子信息制造业、健康医药、生态特色食品。

5.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口径为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固定资产项目投资和全部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

6.本文进出口增速为美元口径,与人民币口径增速不同。

7.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HJ633-2012)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095—2012)同步实施,标准内容可在环境保护部网站(bz.mep.gov.cn)查询。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电信数据来自贵州省通信管理局;民航运输数据来自贵州民航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保险业数据来自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贵州监管局;市场主体数据来自市市场监管局;教育数据来自贵州省教育厅、市教育局;艺术表演团体、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广播、电视、旅游数据来自市文化和旅游局;体育数据来自市体育局;城镇新增就业、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数据来自市财政局;水产品产量、农业机械总动力和机耕面积数据来自市农业农村局;交通、出租车、公共汽车等数据来自市交通委员会;外商投资数据来自市商务局;外贸进出口数据来自筑城海关;民用车辆数据来自市公安交通管理局;邮政业务数据来自市邮政管理局;金融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贵州省分行;科技、专利数据来自市科技局、市市场监管局;平均气温及湿度数据来自市气象局;卫生、新农合数据来自市卫健局;社会福利、低保、社会捐赠数据来自市民政局;环境监测来自市生态环境局;城市建设、建成区绿化数据来自市综合执法局;自来水及污水处理等数据来自市水务局;物价和城乡居民收支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贵阳调查队;医保数据来自市医保局;森林管护面积和覆盖率来自市林业局;其他数据均来自市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