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洛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①
洛阳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洛阳调查队
2023年4月30日
2023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全市上下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聚焦“三项重点工作”、用好“三个重要抓手”,突出问题导向,全力以赴拼经济,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稳中蓄势、稳中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新动能加快成长壮大。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市生产总值②达到5481.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3.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4.1亿元,增长1.7%;第二产业增加值2139.0亿元,增长1.6%;第三产业增加值3128.5亿元,增长5.1%。三次产业结构③为3.9:39.0:57.1。人均生产总值77434元,增长3.4%。
年末常住人口707.9万人,其中全市城镇常住人口477.3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7.42%,比上年末提高0.94个百分点。全市出生人口5.1万人,出生率为7.20‰;死亡人口5.5万人,死亡率为7.77‰;自然增长率为-0.57‰。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0.8万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0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0.8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3万人。
全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期下降0.2%。1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与上年同月持平,其中,非食品烟酒价格上升0.5%,消费品价格下降1.2%,服务项目价格上升2.1%。
二、农业
全年全市粮食种植面积744.8万亩。其中,小麦种植面积347.7万亩,玉米种植面积291.7万亩。全年油料种植面积65.6万亩,蔬菜种植面积102.2万亩,棉花种植面积1.0万亩。
全年粮食产量241.5万吨,下降1.7%。其中,夏粮产量114.6万吨,下降6.4%;秋粮产量126.9万吨,增长3.1%;小麦产量114.6万吨,下降6.4%;玉米产量97.1万吨,增长3.4%。油料产量14.3万吨,增长1.8%;烟叶产量4.7万吨,下降5.9%;蔬菜产量275.0万吨,增长1.5%;食用菌产量11.6万吨,增长3.3%;水果产量119.5万吨,增长3.2%;中药材产量11.6万吨,增长7.6%。
全年猪牛羊肉产量18.5万吨,增长4.6%;牛奶产量17.7万吨,增长8.7%;年末生猪存栏134.4万头,下降8.4%;生猪出栏187.0万头,下降0.2%。年末牛存栏33.6万头,增长11.0%;牛出栏16.0万头,增长0.1%。年末家禽存栏2399.9万只,下降4.0%;家禽出栏2438.0万只,下降28.3%。
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541万千瓦,全年第一产业用电量4.3亿千瓦时,乡村居民生活用电量25.2亿千瓦时。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市工业增加值1751.6亿元,比上年增长1.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0.2%。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加值增长2.3%;集体企业下降25.5%;股份制企业增长3.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3.0%。分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下降6.7%,制造业增长2.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4.2%。分重点产业④看,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5%,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21.9%;六大高成长性制造业增长9.1%,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27.7%;高新技术产业增长1.5%,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46.8%;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10.2%,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12.6%;高技术制造业下降1.9%,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3.0%;高耗能行业下降1.3%,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40.9%。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99.2%。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393.8亿元,比上年增长3.0%。建筑业总产值791.4亿元,比上年增长8.8%。资质内建筑业企业734家,比上年增长8.6%。
四、服务业
全年全市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522.3亿元,同比增长6.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394.8亿元,增长9.4%;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96.1亿元,增长6.2%;金融业增加值309.3亿元,增长5.0%;房地产业增加值300.8亿元,下降2.4%;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212.2亿元,增长12.0%。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553.1亿元,同比增长14.7%。
全年全市公路货物运输量1.8亿吨,比上年增长27.6%;公路货物周转量385.0亿吨公里,增长9.6%。公路旅客运输量3392.3万人,增长114.9%;公路客运周转量12.0亿人公里,增长206.6%。机场旅客吞吐量120.7万人,增长72.8%;机场货邮吞吐量755.9吨,增长61.5%。年末全市机动车保有量158.3万辆,其中轿车保有量90.7万辆。
全年全市邮电业务总量120.1亿元,比上年增长17.5%。其中,邮政行业业务总量39.9亿元,增长11.7%;电信业务总量80.2亿元,增长18.6%。
五、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下同)比上年下降7.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5.4%,第二产业投资下降22.6%,第三产业投资增长0.2%。分领域看,民间投资下降17.6%,基础设施投资下降3.2%,工业投资下降22.7%。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86.8亿元,比上年下降6.9%,其中住宅投资255.8亿元,下降4.7%。商品房销售面积461.8万平方米,下降8.3%;商品房销售额332.2亿元,下降7.8%。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在建项目(不含房地产开发)1738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724个。全市强力推进重大项目攻坚,滚动开展“三个一批”活动,海澜集团产业基地40天开工、9个月投产,百万吨乙烯项目6个月具备开工条件,中州时代一期核心厂房81天封顶,项目建设的“洛阳速度”不断刷新。
六、国内贸易
全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54.3亿元,比上年增长7.0%。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零售额2152.9亿元,增长8.1%;乡村零售额301.4亿元,下降0.5%。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340.5亿元,增长6.9%;商品零售2113.8亿元,增长7.0%。按行业分,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2112.7亿元,增长7.0%;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341.6亿元,增长6.7%。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企业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增长7.2%,饮料类下降13.4%,烟酒类增长6.0%,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4.1%,化妆品类下降10.1%,日用品类增长61.2%,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下降17.6%,中西药品类下降2.6%,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18.5%,家具类下降2.8%,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8.2%,汽车类增长6.4%,体育、娱乐用品类下降20.3%,金银珠宝类增长6.1%。
七、对外经济
全年全市进出口总值240.0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其中,出口总值194.1亿元,增长10.7%;进口总值45.9亿元,增长35.2%。
八、财政金融
全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04.3亿元,比上年增长1.5%,其中税收收入265.6亿元,增长2.8%,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65.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67.0亿元,增长6.1%,其中民生支出491.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3.7%。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7833.2亿元,比年初增加468.6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6910.0亿元,比年初增加640.8亿元。
年末共有银行、保险、证券、期货、融资担保机构、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融资租赁公司、金融租赁和财务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198家。年末共有上市企业15家,发行股票18支。“新三板”挂牌企业22家,中原股权交易中心(四板)挂牌企业644家。
全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177.9亿元,其中财产险39.2亿元,人身险138.6亿元。全年赔付额57.0亿元。
九、居民收入消费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662元,比上年增长6.6%;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193元,增长8.9%。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727元,增长4.8%;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1573元,增长8.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34元,增长7.8%;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673元,增长7.9%。
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含离退休人员)188.0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28.7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662.8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含离退休人员)132.5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79.0万人,年末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1.1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86.0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77.9万人。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年全市共有普通高校9所,招生7.2万人,在校生21.2万人,毕业生6.9万人。普通高中83所,招生5.3万人,在校生15.6万人,毕业生5万人。普通初中314所,招生10万人,在校生30.1万人,毕业生9.3万人。小学759所,招生10.3万人,在校生62.1万人,毕业生10.1人。幼儿园在园儿童24.1万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35所,招生2.9万人,在校生9.1万人。特殊教育学校招生396人,在校生2195人。
年末共有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71个,其中国家级17个;省级以上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117个,其中国家级7个;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63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5个。全年共授权专利12123件。截至年底,有效发明专利12672件,比上年增长18.8%。全年签订技术合同1688份,技术合同成交额145.4亿元。
十一、文化旅游、卫生健康和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公有制艺术表演团体14个,文化馆15个,公共图书馆15个,博物馆102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46处。全市共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9个。年末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10台。全市广播人口覆盖率99.0%,电视人口覆盖率99.2%。市级电视台周播出时间501.5小时,市级广播电台日播出时间71.9小时。
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4亿人次,比上年增长67.7%。旅游总收入1041.7亿元,增长72.2%。年末共有A级旅游景区67处。其中,5A级景区5处,4A级景区30处,3A级景区27处,2A级景区5处。年末共有星级酒店42家,国际国内旅行社145家。
年末共有卫生机构4985个,床位57848张;其中医院、卫生院316个,床位54229张。卫生防疫机构15个,妇幼卫生机构15个。年末共有卫生技术人员66930人,其中执业医师、助理执业医师26067人,注册护士31025人。卫生防疫机构人员1353人,妇幼卫生机构人员3864人。农村乡(镇)共有卫生院153个,床位11456张,卫生技术人员7410人。
年末共有体育场地20507个,体育场地面积1827万平方米。全市共举办市以上运动会及各种体育比赛120场次,参加运动员4.8万人次。运动员在国内外各项体育比赛中,获得省级以上奖牌59枚。其中,金牌23枚,银牌10枚,铜牌26枚。
十二、环境保护
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比上年增长3.9%,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增长3.7%。
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PM10浓度74μg/m3,PM2.5浓度46μg/m3,优良天数为246天,达标率为67.4%,全市国考、省考地表水断面水质达标率100%,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取水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全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0.07%,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均保持100%。
年末共有自然保护区4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森林公园14个,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6个。
注释:
① 本公报2023年数据为初步统计结果。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② 按照我国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和数据发布制度规定,年度地区生产总值核算包括初步核算和最终核实两个步骤。初步核算主要采用相关指标增速进行推算;最终核实主要根据统计年报、财政决算和有关部门年度财务资料等进行核算,是对初步核算数据的修订。本公报中,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经最终核实,2022年全市生产总值为5386.2亿元,比上年增长2.3%,三次产业结构为4.7:40.3:55.1。
③ 三次产业分类依据国家统计局2018年修订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不含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剔除国际组织)。
④ 六大高成长性制造业包括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现代家居,服装服饰等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包括电子信息技术,生物与新医药技术,航空航天技术,新材料技术,高技术服务业,新能源及节能技术,资源与环境技术,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等产业;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根据国家统计局制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7)》确定;高技术制造业根据国家统计局制定的《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分类(2017)》确定;高耗能行业包括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非金属矿物制品,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等产业。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居民消费价格、城乡居民收支、粮食、畜牧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洛阳调查队;农机数据来自市农业农村局;就业、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进出口数据来自洛阳海关;财政数据来自市财政局;金融数据来自人民银行洛阳市中心支行、市金融工作局;保险数据来自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洛阳监管分局;医疗保险数据来自市医保局;教育数据来自市教育局;科技数据来自市发改委和市科技局;艺术表演团体、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广播电视、旅游数据来自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数据来自市文物局;卫生数据来自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体育数据来自市体育局;环境监测数据来自市生态环境局;森林资源数据来自市林业局;其他数据均来自市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