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洛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0

选择区域:>>>

2020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中央、省委部署要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深化“9+2”工作布局,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大力实施“五提”行动,全市经济呈现稳定恢复、结构调整持续优化、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的良好态势。

一、综合②

初步核算,全年全市生产总值③达到5128.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3.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4.1亿元,增长2.7%;第二产业增加值2312.2亿元,增长3.6%;第三产业增加值2562.1亿元,增长2.3%。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1.66万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68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0.89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67%。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80万人。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7%,涨幅比上年缩小0.1个百分点。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3.3%,服务价格上涨1.5%,工业品价格与上年持平。

图1:2020年居民消费价格各月同比指数情况

表1:2020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83.9亿元,比上年增长3.8%,其中税收收入248.6亿元,增长0.1%,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64.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89.0亿元,增长6.4%,其中民生支出527.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6.6%。

三大攻坚战取得显著成效。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按照现行农村贫困标准计算,全市累计实现脱贫52.8万人(含自然减少和销户人员),6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728个贫困村退出贫困序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空气优良天数较上年增加67天,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改善率居全省和汾渭平原第一,国省控地表水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达100%。风险防范化解有力,政府债务余额控制在限额之内。

转型升级持续推进。全市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4.9:45.1:50.0,“三产超二产”更加巩固。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全年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8.8%,医药制造业增长19.7%,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0%。现代新兴服务业增势较好,全年信息传输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6.6%,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7.4%,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网上商品零售额增长15.5%。

发展动能更加充沛。全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2.7倍,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7.1%;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教育等短板行业投资分别增长41.6%和17.6%。企业效益持续改善,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利润率比上年增加0.54个百分点,每百元营业收入中成本比上年减少0.84元。“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微观主体活力不断增强,全年各类市场主体新开业登记9.5万户,年末市场主体总数达55万户,比上年增长12.0%。

二、农业

全年全市粮食种植面积745.7万亩。其中,小麦种植面积351.7万亩,玉米种植面积278.1万亩。全年油料种植面积63.4万亩,蔬菜种植面积101.0万亩,棉花种植面积3.8万亩。

全年粮食产量251.9万吨。其中,夏粮产量121.7万吨,秋粮产量130.2万吨;小麦产量121.7万吨,玉米产量98.8万吨。油料产量13.7万吨,增加0.4万吨,增长3.1%;蔬菜产量267.4万吨,下降1.8%;食用菌产量9.8万吨,增加0.3万吨,增长3.5%;水果产量111.5万吨,增加5.3万吨,增长5.0%;中药材产量8.6万吨,增加1.9万吨,增长28.0%。

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17.6万吨,增长5.9%。牛奶产量16.3万吨,增长3.8%。年末生猪存栏119.7万头,增长10.7%;生猪出栏136.8万头,增长5.5%。年末牛存栏29.5万头,增长7.4%;牛出栏16.5万头,下降3.6%。年末家禽存栏2587.1万只,增长20.6%;家禽出栏2565.1万只,增长17.1%。全年水产品产量4.0万吨,下降7.5%。

图2:2015—2020年粮食产量

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492.0万千瓦。全年农村用电量23.8亿千瓦时,化肥施用量(折纯)22.8万吨。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市工业增加值1854.9亿元,比上年增长3.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5%。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加值增长148.4%;集体企业增长5.0%;股份制企业增长4.5%,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2.9%。分门类看,采矿业增长9.1%,制造业增长3.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0.3%。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1%,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9.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3.8%,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增长23.8%,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下降2.6%,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增长8.1%,专用设备制造业下降0.9%。

表2: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④下降1.7%,实现利润总额增长11.6%。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4.47%。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465.2亿元,比上年增长5.4%。建筑业总产值1220.9亿元,比上年增长8.7%。资质内建筑业企业669家,比上年增加108家。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下同)比上年增长5.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42.0%,第二产业投资下降3.3%,第三产业投资增长8.1%。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4.9%,民间投资增长9.6%,工业投资下降3.4%。

表3:2020年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448.0亿元,比上年增长22.2%,其中住宅投资353.7亿元,增长26.1%。商品房销售面积1034.6万平方米,增长10.7%;商品房销售额741.0亿元,增长22.7%。

表4:2020年房地产开发和销售主要指标及增速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在建项目(不含房地产开发)2041个,完成投资比上年增长3.6%。格力电器(洛阳)中央空调智能制造基地竣工投产,银隆新能源客车、专用车批量生产。地铁1号线试运行,2号线一期单侧隧洞全线贯通,王城大道、瀍涧大道等全线贯通,翠云峰等30余座城市立交建成投用。

五、国内贸易

全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05.6亿元,比上年下降3.0%。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零售额1825.7亿元,下降3.0%;乡村零售额279.9亿元,下降3.2%。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311.6亿元,下降21.5%;商品零售1794.0亿元,增长1.1%。按行业分,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1792.1亿元,增长1.1%;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313.5亿元,下降21.4%。

图3:2015—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⑤

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企业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增长18.6%,饮料类增长20.4%,烟酒类增长10.6%,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2.5%,化妆品类增长7.5%,日用品类增长18.1%,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5.6%,中西药品类增长5.5%,通讯器材类增长13.6%,家具类增长16.2%,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3%,汽车类增长2.2%,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8.4%,金银珠宝类下降20.8%。

六、对外经济

全年全市进出口总额193.1亿元,比上年增长24.9%。其中,出口总额172.4亿元,增长29.4%;进口总额20.6亿元,下降3.3%。

表5:2020年进出口总值及增速

全年新批备案外商投资企业29家;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额30.95亿美元,增长6.4%;引进省外境内资金866亿元,增长3.3%。

七、交通运输⑥和邮电

全年全市公路运输货物周转量365.0亿吨公里,货物运输量1.6亿吨。公路旅客周转量17.5亿人公里,下降68.4%;旅客运输量0.4亿人次,下降63.5%。民航货物吞吐量701.9吨,下降39.1%;民航旅客吞吐量95.9万人次,下降37.6%。

年末民用汽车保有量130.3万辆,比上年末增长8.0%,其中私人汽车119.7万辆,增长8.2%。民用轿车保有量71.0万辆,增长9.2%,其中私人轿车68.0万辆,增长9.5%。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683.0亿元,比上年增长32.0%。其中,电信业务总量630.9亿元,增长32.8%;邮政业务总量52.1亿元,增长23.0%。

八、金融和保险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6447.6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00.0亿元,增长4.9%;其中住户存款余额3706.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47.7亿元,增长10.4%。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5489.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636.6亿元,增长13.1%;其中住户贷款余额1692.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56.6亿元,增长17.9%。

年末拥有银行、保险、证券、期货、融资担保机构、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融资租赁公司、金融租赁和财务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227家。全年金融业增加值305.2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为6.0%。

年末共有上市企业13家,发行股票16支。“新三板”挂牌企业28家,中原股权交易中心(四板)挂牌企业397家。全年资本市场融资352.2亿元。

全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164.5亿元,其中财产险36.1亿元,人身险128.4亿元。全年赔付额44.7亿元。

九、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096元,比上年增长3.7%;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016元,下降2.1%。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87元,增长1.7%;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5353元,下降4.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902元,增长6.2%;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2110元,增长1.9%。

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含离退休人员)149.75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30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692.46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含离退休人员)124.49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68.35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2.03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78.09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74.66万人。

十、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年全市共有普通高校7所,招生4.37万人,在校生13.98万人,毕业生3.66万人。普通高中81所,招生5.08万人,在校生14.93万人,毕业生4.60万人。普通初中323所,招生9.34万人,在校生28.42万人,毕业生9.09万人。小学764所,招生10.46万人,在校生61.89万人。幼儿园在园儿童27.25万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36所,招生3.59万人,在校生9.78万人。特殊教育学校招生225人,在校生1954人。

年末共有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20个,其中国家级16个;省级以上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118个,其中国家级9个;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83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3个。全年共申请专利15825件,授权专利11161件。截至年底,有效发明专利8073件,比上年增长10.3%。全年签订技术合同1059份,技术合同成交额53.8亿元。

十一、文化旅游、卫生健康和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公有制艺术表演团体⑦15个,文化馆16个,公共图书馆17个,博物馆102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15处。全市共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8个。年末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12台,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12台。全市广播人口覆盖率97.95%,电视人口覆盖率98.65%。市级电视台周播出时间394.44小时,市级广播电台日播出时间60.83小时。

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9295.3万人次,比上年下降34.5%。旅游总收入795.4亿元,下降39.8%。年末共有A级旅游景区63处。其中,5A级景区5处,4A级景区27处,3A级景区26处。年末共有星级酒店48家,国际国内旅行社97家。

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4788个,床位55250张;其中医院、卫生院320个,床位51949张。卫生防疫机构16个,妇幼卫生机构16个。年末共有卫生技术人员58795人,其中执业医师、助理执业医师23034人,注册护士26447人。卫生防疫机构人员1153人,妇幼卫生机构人员3143人。农村乡(镇)共有卫生院153个,床位10046张,卫生技术人员6571人。

年末共有体育场地13424个,体育场地面积1526.9万平方米。全市共举办市以上运动会及各种体育比赛84场次,参加运动员3.62万人次。运动员在国内外各项体育比赛中,获得省级以上奖牌355枚。其中,金牌118枚,银牌111枚,铜牌126枚。

十二、环境保护

全年全市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6.29%,降幅大于全省水平6.76个百分点。

年末全市环保系统人数1175人,环境监测人员452人,各级环境监测站10个;烟尘控制区16个,面积13878.7平方公里;环境噪声达标区11个,面积216平方公里。全年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44天。

年末共有自然保护区4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森林公园14个,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6个。森林覆盖率45.5%。

注释:

① 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据,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合计与分项不等的情况。

② 2020年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相关数据拟于2021年5月份发布,公报中不再单独发布人口相关数据。

③ 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④ 由于统计调查制度规定的口径调整、统计执法、剔除重复数据等因素,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财务指标增速及变化按可比口径计算。

⑤ 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及有关制度规定,对2015-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进行了修订。

⑥ 2020年,货物运输量及货物周转量调查制度改变,数据与往年不可比。

⑦ 因统计口径调整,仅包括公有制艺术表演团体数量,数据与往年不可比。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居民消费价格、城乡居民收支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洛阳调查队;财政数据来自市财政局;农机数据来自市农机局;进出口数据来自洛阳海关;外商投资、省外境内资金等数据来自市商务局;公路运输数据来自市交通运输局;邮政业务数据来自市邮政局;金融数据来自人民银行洛阳市中心支行和市金融工作局;就业、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和市医保局;脱贫人口数据来自市扶贫办;教育数据来自市教育局;科技数据来自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和市知识产权局;艺术表演团体、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广播电视、旅游数据来自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体育数据来自市体育局;卫生数据来自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环境监测数据来自市生态环境局;森林资源数据来自市林业局;其他数据均来自市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