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镇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2

选择区域:>>>

2022年镇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2年,镇江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大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运行总体稳中有进、人民生活稳步提高、社会事业稳健有序、高质量发展稳中提质,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迈出坚实步伐。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22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17.0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3.87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2471.61亿元,增长3.5%;第三产业增加值2381.56亿元,增长2.2%。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3.3:49.3:47.4。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15.58万元,增长2.7%。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102.0,比上年上涨2.0%,其中消费品价格指数102.6,上涨2.6%;服务项目价格指数101.2,上涨1.2%。分类别看,食品烟酒类上涨2.0%,衣着类上涨2.4%,居住类上涨0.9%,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2.0%,交通和通信类上涨4.6%,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2.0%,医疗保健类上涨1.2%;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1.5%。食品中,粮食上涨1.5%,食用油上涨7.5%,鲜菜上涨2.6%,蛋类上涨6.4%,干鲜瓜果上涨11.3%;水产品下跌3.9%,畜肉下跌2.3%。

二、农林牧渔业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03.55万亩,比上年增加1.77万亩,增长0.9%。全年粮食总产量96.30万吨,比上年增加0.28万吨,增长0.3%,其中夏粮总产量25.04万吨,增加0.72万吨,增长2.9%;秋粮总产量71.27万吨,减少0.43万吨,下降0.6%。全年油料总产量3.98万吨,下降7.6%。蔬菜总产量100.61万吨,增长3.9%;瓜果类产量11.98万吨,增长0.9%。

主要畜产品中,肉类总产量8.25万吨,比上年增长3.3%,其中猪肉产量2.20万吨,增长1.6%;禽肉产量5.99万吨,增长4.0%。禽蛋产量3.32万吨,下降23.3%;牛奶总产量1.02万吨,增长6.9%。全年生猪出栏量28.11万头,增长2.8%;家禽出栏量3695.64万只,增长4.6%。水产品产量9.89万吨,增长2.2%。

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9.5%,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7%,特色农业机械化率达到71%。年末拥有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7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88家,全市建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6个,市级特色田园乡村10个、绿美村庄21个。全市共有农产品地理标志4个,绿色食品302个,有机农产品54个。句容市白兔镇唐庄村等7个村入选2022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亿元村。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6%,其中大中型企业增长11.3%。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16.9%;重工业增长2.4%。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9.8%,集体企业下降21.4%,股份制企业增长8.5%,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5.4%;民营企业增长8.4%,其中私营企业增长4.7%。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6.0%;利税总额下降17.2%。年末成本费用利润率4.5%,比上年下降1.8个百分点。工业产品销售率96.6%,比上年下降1.3个百分点。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5.3%,其中医药制造业增长22.2%,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长35.2%,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51.1%。高新技术产品产量增长较快,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177.6%,多晶硅片增长137.7%。新增国家级“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9家、省级122家,数量超前三年总和。新增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工业设计中心9家。年末拥有省级智能工厂8家,省级智能车间95个。

全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675.15亿元,比上年增长5.7%,其中建筑安装工程产值75.74亿元,增长5.1%;竣工产值389.84亿元,增长0.2%,竣工率为57.1%。年末拥有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572家,建筑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44.85万元/人,增长10.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0.1%,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增长26.2%,港澳台及外商投资增长5.5%,民间投资下降5.3%。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41.3%,第二产业投资增长5.3%,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4.7%;第三产业投资下降3.5%。全年分别完成高技术产业投资和工业技术改造投资181.76亿元、130.44亿元,分别占工业投资比重33.8%、24.3%,分别下降5.6%、5.7%。

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36.83亿元,比上年下降18.6%,其中住宅投资282.93亿元,下降17.4%。商品房施工面积2872.94万平方米,下降1.4%,其中住宅施工面积2391.36万平方米,下降0.2%。商品房竣工面积477.80万平方米,增长26.6%,其中住宅竣工面积415.76万平方米,增长27.8%。商品房销售面积529.27万平方米,下降23.9%,其中住宅销售面积462.50万平方米,下降30.1%。商品房销售额452.29亿元,下降26.0%,其中住宅销售额384.38亿元,下降33.9%。

五、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64.02亿元,比上年增长1.3%。按消费形态分,批发业零售额226.53亿元,下降0.8%;零售业零售额1009.58亿元,增长2.2%;餐饮业零售额121.34亿元,下降2.5%;住宿业零售额6.57亿元,增长1.0%。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通过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增长100.1%。

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34.3%,化妆品类增长81.9%,金银珠宝类增长62.7%,日用品类增长78.0%,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下降6.8%,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22.1%,通讯器材类下降0.3%,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8%,汽车类下降5.4%,建筑及装潢材料类下降11.7%。

六、对外经济

全年实现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156.1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9%,其中进口总额39.74亿美元,增长7.7%;出口总额116.41亿美元,增长26.2%。一般贸易出口额96.03亿美元,增长16.2%,占出口总额比重为82.5%;加工贸易出口额13.99亿美元,增长76.4%。从出口市场看,对东盟出口22.23亿美元,增长70.0%;对欧盟出口21.72亿美元,增长43.1%;对美国出口21.55亿美元,增长9.3%;对韩国出口3.56亿美元,下降2.9%。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额45.12亿美元,增长42.7%,占全市出口总额的比重为38.8%。

全年工商新注册外资企业67家,新批千万美元以上项目14项。实际利用外资5.68亿美元,增长2.9%。协议利用外资4.21亿美元,下降79.2%。全年服务外包合同总额41.7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离岸外包合同总额14.89亿美元,增长13.1%。执行总额36.52亿美元,增长14.5%,其中离岸外包执行额13.43亿美元,增长15.0%。

七、交通、邮电

年末拥有公路总里程6895.0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10.48公里。年末全市机动车保有量83.94万辆,比上年增长9.3%,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64.14万辆,增长8.2%。年末市区拥有公交线路143条,其中当年新辟优化13条;拥有公共交通车1384辆,其中当年新购40辆。全年公路客运量1063.98万人,下降36.0%。公路旅客周转量4.49亿人公里,下降37.6%。公路货运量5380.90万吨,下降14.4%;水路客运量577.7万人,同比下降7.5%。水路旅客周转量1082.7万人公里,同比下降5.1%;水路货运量1238.11万吨,增长13.1%。公路货物周转量86.27亿吨公里,下降11.0%;水路货物周转量43.24亿吨公里,下降11.4%。全年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2.33亿吨,下降5.4%,其中长江港口吞吐量2.25亿吨,下降4.9%;港口集装箱吞吐量37.8万标箱,下降13.1%。

全年完成邮政电信业务总量79.65亿元,增长17.5%,其中:邮政业务总量34.71亿元,增长9.4%;电信业务总量44.93亿元,增长24.5%。实现邮政电信业务收入78.02亿元,增长7.4%,其中:邮政业务收入35.64亿元,增长3.9%;电信业务收入42.38亿元,增长10.5%。全年完成快递业务量2.82亿件,增长2.5%;实现快递业务收入28.04亿元,增长1.6%。截至2022年12月31日,镇江移动电话用户数388万户,其中5G用户132.7万户。年末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82.38万户,下降1.7%。

八、财政、金融

全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43.8亿元,比上年增长2.1%,其中税收收入239.1亿元,下降9.9%;非税收入104.7亿元,增长46.4%。从主要税种看,增值税下降10.5%;企业所得税下降13.7%,个人所得税下降10.2%。全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35.6亿元,下降1.4%,其中一般公共服务50.8亿元,增长4.2%;教育支出77.0亿元,下降8.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6.2亿元,增长1.2%;医疗卫生支出40.1亿元,增长5.8%。

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7344.33亿元,比年初增加651.67亿元,其中:住户存款3679.81亿元,比年初增加585.86亿元。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7921.03亿元,比年初增加962.76亿元,其中:短期贷款2259.31亿元,比年初增加313.74亿元;中长期贷款5167.39亿元,比年初增加522.04亿元。年末全市拥有银行业金融机构36家,其中政策性银行1家,国有银行4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1家,城市商业银行3家,外资银行1家,农商行10家,邮储银行1家,村镇银行5家。

2022年末上市挂牌企业总数732家,其中当年新增291家。上市24家(境内21家,境外3家),新三板挂牌27家,区域股权交易中心挂牌681家。年末拥有保险机构63家。全年实现保费收入152.68亿元,比上年增长3.5%。其中,财产险31.74亿元,增长10.1%;人身险120.95亿元,增长1.9%。全年赔付额44.15亿元,比上年增长8.8%。其中,财产保险赔付18.44亿元,下降5.7%;人身保险赔付25.71亿元,增长22.4%。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预计达2.5%左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8.5%,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7%,全国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列第24位。全年获国家、省科技计划项目立项407项,增长18.3%。获省科学技术奖34项,其中一等奖6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18项。全年新认定高企533家,申报通过率列全省前三,有效期高企数达1339家。全年共建有企业院士工作站5家、省重点实验室5家、省产研院企业联合创新中心21家、省列统新型研发机构16家、省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26家。国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6家,国家、省级众创空间36家,省级众创社区6家、省级科技企业加速器4家。

全年专利授权量20139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3273件。年末全市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8735件,比上年增加20.4%;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58.23件,比上年增加20.2%。完成知识产权质押19.46亿元,同比增长270%,项目数达114件,同比增长180%。新增3家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9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新获批国家级标准化试点项目1项、省级标准化试点7项。

年末共有普通高校9所,本专科招生3.64万人,在校学生11.71万人,毕业生2.85万人;研究生教育招生0.62万人,在校生1.88万人,毕业生0.44万人;中等职业学校8所,在校学生1.99万人;普通中学110所,在校学生11.75万人,毕业生3.66万人;小学115所,在校学生17.27万人,毕业生2.55万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10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100%。全市共有幼儿园286所,比上年增加2所,在园幼儿8.02万人。

十、文化和旅游

年末共有艺术表演团体4个,文化馆8个,公共图书馆9个,文化站59个,博物(纪念)馆14个,美术馆2个。年末有线电视用户55.24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54.43万户。年末拥有省级以上重点保护文物单位67处,其中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13处。全年完成“城乡文艺播种”志愿辅导1300场;针对“一老一小”重点人群开展场馆社教活动超1000场;全民艺术普及“六进”活动近3000场,“送戏下乡”演出近200场。成功举办2022(第十六届)中国镇江金山文化艺术·国际旅游节。润州区(高新区)创成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年末拥有A级景区31个,其中5A级景区2家,4A级景区7家,3A级景区12家。拥有省级旅游度假区3家,省星级乡村旅游区72家。拥有星级旅游饭店16家,其中五星级旅游饭店3家;拥有旅行社123家,其中星级旅行社35家。全年实现旅游业总收入272.16亿元,接待国内游客2354.38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70.50亿元;接待入境过夜游客1.2万人次,实现旅游外汇收入2404.67万美元。

十一、卫生和体育

2022年末拥有各类卫生机构(医疗卫生机构)1151个,其中医院61个、卫生院3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7个,妇幼保健机构8个,村卫生室30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04个。年末拥有卫生机构床位1.80万张,其中医院1.36万张、卫生院0.18万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0.13万张。年末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42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9522人,注册护士10565人。新建省级健康镇1个、省级健康村(社区)39个,省级卫生村4个。新增2个省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2家省社区医院、10个甲级村卫生室。新增普惠托育机构21家,其中省级示范2家。增挂2所老年医院,新增1家护理院,新建3个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我市蝉联“全国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称号。

全年共更新和安装了563套健身路径、210张乒乓球桌、255副篮球架、8个体育公园、25公里健身步道。在省运会上获得37金、29银、49铜,奖牌总数115枚,团体总分1480分。举办包括全国2022年“全民健身日”主题示范活动暨第六届“宁镇扬”全民健身大联动、第四届城市业余联赛、健身指导进机关进乡村进企业等300多场次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完善“体育大市口”智慧服务平台,推广居家健身方法,助力“全民动起来”。

十二、城建、环保

全市实施城建项目168个,完成投资85.6亿元,全市改造老旧小区74个、面积95万平方米,加快推进危房解危,完成城镇危房解危3.4万平方米,完成农村住房改善1091户。全年新增各类城市绿地面积266.85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6.03平方米。林木覆盖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分别达25.6%、40.2%。全年全社会用电量298.47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2%,其中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40.92亿千瓦时,增长17.2%。全市建成区面积239.02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2.79平方公里。全市拥有区域供水厂8座,总供水能力126万吨/日,其中市区自来水供水能力70万吨/日。市区管道天然气供气总量5.71亿立方米,家庭天然气用户32.09万户,家庭液化气用户7.67万户。完成247个四分类达标小区和135个省达标小区建设任务、垃圾分类投放设施覆盖1079个小区,新增停车泊位3317个;新建、改建公厕25座。

全年国控站点PM2.5年均浓度为35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2.8%;空气优良天数比率74.8%,比上年下降4.4个百分点。全年地表水国考断面、省考断面优Ⅲ比例均达100%,清理整治长江干流岸线违法违规项目165个、排查整治黑臭水体10条,主要入江支流均优于III类,国考断面优Ⅲ比例连续3年持续保持100%、无劣Ⅴ类断面。

十三、人口、就业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322.22万人,比上年增加0.5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58.55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80.2%,常住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为25.2%,比上年提升1.3个百分点。常住人口出生率4.16‰,死亡率8.17‰,自然增长率-4.01‰。

年末全市户籍人口266.86万人,比上年减少1.24万人;出生人口1.09万人,死亡人口2.36万人,户籍人口出生率4.1‰,死亡率8.9‰,自然增长率-4.8‰。户籍人口中男性131.46万人,减少0.7万人;女性135.40万人,减少0.5万人。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5.49万人,帮扶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4.04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人数1.57万人。全年扶持成功创业1.75万人。全年新增登记注册私营企业从业人员3.26万人,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6.47万人。创新开展“先锋联千企、聚力保用工”行动,引进外来优质劳动力5.2万人,实施大学生“聚镇”和青年人才“归雁”计划,引进大专以上学历人才4.04万人,设立人才工作站292家。开展各类职业培训8.24万人次,引培技能人才3.59万人。

十四、人民生活、社会保障

全年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615元,增长4.5%,其中,工资性收入32745元,增长4.8%;经营净收入6978元,增长2.7%;财产净收入4854元,增长1.6%;转移净收入8038元,增长6.6%。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2079元,增长4.2%。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552元,增长4.0%,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5071元,增长3.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129元,增长5.7%,农村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5556元,增长7.0%。

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民生类支出396.1亿元,占比重74%。全市职工最低工资标准为2280元/月,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243元,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每人每月820元,失业保险金最低标准每人每月1230元。全市有0.96万户、共计1.33万人享受低保,全年发放低保金1.15亿元。年末全市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在职参保73.9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12.97万人,比上年增加2.27万人;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60.14、72.19、65.52万人。年末全市共有养老机构132家,养老机构床位数18036张,完成100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菜单式”居家适老化改造,实施养老护理员培训3000人次,新改造提升标准化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6个,困难老年人定期探访服务实现常态化。福利彩票全年销售2.83亿元,同比增长24.5%。

注: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镇江统计年鉴2023》为准。本公报中部门统计数据分别来自于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文广旅局、市邮管局、市通管办、人行镇江中心支行、市保险行业协会、市科技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教育局、市卫健委、市体育局、市住建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公安局、市人社局和市民政局等相关部门。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