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2

选择区域:>>>

202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形势和多重超预期风险挑战,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稳中求进,向难求成,加快强产兴城、推动能级跨越,高质量发展再续精彩,开启了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建设新篇章。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502.69亿元,比上年增长5.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87.84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2427亿元,增长9.1%;第三产业增加值2487.85亿元,增长2.7%。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0.8:42.7:46.5调整为10.7:44.1:45.2。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8%。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上涨2.9%。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上涨2.5%,衣着价格上涨1.9%,居住价格上涨0.5%,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0.9%,交通和通信价格上涨3.9%,教育文化娱乐价格上涨1.8%,医疗保健价格下降0.2%,其他用品和服务价格上涨2.8%。

全市共有各类市场主体60.52万户,比上年增长13.9%,其中法人单位13.05万户,增长21.8%。新设立市场主体12.83万户,比上年增长10.1%,其中新登记法人单位3.35万户,新登记个体工商户9.41万户。

全市城镇新增就业9.51万人,比上年增加1.17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3.90万人,比上年减少0.56万人。

  二、农业

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43.7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4%。

全年总播种面积641.81千公顷,比上年增长0.8%,其中粮食播种面积321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00.89千公顷,蔬菜种植面积149.12千公顷。柑橘种植面积140.85千公顷,茶叶种植面积66.30千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年末全市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58家,其中新增企业198家。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6%,其中,化工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0%,食品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4.6%,装备制造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9.9%,新材料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4%。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17.8%,税金总额比上年增长1.4%,利润总额比上年增长29.0%。

全市在库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 538家,比上年增加59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786.42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实现建筑业增加值 389.33亿元,比上年增长16.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9.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46.0%;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5.5%,其中工业投资增长24.7%;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3.7%,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9.2%。民间投资增长21.2%,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71.6%。

全市在库项目4872个,比上年增加964个;新入库项目2924个,比上年增加275个。亿元以上在库项目1750个,比上年增加356个,10亿以上在库项目142个,比上年增加66个。

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增长1.0%。房屋施工面积1329.28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8.9%,房屋竣工面积95.24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77.2%,商品房销售面积482.21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4.2%。商品房销售额312.42亿元,比上年下降31.3%。

  五、国内贸易

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66.64亿元,比上年增长3.7%。分行业看,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623.91亿元,比上年增长17.0%;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42.02亿元,比上年增长41.3%。全市限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63.13亿元,比上年增长26.8%。

分类值看,粮油、食品类比上年增长26.8%,饮料类比上年增长34.6%,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比上年增长14.9%,日用品类比上年增长22.4%,五金、电料类比上年增长37.0%,体育娱乐用品类比上年增长22.6%,书报杂志类比上年增长33.3%,家用电器和音像制品类比上年增长13.0%,中西药类比上年增长17.9%,通讯器材类比上年增长19.8%,汽车类比上年增长10.6%。

  六、对外经济

全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414.7亿元,总量首次突破400亿元,比上年增长22.6%。其中,出口额365.9亿元,增长19.2%;进口额48.8亿元,增长55.8%。从出口产品看,化肥出口87.7亿元,比上年增长11.4%;钢材出口26.3亿元,比上年增长824.5%;农产品和食品出口45.7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医药品出口14.0亿元,比上年下降16.3%;电子及电器产品出口10.9亿元,比上年下降53.5%;机械设备出口10.3亿元,比上年增长4.7%。

全市实际外商直接投资3253.8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86.3%。全市对外经济合作业务完成营业额29.5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4%,其中,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29.5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对外劳务合作完成630.97万美元,比上年下降34.1%。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21家。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增加值240.89亿元,比上年增长0.9%。全年公路、水路完成货运周转量697.61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5.6%;旅客周转量14.39亿人公里,比上年下降20.6%。公路里程37867公里,比上年增长1.0%,其中等级公路37039公里,比上年增长1.1%。

年末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达到87.27万辆,比上年增长6.6%,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81.25万辆,比上年增长6.4%。

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收入6.69亿元,比上年增长12.3%。邮政业完成快递业务量1.36亿件,比上年增长19.2%。完成电信业务收入35.19亿元,比上年增长3.1%。年末共有固定电话用户28.76万户,比上年下降6.0%;移动电话用户达到453.56万户,比上年增长2.7%,其中5G移动电话用户139.98万户,5G用户覆盖率达到30.9%。

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7905.18万人次,比上年下降9.5%。实现旅游总收入766.57亿元,比上年下降12.4%。年末拥有A级旅游景区63个,比上年增加12个,其中5A级景区4个,4A级景区23个。星级饭店46个,其中5星级饭店2个,4星级饭店13个。

  八、财政和金融

全市实现地方财政总收入363.59亿元,比上年增长9.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8.21亿元,比上年增长18.5%,其中,税收收入167.07亿元,增长3.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63.22亿元,比上年增长16.5%。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5647.22亿元,比年初增加900.86亿元;其中住户存款3488.85亿元,比年初增加534.71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1527.30亿元,比年初增加377.52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5178.80亿元,比年初增加510.03亿元,其中住户贷款1129.45亿元,比年初增加25.41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4044.27亿元,比年初增加483.66亿元。

全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141.97亿元,比上年增长8.3%,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增长12.0%,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增长2.4%,寿险保费收入增长7.0%。全年支付各类赔付额44.67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其中财产险赔付额增长11.0%,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赔付额增长17.6%,寿险赔付额增长20.2%。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市共有普通高校5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6所,普通中学169所,普通小学226所,幼儿园467所。

2022年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253.70亿元,比上年增长17.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2.8%,比上年提高5.4个百分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141家,比上年增加284家。

全市重要科技成果登记113项,比上年减少20项;全市专利授权量为10648件,比上年增加115件,其中发明专利1345件,比上年增加417件。工程技术中心269家,比上年增加36家;国家、省级重点实验室11家,比上年增加1家。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拥有各类文化艺术事业机构267个,其中文化事业机构186个,艺术事业机构17个,剧场、影剧院30个,博物馆纪念馆19个,公共图书馆15个。全市公共图书馆总藏书4146千册。年末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均为100%。

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2645个(含村卫生所),其中医院、卫生院180个,妇幼保健院(所、站)9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5个,卫生监督局(所)10个。

全市卫生技术人员34688人,比上年增加667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3176人,比上年增加386人。卫生机构床位数31010张,比上年增加1520张。

全市共有体育场馆30个,专职体育人员207人。全市累计参加省以上运动会人数3436人,共获得371枚金牌、201枚银牌和214枚铜牌。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392.00万人,户籍人口为386.54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67万人,出生率为4.3‰;死亡人口2.60万人,死亡率为6.7‰;自然增长率为-2.4‰。

全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943元,比上年增长7.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571元,比上年增长8.7%。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7407元,比上年增长3.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379元,比上年增长7.7%。

年末全市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148.96万人,比上年增长5.6%;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362.21万人,比上年下降5.2%;参加城镇失业保险人数为66.19万人,比上年增长3.9%;参加城镇工伤保险人数为72.42万人,比上年增长3.2%;参加城镇生育保险人数为56.64万人,比上年下降0.6%。全市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失业保险覆盖率分别为99.0%、96.4%、98.0%。

全市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9.95万人,比上年下降6.4%,其中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1.60万人,比上年下降9.1%;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8.35万人,比上年下降5.8%。最低生活保障资金5.74亿元,其中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资金为1.24亿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为4.50亿元。

  十二、资源环境

年末耕地保有量288.05千公顷,全年建设占用耕地581.75公顷。全市共有矿产资源90种,其中已开发利用矿种43种。

全市造林作业面积完成0.25千公顷,幼林抚育面积2.39千公顷。全市共有国家、省级自然保护区6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自然保护区面积68.48千公顷。

中心城区优良天数比例达85.2%,较去年同期上升1.1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38微克/立方米。全市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状况为“优”,主要河流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为98%。其中宜昌城区长江干流监测断面水质类别为Ⅱ类,水质状况为“优”;全市纳入国家考核的16个断面水质优良率为100%;34个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为100%。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据。202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为最终核实数。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为现价,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资料来源:本公报中城镇新增就业、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等数据来自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渔业数据来自市农业农村局;外贸进出口、实际外商投资、对外经济合作、对外承包工程、对外劳务合作等数据来自市商务局;旅游总收入、旅游总人数、A级景区、星级饭店、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艺术事业机构、广播电视、剧场、剧院、体育等数据来自市文化和旅游局;货物周转量、旅客周转量、公路总里程等数据来自市交通运输局;邮政业务收入、邮政快递业务量数据来自市邮政管理局;电信业务收入、电话用户、5G用户覆盖率等数据来自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宜昌分公司、中国联通宜昌分公司、中国移动通信公司宜昌分公司;财政数据来自市财政局;金融数据来自人民银行宜昌分行;保费数据来自宜昌银保监分局;教育数据来自市教育局;卫生机构、床位、人员等数据来自市卫健委;低保等数据来自市民政局;户籍人口、民用汽车拥有量、私人汽车拥有量等数据来自市公安局;医疗保险、生育保险数据来自市医保局;高新技术企业数、重要科技成果、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数据来自市科技局;市场主体、专利等数据来自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耕地保有量、建设用地、矿产资源等数据来自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生态环境、环境监测等数据来自市生态环境局;林业、自然保护区数据来自市林业局;价格、粮食、畜禽、城乡居民收支等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宜昌调查队;其它数据均来自市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