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威海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威海要向精致城市方向发展”作为总目标总方向总遵循,紧紧围绕争当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排头兵的目标定位,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发展和安全,聚焦聚力“五化”重点任务,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运行,“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建设开创新局面,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
根据市级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全年地区生产总值3463.9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9.17亿元,增长7.4%;第二产业增加值1355.13亿元,增长7.7%;第三产业增加值1759.63亿元,增长7.3%。三次产业结构为10.1:39.1:50.8。
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75万人,其中,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0.96万人。回生源地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99.24%。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27%。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8%,在消费八大类商品及服务价格中,食品烟酒价格上涨1.3%,衣着价格下降2.1%,居住价格上涨0.6%,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0.2%,交通和通信价格上涨4.6%,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下降0.2%,医疗保健价格下降1.1%,其他用品和服务价格下降2.9%。
年末实有各类市场主体(不含外资企业,下同)42.61万户,注册资本26216.99亿元。其中,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6.89万户,新登记注册资本1082.95亿元。
二、农林牧渔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63.00亿元,增长7.5%。其中,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增加值13.83亿元,增长9.5%。
根据粮食产量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全年粮食总产量72.67万吨,增长9.9%,其中,夏粮产量26.52万吨,增长25.3%;秋粮产量46.14万吨,增长2.6%。
全年油料总产量19.91万吨,下降1.8%。茶叶总产量686.41吨,增长16.5%。
全年园林水果总产量119.99万吨,增长1.1%,其中,苹果106.20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
全年猪肉产量8.94万吨,禽蛋类总产量18.70万吨,牛奶总产量4.14万吨。
全年水产品总产量307.10万吨,增长6.9%。水产养殖面积11.0万公顷,增长32.6%;养殖产量197.60万吨,增长4.8%。远洋渔业产量45.72万吨,增长15.5%。
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503.98万千瓦,下降0.5%;农用水泵12.50万台,增长2.1%,节水灌溉类机械1.34万套,增长1.4%;农用拖拉机25.82万台,下降4.5%;全年小麦机耕面积2.41万公顷,机播面积4.71万公顷,机收面积4.71万公顷;全年玉米机耕面积1.52万公顷,机播面积6.29万公顷,机收面积5.72万公顷。
年末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95家,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1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60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24家。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661家,总数达到5585家,入社成员19.01万户,辐射带动农户31.67万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1%,其中,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增长14.4%,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增长5.3%;轻工业增加值增长14.3%,重工业增加值增长9.5%;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8%。在33个行业大类中,有26个行业实现增长,其中,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27.3%,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22.7%。大中型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11.9%。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10.1%,营业收入利润率达8.32%。产销衔接良好,产品销售率为97.76%。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202.80亿元,增长0.5%。
四、服务业
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6.9%,其中,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长31.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29.8%,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25.5%。
年末公路通车里程7218.68公里(含农村公路、国省道)。全年铁路(不含城际铁路,下同)、海运共完成客运量400.13万人次,货运量1897.19万吨。全年铁路、海运共完成客运周转量1.58亿人公里,其中,铁路1.30亿人公里,海运0.28亿人公里。全年铁路、海运完成货运周转量152.62亿吨公里,其中,铁路12.15亿吨公里,海运140.46亿吨公里。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4273.49万吨,增长10.6%;集装箱吞吐量134.45万标箱,增长9.9%;港口旅客吞吐量16.54万人次。全年新增机动车6.60万辆,保有量达104.10万辆,其中,新增小型汽车5.38万辆,保有量达90.87万辆。
全市共有A级以上景区49家,其中,5A级2家,4A级13家,3A级30家;旅行社159家,其中,A级旅行社57家;星级饭店40家,其中,五星级饭店3家,四星级饭店15家。
全年接待旅游总人数4407.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33.52亿元。接待入境游客3.37万人次。接待国内游客4403.93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533.52亿元。
五、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0%,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21.4%,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5.0%,第三产业投资与上年持平。一、二、三产业投资结构为2.3:40.4:57.3。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382.49亿元,下降2.8%。从房屋建设用途看,住宅投资318.12亿元,占全部房地产开发投资的83.2%;商业营业用房投资31.98亿元,占全部房地产开发投资的8.4%。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3576.86万平方米,商品房竣工面积736.04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518.46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销售面积465.01万平方米,占全部销售面积的89.7%。
六、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5%。从城乡领域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5.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3.5%。从行业分类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增长13.9%,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增长32.3%。从经济成份看,非公有经济零售额增长16.3%,公有经济零售额增长14.0%。从商品类别看,限额以上粮油、食品类增长20.2%,饮料类增长33.4%,日用品类增长15.6%,金银珠宝类增长37.5%。
七、对外经济
全年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2032.54亿元,增长25.8%,其中,出口1494.03亿元,增长28.2%;进口538.50亿元,增长19.3%。从企业性质看,内资企业进出口1516.46亿元,增长29.5%,占全市的74.6%;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516.20亿元,增长16.0%,占全市的25.4%。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进出口1463.19亿元,增长29.8%,占全市的72.0%;加工贸易进出口499.60亿元,增长9.1%,占全市的24.6%;其他贸易进出口69.87亿元,增长124.7%,占全市的3.4%。
全年新设外资项目343个;实际使用外资14.50亿美元,增长6.7%。从实际使用外资投向看,第一、二、三产业使用外资分别为0.01亿美元、5.43亿美元和9.06亿美元,分别占全市使用外资的0.1%、37.4%和62.5%。
全年新核准设立境外企业(机构)19家,中方协议投资额26.30亿元,中方实际投资额22.23亿元;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29.89亿元,完成营业额36.49亿元;外派各类劳务人员2999人。
八、财政税收、金融和保险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6.88亿元,增长5.7%。其中,税收收入198.80亿元,增长4.8%;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74.5%。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43.30亿元,下降2.0%。基层“三保”情况总体良好,其中,城乡社区支出增长30.3%,住房保障支出增长27.2%。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5246.04亿元,比年初增长10.8%,其中,住户存款余额3274.21亿元,比年初增长12.6%;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1451.23亿元,比年初增长9.9%。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4048.31亿元,比年初增长19.2%,其中,住户贷款余额1539.67亿元,比年初增长13.6%;企(事)业单位贷款余额2503.46亿元,比年初增长23.0%。年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478.47亿元,全年增加148.20亿元,增长44.9%;占本外币贷款余额的比重为11.8%,提高2.1个百分点。
全年保险机构保费收入111.90亿元,增长1.7%,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7.38亿元,下降1.3%;人身险保费收入84.52亿元,增长2.8%。各项赔款和给付37.93亿元,增长7.1%,其中,财产险赔款19.30亿元,增长17.7%;人身险赔款和给付18.63亿元,下降2.1%。
九、科学技术
全年获得2021年度山东省科技进步奖7项、山东省技术市场协会科技金桥奖6项。完成技术合同登记2410项,技术合同成交额129.25亿元,认定技术交易额5.45亿元。专利授权量13455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1004件,占总授权量的7.5%。
获批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绩效评价中获优秀等次。“1+4+N”高端创新平台体系全面成型起势,体系平台达到25家,延伸设立创新机构147家,组织实施科研项目255个,开展关键技术攻关129项,授权专利457项,孵化引进企业210家。北京大学威海海洋研究院揭牌成立并投入运行,引进落地威海激光通信先进技术研究院、威海黑马独角兽企业加速中心,获批建设2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备案省级新型研发机构8家。全市各类研发平台总数达到1102家,其中国家级27家、省级359家。
全年新增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年末全市拥有省级以上科技孵化载体47家,其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8家、省级16家,国家级众创空间12家,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2家,省级众创空间8家,省级大学科技园1家。认定新兴产业“金种子”企业62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870家,增长64.6%。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48家。18家企业上榜山东省科技领军企业。新增国家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1家,有效期内国家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3家。高新区获批国家企业创新积分制试点,医疗器械创新型产业集群获批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全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12.6%,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67.13%,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为60.4%。
在全省率先施行“揭榜挂帅”机制,首个揭榜制项目研发成果落地并产业化,在鱿鱼加工领域解决2项关键共性技术,形成2套设备,生产效率提高3倍、节约人工60%。
全年实施139项全市重点科技创新项目,完成年度投资26.23亿元,申请专利677件、授权专利411件,发表论文266篇,引进人才478人,开展研发项目382项,形成新产品206个,当年实现经济效益15.48亿元。
成功举办第二届中日科技创新合作大会、第四届中韩创新大赛、第十八届中欧膜产业技术创新合作大会等品牌活动,促成产学研合作签约项目132个。建成全省首家外国专家驿站,在威创新创业外国人才达到1668人。1名外国专家获得中国政府友谊奖,1名外国专家获得齐鲁友谊奖,13名高层次外国专家获国家级、省级重点人才计划支持,培养校地合作人才18名,总数达到90名。
全市拥有中国驰名商标39件,地理标志商标60件,中国质量奖提名奖2个,山东省省长质量奖获奖企业6家,获奖个人2名。
十、教育、文化、卫生健康和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普通高等院校11所,在校学生126038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11所,在校学生17897人;职业高中7所,在校学生3446人;普通高中18所,在校学生32702人;普通初中94所,在校学生95895人;小学98所,在校学生130757人;特殊教育招生44人,在校生501人;幼儿园349所,在园幼儿79835人。
年末全市共有专业剧团4个、图书馆5个、文化馆5个、博物馆10个、美术馆5个。艺术表演场馆2个,电影公司5个,电影院40座,广播电台4座,电视台5座,有线数字电视用户50.51万户,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和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均达到100%。年末拥有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2748个、城市书房44个、农家书屋977个。
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631个,其中,医院78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483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54个,其他卫生机构16个。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18964张,其中,医院实有床位14846张。卫生技术人员25545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0418人,注册护士11151人。已婚育龄妇女37.26万人。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建立电子健康档案238.58万份,纳入管理的孕产妇、儿童及老年人43.52万人,规范管理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21.02万人。
全年线上线下联动举办各级各类体育赛事活动747项次,直接参与人数13.31万人,其中举办市县两级全民健身运动会138场次。作为省社区运动会试点城市之一,探索开展社区趣味运动会293场次,覆盖243个社区,直接参与人数1.5万人。培训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425人。新建社区、乡镇街道等体育工程设施30处。组队参加第十四届全运会获7金9银9铜;组队参加2021年山东省锦标赛获44.5金33银45铜。承办2021年全国帆板冠军赛暨东京奥运会帆板项目备战大合练、全国海钓锦标赛、全国青年乒乓球锦标赛、中国乒乓球俱乐部超级联赛、“我要走”全国徒步走联动日威海站(全国主会场)活动等7项国家级以上赛事活动和3项山东省锦标赛、冠军赛,成功推出中国威海HOBIE帆船公开赛品牌。举办威海市第六届运动会和威海市中小学生体育联赛36个大项1020个小项比赛,开展5个项目教练员、裁判员培训班。评选10所威海市高水平后备人才训练基地。
十一、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年末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5.82%,建成区绿地率43.1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31.22平方米,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市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5.80%,建成区绿地率43.3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31.28平方米,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全年发电量154.18亿千瓦时,增长7.6%。全社会用电量152.21亿千瓦时,增长10.4%,其中,工业用电量89.74亿千瓦时,增长8.8%。
全市城市天然气供气量32261.81万立方米,燃气普及率100%;集中供热入网面积13257万平方米;市区城市天然气供气量13583.35万立方米,燃气普及率100%;集中供热入网面积7367万平方米。
全市公交运营线路384条,运营线路总长度12360.30公里,公交车辆2163辆,完成客运总量10162.62万人次,平均日客运量27.84万人次。全市巡游出租汽车2487辆。
年末全市环境保护系统共有环境监控中心4个,环境监控人员96人。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12个。
全年完成污染减排项目49个,投资额2.46亿元。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90.1%,空气质量全省最优。
全市累计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58起,死亡41人,直接经济损失9475.89万元。
十二、人口和人民生活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91.4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08.1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76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71.42%,比上年提高1.20个百分点。年末全市户籍人口256.47万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61.01%,比上年提高0.29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1.28万人,出生率5.01‰;死亡人口1.91万人,死亡率7.46‰;自然增长率-2.45‰。
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612元,增长8.4%,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264元,增长7.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692元,增长10.0%。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7599元,增长9.2%,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3752元,增长8.0%;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537元,增长12.5%。全体居民食品烟酒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25.3%,其中,城镇居民食品烟酒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24.8%,农村居民食品烟酒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27.5%。
十三、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事业
全市有234.28万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162元。有257.27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居民医保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580元。有2.28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有7633名职工享受工伤保险待遇,有0.91万名女职工享受生育津贴待遇。
年末全市有养老机构160处,床位38366张,在院人数16383人。其中,特困人员供养机构39处,床位9430张,在院人数4542人;其他各类养老机构121处,床位28936张,在院人数11841人。有儿童福利院1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5处。孤困儿童458人,其中,集中供养孤儿40人,散居孤儿83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286人,重点困境儿童49人,全年发放资金855万元。自1月份起,机构养育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2125元,社会散居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1650元,重点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1540元。全市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10141人,享受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33154人,全年发放资金6982.2万元。自1月份起,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一二级残疾的补贴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154元,三四级残疾的补贴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125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一级残疾的补贴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149元,二级残疾的补贴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127元。
年末全市城乡低保对象18518人,全年发放保障资金12571.1万元;特困供养对象11204人,全年发放保障资金15372.7万元;临时救助困难群众1317人次,全年发放保障资金472.3万元。城乡低保标准分别为每人每月866元和667元,城乡特困供养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分别为每人每月1169元和900元,特困供养照料护理基准标准为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每人每年12089元、部分丧失生活自理能力每人每年6045元、具备生活自理能力每人每年3627元。
注释: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最终数据以《威海统计年鉴—2022》为准。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有关行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未经特殊说明,本文“增长”“下降”均为同比口径。
4.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城镇新增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数据来自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价格指数、粮食总产量、城乡收支等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威海调查队;市场主体数据来自市行政审批服务局;水产品数据来自市海洋发展局;农业机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据来自市农业农村局;公路通车里程、铁路、海运、港口货物吞吐量、公交数据来自市交通运输局;机动车、户籍人口数据来自市公安局;旅游、专业剧团、博物馆、有线电视等数据来自市文化和旅游局;进出口、利用外资、对外经济合作数据来自市商务局;财政数据来自市财政局;金融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威海市中心支行;保险业数据来自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威海监管分局;科技数据来自市科学技术局;专利、商标等数据来自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教育数据来自市教育局;卫生健康数据来自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体育数据来自市体育局;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建成区绿地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供气、供热数据来自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电力数据来自威海供电公司;环保数据来自市生态环境局;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市应急管理局;医疗保险、生育津贴数据来自市医疗保障局;社会福利数据来自市民政局;其他数据来自市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