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三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1

选择区域:>>>

2021年,三亚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蹄疾步稳推进自贸港政策落地,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在“十四五”新征程上迈出了新步伐、实现了新作为、展现了新气象,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

经济增长。初步核算,202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835.3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3.79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124.72亿元,增长0.1%;第三产业增加值616.86亿元,增长16.1%。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1.2:14.9:73.9,第三产业拉动经济增长个11.7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96.4%。各行业增加值详见表1。

 

表1:2021年全市生产总值

指标名称 绝对量(亿元) 比2020年增长(%)
全市生产总值 835.37 12.1
   农林牧渔业 98.09 4.0
     #农林牧渔服务业 4.31 6.4
   工  业 24.71 13.5
     #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0.10 28.9
   建筑业 100.11 -2.5
   批发和零售业 150.63 42.1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44.84 20.9
   住宿和餐饮业 56.40 5.7
   金融业 64.17 0.5
   房地产业 125.59 12.1
   其他服务业 170.82 10.7
 第一产业 93.79 3.8
 第二产业 124.72 0.1
 第三产业 616.86 16.1

财政收支。全市实现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7.14亿元,比上年增长6.1%。其中,税收收入83.56亿元,增长34.7%;非税收收入33.58亿元,下降30.6%。税收收入中,增值税21.67亿元,增长32.8%;企业所得税18.37亿元,增长44.3%;土地增值税15.98亿元,增长10.3%;契税5.25亿元,增长20.3%;房产税6.68亿元,增长58.7%;城镇土地使用税3.39亿元,增长28.9%;城市维护建设税4.00亿元,增长41.1%;个人所得税5.97亿元,增长189.6%。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2.38亿元,比上年增长1.4%。其中,卫生健康支出12.12亿元,下降32.0 %;教育支出24.23亿元,增长2.2%;节能环保支出8.58亿元,增长0.4%;城乡社区支出43.19亿元,增长34.5%。

居民消费价格。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比上年上涨0.4%,其中食品烟酒类下降1.3%;衣着类上涨1.0%;居住类上涨0.6%;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4%;交通和通信类上涨3.3%;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1.4%;医疗保健类下降0.5%;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0.2%。各月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详下图。

人口。全市年末户籍人口710899人,比上年末增加41553人。其中,男性357068人,女性353831人。按民族分,汉族440627人,占总人口的62.0%;黎族243326人,占总人口的34.2%;回族11391人,占总人口的1.6%;苗族4238人,占总人口的0.6%;壮族2734人,占总人口的0.4%;其他民族8493人,占总人口的1.2%。

二、改革开放

深化改革。国际商事纠纷“三位一体”多元化解机制和“空地组网”推动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案例分别获第二届“海南省改革和制度创新奖”二等奖和三等奖,涉海旅游“一船一码”互动式、参与式、体验式治理新模式等2项制度创新成果入选全省发布案例。国家(三亚)隔检中心(一期)等项目加快建设,推进社管平台进入实战化运行,在未设立口岸查验机构的区域科学布设8个综合执法点,加快形成多部门联合监管机制。获批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海南首家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三亚上线,推动农村房地一体建设用地统一确权登记,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支撑。

对外开放。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219.15亿元,比上年增长27.4%。其中,进口206.85亿元,增长23.0%;出口12.30亿元,增长224.6%。一是国际化招商水平全面提升。推动外国驻华大使馆在三亚设立商务服务点,塞尔维亚(三亚)国际商务服务点揭牌运行。借力投洽会、东盟博览会等国家级展会平台,面向新西兰、英国、新加坡等海内外国家和“一带一路”地区举行线上、线下专场推介会。新增招商引资注册企业1995家。二是区域协调联动发展。“大三亚”旅游经济一体化进程深入推进,完成《大三亚旅游经济圈旅游项目空间布局规划》等规划编制,建成海南省环岛旅游公路陵水土福湾至海棠通道工程,海南西环铁路三亚至乐东(岭头)段公交化旅游化改造等重点项目稳步推进,加快完善三亚市与保亭县赤田水库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开展与乐东、陵水南繁产业合作,做大做强“一体两翼”。以区域合作为契机,促进三亚融入新发展格局,进一步推动琼粤合作,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步伐。

营商环境。三亚市“跨境贸易”领域优化创新经验入选《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1》“最佳实践篇”,在全省率先出台政府规章《三亚市优化营商环境若干规定》,建立三亚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专班机制,开展“查堵点、破难题、促发展”活动,精准施策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完善“一鹿快办”政务服务体系,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以内。三亚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二期已完成验收,在全省率先制定《三亚市政务诚信状况监测评价指标》和《三亚市农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案》,提前完成全市1.8万农户信用评定年度目标。我市在全省信用体系建设考核工作中连续两年排名第一。上线“惠企政策综合服务平台”,设立520企业服务中心和“办不成事”督办窗口。在崖州湾科技城、三亚中央商务区等重点园区创新实行“城小二”“商鹿通”等企业服务模式,推行“拿地即开工”,主要审批事项实现最短1天办结。设立三亚国际商事调解中心,探索建立“调解+仲裁”“调解+司法确认”等国际商事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中国(三亚)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获批设立,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法院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知识产权特区审判庭、海南第二涉外民商事法庭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派出审判庭也相继设立。

三、农林牧渔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1.1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5.0%。其中,种植业产值101.73亿元,增长9.2%;林业产值3.49亿元,下降1.4%;畜牧业产值9.71亿元,增长20.7%;渔业产值19.34亿元,下降14.0%;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6.92亿元,增长7.5%。主要农产品产量详见表2。

表2:2021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绝对量 比2020年增长(%)
  粮  食 37412 3.0
  蔬菜及食用菌(含菜用瓜)0(含菜用瓜) 366723 -3.3
  瓜果类(果用瓜) 50450 17.1
  热作水果

 

#猪肉

462630 8.7
 #芒果 434439 8.2
  香蕉 9749 -9.4
  龙眼 1879 45.1
  荔枝 1053 111.5
  莲雾 1536 -1.3
热带作物      
 #天然橡胶 7957 9.0
  椰子 万个 985 -2.8
  槟榔(干果) 25500 2.2
肉类总产量 140101 26.9
#猪肉 8604 73.2
    牛肉 317 -22.3
    羊肉 681 -4.1
    禽肉 4116 -15.7
  禽蛋产量 1360 -10.3

四、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全年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97.41亿元,比上年增长9.4%。其中,轻工业产值4.39亿元,增长2.3%;重工业产值93.02亿元,增长9.7%。从经济类型看,股份制企业产值89.51亿元,增长10.1%;外商及港澳台企业产值7.90亿元,增长1.9%。从各行业看,农副食品加工业产值2.19亿元,增长8.2%;食品制造业产值1.14亿元,增长1.2%;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产值51.68亿元,同比增长17.7%;燃气生产供应业产值2.04亿元,同比增长1.6%;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产值35.12亿元,同比增长22.3%。主要规上工业产品产量详见表3。

表3:2021年主要规上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绝对 比2020年增长(%)
水  泥 万 吨 350.71 13.9
商品混凝土 万立方米 757.49 29.3

建筑业。全年全市建安工程投资比上年下降1.8%。建筑业增加值100.11亿元,下降2.5%。全市正常经营的资质内建筑业企业32家,全年签订合同额(含新签订和上年度结转)109.54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建筑业总产值38.07亿元,比上年下降8.5%。

五、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开发

   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0.8%。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2.6%;非房地产投资增长9.1%。从构成看,建筑工程投资增长3.5%;安装工程投资下降51.0%;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增长9.4%;其他费用投资增长35.7%。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1078.83亿元,比上年增长4.6%,资金到位率为135.5%。其中本年资金来源871.48亿元,增长4.0%,占全部资金来源的80.8%。本年资金中,国家预算内资金109.54亿元,增长55.8%;国内贷款92.91亿元,下降4.4%;自筹资金

312.11亿元,下降21.9%;其他资金来源50.94亿元,增长459.4%。

房地产开发。全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增长12.6%。房屋施工面积1460.04万平方米。其中,住宅932.22万平方米,办公楼62.75万平方米,商品营业用房218.26万平方米,其他246.80万平方米。房屋施工面积中,本年新开工面积217.54万平方米。其中,住宅143.76万平方米。本年房屋竣工面积88.97万平方米。其中,住宅72.92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127.18万平方米。房地产开发投资到位资金749.08亿元,比上年增长8.9%,资金到位率为195.6%。其中本年资金来源582.22亿元,增长11.4%,占全部资金来源的77.7%。本年资金中,国内贷款78.37亿元,增长22.2%;自筹资金160.88亿元,下降35.9%;其他资金37.00亿元,增长61.7%。各月度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

指数详见下图。

六、国内贸易

全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5.19亿元,比上年增长43.1%。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36.00亿元,下降13.1%;商品零售509.19亿元,增长49.9%。从商品类别看,烟酒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化妆品类、金银珠宝类、日用品类销售额分别增长133.4%、49.4%、76.8%、48.9%、48.7%。离岛免税销售实现零售额381.71亿元,同比增长76.4%,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比重70.0%,拉动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43.4个百分点,贡献率高达100.7%。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限上商品零售额183.41亿元,同比增长62.6%,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比重33.6%,占比较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

住宿业。五星级酒店营业额增长23.4%;四星级酒店营业额增长5.8%;三星级酒店营业额增长99.9%;以高标准建设为主的其他酒店营业额增长20.1%。餐饮业。按服务类型分,正餐服务营业额增长3.5%;饮料及冷饮服务下降63.5%。

七、交通运输和邮政业

交通运输业。全市客运量1458.6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3.6%;货运量539.32万吨,增长14.2%。旅客周转量105.85亿人公里,增长25.7%;货物周转量76263.49万吨公里,增长4.2%。凤凰机场旅客吞吐量1663.00万人次,增长7.9%。其中进港831.50万人次,增长9.4%。凤凰机场飞行113839班次,增长6.9%。交通运输周转量和机场吞吐量详见表4。

42021年交通运输周转量和机场吞吐量

指标名称 单位 绝对 比2020年增长(%
一、客运量 万人次 1458.65 13.6
      公  路 万人次 559.70 5.6
      水  运 万人次 413.84 33.3
      民  航 万人次 485.11 9.2
二、旅客周转量 万人公里 1058535 25.7
      公  路 万人公里 76336 6.8
      水  运 万人公里 4942 45.6
  民  航 万人公里 977257 27.4
三、货运量 万吨 539.32 14.2
四、货物周转量 万吨公里 76273 4.2
五、机场吞吐量      
旅客吞吐量 万人次 1663.00 7.9
#离港量 万人次 831.50 6.4
机场货物吞吐量 万吨 10.39 30.0
#离港量 万吨 6.29 30.1
六、铁路客运发送量 万人次 556.8 56.4

注:自2021年起无铁路运输客运量及旅客周转量。

邮政业。全年全市邮政行业业务收入(不含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61741.63万元,比上年增长19.9%;业务总量38867.92万元,比上年增长21.3%。全市邮政函件业务28.93万件,增长24.5%;包裹业务0.32万件,增长14.3%;报纸业务1470.30万份,下降3.3%;杂志业务59.10万份,增长3.2%;汇兑业务0.34万笔,下降48.5%。本市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1933.70万件,增长39.4%;业务收入48200.54万元,增长27.3%。

八、旅游业

全年全市接待过夜游客人数2162.0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9.7%。其中,过夜国内游客2147.86万人次,增长19.9%;过夜入境游客14.19万人次,下降7.9%。全年旅游总收入747.03亿元,增长65.2%,其中国内旅游收入743.20亿元,增长66.9%;旅游外汇收入5557万美元,下降45.3%。旅游饭店平均开房率为56.35%,比上年提高5.5个百分点。全市列入统计的旅游宾馆(酒店)262家,其中,五星级酒店15家,四星级酒店12家,三星级酒店2家。拥有客房61427间,与上年持平;拥有床位100977张,与上年持平。全市共有A级及以上景区14处,其中,5A景区3处,4A景区6处。接待过夜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详见表5 。

52021年接待过夜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

指标名称 单位 绝对量 比2020年增长(%)
一、接待过夜游客人数 万人次 2162.04 19.7
  过夜国内游客 万人次 2147.86 19.9
  过夜入境游客 万人次 14.19 -7.9
二、旅游总收入 亿元 747.03 65.2
   国内旅游收入 亿元 743.20 66.9
   旅游外汇收入 万美元 5557 -45.3
三、旅游饭店平均开房率 % 56.35 5.5

九、金融业

银行业。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753.9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0%。其中,境内存款1749.5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1%;境外存款4.44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5.2%。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336.4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9%,其中境内贷款1335.0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0%;境外贷款1.32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5.7%。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2309.0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2%;负债总额2277.8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8%;不良贷款率5.5%,比上年同期增长0.2%。

保险业、证券业。全市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28.39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其中,财险11.32亿元;寿险17.08亿元。全市证券业成交额比上年增长5.3%。

十、社会事业

教育。全市共有各类学校412所,比上年增加13所。其中,普通高等院校6所,与上年持平;中等职业教育学校3所,与上年持平;普通中学51所,与上年持平;小学115所,比上年减少1所;幼儿园237所,比上年增加14所;专职教师14485人,比上年增加1321人。其中,普通高等学校教师3003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教师28人;普通中学教师4906人;小学教师3939人;幼儿园教师2609人 。在校学生数230421人。其中,普通高等学校学生61226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学生221人;高中阶段学生16415人;普通中学学生33694人;小学学生80993人;幼儿园37872人。

文化体育。全市共有图书馆1个,文化艺术馆1个,博物馆1个,剧场(影剧院)25个,各类艺术表演团队42个。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100%、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100%。全市各类比赛中获得奖牌348枚。其中,金牌132枚,银牌115枚,铜牌101枚。

十一、人民生活和民生事业

人民生活。全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762元,增长9.0%。从收入来源看,工资性收入22089元,增长7.2%;经营净收入6925元,增长22.3%;财产净收入4273元,增长6.3%;转移净收入4474元,增长2.6%。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199元,增长9.0%。其中,工资性收入27050元,增长7.0%;经营净收入6542元,增长27.9%;财产净收入5346元,增长6.6%;转移净收入5261元,增长2.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413元,增长11.0%。其中,工资性收入8718元,增长13.4%;经营净收入7958元,增长10.8%;财产净收入1383元,增长7.9%;转移净收入2354元,增长5.2%。

就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45769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871人,下岗失业再就业3927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59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44%。

社会保障。全市参加城镇从业人员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410643人;参加城镇从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266773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291013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266773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为459087人。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人口3882人,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实际发放金额2341.89万元。城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700元每人每月。社会福利院1所,拥有床位100张。

保障性住房。全年完成保障性住房投资(含安居性商品房、公租房,下同)63.73亿元。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0393套。其中,安居房10150套;公租房243套。竣工套数922套。其中,安居房922套;公租房0套。

十二、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

节能减排。全市现有生活垃圾处理设施7个,城镇生活垃圾日处理能力2550吨。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生活垃圾渗滤液达标处理率100%。拥有污水处理厂15个;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达标量11162.09万吨。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100%。

生态环境。全年空气质量达标(AQI≤100)365天,空气质量达标率100%。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12微克每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24微克每立方米。全市自然保护区7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1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2355公顷,其中国家级保护区8500公顷,省级保护区1845公顷。造林面积136公顷。其中,人工造林20公顷;更新造林116公顷。森林面积134654公顷,森林覆盖率70%,较去年提高0.1个百分点。

注:

1.公报中各项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最终核实数以《三亚统计年鉴—2022》刊发数据为准。

2.公报中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农业总产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计算。

3.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对三次产业划分进行了修订,将“农林牧渔业”中的“农林牧渔服务业”,“采矿业”中的“开采辅助活动”,“制造业”中的“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等三个大类调入第三产业。

4.数据来源:本公报中财政数据来自市财政局;物价、人民生活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三亚调查队;农业部分数据来自市农业农村局;文化、体育、旅游数据来自市旅游文体局;邮政数据来自市邮政管理局;金融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三亚中心支行、银监会三亚监管分局、市金融发展局;就业、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社保服务中心、市民政局;保障房建设数据来自市住建局;教育数据来自市教育局;节能减排数据来自市科工信局、市水务局;生态环境数据来自市生态环境局、市林业局、市住建局;其他数据来自市统计局。

5.数据四舍五入,未做机械性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