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坚持以“解放思想,创新务实”为主基调,牢牢抓住“加快科学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坚定不移地走“科技兴县,生态立县”发展道路。在迎接挑战中逆势而上,在攻坚克难中加快发展。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经济效益大为改观,发展后劲稳步增强。新的增长点不断涌现,工业经济运行平稳,行业发展水平得到提升,农业结构调整扎实推进,农业经济稳定发展,县城品位日益提升。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推动了城市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建设等各项工作和谐稳定全面进步。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15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46735万元,同比增长8.5% 。其中第一产业完成119641万元,同比增长6.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0.8%。第二产业完成158436万元,同比增长7.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4.6%。第三产业完成168658万元,同比增长11.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4.6%。三次产业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8个百分点、3.8个百分点和2.9个百分点。
二、农业
2015年,农业生产效益稳步提高。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以粮食为基础产业,不断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粮食调优,蔬菜提质,引领传统农业走产业化之路,生产效益保持了稳定发展。粮食播种面积710705亩,粮食生产实现“十连增”,粮食总产量达345788吨,其中夏粮总产181603吨,秋粮总产164185 吨。棉花总产1395吨,油料总产3008吨,蔬菜总产338505吨。全年肉类总产量11098吨,年末生猪存栏58200头。大牲畜存栏253头。蔬菜播种面积达到79691亩,培育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家。农、林、牧、渔业产值分别完成149627万元、2567万元、52517万元和57万元。农业产业化率为55.5%。
三、工业、建筑业
2015年,全县工业以产业升级改造为切入点,推动结构调整迈出实质性步伐,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和综合竞争力。制定实施适宜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优势产业,延长产业链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调整产业、产品结构,运行质量、竞争能力进一步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413569万元,同比增长6.3%。增加值93763万元,同比增长10.2%。工业利润19004万元,同比增长0.3%。
2015年,全县建筑业快速发展,房屋竣工面积355444平方米。房地产投资明显加快,居民住房的配套设施、户型和使用面积都发生了质的飞跃,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努力营造洁净亮美的宜居县城,提升了县城魅力,极大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环境。
四、固定资产投资
经济要发展,投资需先行。2015年,全县把扩大投资作为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搞好产业的分类布局,把好投资强度的关口,实现大投入带动大发展,固定资产投资再创新高。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41073万元,同比增长11.9%。全部施工项目64个,新开工项目15个,亿元以上项目23个。工业投资455891万元,占总投资的比重为84.2 %,其中技改投资为340281万元,占工业投资的比重为74.6 %。极大的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为拉动全县经济增长、加快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2015年房地产开发累计投资11161万元,保障房建设进展顺利,极大改善了农村生活环境,提升了居民生活质量,提高了人们幸福指数。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15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46735万元,同比增长8.5% 。其中第一产业完成119641万元,同比增长6.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0.8%。第二产业完成158436万元,同比增长7.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4.6%。第三产业完成168658万元,同比增长11.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4.6%。三次产业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8个百分点、3.8个百分点和2.9个百分点。
二、农业
2015年,农业生产效益稳步提高。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以粮食为基础产业,不断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粮食调优,蔬菜提质,引领传统农业走产业化之路,生产效益保持了稳定发展。粮食播种面积710705亩,粮食生产实现“十连增”,粮食总产量达345788吨,其中夏粮总产181603吨,秋粮总产164185 吨。棉花总产1395吨,油料总产3008吨,蔬菜总产338505吨。全年肉类总产量11098吨,年末生猪存栏58200头。大牲畜存栏253头。蔬菜播种面积达到79691亩,培育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家。农、林、牧、渔业产值分别完成149627万元、2567万元、52517万元和57万元。农业产业化率为55.5%。
三、工业、建筑业
2015年,全县工业以产业升级改造为切入点,推动结构调整迈出实质性步伐,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和综合竞争力。制定实施适宜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优势产业,延长产业链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调整产业、产品结构,运行质量、竞争能力进一步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413569万元,同比增长6.3%。增加值93763万元,同比增长10.2%。工业利润19004万元,同比增长0.3%。
2015年,全县建筑业快速发展,房屋竣工面积355444平方米。房地产投资明显加快,居民住房的配套设施、户型和使用面积都发生了质的飞跃,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努力营造洁净亮美的宜居县城,提升了县城魅力,极大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环境。
四、固定资产投资
经济要发展,投资需先行。2015年,全县把扩大投资作为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搞好产业的分类布局,把好投资强度的关口,实现大投入带动大发展,固定资产投资再创新高。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41073万元,同比增长11.9%。全部施工项目64个,新开工项目15个,亿元以上项目23个。工业投资455891万元,占总投资的比重为84.2 %,其中技改投资为340281万元,占工业投资的比重为74.6 %。极大的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为拉动全县经济增长、加快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2015年房地产开发累计投资11161万元,保障房建设进展顺利,极大改善了农村生活环境,提升了居民生活质量,提高了人们幸福指数。
2015年建设项目投资完成情况 | |||
指标名称 | 合计 | ||
工业合计 | 455891 | ||
制造业 | 455891 | ||
农副食品加工业 | 3000 | ||
食品制造业 | 31000 | ||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 20000 | ||
造纸及纸制品业 | |||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 46080 | ||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 89727 | ||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 |||
金属制品业 | 37020 | ||
通用设备制造业 | 62386 | ||
专用设备制造业 | 42280 | ||
汽车制造业 | 3000 | ||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 10000 | ||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 34320 |
五、交通邮电
2015年,交通运输业驶入快车道。新修改建县乡村道路64公里,城乡公交线路增至20条,在方便大众出行的同时,大大促进了城乡商贸流通。村村通公路、村村通公交的全新交通模式已经形成。
2015年,交通运输业驶入快车道。新修改建县乡村道路64公里,城乡公交线路增至20条,在方便大众出行的同时,大大促进了城乡商贸流通。村村通公路、村村通公交的全新交通模式已经形成。
邮电行业形势喜人,势头强劲,发展迅速,用户不断攀升,业务总量年年攀高。年末电话装机用户21953户。移动通信业务出现了蓬勃发展的态势,移动电话用户已达227345户,移动通讯走进千家万户,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加便利快捷。通信设备的进步和普及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互联网宽带用户43130户。家庭信息化已成为城乡居民现代家庭生活的重要特征之一。
六、商业贸易和外经
全县消费市场繁荣,现代营销方式充满生机,各类消费品丰富多样,随着居民收入的较快增加,各类消费支出呈增长态势,消费由量的满足转向质的提升,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消费品市场购销两旺,城乡市场异常活跃。2015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337548万元,同比增长9.9%。多种类型全面发展的消费品市场新格局稳健发展。2015年,全县进出口总值2126万美元,比2010年增加1428万美元,年均增长25.1%。
六、商业贸易和外经
全县消费市场繁荣,现代营销方式充满生机,各类消费品丰富多样,随着居民收入的较快增加,各类消费支出呈增长态势,消费由量的满足转向质的提升,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消费品市场购销两旺,城乡市场异常活跃。2015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337548万元,同比增长9.9%。多种类型全面发展的消费品市场新格局稳健发展。2015年,全县进出口总值2126万美元,比2010年增加1428万美元,年均增长25.1%。
2015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 |
行业 | 商品零售额(万元) |
批发业 零售业 餐饮业 |
2467 66192 220 |
七、财政、金融
2015年,县乡财政深化财政体制和财政管理机制改革,优化财政收支结构,全面推进依法治税和公共财政体制建设,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努力做大财政蛋糕,培植和壮大县级财源,财政收入连攀新高,全年财政收入完成43336万元,同比增长8.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0156万元,同比增长10%。重点民生支出得到了强有力的保障。
2015年,全县金融形势稳定,强化银企对接,存贷业务平稳发展。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引导贷款投向,提升金融服务,健全诚信体系,年末各项存款余额742526万元,各项贷款余额354842万元。
八、科技、教育和卫生
关注民计民生,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和谐社会构建取得新突破。鼓励科、教、文、工、农、林、水、牧等各行各业,不断引进新技术,推广新产品,提高科技贡献率。强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不断加大科技立县、科技强县的力度,科技事业蓬勃发展。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强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教育事业欣欣向荣,日新月异。全县农村中小学校配制了电化教学设备,教育硬件建设日益提升。新建改建农村公办幼儿园9所。2015年全县拥有普通中学已达14所,小学65所,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100%,中学在校学生12018人,小学在校学生数28679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9%。
医疗保健事业逐步改善,城乡居民公共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卫生资源配置结构得到有效调整,保健和卫生监督检测工作得到加强,卫生服务组织与区域性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合理分工的新型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取得健康发展,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全部完成,全面推开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农民参合人数313500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全县拥有县、乡级医院(卫生院)20个,医疗床位1083张,卫生技术人员597人,医生 550人。
九、生态与环境
生态环境方面,大力开展造林绿化活动,植树72万株,实施造林绿化7000亩,森林覆盖率为14.3%。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行动,强化节能降耗,单位GDP能耗1.348(吨标煤/万元),单位GDP能耗降低9.8%。为改善全县环境空气质量,县委、县政府严密组织,科学谋划,大力推进工业企业整治、扬尘污染控制、原煤散烧污染控制、黄标车淘汰等工作措施,全面治理大气污染。经过两年的不断努力,大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大幅下降。2015年,除SO2上升6.6%外,PM2.5、PM10、NO2、O3、CO年均浓度分别比2014年下降-18.9%、-19.2%、-25%、25%、1.2%、4.9%、;二级及以上天数达146天。2015年任县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9.08,比2014年下降13.65%。
十、城乡人民生活
城乡居民收入稳中有增,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消费结构逐步转型。人们从追求物质消费向追求精神消费和服务消费转变,从满足基本生存需求向追求人的全面发展转变。2015年,全县在岗职工人数10910,在岗职工工资总额520169万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9670元,同比增长10.1%。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9134元,同比增长10.4%。
十一、人口及变动情况
2015年,全县总户数114911户,总人口378569人,其中:城镇人口155712人,乡村人口244857人。常住人口336233人。
2015年,县乡财政深化财政体制和财政管理机制改革,优化财政收支结构,全面推进依法治税和公共财政体制建设,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努力做大财政蛋糕,培植和壮大县级财源,财政收入连攀新高,全年财政收入完成43336万元,同比增长8.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0156万元,同比增长10%。重点民生支出得到了强有力的保障。
2015年,全县金融形势稳定,强化银企对接,存贷业务平稳发展。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引导贷款投向,提升金融服务,健全诚信体系,年末各项存款余额742526万元,各项贷款余额354842万元。
八、科技、教育和卫生
关注民计民生,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和谐社会构建取得新突破。鼓励科、教、文、工、农、林、水、牧等各行各业,不断引进新技术,推广新产品,提高科技贡献率。强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不断加大科技立县、科技强县的力度,科技事业蓬勃发展。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强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教育事业欣欣向荣,日新月异。全县农村中小学校配制了电化教学设备,教育硬件建设日益提升。新建改建农村公办幼儿园9所。2015年全县拥有普通中学已达14所,小学65所,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100%,中学在校学生12018人,小学在校学生数28679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9%。
医疗保健事业逐步改善,城乡居民公共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卫生资源配置结构得到有效调整,保健和卫生监督检测工作得到加强,卫生服务组织与区域性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合理分工的新型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取得健康发展,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全部完成,全面推开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农民参合人数313500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全县拥有县、乡级医院(卫生院)20个,医疗床位1083张,卫生技术人员597人,医生 550人。
九、生态与环境
生态环境方面,大力开展造林绿化活动,植树72万株,实施造林绿化7000亩,森林覆盖率为14.3%。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行动,强化节能降耗,单位GDP能耗1.348(吨标煤/万元),单位GDP能耗降低9.8%。为改善全县环境空气质量,县委、县政府严密组织,科学谋划,大力推进工业企业整治、扬尘污染控制、原煤散烧污染控制、黄标车淘汰等工作措施,全面治理大气污染。经过两年的不断努力,大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大幅下降。2015年,除SO2上升6.6%外,PM2.5、PM10、NO2、O3、CO年均浓度分别比2014年下降-18.9%、-19.2%、-25%、25%、1.2%、4.9%、;二级及以上天数达146天。2015年任县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9.08,比2014年下降13.65%。
十、城乡人民生活
城乡居民收入稳中有增,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消费结构逐步转型。人们从追求物质消费向追求精神消费和服务消费转变,从满足基本生存需求向追求人的全面发展转变。2015年,全县在岗职工人数10910,在岗职工工资总额520169万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9670元,同比增长10.1%。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9134元,同比增长10.4%。
十一、人口及变动情况
2015年,全县总户数114911户,总人口378569人,其中:城镇人口155712人,乡村人口244857人。常住人口33623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