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县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7

选择区域:>>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17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42081万元,同比增长8.7%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25698万元,同比增长6.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8.72%。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92944万元,同比增长7.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8.12%。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223439万元,同比增长1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3.36%。三次产业结构为23.2:35.6:41.2,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62个百分点、2.46个百分点和4.66个百分点。

二、农业

2017年,强力推进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发展特色种植,粮食调优,蔬菜提质,引领传统农业走产业化之路,生产效益保持了稳定发展。粮食播种面积712125亩,总产量达350253吨,其中夏粮总产183469吨,秋粮总产166784吨。棉花总产967吨,油料总产3694吨,蔬菜总产387427吨。全年肉类总产量13884吨,年末生猪存栏68400头,大牲畜存栏240头。蔬菜播种面积达到89985亩。农、林、牧、渔业产值分别完成149543万元、3963万元、55304万元和63万元。现代农业园区获批省级园区。新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农业产业化率65.38%。

三、工业、建筑业

2017年,制定出台了《关于扶持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规定》,强化“一企一策”专项帮扶,启动实施质量品牌双提升工程,7家企业获河北省名牌、河北省名优产品。产品质量和竞争力进一步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485307万元,同比增长10.3%。增加值118743万元,同比增长8.5%。工业利润24655万元,同比增长1.6%。

2017年,强力推进“五城同创”在全市第2个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2017年,房屋竣工面积692053平方米。房地产投资明显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进入快车道。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17年,成立了5个县级招商部和重点企业办公室,出台了《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十二条》等文件,全力推进高质量投资和项目建设,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64830万元,同比增长11.1%。全部施工项目130个,新开工项目103个,亿元以上项目18个。工业投资375064万元,占总投资比重的56.41%,其中技改投资308739万元,占工业投资比重的82.23%。为拉动全县经济增长、加快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在本地注册资质房地产企业累计投资117692万元。

五、交通邮电

2017年,交通运输业继续大提升,城乡公交线路增至15条,在方便大众出行的同时,大大促进了城乡商贸流通。村村通公路、村村通公交的全新交通模式已经形成,邢巨线,隆南线升级为省道。

邮电业务总量年年攀高。年末电话装机用户16226户。移动电话用户已达266055户,互联网宽带用户54391户。县主城区实现无线WiFi全覆盖。

六、商业贸易和外经

消费品市场充满生机,新业态为城乡注入新活力。培育市级众创空间1家,京东商城河北特色馆任县分馆等电商平台运行良好,多种类型全面发展的消费品市场新格局稳健发展。2017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413795万元,同比增长11%,进出口总值2698万美元。

2017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行业 商品零售额(万元)
批发业
零售业
餐饮业
115144
269910
71645

七、财政、金融

2017年,深化县乡财政体制和财政管理机制改革,优化财政收支结构,全面推进依法治税和公共财政体制建设,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培植和壮大县级财源,全年财政收入完成55897万元,同比增长18.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1999万元,同比增长6%。重点民生支出达到14.65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8.4%,增长12.2%。

2017年,全县金融形势稳定,强化银企对接,存贷业务平稳发展。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引导贷款投向,提升金融服务,健全诚信体系,年末各项存款余额1026166万元,各项贷款余额659597万元。

八、科技、教育和卫生

民生保障取得新成就,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均衡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新突破。强化科技创新,不断加大科技强县的力度。

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77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家,达到13家申报农业部重点实验室1家,获批省科技项目12项,授权专利112件。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全县农村中小学校配制了电化教学设备,教育硬件建设日益提升。新建改建农村公办幼儿园3所。2017年全县拥有普通中学已达13所,小学114所,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100%,中学在校学生13470人,小学在校学生数30293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

着力提升医疗卫生水平。县医院迁建项目启动建设,中医院迁建项目完成综合楼主体工程,全省妇女健康暨妇女“多证合一”现场会和全市“先看病后付费”现场观摩会在我县召开。卫生资源配置结构得到有效调整,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全部完成。全县拥有县、乡级医院(卫生院)18个,医疗床位1138张,卫生技术人员1480人。

九、改善生态环境、狠抓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

大力开展造林绿化治理。2017年植树165万株,实施造林绿化2.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13.5%。深入推进大气污染治理,坚持科学精准铁腕治霾,关停取缔224家散乱污企业,对63家企业实施“错锋生产”和停限产措施,76台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全部拆除到位。

完成全县域水网规划编制,开展地下水治理新增压采能力135万立方米,建立“县、乡、村”三级“河长制”,加大污水治理和日常监督力度,河道出县口检测水质始终好于入县口。

强化节能降耗,单位GDP能耗1.212(吨标煤/万元),比2016年降低4.64%。大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大幅下降。2017年,PM10年平均浓度比2016年下降0.61%、NO2年平均浓度比2016年下降13.16%;PM2.5、SO2、CO、O3年平均浓度分别比2016年上升2.17%、7.89%、9.68%、60.16%;全年空气质量二级及以上天数118天(2016年179天);2017年任县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8.66,比2016年上升6.26%。

十、城乡人民生活

以解决事关人民福祉问题为出发点,着力解决发展不充分不平衡问题,让改革成果更多惠及全县群众。2017年新增就业2916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城镇3146人,全县在岗职工人数12223人,在岗职工工资总额56247万元。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农民参合人数324684人。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3066元,同比增长9.5%。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1123元,同比增长10%。

十一、人口及变动情况

2017年,全县总户数119100户,总人口385253人,其中:城镇人口150270人,乡村人口234983人。常住人口33850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