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市洞口县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2

选择区域:>>

2002年,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第一年,也是党的“十六大”召开之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团结拼搏,围绕农民增收、企业增收、财政增收的目标,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人民生活不断改革。

一、综合

国民经济稳定增长,产业结构趋向优化。初步统计,全县国内生产总值323384万元,按2000年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8.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5711万元,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476101万元,增长14.5%;第三产业增加值130063万元,增长11.6%。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113元,增长7.6%。三次产业构成由上年的47.3:13.2:39.5变成45.1:14.7:40.2,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下降2.2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分别上升1.5、0.7个百分点。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工业化水平较低,经济运行质量不高,农民收入增长乏力,就业与再就业压力增大。

二、农业

农业基础地位继续加强,农业生产平稳发展。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12640万元,比上年增长3.4%。其中农业产值增长5.4%,林业增长2.3%,牧业增长1.5%,渔业增长2.7%。全年粮食总产量433652吨,比上年减产3.9%;油料24571吨,减少2.1%;茶叶1700吨,增长6.3%;水果109225吨,减少12.2%,其中柑桔3900吨,减少36.4%;蔬菜197156吨,增长5.0%。肉类总产量119697吨,增长1.4%;出栏肉猪148万头,比上年下降1.3%,出口中仔猪25.7万头,增长30.5%;出栏牛4.72万头,增长13.7%;出栏羊6.42万头,增长6.9%;出笼家禽739.8万羽,增长1.2%;水产品产量9200吨,增长8.0%。全年人工造林1.34千公顷,其中退耕还林0.33千公顷;新增封山育林1.03千公顷,零星植树100万株,绿化公路30公里,绿化河渠30公里。

农业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县粮食播种面积68千公顷,比上年调减2.89千公顷,其中早稻调减1.23千公顷,经济作物及其它农作物面积发展到40.52千公顷,比上年增加1.86千公顷。蔬菜面积9.8千公顷,增长4.0%;药材面积2千公顷,增长8.1%。全县精品水果园达到320个,建立优质柑桔基地和无公害生产基地18处,示范面积1.42千公顷。养殖业初步实现良种良化。全县良种母猪比重达91.3%,较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名、特、优水产养殖有较大突破,优化鱼苗放养量达63.5%。农产品基地建设巩固加强,黄姜种植基地、高沙南水渔业基地、竹市大棚蔬菜基地、花古鸡苗孵化基地、渣坪、月溪等地的反季节蔬菜基地不断发展壮大。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全县蓄引提水量达到3.42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35.67千公顷,旱涝保收面积23.67千公顷。全年水利建设投入资金4200万元,投工620万个,完成土石方400万方,完成验收水利工程8060处,整修病险水库15座,新增水量150万方,改善灌溉面积3.07千公顷。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285766千瓦,增长6.4%。通电话村551个,增长1.1%。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企业改革迈出新步伐,工业生产较快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32385万元,比上年增长11.8%。其中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增加值12837万元,增长14.0%。非国有工业企业发展继续加快,占全部规模工业的比重达到59.9%,提高13.2个百分点。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产量中,原煤13.25万吨,比上年增长6.1%,发电量12818万千瓦小时,增长9.5%;水泥27.96万吨,增长16.1%;糖果7299吨,增长61.6%;罐头18322吨,增加4倍,木材29081立方米,增长49.1%。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有所提高。全年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88.84,比上年提高24.06点;实现利税1444.9万元,增长39.7%;盈利企业盈利额265.5万元,增长80.5%;亏损企业亏损额433.3万元,比上年减亏47.1万元,盈亏相抵净亏167.8万元,净亏减少165.5万元。企业亏损面为28.2%,比上年下降10.3个百分点。产销形势较好,产品销售率达98.1%,与上年基本持平。

建筑业快速发展。全年全社会完成建筑业增加值15225万元,比上年增长19.8%,增速快于上年3.4个百分点;全县四级及四级以上建筑业完成总产值8511万元,实现利润总额561万元,税金总额591万元;施工工程个数56个,其中投标承包工程36个,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5.41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10.54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0612万元,创历史最高水平,比上年增长33.9%。各种经济类型投资均快速增长,其中国有投资18312万元,增长21.7%;集体投资8880万元,增长192.1%,个体投资43420万元,增长25.3%。国有经济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14938万元,增长33.4%;更新改造投资3374万元,下降12.2%。年内新开工项目132个,竣工项目127个,分别比上年增加84、86个。投资结构趋向合理,电力、城镇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投资力度加大。在国有投资中,电力、交通邮电、教育、社会服务等行业投资13205万元,占72.1%,所占比重较上年提高6.5个百分点。

重点建设进展顺利。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完成投资3700万元,雪峰路西端600米硬化全部完成,雪峰广场、洞口一中新校区建设工程正在抓紧施工,已基本完成土石方、下水道、路基工程。

五、内外贸易

消费品市场销售相对稳定。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016万元,比上年增长8.0%。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60704万元,增长9.4%;餐饮业3701万元,增长2.8%;其他行业13611万元,增长3.9%。分经济类型看,公有经济实现消费品零售额32711万元,增长3.9%;非公有经济45305万元,增长14.5%。

对外贸易不断扩大。全年外贸出口总额5207万元,比上年增长4.6%。招商引资迈上新台阶。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9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3%;利用内资4280万元,增长33.8%,其中利用境内省外资金1100万元,境内市外资金3950万元,均比上年有所增长。

六、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继续发展,邮电通信业蒸蒸日上。全年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增加值32722万元,比上年增长14.2%。

全年各种运输完成货物周转量22672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2.0%;旅客周转量54039万人公里,增长10.0%。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3180万元,比上年增长31.6%。年末局用交换机总容量为8.7万门,固定电话用户达到66432户,增长10.7%,电话普及率8.45%,比上年提高0.79个百分点;其中城市电话用户13330户,乡村电话用户53102户;移动电话用户44161户,增长89.6%;互联网用户8700户,增长22.5%。

七、金融和保险

金融运行基本平稳,存贷款继续增加。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215587万元,比年初增加30889万元。其中企业存款19198万元,增加3107万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85982万元,增加28256万元。年末各项贷款94447万元,比年初增加7224万元,其中短期贷款75548万元,增加6948万元;中长期贷款18823万元,增加258万元。新增贷款主要投向农业,农业贷款新增占85.6%,有力地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保险事业发展壮大。全年保费收入4121万元,比上年增长6.5%。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701万元,寿险保费收入3420万元,分别增长10.4%、5.7%。全年赔付额1478万元,减少33.1%。其中财产险赔付405万元,减少33.4%;寿险赔付1073万元,减少32.9%。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全县拥有普通中学60所,其中县镇21所,农村39所,全年招生21512人,在校学生59188人;职业中学3所,招生500人,在校学生972人;普通小学320所,教学点61个,全年招生9107人,在校学生65362人,招生数和在校人数分别减少7.5%和12.5%,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9.6%;特殊教育学校1所,招生11人,在校学生45人;县幼儿园1所,社会力量办幼儿园6所,全县幼儿班357个,在园幼儿7540人。全县成人中等专业学校2所,招生1750人,在校学生432人。全县成人技术培训学校培训学员7733人,比上年增长7.6%。教学条件不断改善。全县年内新扩建校舍面积4.6万平方米,购置图书资料9.1万册,购置教学仪器设备331万元。

科技事业取得新成果。年末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6000人,科研机构12个。全年实施各类科技计划21项,引进开发推广新品种243个。年内举办农技培训班298期,培训学员56826人,帮助农民科技致富,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能人。全年受理专利申请6件,授权专利3件。全县共签订技术合同5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1200万元,比上年增长14.3%。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全县有文艺演出团体13个,文化馆1个,文物管理机构1个;公共图书馆1个,馆藏图书6.5万册;档案馆1个,馆藏档案资料5.6万册。全县拥有广播电台1座,有线电视台1座,有线电视用户达2.7万户,节目收看套数35套,电视人口覆盖率达88.0%,收视质量不断提高。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全县医疗卫生机构59个,床位846张,卫生技术人员1543人。农村预防保健卫生网络进一步健全,全县一体化管理覆盖面达50%。

体育事业硕果累累。在全省第九届运动会上,我县健儿获金牌2枚,银牌7枚,铜牌3枚,总分居全市第二名。全民健身活动进一步开展,体育人口不断增加。

十、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事业加快发展。全年投入环保活动经费120万元,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4个。全县烟尘控制区覆盖率100%,工业废水达标率92.6%,废气处理率60%,工业废物处置率98.0%。群众环保意识日益增强,城乡卫生状况明显改变。

十一、人口、就业、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自然增长率继续下降。年末全县总人口为787498人。其中城镇人口144333人,占18.3%;乡村人口643165人,占81.7%。全县男性人口413043人,女性为374455人。全年出生人口8711人,出生率为11.08‰;死亡人口4527人,死亡率5.76‰;全年净增人口4184人,自然增长率为5.32‰,比上年下降1.56个千分点。

下岗职工增加,就业压力加大。年末全县在岗职工25110人,比上年减少2.7%。其中国有单位23140人,减少1.7%;集体单位1911人,减少31.6%。下岗职工增加,年末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达13802人,比上年增长11.5%。就业工作难度越来越大。

居民生活得到改善。全年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年平均劳动报酬9148元,比上年增长16.3%,其中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9288元,增长17.0%。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21元,较上年增加63元,增长2.9%。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城镇竣工住宅面积43.88万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32.07平方米,比上年增加3.87平方米;农村竣工住宅面积58.88万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4.6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8平方米。

社会保障事业进一步加强。全县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单位495个,参保职工27966人;参加养老保险的退休人数7500人,增长6.4%;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22000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790人,发放失业救济金39万元;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全面启动,全县参保单位162个,参保职工16000人。

社会福利事业稳步发展。全县收养性福利单位拥有床位534张,收养438人。城镇建立起各种社区服务设施2个,社区服务志愿者组织数20个,社区服务志愿者人数300人;农村社会保障网络发展到10个。全年接受社会捐赠27万元。全县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济人数50308人,其中城镇9977人,农村4033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