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7

选择区域:>>

高平市统计局

二○○七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全面实施“13458”科学发展战略,强抓机遇,争先发展,国民经济整体快速发展,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增长方式逐步改变,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财政收入、居民收入、社会消费不断增加,社会稳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运行健康有序。初步统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为929925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1.8%,为多年来发展速度最快的一年,连续六年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9115元,按2007年平均汇率计算达到2541美元,是2000年的2.8倍。

三次产业全面增长。第一产业增加值为64595万元,增长25.73%;第二产业增加值为600950万元,增长25.49%;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64380万元,增长14.49%。在三大产业中,第一产业本年增速迅猛,第二产业增速明显加快,总量、比重持续增长,第三产业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一、二、三产业的比重分别为6.95%,64.62%和28.43%。

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经济发展方式整体上仍较为粗放,企业创新能力仍较弱,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任务仍然艰巨;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压力加大;农民持续增收的基础不够牢固,低收入群众生活仍较为困难。

二、农村经济

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农村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势头。全年农村经济总收入692887万元,比上年增长9.2%,实现农业总产值122133万元,同比增长38.1%。

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157650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600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7950亩;农业机械总动力42.7万千瓦,基本保持稳定;农村用电量11821万千瓦小时,同比增长32.9%。

农业生产状况基本稳定,粮食总产量达到200573吨,比上年减产7.8%,达到全市粮食生产规划要求。全年粮食播种面积604615亩,比上年减少0.9%,其中夏粮播种面积117510亩,同比减少1.7%,秋粮播种面积487105亩,同比减少0.7%;粮食单产331.7公斤。油料播种面积4149亩,总产量479吨,分别比去年下降16.6%和11.9%。蔬菜播种面积15895亩,总产量50337吨,同比增长11.7%和32.9%。

水果生产稳定增长,果园面积23092亩,比上年增长1.3%,水果总产量27146吨,同比增长10.2%。

林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全年完成造林绿化面积1.5万亩,通道绿化114公里,森林覆盖率比上年增长了一个百分点,达到19.8%,投入绿化资金8500多万元,新建苗木基地3000亩,对47公里长的丹河两岸进行了绿化。

畜牧业生产保持快速增长,生猪年末存栏483655头,比上年增长40.3%,其中能繁殖母猪48935头,同比增长28.2%;羊年末存栏35632头,增长8.6%;家禽年末存栏724860只,增长21.9%;肉类总产量达到71563吨,增长52.9%;牛奶产量1153吨,增长20.6%;禽蛋产量9192吨,增长33.5%。

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全面完成了1个示范乡镇、15个试点村和29个重点推进村的新农村建设任务,新农村建设“八大工程”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农村清洁能源建设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已建成大中型沼气工程25处,秸秆气化站27个,已建和在建的农村沼气、秸秆气农户达30610户;村务公开进展顺利,16个乡镇全部推行了村财乡管村用制度。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产销衔接良好。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558700万元,比上年增长26.9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06687万元(按属地统计口径),增长33.54%;产品销售率101.06%,比上年同期提高4.81个百分点。

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主要分类情况(非属地统计口径)

表1                                      单位:万元     %

指     标 增  加  值 比上年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其中:轻工业       重工业 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 其中:集体企业       股份制企业        其它 347092.0 7462.5 339629.5 204195.3 35339.8 259360.6 13499.7 16.3 24.79 16.12 14.97 28.12 15.78 5.09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保持较快增长。全市原煤产量达到1520万吨,比上年增长28.61%,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原煤产量比上年增长6.7% ;焦炭增长70.8%;氮肥增长41.3%;精甲醇增长30.5%;软饮料增长21%。(见表2)

2007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规模以上)

表2:

产品名称 单  位 产  量 比上年增长%

原煤 洗煤 发电量 软饮料 服装 焦炭 合成氨 氮肥(折含N100%) 尿素(实物量) 精甲醇 水泥 糠醛 糠醇  吨 吨 万千瓦时 吨 万件 吨 吨 吨 吨 吨 吨 吨 吨  10750229 3353146 14015 62700 15.85 553840 808095 613656 1318853 224013 115262 8354 15577  6.7 14.2 62.2 21.0 23.3 70.8 32.6 41.3 41.48 30.5 -10.3 -5.1 -2.8

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快速增长。全年实现销售收入839909.8万元,比上年增长36.97%。其中,国有控股企业469538.3万元,比上年增长42.35%,集体企业55356.8万元,比上年增长25.08%。煤炭、焦炭、化工、饮料和金属制品行业分别实现销售收入393855.5万元、59453.1万元、289695.7万元、42601.8万元、41297.3万元,分别增长24.18%、87.19%、56.40%、39.45%和22.76%。

工业经济效益有所下降。2007年,按照国家统一的加权平均法计算,我市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81.39,比上年降低42.8个百分点,主要是企业实现利润增幅下降,特别是煤炭企业。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总额134069.1万元,同比增长13.71%,增幅下降21.69个百分点。其中,实现利润80524.7万元,同比增长0.48%,增幅下降42.37个百分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税总额65867.3万元,同比增长18.13%,增幅下降29.38个百分点,占总量的49.13%。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亏损企业6个,亏损面与同期持平,亏损额1462.6万元,同比下降34.63%。

建筑业实现增加值42250万元,比上年增长10.1%。具有建筑企业资质的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0682.1万元,增长49.9%;实现利润409.4万元,比上年增长101.9%。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62741万元,同比口径比上年增加55.1%。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114139万元,增长445.6%。

投资结构变化明显。第一产业投资10824万元,比上年增长24.4%;第二产业投资完成259607,增长11.7%;第三产业投资92310万元,增长88.1%。分行业看,煤炭、炼焦、电力等能源工业投资158784万元,增长29.9%;交通运输业投资10215万元,与上年基本持平;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88455万元,增长292.3%.

房地产业发展明显滞后。房地产业投资完成2400万元,比上年下降57.8%,商品房销售额实现2400万元,下降80.4%。

固定资产投资建成投产项目14个,项目建成投产率为46.7%,新增固定资产345980万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95.4%.

五、交通运输与邮电

公路建设取得新成果。投资约6000万元,全长5.39公里,占地256亩的北环城公路于今年7月份开工建设,已累计完成投资3900余万元;投资约1200万元,全长1.24公里的长晋高速公路连接线延伸工程完成工程总量的80%;市乡公路建设稳步推进,完成投资2300余万元;农村公路建设又掀新热潮,新建和改建农村公路182公里,完成投资3000多万元,新农村街道硬化工程完成29个行政村80公里,总投资300余万元。

全年完成客运量310万人,客运周转量16710万人公里,货运量2432万吨,货运周转量89534万吨公里。

年末全市公路线路里程1332公里,其中干线公路147公里,市公路191公里,乡村公路994公里。公路密度117公里/百平方公里。

邮政、移动通信业稳步增长。邮政部门全年完成业务收入1933万元,增长18.2%。电信业完成业务收入4830万元,   与上年基本持平。移动通信业务收入10900万元,增长25.87%。固定电话用户108932户,移动电话用户156780户,全市电话机拥有量26.6万部。百人拥有电话机56部。

六、贸  易

消费品市场快速发展,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6042.4万元,比上年增长40.18%。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121304.7万元,增长33.01%;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36870.7万元,增长75.08%;其他行业零售额17867万元,增长34.08%。餐饮市场消费活跃,伴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和消费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居民在外饮食日趋增多,餐饮业发展迅速,已成为消费品市场中的一大亮点。

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住宿餐饮业法人单位企业11个,产业活动企业5个,实现社会消费零售额21060.4万元,同比增长8.02%。

今年以来市场物价上涨明显,物价一路走高,特别是食品类、鲜菜鲜果类、石油燃料等直接关系人民生活质量的产品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全市居民消费价格较上年上涨了4.9%。

七、财政与金融

2007年,财政部门继续坚持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规范财经秩序,加快财税改革,强化税收征管,克服煤炭资源整合、煤炭企业生产许可证到期更换和停产整顿等不利因素,实现了财政收入的大幅度增长。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67248万元(含体制变动晋城市下划企业收入),增长46.85%。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6972万元,增长27.77%,一般预算实际支出75486万元,比上年增长26.26%。

金融业快速发展。年末全市各项存款余额1194356万元,较年初净增168830万元,增长16.47%,同比增速下降9.66个百分点;其中储蓄存款年末余额781717万元,较年初净增115769万元,增长17.39%。各项贷款余额532777万元,较年初增加100766万元,增长23.32%,贷款增量是去年同期的2.97倍,增量及增长率均创10年来新高,有效地满足了我市经济发展的合理信贷需求。

保险业继续稳步增长,全年各项保费收入22901万元,比上年增长58.99%;支付各类赔偿8585万元,比上年增长  341.2%。

资本市场空前活跃,2007年我市沪深新开户2262户,交易量16.33亿元,基金销售8.06亿元,分别为上年同期的5.3倍、6.1倍和1.84倍。

八、文化、体育教育与卫生

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理、保护、申报和宣传工作。目前,高平九莲灯、高平刺绣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申报为省级保护项目,并已向国家级申报。

扎实开展各种体育活动,推进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2007年我市单项体育协会达到8个,单项俱乐部达到12家,为我市开展群众体育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以“迎奥运”为契机,先后开展了一系列全民健身活动和体育竞技活动,使我市群众体育健身意识逐渐增强,掀起了全民参与的健身热潮。

大力加强农村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有全民健身园100处,安装健身器材2200件,水泥篮球场100余个,塑胶篮球场1个,羽毛球场80余个,年末人均公共体育场地1.01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6.4%,极大地方便了广大群众的体育生活。

旅游开发进一步推进。加强对羊头山、玄青湖、丹朱岭、大粮山等重点景区的建设投资;成功举办了晋城市社会各界公祭炎帝活动和中央电视台《聚焦三农》大型文艺晚会,提升了景区知名度,推动了旅游产业的发展。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力度继续加大,全市学校布局更加优化、合理。到年底,全市共有中小学286所,其中:普通中学40所,在校学生数35051人,比上年增加1850人;毕业生数10297人,比上年减少1488人;招生数12490人,比上年增加1192人。各类小学245所,撤并农村小学10所,在校学生数45447人,招生数6498人,学龄人口入学率达100%,小学五年巩固率和初中三年保留率均为100%。

高平职中经省政府批准升格为“高平市中等专业学校”,在全省119个县中尚属首家。

基础教育进一步夯实,中小学办学水平全面提升。2007年全市用于改善和保障学校正常运转投入达到1.71亿元,其中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改善投入6000余万元。通过布局调整、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等方式,完成了1.9万平方米的学校危房改造,我市各级各类高中可接纳学生人数由2000年的4400人提高到14110人。本科达线人数782人,比上年净增79人,其中:北京大学2人,清华大学4人。

基础卫生事业继续稳步发展。市直医疗单位床位使用率达80%,周转率为85%。基础免疫接种率达95%以上。孕产妇系统保健覆盖率达95.05%,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达95.35%,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在2000年的基础上分别下降了43.14%和10.79%。年末每千人拥有医生2.8人,比上年增长18.64%,每千人拥有病床2.04张,比上年增长12.1%。

农村卫生事业建设继续加强。大力推进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全市参合人数达到39.3万人,参合率达95.41%,全年补偿农民102963人次,补偿金额达1377.05万元。全市13个乡(镇)卫生院全部达标,完成了116个甲级卫生所,消灭卫生所空白村29个,实现了村村有卫生所的目标,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达标率达到81.1%。

九、节能降耗与环境保护

节能降耗工作取得突破。我市年末47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报表统计,能耗总量为162.39万吨标准煤,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为4.78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4.98%。由于我市近年新投产的几大战略投资项目能耗水平相对较高,节能降耗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2007年,我市全面实施了六大林业工程建设,全市森林覆盖率、荒山绿化率、城市绿化率、绿地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实现较大幅度增长。

持续开展了环保专项行动,依法关闭取缔“土小”污染企业319家,对35个新上项目给予了否定。市区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268天。大气综合污染指数2.9,比上年下降了0.12个百分点,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分别为9730吨和2090吨,分别下降了4.1%和5%。对全长47.7公里的丹河进行了清淤清障、全线绿化和打坝修护,使千百年来养育高平人民的母亲河面貌为之一新。

十、人口和人民生活

据抽样调查推算,2007年底,全市常住人口达到487370人。人口出生率为10.13‰,死亡率6.72%,自然增长率为3.41‰。在总人口中,城镇人口185037人,乡村人口302333人,城镇化率37.97%。

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据测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757元,增长20.7%。农民收入继续较快增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688元,增长16.1%,增速比上年提高5.14个百分点。全市职工工资又有大幅度增长,由于新增晋丰煤化、天脊中化、长平煤业三个大中型企业,工资总额达到71839万元,增长65.02%;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1466元,增长32.76%。居民住房条件继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27.82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26.76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长2.85%和1.9%。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本公报中生产总值、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