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5

选择区域:>>

2005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的把强县富民作为发展经济的第一战略,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态势,财政收入大幅增长,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一、综合

2005年全县生产总值达136595万元,按可比价计算较上年增长15.3%(下同),超计划完成了全年经济增长目标,增长速度比全国、全省水平分别高出5.4、2.7个百分点,比全市低0.6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3664万元,增长16.8%;第二产业增加值78971万元,增长17.9%;第三产业增加值为33960万元,增长9.5%。三次产业对GDP的拉力分别为2.7、10.0和2.6个百分点;对整体经济的贡献率分别为27.0%、54.1%、18.9%;三次产业的结构比重由”九五“末的29.7∶37.0∶33.3调整为”十五“末的17.3∶57.8∶24.9。2005年人均生产总值达8381元,”十五“时期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2.3%。

二、农业

农业农村工作紧紧围绕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和农民增收的目标,加大农业投资力度,狠抓棚栽业、草畜业、林果业三大特色产业,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据统计:2005年全县农村牧渔业完成总产值43586万元,实现增加值23664万元,拉动全县经济增长2.7个百分点。其中蔬菜、林果、畜牧业产值达28832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66.1%,较上年高出7.1个百分点,净增8745万元,棚栽业、林果业、草畜业三大特色产业在农业经济中的地位更加突显。

种植业稳步发展。粮食作物面积由2004年的34049公顷增加到35950公顷,增长5.58%;粮食总产量由6.5万吨增加到6.8万吨,增长4.6%;蔬菜产量达11.3万吨,较上年增长74.3%;水果产量为3.6万吨,较上年增长19.2%(其中红富士2.2万吨,较上年增长33.3%);薯类(折纯量)2.3万吨,较上年增长5.1%。

林业生产有所下降。由于退耕还林政策的调整,2005年起实施重点补植,全年完成林业产值2859万元。当年造林面积6400公顷。较上年下降51.6%;封山育林面积333公顷,育苗面积200公顷,当年苗木生产量3100万株。

畜牧业呈现稳中有升的发展势头。2005年,在封山禁牧的政策的指导下,我县畜牧业向舍饲养殖转轨。全县牧业产值为8150万元,较上年6584万元净增1566万元,当年羊子出栏10.9万只,较上年增长99.6%,生猪出栏4.4万头,较上年增长0.2%。2005年末,大牲畜存栏1.7万头,羊子存栏2.2万只,生猪存栏4.9万头,家禽存栏20.3万只。

渔业产值为84万元,与上年基本持平,水产品产量为126吨。

三、工业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2005年工业企业不断加强对工业生产的组织高度,强化市场营销和企业内部管理,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全年完成工业现价产值129327万元(含电力产值)较上年增长18.9%,实现工业增加值72783万元,增长13.7%。其中石油工业完成现价产值117336万元,占工业产值的90.7%。

主导工业产品产量较上年明显增长,原油生产量达53.3万吨,较上年增长18.2%,自来水加工量72万吨,增长10.8%,企业用电量1941万千瓦/小时,增长179.3%.

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2005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14302万元,比上年增长13.9%,受原油价格因素影响实现利润总额56438万元,增长81.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不减,投资总额稳步上升,投资结构得到了调整,投资力度逐步向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倾斜。2005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140169万元,较上年增长12.6%。其中住宅投资5368万元,增长3.4倍;城镇工矿区私人建房投资1600万元,增长26.7%;高速公路投资81287万元,下降7.5%;地方道路建设投资3065万元,增长14.4%;石油产业投资39125万元,增长40.2%;先后开发和规划了经济适用住房一期、二期工程,涉及其他总投资9724万元,增长1.6倍。

五、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2005年完成公路货运量65吨,比上年增长38.3%,公路客运量43万人次,增长13.2%,邮政通信实现业务收入5643万元,年末固定电话用户2.68万户,比上年增长21.8%;移动电话用户达5.23万户,移动和固定电话普及率为每百人48部;国际互联网用户1324户,比上年增长64.3%。

六、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消费品市场日趋繁荣。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4515万元(含烟草、石油公司等),较上年增长12.0%。其中县的零售额为14079万元,增长41.1%,县以下的零售额为10436万元,增长24.4%,餐饮业零售额为4941万元,增长12.5%。批发零售贸易额为19315万元,增长10.4%。

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取得新成果,全年累计签订招商引资合同项目3个,总投资16500万元,协议2个,总投资5000万元。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大幅上升。2005年全县财政总收入为79900万元(含基金收入),较上年增长99.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6192万元,增长79.8%。财政总支出46787万元,较上年增长78.3%,其中用于支援生产支出7525万元,较上年增长106.5%,文教卫生事业费支出10448万元,增长66.4%,行政管理费支出8038万元,增长53.2%。

金融市场运行平稳。2005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49902万元,较上年增长45.7%。保险业呈疲软状态,全县保险费累计收入1222万元,比上年下降4.5%。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学技术研究工作成效显著。科技部门大力推广和应用科学技术,增加科技投入,着力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壮大科技工作队伍。全年全县国有企事业单位共有各类技术职称人数3134人,较上年增长15.4%;在干部职工队伍中普及了计算机初级等级培训。

教育事业取得重大突破。2005年全县拥有各类学校231所。其中高中2所,在校人数3174人,在2005年高考中一本上线率2.21%、二本上线率9.46%、三本上线率为46.59%,均创历史新高,普通中学11所,在校学生人数达11027人,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达95.6%;小学209所,在校学生18324人,幼儿园8所,

在校幼儿数932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7%;教育”四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小学步点调整工作基本完成,教育信息化和远程教育网络已经建成,在抓好素质教育的同时,倡导和开展了艺术教育,为全面提升素质教育水平创建了很好的平台,全年教育事业费支出8058万元,占到财政总支出的17.2%,比上年增长84.2%。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体事业全面发展。2005年,县艺术团、曲艺队和乡(镇)及文化站拥有从业人员149人,文化工作队伍不断壮大,图书馆、电影院、阅览室一应俱全。年末,广播人口覆盖率达87.0%,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4.0%。不断深化、整合和挖掘民间文化资源,群众性文化活动更加丰富,成功的举办了”陕北过大年“,”新秀杯“民歌大赛,”摄影采风“等大型文化活动,大型民歌史诗”信天游“,在延安艺术中心连续上映51场,并在陕西省第四届文化艺术节获得优秀集体演出奖和20多个表演单项奖,这些举措有力的推动了我县民间文化向产业化方向迈进。2005年我县旅游总收入为2400万元,旅游人次达60000人。

卫生事业发展步伐加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21个,卫生技术人员430个,各类医院拥有床位数380张。有村卫生室211个,从业人员264人。医疗设施得到更新,县级人民医院拥有CT检验器一台,卫生机构成立了传染性疾病防控机构,全面启动了疾病预防应急预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已在全县范围内实施,切实解决了广大群众看病难、有病没钱看的问题。

体育事业成绩显著。我县积极响应开展”全民健身“政策号召,多次举办了越野赛、篮球赛、乒乓球赛等一系列体育健身活动。建成了老干部活动中心,成立相应的协会组织(如安塞县老年门球协会等),并在干部职工队伍长期开展早八点的广播体操运动。在校学生体育达标率为94.6%。

十、人口和环境保护

2005年末总人口164406人。全年出生人1354人,出生率为8.38‰,死亡人口678人,死亡率为4.2‰,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为4.18‰。

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进一步加强,人文环境意识进一步提高。全年完成环境污染投资13000万元,较上年增长1.7倍,城区大气环境趋势良性发展,单位GDP污染物排放量较上年下降0.02个百分点。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2005年全县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13748元,较上年增长15.6%,合同用工最低保障工资为460元。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2399元,增长9.2%。

社会保障工作明显加强。全县已参加城镇失业保险人数6001人,已参加城镇医疗保险人数7803人。

农村已参加养老保险人数3492人,已参加低保人数为5935人。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济的城乡居民3567户、11679人。其中农村2826户,9893人;发放生活费约计148.2万元,其中农村近80万元。

注:1、人均指标按公安人口计算。

2、GDP增速按可比价计算。

3、年末人口数为公安年报数。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按计生口径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