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夏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

选择区域:>>

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夏河县紧紧围绕着“四大战略,六个突破”,坚持以“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夯基础”为目标,固本强基,加快发展,按照全州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州统计工作会议的总体安排部署,坚持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为核心,着力推进统计体制改革,强化统计队伍建设,夯实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工作,加强对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的统计监测,为实现夏河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提供优质高效的统计服务。

一、综合

2011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04660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实际增长13.5%。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2290万元,增长6.7 %;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4157万元,增长22.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8213万元,增长12.8%。从三次产业对GDP的贡献和拉动看,第一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为29%,拉动经济增长2.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为24%,拉动经济增长5.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为47%,拉动经济增长5.2个百分点。

二、农业

今年夏河县继续实施“农牧互补”战略,种植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同时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加大,因此种植业生产平稳增长。在大力实施“农牧互补”、“一特四化”战略的带动下,粮、油、饲比由上年的42︰21︰37 调整为今年的44:19:37。

夏河县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14.43万亩,比上年实际增加0.7万亩;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6.4万亩,同比增加0.6万亩,增长10.3%,平均亩产148公斤,同比减少17公斤,下降10.3%;粮食总产量完成9479吨,比上年减少123吨,下降1.28%;油料播种面积2.83万亩,比上年同期减少0.06万亩,下降2.1%,油料总产量2754吨,比上年增加135吨,增长5.1%;饲料作物播种面积5.2万亩,比上年同期增加0.2亩,增长4%。

今年,全县各类牲畜存栏90.36万头、只,其中:大牲畜存栏15.34万头;绵山羊存栏73.42万只,猪存栏1.6万头。全县肉类总产量 11407吨,比比去年同期增长8.6%。其中:牛肉4952吨,增长10.8%,羊肉6190吨,比去年同期增长7.2%,猪肉264吨,比去年同期增长2.3%。全县牛奶产量11168吨,比去年同期下降2.6%。绵羊毛产量738吨,比去年同期增长0.2%。

夏河县各类牲畜总增率、出栏率、商品率均比上年同期提高。各类牲畜总增31.85万头、只,总增率35.11%,比去年同期提高3.18个百分点;出栏各类牲畜39.17万头、只,出栏率43.18%,比去年同期提高2.99个百分点;商品数36.23万头、只,商品率39.94%,比去年同期提高3.4个百分点。

三、工业

2011完成增加值23902万元,同比增长24.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3842万元,同比增长5.5%。主要是由于一是主要工业产品增加,今年全部工业企业黄金产量230千克,同比增长5.5%;发电量7239万度,同比下降12.1%;水泥65.3万吨,同比增长12.6%;鲜冻畜肉753吨,同比增长24.5%。二是重点企业的推动作用显著。安多水泥有限公司完成工业增加值1384万元,同比增长5.5%;电力公司完成工业增加值676万元,同比增长47%,锦凤翔食品公司完成工业增加值4563万元; 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57.9%。三是产销同步增长。今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67705万元,同比增长27.6%。四是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耗总量49999吨标准煤,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3.6122吨标准煤/万元,同比增长3.3%,单位GDP能耗0.7186吨标煤/万元,同比下降3.22%,单位GDP电耗1024千瓦时/万元,同比降低2.72%。

四、固定资产投资

今年列入全县经济责任书计划的投资项目有92个,比上年增加12个,计划投资总额为13.76亿元,同比增长46.92%其中:续建工程项目有15个,计划投资总额为1.54亿元,占总投资总额的11.2%;新建工程项目有77个,计划投资总额为12.23亿元,占总投资的88.8%。1—12月份,全县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38020亿元,同比增长47.20%,完成年计划的100.20%。

五、社会消费品

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消费质量和消费层次的进一步提升,全县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势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755万元,同比增长16.2%,完成年计划的100.17%。其中:住宿餐饮业完成7110万元,同比增长20.25%,批发零售业完成25645万元,同比增长15.12%。

六、居民收入支出

1、城镇居民收入增加,支出稳定提高。今年全县城镇居民收支继续保持稳健运行,其中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计为11350.42元,同比增长16.2%,超出年计划任务20.2元。城镇居民人均家庭总收入累计达到12436.78元,同比增长17%。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累计为8141.64元,同比增长8.4%;人均经营收入累计为2354.32元,同比增长85.5%;人均转移性收入累计为1900.59元,同比增长4.7%。

人均居民家庭总支出累计达到11358.65元,同比增长23.5%;人均消费支出累计达到为8778.36元,同比增长23.3%。其中人均食品支出累计3901.17元,同增长32%,人均衣着支出累计为910.35元,同比增长31.1%;人均社会保障支出累计为985.78元,同比增长34.2%,人均转移性支出累计为1588.77元,同比增长19.2%。

2、农牧民收入稳步增加,支出同比略有下降。2011年,全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195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20元,增长14.4%。其中:农牧民人均工资性收入481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00.79元,增长71.65%;人均家庭经营现金收入3141元,比上年同期减少378.94元,下降10.76%;人均财产性收入158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1.73元,增长36%。人均转移性收入641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97.57元,增长86.84%。

农牧民人均现金支出4004元,比上年同期减少41.96元,下降1.03%。其中:生产费用支出832元,比上年同期降低 830.23元,下降50%,生活消费支出3089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75.12元,增长18%。其中,食品支出1651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66.86元,增长19%。转移性支出82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58元,增长3.2%。

七、财政和金融业

2011年,全县累计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6797万元,同比增长 35.24%,完成年计划的110.94%;地方本级财政收入3853万元,增长40.98%;完成年计划的112.96%,完成财政支出99271万元,同比增长32.22%,完成年预算的99.33%,其中:本级财政支出36209万元,同比增长17.62%,完成年预算的99.87%。

2011年,全县金融运行态势平稳,受企业存款、财政存款、机关团体存款、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等各项存款的拉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45073万元,比上年的119654万元,增长21.2%,增势良好。各项贷款余额71308万元,比上年的59512万元,增长19.8%。

八、教育、卫生

扎实推进“两基”迎国检工作,落实专项资金1348万元,高标准、高质量开展了校园“四化”建设、音体美器材购置、控辍保学、“两基”建档和扫盲工作。援藏项目、校安工程、帮扶援建等教育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877万元,教育事业稳步发展。2011年全县各类学校50所,其中:普通中学4所,小学校 38 所,幼儿园8所。全县共招收各类学生3390人,其中:普通中学1845人,其中:高中生542人,初中生1303人 ,小学生1545人;全县各类学校在校人数14669人,其中:普通中学生5094,小学生8800人,幼儿园学生775人。各类学校教职工人数1066人,其中:专职教师1015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其中:女童入学率100%。学生升学率100%。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稳步推进,医疗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加大了食品药品安全检查工作力度,保障了人民群众的饮食用药安全。卫生事业形成具有一定规模、门类齐全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县、乡(镇)卫生防疫及医疗网络已基本健全。2011年全县拥有各类卫生机构21所,其中医院2所,疾控中心1个,乡镇卫生院13所。全县拥有村卫生室23所。儿童计划免疫四苗覆盖率达到99.35%。乙肝首针及时接种率达到90%以上。农村牧区新型合作医疗工作进展顺利,2011年全县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参合率达99.85%。

九、文化、旅游

文化事业快速发展。2011年,县艺术团赴西安参加世界园艺博览会,演出场次15余场,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好评。2011年8月,受中国航空火箭研究院的邀请,赴北京参加慰问演出,得到研究院各级领导和北京市民的高度评价,到2011年底全县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14个、农牧民书屋48个,实施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西新”工程,数字电视转换工作全面推进,全县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79.8%、87.2%。

今年我县加紧《夏河县旅游业发展规划》及土门关等5个重点景区的修建性详规编制。狠抓项目建设,土门关游客集散中心已完工交付使用;桑科旅游景区建设项目、拉卜楞民俗文化中心即将竣工;拉卜楞寺北路工程、游客接待中心、县城大夏河景观带工程、白云生态园等项目开工建设;开展民族特色化风貌改造230户,拉卜楞文化产业园区建设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深入开展旅游市场专项治理,加强旅游宣传工作,积极组织各酒店、宾馆参加首届香巴拉旅游美食文化节。年内接待中外游客45.6万人(次),同比增长21%,实现各项旅游收入1.8亿元,同比增长43.1%。

十、人口和社会保障

2011年全县总人口为8.7万人,其中农村人口为6.76万人,城镇人口为1.94万人,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增率分别为14.71‰、8.25‰、7.4‰。2011年积极推进劳务经济和就业援助工作,城镇新增就业507人,新增小额担保贷款711万元。将185名城镇零就业家庭人员安置到城建、环保等公益性岗位就业,招考、聘用公务员、大学生村官等69名,事业单位招考180名人员的相关工作正在进行。输转各类劳务人员8320人,实现劳务收入6864.2万元。征缴医疗保险基金1294.6万元、失业保险基金50.4万元、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金656万元。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累计发放惠农财政补贴2749.7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