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4

选择区域:>>>

雅安市统计局

(2005年3月18日)

2004年,在市委、政府的领导下,我市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市委一届七次全会精神,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筹全局,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全面实施“11421”发展战略性思路,坚持在发展中搞好调控,在调控中加快发展,奋力推进“三个转变”,按照“五个统筹”、“五个坚持”的要求,更加注重以人为本,促进了全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全市生产总值121.59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增长速度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29亿元,增长6.9%;第二产业增加值62.14亿元,增长15.9%;第三产业增加值 33.16亿元,增长13.0%。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1.1%、61.7%和27.2%。产业结构由去年的22:50:25调整为 22:51:27。

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46.56亿元,增长20.5%,增长速度比上年加快3.8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74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27.25亿元,增长29.1%;第三产业增加值10.57亿元,增长 13.0%。民营经济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6.2%,比上年提高6.7个百分点。

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较低;经济增长的资源性约束加剧,资金和煤、电、油、运偏紧;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大;城乡居民增收难度仍然较大。

二、农业

在“政策好、市场旺、人努力、天帮忙”等有利因素的积极推动下,农业和农村经济出现了良好形势。

种植业结构继续调整。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19191公顷,比上年增加7008公顷,增6.25%;油料作物15890公顷,减少471公顷,减2.88%;药材5018公顷,增11.73%;蔬菜25706公顷,增2.84%;饲料作物7785公顷,减4.37%。优质农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品质不断提高。全市优质水稻面积18424公顷,比上年增加310公顷,增1.71%;优质小麦播种面积567公顷,比上年增加34公顷,增6.38%;优质玉米1791公顷,增加740公顷,增70.41%;优质大豆424公顷,增加178公顷,增72.36%。

多数农产品产量增加。全年粮食总产量552871吨,比上年增6.71%;油菜籽产量22786吨,增 1.45%;麻类作物产量9吨,增50%;茶叶产量21392吨,增30.8%;水果产量182281吨,增6.4%;药材产量24538吨,增 45.01%;蔬菜产量548253吨,增8.13%;甘蔗产量2561吨,增11.20%。

畜牧业较快发展,水产品产量增多。全年出栏肉猪1394365头,增加148553头,增长 11.9%,牛、羊、家禽出栏和兔增长幅度达到4.9%、9.8%、11.5%、和22.4%。主要畜产品产量继续增加,结构有所调整。全年肉类总产量 200211吨,增加17644吨,增长9.7%。其中,猪肉产量134328吨,增加11127吨,增长9.0%。猪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由上年的 67.48%下降到67.09%。禽肉产量37232吨,增加4618吨,增长14.2%。禽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由上年的17.86%上升为 18.60%。禽蛋产量19775吨,增长19.1%;牛奶产量17201吨,增长35.6%;蚕茧产量1853吨,增长15.2%。全年水产品养殖规模扩大,养殖品种增多。水产养殖面积达1654公顷,水产品产量6850吨,增长0.74%。

生态建设进展顺利,林业发展持续推进。全年完成公益造林7.78万亩;飞播造林2.43万亩。完成退耕还林面积1.8万亩,退一还二荒山造林2.7万亩。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成效明显,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全年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0.34千公顷,年末有效灌溉面积42.94千公顷,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0.5平方公里。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80.7万千瓦,增长17.59%;农村用电量40127万千瓦小时,增长47.6%。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市工业努力克服煤电油运紧张的困难,合理组织生产,工业经济保持了快速增长。全部工业增加值 44.72亿元,增长9.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8.6%。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中,轻工业增加值2.39亿元,增长 12.15%;重工业增加值20.78亿元,增长22.7%。按经济成份划分,公有制工业企业增加值4.23亿元,增长12.38%;非公有制工业企业增加值18.95亿元,增长37.14%。六大工业支柱产业完成增加值21.7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93.87%。其中,电力行业工业增加值 7.91亿元,增长29.59%;机械工业增加值3.22亿元,增长27.89%;医药化工增加值2.05亿元,下降5.18%;绿色食品工业增加值 1.07亿元,增长62.3%;高耗能行业工业增加值4.85亿元,增长53.32%;材料及纸浆行业工业增加值2.66亿元,增长18.64%。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货值9874万元,下降23.8%;完成新产品产值10.88亿元,增长60.5%。

在统计的45种重点产品中,有30种产品生产增长,增长面达67%。乳制品增长433.4%,原煤增长14.1%,精制茶增长783.5%,车桥增长48.16%,发电量增长22.1%,白酒增长709.2%。

工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改善,工业利润创历史最好水平。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中,盈利企业盈利额5.05亿元,增长14.15%;亏损企业亏损额2377万元,增长330.87%;盈亏相抵后实现净利润4.81亿元,增长 9.67%。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净利润2.50亿元,增长23.15%。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40.52,创历史新高,比上年提高4.92。全年实现销售收入55.46亿元,增长30.58%;实现利税9.61亿元,增长22.1%。

全市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51个,比上年增加1个。其中,亏损企业5个,减少3个。实现利税总额3032万元,下降19.1%;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03.79万平方米,减少7.67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76.34平方米,增加3.05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5.27亿元,比上年增长31.6%。其中,城镇投资65.96亿元,增长 31.9%。从管理渠道看,基本建设投资55.35亿元,增长43.1%;更新改造投资36.41亿元,增长36.2%;房地产开发投资2.65亿元,下降13.9%,电力投资40.74亿元(不含农村)增长70.3%。

全年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施工项目383个,比上年增加24个;其中,新开工项目236个,增加21个;全年建成投产项目138个,项目建成投产率36%,新增固定资产15.43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达到26.15%。

五、国内贸易

在住房、汽车、餐饮、通讯、旅游等消费热点的带动下,社会消费品零售市场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40.19亿元,增长17.56%。其中,城市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3.79亿元,增长20.49%;县及县以下消费品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6.40 亿元,增长16.09%。

在各种经济类型中,国有和集体经济的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5.41%,比上年下降2.58个百分点;私营个体经济零售额增势强劲,增长19.02%。从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31.68亿元,增长18.35%。其中,限额以上大型商业企业零售额3.52亿元,增长9.08%。餐饮业零售额6.45亿元,增长17.92%。

六、对外经济

招商引资取得了显著成效,招商引资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全市共引进市外项目536个,其中生产性项目 323个,占引进项目总数的60.3%。总投资规模达253亿元,协议引资222亿元,实际到位资金45.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4%完成我市全年目标任务35亿元的130.9%。雅安优良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环境,又吸引了一大批有远见的大企业、大集团到雅安落户,以倍特集团、川锐机械、云翔纸业、艾华制箔、福荥兔毛、绿兴环保公司、上海正一等为代表的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企业已正式入驻雅安。大兴电站、龟都府电站、跷碛电站、松林河电站、治权水泥、峨眉水泥、香港环球石材、四川美丰、湘蜀氯酸盐、周公山温泉、上里古镇、温州商城、绿州长河等一批重大项目的相继启动和建成,为雅安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雅安经济增长新的亮点。

对外经济合作取得新成效。全年海关进出口总额1629万美元,增长43.3%。其中,出口422万美元,增长27.9%;进口207万美元,增长7.28倍。外派劳务914人次,增长59.23%,收入5000万元;在外人数2525人,增长15.88%。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生产及建设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已2727.541公里,其中:等级公路2272.503公里;一级公路11.716公里;二级公路402.625公里;三级公路565.095公里;四级公路1293.67公里。等级外公路455.038公里。全年完成货物周转量84000万吨公里,增长6.8%;货运量1106万吨,增长5.1%.完成旅客周转量60002万人公里,增长8.5%;客运量2585万人,增长11.8%。

邮电通信业持续快速发展。全年我市邮电业务收入达到36850万元,同比增长30.28%。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25.63万户,同比增长21.93%。移动通讯业高速发展,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数达25.24万户,同比增长12.68%。

旅游业全面发展。全年旅游总收入6.9亿元,增长35.29%。全年接待入境旅游者0.14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5%,外汇收入22.3万美元,增长51.18%;接待国内游客205万人次,增长36.66%。

八、金融、保险和财政

金融存贷款规模进一步扩大,金融运行平稳。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31.40亿元,增长 3.65%。其中,企业存款余额24.73亿元,增长13.03%。各项贷款余额90.85亿元,增长18.46%。其中,短期贷款余额45.06亿元,增长12.37%;中长期贷款余额43.15亿元,增长5.77%。全年金融机构收入现金31.57亿元,支出现金33.49亿元。

保险事业保持较好发展态势。全年保费总收入69888万元,增长21.5%。其中,财产险收入6431万元,增长3.6%;人身险收入2245万元。全年处理各项赔款和给付金额5807万元。其中,财产险赔付金额4318万元,人身险赔付金额1489万元。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75亿元,增长30.25%;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7.94亿元,增长43.01%。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市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学校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教师队伍素质显著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巩固发展,教育改革不断深化。

全市“两基”成果进一步提高。2004年,全市所属各级各类学校1003所,在校学生266346人。全市学前幼儿入园率67.97%,小学一年级新生中受过学前教育比例82.96%。2004年末统计,全市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8.93%,提高 0.56,巩固率99.02%,下降0.03;辍学率0.98%,上升0.09。小学计划招生21000人,实际招生20927人,完成计划的 99.65%。小学毕业生23001人,升入市内初中22393人,比上年增加457人,升学率97.36%,下降0.75。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 95.54%,提高0.04,巩固率95.45%,下降0.57;辍学率3.5%,下降0.46。初中计划招生22000人,实际招生22393人,完成计划的102%。毕业初中生16630人,升入市内普通高中7055人升入市内中等职业教育2766人升入市外中等职业教育约1500人。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教育比例为68.08%,比上年提高3.01个百分点。初中毕业生升入市内普通高中比例42.42%。普高毕业生参加普通高考录取率 69.4%。初中毕生升入中、高等职业学校比例25.66%,中职毕业生推荐就业率92%。

全年全市计划完成改扩建项目学校82所,实际完成83所;计划完成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拆并校点40个,实际完成62个;计划消除中小学危房30000平方米,实际完成30000平方米。新建校舍15210平方米。新增新标准装备农村中学6所、小学12所,新装备计算机学校10所,新建网络教室8个、卫星接收点14个、教学光盘播放点120个。

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市战略,全市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科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全年重点围绕科技服务“三农”问题、良种产业化、高新技术产业带建设、科技成果进一步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科普工作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组织开展了2004年国家、省级重点科技项目的编制、申报工作。在农业科技方面,以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为重点;在工业科技方面,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为重点,共组织编制和申报2004年国家级重点科技项目11项,省级项目66项,争取到位国家级重点科技计划项目11项,加强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建设和规范化管理,推进大院建设向纵深发展。7个专家大院申报了国家科技中介机构建设项目,其中,有6个专家大院被科技部列为“第一批国家星火计划农业科技专家大院模式示范单位”。全市7个专家大院2004年共投入科技经费90万元转化科技成果29项,开展科技培训164 期,培训技术人员29374人(次),建立示范户5452户示范户人均增收557元并带动农户73738户农户实现人均增收204元。据不完全统计,为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9686万元税利4094万元。我市专家大院的建设成效,在得到上级领导充分肯定的同时,也广泛引起了舆论的关注。专家大院的建设成效,为“利用高新技术成果大规模改造传统农业、致富一方农民闯出了一条新路”。

健全科技培训体系,加强农村科技培训,为农业生产发展提供科技支持。在巩固和发挥市科技培训中心(国家星火科技培训基地)基础上,积极发展市级和区县基层科技培训力量,争取到科技部对全市科技培训的项目支持,并将天全、芦山县相关学校列入国家科技培训计划项目,列为全国“农民科技培训星火学校建设”。在组织科技培训中,紧密依托川农大科技和教育资源优势,协同各级农业科技部门力量,举办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科技培训45期,培训高层次农业技术人才3400人(次);各区县也通过各种形式,举办科技培训150期,培训农民24500人(次),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2003年度市科技进步奖励项目评审工作。按雅安市科技进步奖励有关规定,成立了3个专业评审组,共评出2003年度17项奖励项目,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1项(其中,雅安玉米研究开发中心的《高产优质多抗玉米新品种雅玉10号》评为一等奖)。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一会一节”顺利召开为建设高水平小康雅安,把雅安打造成“历史文化名城”作出了贡献。挖掘了蒙顶山茶文化,收集、整理了蒙顶山茶文化和雅安熊猫文化、汉代文化、红军文化、“三雅”文化等历史、人文资料,出版《扬子江中水,蒙顶山上茶》茶歌集1000多册。在四川省舞协、音协共同组织的“西部星星才艺比赛”中,我市获声乐类童声组三等奖、声乐类童声组优秀奖。在省文化厅组织的群众声乐、舞蹈大赛中,我市获声乐类铜奖、声乐类创作银奖。在全国第二届少数民族茶艺大赛中,我市选送的节目茶马古道茶艺表演获铜奖。在2004年“素质杯”全国少年儿童书画大赛中,雅安选送的作品获金奖3名,银奖4名,铜奖7名,优秀奖2名。在第十七届《双龙杯》全国少儿书画大赛中,雅安选送的作品获银奖4名,铜奖7名,优秀奖 4名。在第八届全国书法展中,我市业余书法家吕楠的行书书法作品获全国奖。

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广播电视覆盖率持续提高。“村村通”工程建设继续巩固,有线电视入户工作积极推进。全市有线电视新增用户完成1.8万户,已经超额完成了全年工作目标任务的2倍;自然村“村村通”工程完成245个;县乡广电光纤宽带联网完成 45个乡镇,总数达143个,超额完成任务9个;摄录编系统数字化达57%,超额完成22%。

卫生工作进一步加强。2004年,全市加快公共卫生两大体系建设,疾病控制体系建设项目9个,已全部投入使用;其中医疗救治体系建设项目6个。年末,全市卫生机构1330个,床位4644张;卫生技术人员5272人,其中,执业医师662人,执业助理医师 808人,注册护士1248人。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84.5%,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70.9%,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79.4%。孕产妇死亡率与 2003年同期相比下降30.5%,婴儿死亡率下降20.0%。

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奥运争光计划纲要》,促进全市体育事业持续、健康、全面、协调发展。我市射击代表队参加了在攀枝花举行的四川省射击锦标赛,获得5枚金牌,两枚铜牌,4—8名14个的好成绩;取得2004年“红河哈尼梯田杯”全国男子篮球联赛决赛阶段“碧峰峡杯”四川荥经赛区的承办权。我市老年体协组织的我市柔力球队,代表四川省参加了在新疆举行的全国柔力球大赛,取得了二等奖一个、三等奖二个的好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市业余体校运动员代表四川省参加全国各级竞赛共获金牌3枚、银牌4枚、铜牌3枚,4至8名5个,代表雅安市参加省级各项比赛获得冠军12个,2至3名17个,4至8名37个。成功举办了第四届雅安市田径运动会。全年市本级和各区县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国家“211”和 “1+1”四级网络工程建设要求稳步推进,有力的保障了我市全民健身各项体育活动的开展。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力度加大,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年末,全市环境保护系统人员127人,各级环境监测站2个,环境监测人员27人。当年完成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116项,完成投资11336.3万元。烟尘控制区4个,面积13.53平方公里。年末,全市自然保护区已达8个,面积194568公顷。全市国家级生态示范试点区1个。

十二、人口

全年出生人口1.81万人,人口出生率11.82‰,比上年低1.15个千分点;死亡人口1.13万人,人口死亡率7.59‰;人口自然增长率4.43‰,比上年低1.67个千分点,全年净增人口0.7万人,年末总人口153.36万人。全市城镇化率 27.7%,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

十三、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镇居民收入稳步增加,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93元,增长8.2%;人均消费性支出5478元。其中:用于食品支出2311元、交通与通信支出553元、杂项商品与服务支出159元、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853元。

农民增收额创历史最好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513元,增收219元,增长9.5%,增幅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从收入构成看:工资性收入802元,增加62元,增长8.4%;家庭经营收入1486元,增加115元,增长8.4%;财产转移性收入 225元,增加42元,增长22.9%。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198元,增长14.4%。其中,食品支出增长10.7%,交通通讯支出增长63.5%。

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8.05亿元,增长14.99%。其中,活期储蓄存款余额24.99亿元,增长11.78%;定期储蓄存款余额63.05亿元,增长16.31%。

年末,全市各种经济类型单位从业人员90595人,比上年末增加1929人,增长2.2%。城镇单位在岗职工85703人,比上年末增加1346人,上升1.6%。其中,国有单位增加49人,集体单位减少490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5454人,登记失业率4.4%。

“两个确保”进一步巩固,社区建设、社会福利事业稳步发展。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1327人,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和再就业8187人,持优惠证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570人,其中帮助“4050”等大龄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1780人。

年末全市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期末实有3251人,其中在“中心”2827人,较年初减少2089人。全市共为“中心”内4886名下岗职工发放基本生活费682.6万元,代缴社会保险费849.1万元,确保了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社会保险费按时足额发放和代缴。年末全市企业离退休人员达30808人,同比增加974人为企业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发放养老金17357万元,同比增加1006万元,社会化发放率达100%。全年全市为符合条件的1598名失业人员按时足额发放失业保险金253万元。年末,全市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67409人,同比增长6%;全年共征收养老保险金15378万元(含清欠),同比增加3307万元、增长27.4%。年末全市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80032人,同比增长7%;年末,全市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23351人,同比增长5%;全年征收医保金6269.41万元(含清欠),同比增加925.21万元,增长17.31%。全市基本医疗支付4839万元,大病统筹支付1585万元。

注:

1、公报中各项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雅安统计年鉴——2005》为准。

2、公报中生产总值及产值指标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