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5

选择区域:>>>

2005年,在市委、政府的领导下,我市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市委一届八次全会精神,坚持用科学发展观 统筹全局,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全面实施“11421”发展战略性思路,坚持在发展中搞好调控,在调控中加快发展,奋力推进“三个转变”,按照“五个统筹”、“五 个坚持”的要求,更加注重以人为本,促进了全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向建设高水平小康和构建和谐雅安迈出新步伐。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全市生产总值126.46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34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5 6.86亿元,增长13.9%;第三产业增加值41.26亿元,增长11.5%。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0.7%、55.9%和33.4%。产业结构由去年的 22:51:27调整为22:45:33。
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52.33亿元,增长16.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99亿元,增长5.9%;第二产业增加值23.92亿元,增长21. 7%;第三产业增加值18.42亿元,增长14.8%。民营经济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7.2%,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
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较低;经济增长的资源性约束加剧,资金和煤、电、油、运偏紧;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大;城乡居民增收难度仍然较 大。
二、农业
在“政策好、市场旺、人努力、天帮忙”等有利因素的积极推动下,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良好。
种植业结构继续调整。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81837公顷,比上年增加4614公顷,增长2.6%;油料作物16233公顷,增加343公顷,增长2.16%;药材 4854公顷,下降3.27%;蔬菜26856公顷,增长4.47%;饲料作物7788公顷,下降0.04%。优质农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品质不断提高。全市优质水稻面积1 9265公顷,比上年增加841公顷,增长4.56%;优质小麦播种面积567公顷,与上年同期持平;优质玉米1766公顷,下降25公顷,下降1.4%;优质大豆631 公顷,增加207公顷,增长48.82%。
多数农产品产量增加。全年粮食总产量549224吨,比上年下降0.66%;油菜籽产量23394吨,增长2.67%;麻类作物产量5吨,下降44.44%;茶叶产量 26269吨,增长22.8%;水果产量195990吨,增长7.5%;药材产量24228吨,下降1.27%;蔬菜产量576172吨,增4.85%;甘蔗产量2548 吨,下降0.51%。
畜牧业较快发展,水产品产量增多。全年出栏肉猪1415275头,增加20910头,增长1.5%,牛、羊、家禽出栏和兔的增长幅度达到4.3%、5.1%、10.9 %、和30.4%。主要畜产品产量继续增加,结构有所调整。全年肉类总产量208185吨,增加7974吨,增长4.0%。其中,猪肉产量136457吨,增加2129 吨,增长1.6%。猪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由上年的69.2%增加到65.5%。禽肉产量41005吨,增加3773吨,增长10.1%。禽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 由上年的19.7%上升为19.7%。禽蛋产量21741吨,增长16.0%;牛奶产量22606吨,增长31.4%;蚕茧产量1880吨,增长1.5%。全年水产品养殖 规模扩大,养殖品种增多。水产养殖面积达1654公顷,水产品产量7250吨,增长5.83%。
生态建设进展顺利,林业发展持续推进。截止2005年完成天保造林76.7万亩;其中:人工造林61.35万亩;飞播造林15.35万亩。完成退耕还林面积93.87 万亩,退一还二荒山造林72.7万亩。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成效明显,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全年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07万亩,年末有效灌溉面积64.76万亩,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3.65平方公里。 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87.7万千瓦,增长8.67%;农村用电量41628万千瓦小时,增长3.7%。
“十五”期间,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惠农、扶农政策措施,严格保护耕地,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十五”期间财政 对“三农”的投入达10.2亿元,比“九五”时期的2.8亿元增长364.3%。兑现粮食直补金1187.3万元,投入“两免一补”资金899万元,2005年通过取消涉 农收费和免征农业税及其附加减轻农民负担3500万元。“十五”期间共有44个农产品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认证,9个产品获得有机食品标志使用认证。粮食总产量保持在55 万吨左右,肉蛋奶总产量由2000年的17.1万吨增长到2005年的26.1万吨。截止2005年,全市茶园面积达40万亩,茶叶总产量达2.6万吨,占农民人均增收的 比重达30.6%。竹林面积达132万亩。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市工业努力克服煤电油运紧张的困难,合理组织生产,工业经济保持了快速增长。2005年全部工业增加值45.88亿元,增长17.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 6.6%。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中,轻工业增加值3.31亿元,增长22.1%;重工业增加值27.49亿元,增长35.23%。六大工业支柱 产业完成增加值27.8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91.5%。其中,电力行业工业增加值10.59亿元,增长37.9%;机械工业增加值3.07亿元,增长9.3 %;医药化工增加值3.04亿元,下降48.0%;绿色食品工业增加值1.59亿元,增长37.6%;高耗能行业工业增加值6.42亿元,增长11.2%;材料及纸浆行业 工业增加值3.17亿元,增长21.5%。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7411万元,下降25.1%;完成新产品产值13.54亿元,增长22.9%。
在统计的39种重点产品中,有19种产品生产增长,增长面达53.8%。乳制品增长695.1%,原煤增长21.4%,车桥增长43.9%,发电量增长23.6%。
工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改善,工业利润创历史最好水平。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中,盈利企业盈利额6.03亿元;亏损企业亏损额4818万元, 增长108.2%;盈亏相抵后实现净利润5.55亿元,增长16.98%。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净利润2.79亿元,增长22.91%。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4 5.18,创历史新高,比上年提高4.66点。全年实现销售收入68.14亿元,增长28.87%;实现利税10.79亿元,增长17.68%。
全市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50个。其中,亏损企业11个,增加6个。实现利税总额0.24万元,下降20.94%;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08.62万平方米,增 加24.11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63.14万平方米,下降13.2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8.67亿元,比上年增长17.8%。其中,城镇投资75.06亿元,增长13.8%。从管理渠道看,基本建设投资66.44亿元,增长2 0.0%;更新改造投资4.32亿元,增长18.7%;房地产开发投资2.14亿元,下降19.3%,电力投资50.22亿元(不含农村)增长23.28%。
全年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施工项目386个,比上年增加3个;其中,新开工项目227个,下降9个;全年建成投产项目376个,项目建成投产率48.45%,新增固定资 产39.57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达到44.62%。
五、国内贸易
在住房、汽车、餐饮、通讯、旅游等消费热点的带动下,社会消费品零售市场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62亿元,增长16.0%。其中,城市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 额16.04亿元,增长14.1%;县及县以下消费品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30.58亿元,增长17.02%。
在各种经济类型中,国有和集体经济的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4.97%,比上年下降0.44个百分点;私营个体经济零售额增势强劲,增长17.4%。从行业 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37.79亿元,增长17.26%。其中,限额以上大型商业企业零售额3.66亿元,增长3.92%。餐饮业零售额8.45亿元,增长20.65 %。
“十五”期间,在国家一系列扩大内需,实施积极和稳健的财政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措施的持续作用下,我市消费品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商品供应充足,市场供应格局发生巨大 变化,新型流通方式快速发展,城乡居民购买力不断增强,消费结构继续改善,消费升级明显加快,以住宅、汽车、通讯等为代表的消费热点已经形成。2005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 总额46.6亿元,比上年增长16%,比2000年增长89.7%。
六、对外经济
招商引资取得了显著成效,招商引资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2005,全市共引进招商项目322个总投资规模300亿元,协议引资249亿元,实际到位资金59.4亿 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9.8%,为全年目标任务的129.2%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全年海关进出口总额1219万美元,下降25.2%。其中,出口1076万美元,下降24.3%;进口143万美元,下降30.8%。外派劳务1016人次,增长1 9.39%。
“十五”期间,全市大力建设和优化投资环境,不断加强对外宣传和交流,不断拓展合作领域,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五年来,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72.3亿元,其中2005年 为59.4亿元,比上年增长29.8%,比2000年增长485.8%。中旭、禾森、倍特等一批大企业、大公司先后来雅落户。全市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累计争取国债和国、 省预算内资金8.8亿元。2005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8.7亿元,比上年增长17.8%。“十五”期间,全市以水电建设为核心,共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99. 4亿元,年均增长22.3%,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60%左右。完成交通投入20亿元,新、改建公路2082千米。实现贸易出口4794万美元,比“九五”时期增 长282%。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生产及建设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已达2727.071公里,其中:等级公路2279.566公里;一级公路11.716公里;二级 公路425.625公里;三级公路549.158公里;四级公路1293.067公里。等级外公路447.505公里。全年完成货物周转量92365万吨公里,增长10. 4%;货运量1169.6万吨,增长5.7%;完成旅客周转量60816万人公里,增长5.0%;客运量2733.8万人,增长7.6%。
邮电通信业持续快速发展。全年我市邮电业务收入达到44951万元,同比增长21.98%。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32.23万户,同比增长25.75%。移动通讯业高速 发展,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数达35.03万户,同比增长38.78%。互连网用户增加到24585户。
旅游业全面发展。今年全市共计接待游客296万人次,比去年同比增长44.39%;创旅游综合收入12.28亿元,比去年同比增长77.97%。
“十五”期间,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服务业快速发展,消费市场稳步扩大。2004年成功举办“一会一节”,通过了《世界茶文化蒙顶山宣言》,确立了蒙顶山“世界茶文化圣 山”的地位;2005年,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承办第三届四川旅游发展大会取得圆满成功,城市、交通和旅游基础设施向前推进5-10年,城市面貌发生了洗心革面、脱胎换 骨的变化,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肯定。大熊猫栖息地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工作顺利完成迎接联合国专家组检查验收,国家级生态示范市创建工作市本级和天全县顺利通过省检。雅安 逐步成为川西旅游热点。2005年,全市接待游客29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4.4%,比2000年增长270%;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3亿元,比上年增长78%,比2 000年增加10.7亿元。
八、金融、保险和财政
金融存贷款规模进一步扩大,金融运行平稳。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48.28亿元,增长12.67%。其中,企业存款余额25.16亿元,增长2.29%。各项 贷款余额98.91亿元,增长12.52%。其中,短期贷款余额47.41亿元,增长11.17%;中长期贷款余额50.39亿元,增长14.44%。全年金融机构收入现 金38.84亿元,支出现金37.01亿元。
保险事业保持较好发展态势。全年保费总收入90854万元,增长29.95%。已决赔款4717.6万元,给付2606万元。
“十五”期间,财政税收金融运行良好。2005年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54亿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25.5%,“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9.5%;一般预算支出 18.86亿元,比上年增长16.9%,“十五”期间年均增长23.6%。2005年末全社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48.3亿元,比上年增长16.7%,比2000年增 长204.5%;各项贷款余额98.9亿元,比上年增长11.4%,比2000年增长86.4%。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市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学校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教师队伍素质显著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巩固发展,教育改革不断深化。
全市“两基”成果进一步提高。全市所属各级各类学校955所,在校学生260488人。其中,职业技术学院1所,在校学生5085人。普通高完中16所,在校学生30 597人。单设初中69所、小学附设初中33所,在校初中生63811人。小学628所,在校小学生133912人。幼儿园218所,在园幼儿29630人。职业教育学 校:职业高中9所、中等专业技术学校4所、成人中专9所、教学点1个,在校学生9758人。小学专任教师6391人,学历合格率97.57%。初中专任教师3335人,学 历达标率93.76%;普通高中专任教师1264人,学历达标率79.35%;中职教育专任教师454人。小学专任教师中具有专科以上学历教师占52.71%。初中专任教 师中本科以上学历人数占30.76%。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8.38%,巩固率99.17%,辍学率0.81%。小学毕业生23623人,升入市内初中22773人,升学 率96.40%。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96.07%,巩固率95.5%,辍学率3.5%。毕业初中生18104人,升入市内普通高中6774人升入市内中等职业教育462 8人升入市外中等职业教育约1200人。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教育比例为69.61%。初中毕业生升入市内普通高中比例37.42%。普通高中辍学率2.80%,巩固 率97.19%。毕业6309人,招生6774人。初中毕生升入中等职业学校比例32.19%.毕业生1937人,当年就业率约61.33%青壮年非文盲率继续保持为99 %。幼儿入园率68.66%。
圆满完成《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五年行动计划》年度任务,圆满完成“基本消除中小学现有危房”目标任务。2005年全市计划完成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改扩建项目学校9 0所,实际完成120所;投入资金5600万元。计划消除中小学危房30000平方米,实际完成35000平方米,投入资金3600万元。新建校舍54000平方米。圆满 完成市政府提出的“三年基本消除中小学现有危房”规划目标。完成了荥经县24所学校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三种模式的试点工作,其中模式一学校9所,模式二学校7 所,模式三学校8所,共投入资金113.83万元
全市职业教育形势明显好转,生源规模和质量明显提高。2005年,全市投入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经费1000多万元。雅安职业技术学院招生2259人,比上年增加10 96人,创历史新高。全市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招生4628人,比上年增长40%;在校生人数9758人,比上年增长35%。全市2所全日制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和1所改制学 校秋季招生人数占38%,成为中等职业教育新的增长点。
落实“两免一补”,促进教育和谐。认真组织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家庭贫困学生“两免一补”政策。全市总计投入“两免一补”资金739.23万元。继续做好组织动员社会资助 救助贫困学生工作。2005年市本级各渠道资助家庭贫困学生总人数为259人。发放资助金总额439500元。
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市战略,全市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科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围绕推进全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三农”,促进农民增收 的目标,进一步强化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创造条件搭建服务平台,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组织开展了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已基本完成《雅 安市2006—2010年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第六稿),目前正进行规划意见征求、文字修改和数据修正,并与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相关部分的衔接工作。 在农业专家大院建设工作方面,系统开展了对全市农业科技专家大院的调研和指导工作,重点抓了名山茶叶、荥经长毛兔专家大院相关产业发展。同时,加强了对农业科技示范专家大 院的宣传,迎接了中央电视台对我市专家大院的宣传采访。2005年,7个专家大院科技投入共530万元转化科技成果31项,开展科技培训352期,培训技术人员3.5万 人(次),建立示范农户6324户示范户人均增收451元。带动农户8.3万户农户实现人均增收225元。据不完全统计,为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亿元税利5千万元。
健全科技培训体系,加强农村科技培训,为农业生产发展提供科技支持。积极帮助所包乡村制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经济发展规划,开展各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大力引进、示范、 推广新技术、新品种。2005年全市参加包村工作的科技人员共计135人,包村74个,实施包村科技项目44项,带动所包村农民人均增收350元,完成了人均收入年递增的 目标任务。
在农村科技信息网建设工作方面,进一步强化与川农大科技合作,加强雅安星火科技网、电视专家系统和“农民科技110”咨询系统的建设和应用。2005年建成全市8区县 及175个乡镇、80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0个村、160个专业大户的农村科技信息网,完成了上下联系、纵横沟通的服务信息体系构建,实现了科技信息和市场信息的共 享,使普通农民群众通过互联网联接、收看电视专播或拨打科技“110”,迅速走上获取农业科技新知识的“高速公路”。
加强农村科技培训工作。围绕我市农业支柱产业的建设和发展,牵头联合川农大、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市农业局、市畜牧局、市委党校共同举办了5期农村技术人才培训班, 这是近年来层次最高、集中对农村科技人才进行系统培训最多的一次,受到了广大种养殖专业大户的欢迎。2005年,全市共组织开展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科技培训55期,培训高 层次农业技术人才3600人(次)。
专利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2005年1-10月全市专利申请29件,比2004年增加8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3件、实用新型专利申请12件、外观设计专利申请4件。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第三届四川旅游发展大会”、“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将我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推向高潮。挖掘本土文化亮点,突出生态优势,精心打造《千秋蒙顶》主题晚会。弘 扬民间文化,展示蜀风神韵,配合省文化厅成功组织了第四届四川旅游发展大会民族民间艺术巡游展演活动。收集、整理了全市优秀旅游歌曲共六首,传唱本土优秀旅游歌曲,为我市 文化兴旅和第三届四川旅游发展大会营造了浓郁的文化氛围。出版精品画册《雅安汉代石刻精品》、《雅安新出土两种汉碑》以及系列精品画册《西蜀雅州—诗、书、画、印精品》。 配合相关部门共同完成了雅州廊桥历史文化展厅的设计、布展和开馆工作,展示雅安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成功组织由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共青团中央委员会、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 的首届全国少儿歌手电视大赛.雅安赛区的比赛,在决赛中获全省团体总分第一名。其中一等奖2名,二等奖1名,三等奖6名。组织了雅安市首届旅游文艺三项大赛,比赛共决出创 作奖9个、表演奖51个、组织奖3个、其中一等奖6个,二等奖15个,三等奖30个,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市群众文艺演出和创作水平。
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广播电视覆盖率持续提高。“村村通”工程建设继续巩固,有线电视入户工作积极推进。全年完成新增有线电视用户9100户,超额完成了市 政府下达全年目标任务7000户的30%;“村村通”工程,今年省局下达给我市目标是177个,“村村通”工程点的建设全面完成;城市改造建设地埋工程6.288公里,改 造21个光接点,熔接光纤625芯;县乡光纤联网任务今年是29个,其中芦山1个已于11月17日完成并通过市局验收,宝兴4个乡镇已完成2个(民治、盐井),天全4个乡 镇12月中旬完成,汉源20个乡镇,因为移民,整个县乡联网工作暂停;自然盲村今年99个,其中雨城区23个,汉源50个,天全县26个均已完成。
卫生工作进一步加强。2005年,全市加快公共卫生和农村卫生体系建设,完成医疗救治体系建设项目4个。完成乡镇卫生院建设24个。年末,全市卫生机构1316个,床 位4706张;卫生技术人员6591人,其中,执业医师1858人,执业助理医师789人,注册护士1202人。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为91.4%,较去年同期3.2个百分 点;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为71.6%,与去年同期比较上升了0.7个百分点,3岁以下儿童系统保健管理率为77.0%,与去年同期比较下降了2.5个百分点;孕产妇死 亡为80.4/1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7.2‰,与去年比较分别下降了5%和4.2%。
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奥运争光计划纲要》,促进全市体育事业持续、健康、全面、协调发展。我市射击运动员在2005年四川省射击锦标赛上夺得男子小口径手枪1 0米60发慢射和女子气步枪50米40发第一名。我市射箭运动员在代表四川省参加福建漳州广西南宁举行的全国第十届运动会射箭项目个人淘汰预选赛和全国射击锦标赛中夺得冠 军。2005年我市选手在世界杯皮划艇德国杜伊斯堡站女子双人皮划艇1000米的比赛中取得第七名成绩。6月11日我市水上运动学校男子龙舟队出征“2005中国成都锦江 龙舟邀请赛”在十三支参赛队伍中获得季军。成功举办雅安市第五界中学生田径运动会,来自七县一区十六支代表队参加了本届运动会设立的初、高中组男女100米、200米、4 00米、800米、1500米、3000米、4x100米竞跑和跳高、跳远、三级跳、铅球44个项目的角逐。有16人在11项刷新雅安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的最高记录,5人 的比赛成绩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的标准,66人达到国家三级运动员标准。全年市本级和各区县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国家“211”和“1+1”四级网络工程建设要求稳步推进, 有力的保障了我市全民健身各项体育活动的开展。
“十五”期间,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着力促进卫生、文化、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十五”期间财政对社会事业投入13.1亿元,比“九五”时期增长1.9倍。 实施国家、省、市三级重点科技计划项目共350项,获国家、省级科技进步奖44项,授权专利128件。现有省级技术中心企业5户、专家大院7个。新产品产值率达18.9 %,科技成果转化率达50%,科技进步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2%。义务教育全面普及,基础教育快速发展,民办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不断进步。教育资源重组初见成效,组 建了雅安职业技术学院。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高,教育信息化建设健康发展。“十五”期间,全市共投入中小学危房改造资金9629万元,排除中小学危房19.3万平方米。全市 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8.4%,比“九五”末提高2.8个百分点;初中升高中比例达69.6%,比“九五”末提高近20个百分点。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有效防控了非 典、人感染猪链球菌病、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疫情,完成全市9个疾病控制中心建设,改造了一批基层卫生院。2005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2‰,比2000年下降0.5个 千分点。新建了一批图书馆、文化馆和文物、文博基础设施,文艺创作繁荣,新闻出版、文化市场规范有序。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大幅上升。群众文体活动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蓬勃开展,体育设施建设步伐加快。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力度加大,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年末,全市环境保护系统人员151人,各级环境监测站2个,环境监测人员24人。当年完成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68项,完成投资 1809万元。烟尘控制区4个,面积14.5平方公里。年末,全市自然保护区已达9个,面积187757公顷。全市国家级生态示范试点区1个。
十二、人口
全年出生人口17916人,人口出生率11.61‰,比上年低0.21个千分点;死亡人口6817人,人口死亡率4.42‰;人口自然增长率7.19‰,比上年增长 2.76个千分点,全年净增人口11099人,年末总人口154.32万人。全市城镇化率29.3%,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
“十五”期间,全市人口低速缓慢增长,人口总量得到了有效控制。人口文化素质进一步提高,人口预期寿命普遍延长,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加快,全市城镇化水平稳步提 高。
十三、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镇居民收入稳步增加,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61元,增长10.83%;人均消费性支出5980元。其中:用于食品支出2529元、交通与 通信支出580元、杂项商品与服务支出170元、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811元。
农民增收额创历史最好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829元,增收317元,增长12.57%,增幅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从收入构成看:工资性收入983元,增加18 1元,增长22.57%;家庭经营收入1619元,增加133元,增长8.95%;财产转移性收入227元,增加2.77元,增长1.23%。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63 0元,增长19.65%。其中,食品支出增长18.32%,交通通讯支出增长26.29%。
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0年增加920元。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下降至42.3%,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下降至5.08%。
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01.20亿元,增长14.93%。其中,活期储蓄存款余额29.21亿元,增长16.84%;定期储蓄存款余额71.99亿元,增长1 4.17%。
年末,全市城镇从业人员176035人,比上年末增加6223人,增长3.66%。城镇单位在岗职工83712人,比上年末减少1986人,下降2.32%。其中,国 有单位减少1162人,集体单位减少1396人。
“两个确保”进一步巩固,社区建设、社会福利事业稳步发展。全年实现新增城镇就业12981人,同比增长14.6%,完成目标任务的112.9%,领取优惠证下岗失业 人员再就业5746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14.9%,其中帮助“4050”等救助对象实现再就业2205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37.8%。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4%。
全年为1636名国企下岗职工发放基本生活费268.5万元;按时足额为33353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发放基本养老金20963万元;为符合条件的1669名失业人员按 时足额发放失业保险金326.3万元。按时足额发放率和社会化发放率继续保持100%。
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71619人,较上年底增加4210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4.2%;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75048人,与去年底持平,完成目标任务的100. 1%;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28568人,较上年底增加5217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1.2%;全市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37405人,较上年底增加10376人,完成目 标任务110%;全市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20300人,较上年底增加2244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10.9%。
“十五”期间,新增城镇就业45584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9790人,“4050”人员等救助对象实现再就业7550人,免费培训下岗失业人员30268 人,2005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4%。养老、医疗、失业及工伤保险等社会保险覆盖面继续扩大,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五年来市级共下拨“低保”资金9530.9万, 各区县共发放11052.8万元。为9772名国企下岗职工发放基本生活费5304.6万元,为33363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发放基本养老金82282.3万元,为符合条件 的9931名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金1680.1万元。较好地解决了企业军转干部的基本医疗保险问题。切实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实际问题,将符合条件的被征地农民全部纳入“低 保”,拖欠的补偿安置费全部兑现。追回拖欠农民工工资7216.5万元,追收企业欠缴社会保险费7621.3万元。投入扶贫资金5516.4万元,下拨救灾救济资金470 8.3万元。解决了8100名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和农村15.1万人的饮水困难问题。加大解困房建设力度,建成了216套,启动了432套。
注:
1、公报中各项资料为初步统计数,正式资料以《雅安统计年鉴—2006》为准。
2、公报中生产总值及产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