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阳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

选择区域:>>

建阳市统计局

(2012年3月27日)

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发展第一要务,全力推进经贸强市建设,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十二五”规划实现良好开局,我市经济总体保持了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态势。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98.7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58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44.47亿元,增长22.0%;第三产业增加值28.70亿元,增长7.3%。

产业结构继续调整。三次产业结构为25.9:45.0:29.1。与上年相比一产上升1.8分点、二产上升2.0个百分点、三产下降3.8个百分点。

财政总收入82890万元,增长35.0%,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55622万元,增长31.6%。财政总支出129215万元,增长39.3%。全市地税各项收入68960万元,增长45.6%,其中税收收入43769万元,增长36.5%。国税各项收入30391万元,增长16.7%,其中税收收入29693万元,增长16.6%。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比上年上升4.2%,其中消费品价格指数上升6.1%。从主要类别看,食品类价格上升9.5%、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上升6.0%、居住类价格上升3.1%、烟酒及用品类价格分别上涨1.9%、交通和通讯类价格上升1.1%、衣着类价格上升0.2%、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升0.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下降0.6%。

城镇新增就业人员3016人,推荐失业职工再就业1452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职工人数166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53%,控制在预期目标4%以内。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43.5亿元,增长5.8%。其中农业产值23.7亿元,增长5.8%;林业产值10.5亿元,增长6.3%;牧业产值4.8亿元,增长4.0%;渔业产值3.3亿元,增长7.9%;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2亿元,增长5.5%。

农作物总播种面积83.5万亩,其中粮食种植面积52.5万亩,增长3.4%,产量为21.9万吨,增长1.3%。稻谷种植面积为46.8万亩,增长3.5%,产量为20.4万吨,增长1.0%。蔬菜种植面积为17.1万亩,增长3.1%,产量为21.6万吨,增长5.1%。烟叶种植面积4.4万亩,增长10.7%,产量为7082吨,增长22.3%。食用菌总产量为13694吨,增长7.3%。

各种林产品采集产量14.9万吨,其中:竹笋干产量15013吨,增长5.3%;板栗产量10420吨,增长7.0%。木材采伐量61.7万立方米、毛竹产量870万根。

肉类总产量10186吨,增长3.7%。生猪出栏8.9万头,增长5.0%,生猪存栏11.6万头,增长1.5%;家禽出栏218.5万羽,增长4.8%,存栏数130.5万只,增长2.4%;奶类产量10833吨,增长8.0%;禽蛋产量12535吨,增长0.1%。

水产品产量8969吨,增长9.5%,其中:淡水鱼类产品8507吨,比上年增长9.2%,鳗鱼3726吨,增长4.8%。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市工业总产值实现136.7亿元,增长20.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128.1亿元,增长21.0%,主要特点:一是企业规模扩大,个数增加。2011年,全市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7家,当年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0家。其中:产值达50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比去年同期增加27家,实现工业产值116.1亿元,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77.7%;亿元企业比去年同期增加12家,实现工业产值77.7亿元,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60.66%。二是支柱产业占主导地位。林产、医药化工、机械制造三大支柱产业保持较快增长势头,成为拉动规模工业增长的主要力量,2011年三大支柱产业累计实现产值81.57亿元,增长32.3%(现价增长,以下同),占规模工业产值比重为63.7%,对规模工业贡献率达60.9%,拉动规模工业增长20.9个百分点。三是经济效益良好,主要产品产量增长较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3.14亿元,增长35.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7.38亿元,增长17.0%,其中利润总额4.78亿元,增长9.0%,规模工业效益指数215.03,同比提高25.03个百分点。主要产品产量保持平稳增长:味精66724吨,增长20.3%,合成樟脑丸1.01万吨,增长13.5%,中密度纤维板20.4万立方米,增长10.3%。

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65364万元,增长29.1%。全市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完成产值70287万元,增长50.8%;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69.8万平方米,增长84.2%;房屋建筑竣工面积8.2万平方米,竣工房屋价值6024万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7.6亿元,同比增长28.1%,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6.7亿元,同比增长44.5%;房地产投资完成12.9亿元,同比下降13.3%;农村投资18.0亿元,同比增长19.0%。工业投资继续占主导地位。工业(旅游)项目投资完成43.07亿元,工业(旅游)项目投资比重达44.1%。当年投资1000万元以上新开工工业项目118个,其中当年投资5000万元以上工业(旅游)项目个数28个,完成投资15.27亿元。商品房屋销售面积26.82万平方米,下降12.2%。

五、国内贸易

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6亿元,同比增长16.9%。其中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和个体户零售额5.4亿元,增长27.7%;成品油零售额3.6亿元,增长42.3%。限额以下企业和个体户批零住餐业零售额18.6亿元,增长10.4%,其中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6.0亿元,增长9.3%;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5亿元,增长17.9%。

六、对外经济

全年新报批外资企业6家,合同利用外资10688万美元,增长7.9%;实际利用外资(可比口径)5860万美元,增长10.4%;实际利用外资(验资口径)980万美元,增长30.7%;外贸出口12589万美元,增长35.4%。

七、交通和邮电

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37892万元,比上年增长13.2%。

铁路境内里程30.8公里;国道1条,公路里程44.8公里;省道2条,公路里程64.8公里;县道11条,公路里程269.7公里。

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2671万元,下降21.0%。年末固定电话交换机总量9.1万门,电话用户3.24万户;互联网拨号上网用户3.09万户。移动电话基站766个,移动电话用户28.54万户。

八、金融

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97.0亿元,增长16.3%,其中单位存款47.3亿元;个人存款47.5亿元,增长14.4%。各项贷款余额64.5亿元,增长15.9%,其中个人短期贷款增长6.6%、单位短期贷款增长32.3%、中长期贷款增长17.9%。

九、教育、文化、卫生和安全

全市共有普通中学17所,班级数351班,在校生17367人,初中生毕业率99.6%;小学28所,班级数705班,在校生19910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生毕业率99.59%;全市共有幼儿园35所,在园人数10801人,幼儿入园率96.13%。

年末全市共有卡拉OK厅13个;网吧38家,音像店4家,健身房1家,图书馆年末存书14.8万册。

年末全市共有市属医院1个,乡镇卫生院11个,卫生防疫及妇幼保健机构各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年末全市共有乡及乡以上卫生从业人员1097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921人;共有病床位795张。

全市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72起,比上年下降35.1%;死亡20人,下降13.0%;受伤86人,下降35.8%;直接经济损失93.0万元,下降35.0%。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0.20,低于南平市政府下达的控制指标0.28;工矿商贸就业人员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2.23,低于南平市政府下达的控制指标2.24;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2.97,低于南平市政府下达的控制指标3.12;特种设备万台死亡率为0,低于南平市政府下达的控制指标0.40。

十、人口和人民生活

全市年末户籍总户数94319户,户籍总人口343412人,其中男性176904人,女性166508人。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89元,增加2255元,增长13.5%;农民人均纯收入8267元,增加964元,增长17.0%;人均生活消费支出6102元,增长12.8%。

全市共有3.64万人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3.23万人参加失业保险、3.72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14.05万人;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人数26.39万人;城市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3432人;农村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9358人。

注:1、本公报所列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本公报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农业和工业总产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