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4年,在长沙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积极应对“三期叠加”的挑战和经济下行的压力,聚焦率先建成“三市”、强力实施“三倍”、加快实现基本现代化的总目标,坚持稳中求进、新中求进、好中求进的总基调,着力稳增长、促发展、惠民生,强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产业转型升级、品质长沙建设、全面深化改革、民生事业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在转型升级中开创了新局面,综合实力再上新水平,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发展质量跃上新台阶,民生改善收到新成效,迈出了“六个走在前列”的坚实步伐。
一、综 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7824.81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18.04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245.68亿元,增长11.4%,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3574.93亿元,增长11.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261.09亿元,增长9.7%。第一、二、三次产业分别拉动GDP增长0.2、6.4、3.9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5%、61.1%、37.4%。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达107683元,比上年增长9.2%。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4.0:54.3:41.7。全部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45.7%。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4979.21亿元,占GDP的比重达63.6%。
全年财政总收入1003.08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32.80亿元,增长17.9%。公共财政预算支出802.40亿元,增长14.3%。
GDP总量在全省的占比为28.9%,人均GDP为全省的2.7倍,经济总量在长株潭三市中的占比达67.7%。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省的比重分别为33.3%、24.8%和3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0256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1663元。
为民办实事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全年关系民生的省、市39项为民办实事工程建设全面或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在促进就业、扶贫解困、教育助学、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百姓安居、道路畅通、环境治理等领域效果显著。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7%,涨幅提升0.1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7%,涨幅持平。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2.1%,工业出厂价格下降1.6%。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1.5%。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16.91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85%。
二、农 业
初步测算,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18.04亿元,比上年增长4.5%,其中农业增加值193.88亿元,增长6.1%;林业增加值14.52亿元,增长5.1%;牧业增加值91.80亿元,增长0.7%;渔业增加值12.02亿元,增长8.1%;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5.82亿元,增长7.2%。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7.7万公顷,增长1.5%,其中稻谷播种面积34.3万公顷,增长0.8%,优质稻种植面积所占比重为80.6%;蔬菜播种面积17.0万公顷,增长1.2%;油料种植面积5.3万公顷,增长5.1%;出栏肉猪 824.03万头,下降1.4 %。主要农产品产量保持稳定。
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5689家,其中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76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7273个,比上年增长35.0%;入社农户16.72万户,参与农户33.19万户。
农业机械总动力达576万千瓦;农业机械总值28.39亿元;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3.1%。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加大,全年开工各类水利工程3万处,水利工程投入资金30.16亿元,水利工程完成土石方0.5亿立方米。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3574.93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042.05亿元,增长12.0%。
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全市重工业实现增加值1750.74亿元,比上年增长12.7%。重工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57.6%,对规模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60.8%。
全市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825.64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0.0%,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68.9%。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统计的209种主要产品产量中,产量增长的有130种,占产品数量的比重为62.2%。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416.7,比上年提高16.8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807.19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利润总额达594.68亿元,下降0.1%;利税总额1515.49亿元,增长6.5%;亏损企业亏损额为27.79亿元,增长42.9%。
全年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独立核算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193.87亿元,比上年增长17.0%;实现利税总额254.42亿元;房屋竣工面积6697.81万平方米,增长8.0%。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435.75亿元,比上年增长18.3%。全市计划总投资超过5000万元的在建项目(不含房地产)2211个,全年完成投资2371.05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43.6%。
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不含水利建设投资)49.60亿元,比上年增长10.7%;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777.79亿元,增长20.6%,其中工业投资1745.35亿元,增长18.9%;第三产业完成投资3608.36亿元,增长17.4%。全年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995.37亿元,增长24.6%。
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310.50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1519.20万平方米,下降17.5%。全市商品房销售额928.92亿元,其中住宅销售额726.48亿元,下降23.2%。
五、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62.07亿元,比上年增长12.9%;剔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1.0%。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020.65亿元,增长12.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41.42亿元,增长12.3%。按消费形态统计,商品零售额2866.07亿元,增长13.4%;餐饮收入额296.00亿元,增长7.5%。
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3.6%,分类别看,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19.0%;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5.8%;化妆品类增长15.4%;金银珠宝类增长10.7%;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4.7%;中西药品类增长15.3%;通讯器材类增长22.1%;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7.8%;汽车类增长13.1%。
六、交通和邮电
全年全社会运输周转量431.55亿吨公里,增长10.8%,旅客周转量增长7.9%,货物周转量增长12.2%。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010年不变价)194.95亿元,比上年增长29.9%,其中电信业务总量164.43亿元,增长27.5%。完成邮电业务收入118.53亿元,比上年下降0.2%,其中电信业务收入96.46亿元,下降3.8%。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194.68万户,下降5.8%。移动电话用户1118.20万户,增长2.9%。固定电话普及率为26.63户/百人,比上年减少1.72户/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为152.94户/百人,比上年增加2.49户/百人。年末互联网宽带用户达152.83万户。
七、对外经济和旅游
全年进出口总额(海关口径)772.52亿元人民币(折合125.6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6.0%,其中出口总额538.48亿元,增长41.0%;进口总额234.04亿元,增长1.2%。在出口总额中,机电产品264.18亿元、高新技术产品93.73亿元,分别占出口总额的49.1%和17.4%;在进口总额中,机电产品126.92亿元、高新技术产品50.16亿元,分别占进口总额的54.2%和21.4%。
全年利用外资项目(企业)123个,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39.6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7%。全年新增实际到位省外境内资金项目252个,实际到位省外境内资金达609.76亿元,增长14.2%。
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10487.1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6%;国内旅游收入1143.62亿元,增长19.4%;接待入境旅游者120.20万人次,增长2.8%;国际旅游外汇收入7.82亿美元,增长0.4%;国际国内旅游总收入1192.10亿元,增长18.5%。
八、金融和保险业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本外币合计,下同)11266.10亿元,比年初增加1114.28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余额3898.85亿元,比年初增加391.34亿元;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0712.82亿元,比年初增加1079.80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2529.89亿元,比年初增加208.27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7992.60亿元,比年初增加817.00亿元。
全年保险机构原保险保费收入165.77亿元,比上年增长19.3%,其中财产险原保险保费收入75.65亿元,增长21.2%;人身险原保险保费收入90.12亿元,增长17.8%。赔付支出61.00亿元,增长21.5%。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市拥有普通高校50所,普通高中74所,初中学校218所,普通小学937所。在学研究生5.24万人,增长1.0%;普通高校在校学生54.75万人,比上年增长3.2%;普通高中在校学生13.15万人,增长1.2%;普通初中在校学生23.32万人,增长2.6%;普通小学在校学生48.13万人,增长5.1%;幼儿园在园幼儿23.28万人,增长7.9%。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升初中入学率110.6%。全市共投入义务教育“免补”经费7.02亿元,执行公办教育收费标准的131.6万人次学生全部享受了免“一费制”入学。补助了4.84万人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费。
全市拥有科学研究开发机构96个。全年共取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584项。专利申请17763件,比上年增长11.3%,授权专利11448件,比上年增长10.5%;签订技术合同2278项,成交金额27.76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231.92亿元,增长21.2%。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市拥有艺术表演团体9个,文化馆10个,公共图书馆12个,博物馆(纪念馆)16个,档案馆14个。全市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9.4%;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8.89%;有线电视用户达159.68万户。
全市拥有卫生机构(含村卫生室)4586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76个;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2个;妇幼保健机构11个。卫生技术人员6.67万人,增加0.46万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2.43万人,增加0.14万人;注册护士3.08万人,增加0.28万人。卫生机构床位6.36万张,增加0.57万张,其中医院、卫生院5.74万张,增加0.49万张。
开展全民健身项目480项次,全市全民健身运动参加人数达460万人。年末拥有各级健身辅导站812个,公共体育场地788个。
十一、环境、节能和安全生产
全市拥有国家级生态示范乡镇55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自然保护区面积0.67万公顷。城市地表水质达标率达98.8%。
初步核算,2014年全市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519.19万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4.7%。其中六大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340.13万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6.8%。重点耗能工业企业的单位产品能耗比上年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吨水泥综合能耗同比下降1.73%,吨水泥熟料综合能耗下降0.03%,吨铝加工材消耗能源量下降7.22%,电厂火力发电标准煤耗下降1.23%。
全年生产安全事故死亡31人,比上年下降3.1%;亿元GDP各类事故死亡人数0.013人,下降67.5%;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231人,下降0.43%;万车死亡人数1.28人,下降14.1%。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常住总人口731.15万人,比上年增长1.25%。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口出生率为15.28‰,死亡率为5.30‰,自然增长率为9.98‰。城镇化率为72.34%,比上年提高1.74个百分点。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826 元,比上年增长9.4%。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19471元,比上年增长10.3%;人均经营净收入5606元,比上年增长22.5%;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6779元,比上年增长19.8%。在城镇居民消费分类中,食品烟酒消费7082元,比上年增长7.5%;衣着消费1915元,比上年增长6.2%;居住消费5749元,比上年增长6.2%;生活用品及服务消费1471元,比上年增长6.0%;医疗保健消费1610元,比上年增长28.3%;交通通讯消费4596元,比上年增长53.7%。城镇居民2014年末每百户家庭拥有家用汽车45.4辆;计算机83.8台,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72.0台。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6.7平方米。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723元,比上年增长10.2%。全年农民人均消费支出13147元,比上年增长13.5%。农村居民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家用汽车30.5辆;计算机37.4台;移动电话机279.0台。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51.8平方米。
全市拥有社会福利院、敬老院、养老院、光荣院等169所。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收养人员1.56万人。城镇各种社区服务设施3582处,其中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567个。接受社会捐赠8295万元。全年发放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6.7亿元,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21.56万人(包括城镇和农村)。
年末参加全市劳动保障部门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达196.94万人,比上年末增长3.2%,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
100%;年末参加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人数达7.28万人,年末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人数达260.12万人;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157.13万人,增长4.0%。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达111.12万人,增长9.5%,全年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1.72万人;参加工伤保险职工人数达128.82万人,增长1.8%;参加生育保险的人数达105.35万人,增长4.2%;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人数达515.02万人,增长0.3%。
注:1、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GDP)、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一、综 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7824.81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18.04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245.68亿元,增长11.4%,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3574.93亿元,增长11.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261.09亿元,增长9.7%。第一、二、三次产业分别拉动GDP增长0.2、6.4、3.9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5%、61.1%、37.4%。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达107683元,比上年增长9.2%。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4.0:54.3:41.7。全部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45.7%。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4979.21亿元,占GDP的比重达63.6%。
全年财政总收入1003.08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32.80亿元,增长17.9%。公共财政预算支出802.40亿元,增长14.3%。
GDP总量在全省的占比为28.9%,人均GDP为全省的2.7倍,经济总量在长株潭三市中的占比达67.7%。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省的比重分别为33.3%、24.8%和3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0256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1663元。
为民办实事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全年关系民生的省、市39项为民办实事工程建设全面或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在促进就业、扶贫解困、教育助学、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百姓安居、道路畅通、环境治理等领域效果显著。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7%,涨幅提升0.1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7%,涨幅持平。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2.1%,工业出厂价格下降1.6%。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1.5%。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16.91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85%。
二、农 业
初步测算,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18.04亿元,比上年增长4.5%,其中农业增加值193.88亿元,增长6.1%;林业增加值14.52亿元,增长5.1%;牧业增加值91.80亿元,增长0.7%;渔业增加值12.02亿元,增长8.1%;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5.82亿元,增长7.2%。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7.7万公顷,增长1.5%,其中稻谷播种面积34.3万公顷,增长0.8%,优质稻种植面积所占比重为80.6%;蔬菜播种面积17.0万公顷,增长1.2%;油料种植面积5.3万公顷,增长5.1%;出栏肉猪 824.03万头,下降1.4 %。主要农产品产量保持稳定。
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5689家,其中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76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7273个,比上年增长35.0%;入社农户16.72万户,参与农户33.19万户。
农业机械总动力达576万千瓦;农业机械总值28.39亿元;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3.1%。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加大,全年开工各类水利工程3万处,水利工程投入资金30.16亿元,水利工程完成土石方0.5亿立方米。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3574.93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042.05亿元,增长12.0%。
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全市重工业实现增加值1750.74亿元,比上年增长12.7%。重工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57.6%,对规模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60.8%。
全市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825.64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0.0%,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68.9%。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统计的209种主要产品产量中,产量增长的有130种,占产品数量的比重为62.2%。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416.7,比上年提高16.8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807.19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利润总额达594.68亿元,下降0.1%;利税总额1515.49亿元,增长6.5%;亏损企业亏损额为27.79亿元,增长42.9%。
全年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独立核算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193.87亿元,比上年增长17.0%;实现利税总额254.42亿元;房屋竣工面积6697.81万平方米,增长8.0%。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435.75亿元,比上年增长18.3%。全市计划总投资超过5000万元的在建项目(不含房地产)2211个,全年完成投资2371.05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43.6%。
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不含水利建设投资)49.60亿元,比上年增长10.7%;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777.79亿元,增长20.6%,其中工业投资1745.35亿元,增长18.9%;第三产业完成投资3608.36亿元,增长17.4%。全年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995.37亿元,增长24.6%。
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310.50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1519.20万平方米,下降17.5%。全市商品房销售额928.92亿元,其中住宅销售额726.48亿元,下降23.2%。
五、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62.07亿元,比上年增长12.9%;剔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1.0%。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020.65亿元,增长12.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41.42亿元,增长12.3%。按消费形态统计,商品零售额2866.07亿元,增长13.4%;餐饮收入额296.00亿元,增长7.5%。
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3.6%,分类别看,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19.0%;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5.8%;化妆品类增长15.4%;金银珠宝类增长10.7%;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4.7%;中西药品类增长15.3%;通讯器材类增长22.1%;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7.8%;汽车类增长13.1%。
六、交通和邮电
全年全社会运输周转量431.55亿吨公里,增长10.8%,旅客周转量增长7.9%,货物周转量增长12.2%。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010年不变价)194.95亿元,比上年增长29.9%,其中电信业务总量164.43亿元,增长27.5%。完成邮电业务收入118.53亿元,比上年下降0.2%,其中电信业务收入96.46亿元,下降3.8%。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194.68万户,下降5.8%。移动电话用户1118.20万户,增长2.9%。固定电话普及率为26.63户/百人,比上年减少1.72户/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为152.94户/百人,比上年增加2.49户/百人。年末互联网宽带用户达152.83万户。
七、对外经济和旅游
全年进出口总额(海关口径)772.52亿元人民币(折合125.6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6.0%,其中出口总额538.48亿元,增长41.0%;进口总额234.04亿元,增长1.2%。在出口总额中,机电产品264.18亿元、高新技术产品93.73亿元,分别占出口总额的49.1%和17.4%;在进口总额中,机电产品126.92亿元、高新技术产品50.16亿元,分别占进口总额的54.2%和21.4%。
全年利用外资项目(企业)123个,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39.6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7%。全年新增实际到位省外境内资金项目252个,实际到位省外境内资金达609.76亿元,增长14.2%。
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10487.1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6%;国内旅游收入1143.62亿元,增长19.4%;接待入境旅游者120.20万人次,增长2.8%;国际旅游外汇收入7.82亿美元,增长0.4%;国际国内旅游总收入1192.10亿元,增长18.5%。
八、金融和保险业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本外币合计,下同)11266.10亿元,比年初增加1114.28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余额3898.85亿元,比年初增加391.34亿元;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0712.82亿元,比年初增加1079.80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2529.89亿元,比年初增加208.27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7992.60亿元,比年初增加817.00亿元。
全年保险机构原保险保费收入165.77亿元,比上年增长19.3%,其中财产险原保险保费收入75.65亿元,增长21.2%;人身险原保险保费收入90.12亿元,增长17.8%。赔付支出61.00亿元,增长21.5%。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市拥有普通高校50所,普通高中74所,初中学校218所,普通小学937所。在学研究生5.24万人,增长1.0%;普通高校在校学生54.75万人,比上年增长3.2%;普通高中在校学生13.15万人,增长1.2%;普通初中在校学生23.32万人,增长2.6%;普通小学在校学生48.13万人,增长5.1%;幼儿园在园幼儿23.28万人,增长7.9%。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升初中入学率110.6%。全市共投入义务教育“免补”经费7.02亿元,执行公办教育收费标准的131.6万人次学生全部享受了免“一费制”入学。补助了4.84万人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费。
全市拥有科学研究开发机构96个。全年共取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584项。专利申请17763件,比上年增长11.3%,授权专利11448件,比上年增长10.5%;签订技术合同2278项,成交金额27.76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231.92亿元,增长21.2%。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市拥有艺术表演团体9个,文化馆10个,公共图书馆12个,博物馆(纪念馆)16个,档案馆14个。全市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9.4%;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8.89%;有线电视用户达159.68万户。
全市拥有卫生机构(含村卫生室)4586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76个;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2个;妇幼保健机构11个。卫生技术人员6.67万人,增加0.46万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2.43万人,增加0.14万人;注册护士3.08万人,增加0.28万人。卫生机构床位6.36万张,增加0.57万张,其中医院、卫生院5.74万张,增加0.49万张。
开展全民健身项目480项次,全市全民健身运动参加人数达460万人。年末拥有各级健身辅导站812个,公共体育场地788个。
十一、环境、节能和安全生产
全市拥有国家级生态示范乡镇55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自然保护区面积0.67万公顷。城市地表水质达标率达98.8%。
初步核算,2014年全市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519.19万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4.7%。其中六大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340.13万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6.8%。重点耗能工业企业的单位产品能耗比上年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吨水泥综合能耗同比下降1.73%,吨水泥熟料综合能耗下降0.03%,吨铝加工材消耗能源量下降7.22%,电厂火力发电标准煤耗下降1.23%。
全年生产安全事故死亡31人,比上年下降3.1%;亿元GDP各类事故死亡人数0.013人,下降67.5%;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231人,下降0.43%;万车死亡人数1.28人,下降14.1%。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常住总人口731.15万人,比上年增长1.25%。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口出生率为15.28‰,死亡率为5.30‰,自然增长率为9.98‰。城镇化率为72.34%,比上年提高1.74个百分点。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826 元,比上年增长9.4%。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19471元,比上年增长10.3%;人均经营净收入5606元,比上年增长22.5%;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6779元,比上年增长19.8%。在城镇居民消费分类中,食品烟酒消费7082元,比上年增长7.5%;衣着消费1915元,比上年增长6.2%;居住消费5749元,比上年增长6.2%;生活用品及服务消费1471元,比上年增长6.0%;医疗保健消费1610元,比上年增长28.3%;交通通讯消费4596元,比上年增长53.7%。城镇居民2014年末每百户家庭拥有家用汽车45.4辆;计算机83.8台,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72.0台。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6.7平方米。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723元,比上年增长10.2%。全年农民人均消费支出13147元,比上年增长13.5%。农村居民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家用汽车30.5辆;计算机37.4台;移动电话机279.0台。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51.8平方米。
全市拥有社会福利院、敬老院、养老院、光荣院等169所。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收养人员1.56万人。城镇各种社区服务设施3582处,其中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567个。接受社会捐赠8295万元。全年发放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6.7亿元,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21.56万人(包括城镇和农村)。
年末参加全市劳动保障部门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达196.94万人,比上年末增长3.2%,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
100%;年末参加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人数达7.28万人,年末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人数达260.12万人;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157.13万人,增长4.0%。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达111.12万人,增长9.5%,全年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1.72万人;参加工伤保险职工人数达128.82万人,增长1.8%;参加生育保险的人数达105.35万人,增长4.2%;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人数达515.02万人,增长0.3%。
注:1、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GDP)、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