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统计局关于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3

选择区域:>>>

长沙市统计局关于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沉着应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和百年难遇的夏秋连旱自然灾害带来的困难和挑战,团结一心,奋力拼搏,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国民经济保持稳定健康快速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整体水平稳步提高,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宏观经济总体表现出“环境改善、运行稳定、增长快速、绩效显著”的运行特征,主要经济指标达到近年来的最好水平。

   一、  综    合

2003年长沙市经济总量再次迈上新台阶。据初步测算,全年长沙市生产总值跨上900亿元台阶,达到928.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4.0%,增幅比全国快4.9个百分点;比全省快4.4个百分点;比上年增速加快1.3个百分点,为1997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在GDP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83.00亿元,同比增长4.8%,增幅同比提升0.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93.92亿元,同比增长20.3%,增幅同比提升5.3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268.53亿,同比增长18.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51.30亿元,同比增长10.5%,增幅同比下降2.2个百分点。在GDP增幅中,第一、二、三次产业分别拉动0.5、8.3、5.2个百分点。在三大需求中,投资需求拉动GDP增长9.4个百分点,对GDP增长贡献率达67.0%;消费需求拉动GDP增长3.9个百分点,增长贡献率为27.9%;出口拉动GDP增长0.7个百分点,增长贡献率为5.1%。三次产业的比例由上年的9.7:40.4:49.9调整为8.9:42.5:48.6。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GDP 达15506元/人,同比增加1759元,同比增长12.6%。

市场价格总水平保持基本稳定。2003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同比上升0.9%,在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的八大分类指标中,同比上涨的有食品(价格上涨2.9%)、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价格上涨3.6%)、居住(价格上涨6.5%)三大类;同比下降的有烟酒及用品(价格下降1.2%)、衣着(价格下降3.6%)、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下降4.2%)、交通和通讯(价格下降4.6%)、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0.2%)五大类。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同比下降0.8%。原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上升4.8%。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升6.4%。房地产价格总指数同比上升0.6%,其中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升0.5%,土地出让价格同比上升0.9%,房屋租赁价格同比上升1.0%。

劳动就业情况发展稳定。2003年年末全市从业人员356.35万人,同比增长4.3%,其中城镇从业人员125.85万人,同比增长15.1%。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

2003年长沙经济运行呈现以下几个特点:其一是近年来我市有效的经济结构调整、大规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三化”进程的加快所聚集的增长潜能为全年经济增长实现重大突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济总量增幅达到1997年以来的新高,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升;其二是第五届全国城市运动会的圆满举办为全年经济快速增长提供了重要的契机,抗击非典疫情的部分措施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其三是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的作用日渐突出;其四是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新的突破,一方面是第一产业在结构调整、效益提高的前提下比重进一步降低,另一方面是第二产业占比提高较快,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从而使得三次产业结构更趋合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仍须进一步优化,工业投资占比过小的问题仍显突出;消费需求增长缓慢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新瓶颈;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之间、城市居民内部之间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出口规模及增速都偏小,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较弱。

    二、农    业

农业和农村经济平稳发展。2003年国家、省、市各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30家,连接基地、带动农户的能力不断扩大。全年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7.16亿元,同比增长5.4%,其中农业总产值69.40亿元,同比增长3.0%;林业总产值7.09亿元,同比增长14.1%;牧业总产值52.74亿元,同比增长6.5%;渔业总产值6.10亿元,同比增长14.6%。

农产品结构继续调整,全年全市粮食总产量为216.37万吨,同比增长2.1%;棉花0.09万吨,与上年持平;烤烟1.41万吨,同比下降30.6%;油料2.17万吨,同比下降25.4%;茶叶0.94万吨,同比增长9.9%;水果17.77万吨,同比增长6.9%。年末实有耕地面积237.10千公顷,同比下降1.2%。

牧业、渔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全年出栏肉猪683.13万头,同比增长3.8%;肉类总产量54.41万吨,同比增长11.4%;禽蛋产量4.60万吨,同比下降11.3%;水产品产量9.42万吨,同比增长1.5%。奶牛年末存栏发展到7277头,同比增长23.3%;牛奶产量达到1.51万吨,增长66.1%。

2003年全市种植业结构调整步伐继续加快。全年减少稻谷播种面积15.00万亩,同比下降3.3%,其他农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花卉种植面积达到22.25万亩,同比增加7.90万亩;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74.99万亩,同比增加15.60万亩。

2003年农林牧渔业机械总动力达289.50万千瓦,同比增长5.7%,主要农业机械数量持续增长,年末全市水田耕整机8.75万台,同比增长1.3%。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全市完成全部工业总产值803.50亿元,同比增长21.35%,其中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33.93亿元,同比增长27.76%;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69.57亿元,同比增长6.91%。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轻工业产值242.49亿元,同比增长11.39%;重工业产值291.44亿元,同比增长36.55%;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11.26亿元,同比增长24.66%。按经济类型分组,国有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26.09亿元,同比增长9.35 %;集体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8.67亿元,同比增长8.97%;股份制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42.78亿元,同比增长35.48%;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08.37亿元,同比增长30.14%;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8.02亿元,同比增长17.68%。规模以上工业中非公有制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87.53亿元,同比增长31.09 %,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快3.33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技术开发力度继续加大,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提取技术开发费2.13亿元,同比增长4.11%;完成新产品产值43.33亿元,同比增长35.94%,新产品产值率达8.12%,同比提高0.86个百分点;完成高新技术工业总产值176.21亿元,同比增长35.39%,高新技术工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33%,同比提高1.86个百分点。

工业企业效益水平创历史新高。2003年我市规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现利润40.01亿元,同比净增10.05亿元,同比增长33.56%,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利润15.64亿元,同比增长20.21%;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下降19.14%,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同比下降18.42%。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65.14%,同比提高13.65个百分点,其中全员劳动生产率为76290元/人,同比增长24.14%;总资产贡献率为15.65%,同比提高0.49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为9.04%,同比提高0.87个百分点;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9.72%,同比提高0.59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为52.20%,同比提高0.77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为1.51次,与上年基本持平。

建筑业生产经营稳步增长。2003年全市具有建筑业资质的独立核算企业完成建筑业增加值61.02亿元,同比增长27.9%;实现利税总额16.68亿元,同比增长23.5%;房屋竣工面积1473.5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1.2%;房屋建筑竣工率为42.9%。

    四、固定资产投资

以第五届全国城市运动会为契机,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2003年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94.97亿元,同比增长36.52%,其中国有经济及其他投资418.55亿元,同比增长43.68%;城乡集体经济投资24.35亿元,同比增长53.68%;城乡居民个人投资48.64亿元,同比增长25.56%。全市民间投资253.33亿元,同比增长58.48%。固定资产投资总额433.95亿元,同比增长47.98%,按投资管理渠道划分,基本建设投资211.21亿元,同比增长37.31%,所占比重为48.67%;房地产开发投资122.56亿元,同比增长49.84%,所占比重为28.24%,其中住宅投资73.28亿元,同比增长65.57%;更新改造投资72.37亿元,同比增长65.08%,所占比重为16.68%。按产业划分,第一产业投资额1.4亿元,同比下降32.03%;第二产业投资额87.7亿元,同比增长75.36%;第三产业投资额344.85亿元,同比增长44.14%。

近年来,我市投资结构出现较大调整,基础设施和重点工程经历了高投入建设阶段,投资所占比重逐步扩大。2003年城市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城市基础设施投资101.13亿元,同比增长25.01%,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达20.43%。重点工程进展顺利,2003年全市各级重点工程累计完成投资85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达17.2%。

2003年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投资新开工项目规模扩大,当年新开工项目832个,同比增长28.4%,其中500万元以上的新开工项目669个,占全部施工项目个数的68.1%。2003年新增固定资产235.03亿元,同比增长37.41%。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平稳增长。2003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2.00亿元,同比增长12.7%,剔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3.6%。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市的消费品零售额374.06亿元,同比增长14.3%,所占比重为82.8%;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77.94亿元,同比增长5.6%,所占比重为17.2%。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382.16亿元,同比增长11.8%;餐饮业零售额64.97亿元,同比增长18.8%;其他行业零售额4.86亿元,同比增长9.8%。商品交易市场大型化已经成为新的趋势,全年亿元以上市场24家,实现商品成交额225.90亿元,同比增长19.7%。

  六、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2003年全社会运输周转量120.63亿吨公里,同比增长8.41%。旅客周转量81.79亿人公里,同比增长10.61%,其中铁路26.60亿人公里,同比下降0.37%;公路45.70亿人公里,同比增长16.04%;水运0.24亿人公里,同比下降42.42%;民航9.26亿人公里,同比增长24.17%。货物周转量88.71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0.95%,其中铁路37.00亿吨公里,同比增长21.06%;公路44.60亿吨公里,同比增长2.74%;水运6.98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8.70%;民航0.13亿吨公里,同比增长30.01%。

邮电业继续平稳发展。2003年全市完成邮电业务总量(现价)41.10亿元,同比增长13.48%。全市局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87.06万门,同比增长1.45%;电话普及率达到58.86%,同比增加11.60个百分点。年末本地电话用户159.87万户,同比增长17.20%。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96.79万户,同比增长34.78%。计算机互联网络用户继续增长,年末用户达65.44万户,同比增长3.97%。

七、对外经济与旅游

2003年全市进出口总额(海关口径)20.44亿美元,同比增长22.8%;其中进口总额9.46亿美元,同比增长47.4%;出口总额10.98亿美元,同比增长7.4%。在进口总额中,机电产品7.33亿美元、高新技术产品0.85亿美元,分别占进口总额的77.5%和9.0%;出口总额10.98亿美元,同比增长7.4%,在出口总额中,机电产品2.39亿美元、高新技术产品0.28亿美元,分别占出口总额的21.8%和2.6%。市归口管理进出口企业全年进出口总额12.30亿美元,同比增长52.8%,其中出口总额4.73亿美元,同比增长39.3%;进口总额7.56亿美元,同比增长62.7%。

利用外资取得进展。2003年全市利用外资项目(企业)达122个,同比增加19个;合同外资金额7.77亿美元,同比增长61.42%;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02亿美元,同比增长53.19%。

2003年全市接待国内旅游者2160万人次,同比增长5.0%。国内旅游收入115.4亿元,同比增长27.8%。接待入境旅游者4.85万人次,国际旅游外汇收入0.24亿美元。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业保持稳定健康运行态势。2003年末全市金融机构现金收入3879.22亿元,同比增长19.12%;金融机构现金支出3816.46亿元,同比增长19.73%;货币回笼62.76亿元。存贷款余额稳定增加,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本外币合计,下同)1598.70亿元,比年初增加305.46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余额704.85亿元,比年初增加111.70亿元。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629.42亿元,比年初增加362.6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680.13亿元,比年初增加122.85亿元,中长期贷款859.68亿元,比年初增加231.05亿元。

社会保险事业快速发展。2003年全市保险机构保费收入28.30亿元,同比增长29.3%,其中财产险收入5.61亿元,同比增长14.3%;寿险收入(含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收入)22.69亿元,同比增长33.6%。全年赔付费4.52亿元,同比减少16.1%,其中财产险赔付2.77亿元,同比增长17.9%;寿险赔付(含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赔付) 1.75亿元,同比减少42.4%。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科研机构不断加强,科研队伍进一步壮大。2003年末全市拥有科学研究开发机构97个,从事研究和开发活动人员27万人,同比增长5.3%。在财政支出中,科技经费支出1.60亿元,同比增长8.1%。
科研成果不断涌现。2003年全市共取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120项;专利申请1972件,同比增长19.73%;授权专利1261件,同比增长53.03%;签订技术合同1825项,成交金额12.8亿元,同比增长39.1%。

教育事业不断取得新成就。2003年全市共有普通高校37所,研究生培养单位10个;普通高中91所,初中学校267所,普通小学1580所。全市普通高校在校学生26.86万人,同比增长33.04%;在读研究生1.67万人,同比增长36.9%;普通高中在校学生11.30万人,同比增长16.2%;初中在校学生31.99万人,同比下降5.7%;普通小学在校学生31.36万人,同比下降8.3%。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90%,小学生初中入学率99.90%。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艺术事业稳步发展。全市拥有艺术表演团体12个,文化馆10个,公共图书馆7个,博物馆13个,档案馆14个,已开放各类档案97.90万卷(件)。花鼓戏《书记有本难念的经》获全国映山红金奖;木偶剧《石三伢子》获第二届全国木偶皮影比赛金奖;舞剧《边城》获第二届全国舞台美术展览会金奖。全年报纸出版量8.78亿份,同比增长23.39%,杂志出版量1.24亿册,同比增长14.27%,图书出版量3.00亿册,同比下降9.22%。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无人区科学探险系列》图书荣获中宣部第九届“五个一工程奖·一本好书奖”二等奖;《农村卫生人员预防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必读》获国家图书奖特别奖。广播电视事业保持较高发展水平,2003年全市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6.5%;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7.5%。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2003年全市拥有卫生机构1291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82个,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1个,妇幼保健机构11个。卫生技术人员2.99万人,其中职业医师、职业助理医师1.17万人,注册护士1万余人。卫生机构床位2.34万张,其中医院、卫生院2.10万张。每千人拥有职业医生、职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3.55人,每千人拥有床位3.91张。

体育事业取得可喜成绩。全年获得世界冠军1个。成功举办了第五届全国城市运动会,在城运会上,我市运动员共取得金牌19枚,金牌数位列参赛城市第5位。

   十一、环境保护

全市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全市建成区绿地面积达4974.3公顷,建城区绿化覆盖率为36.6%。全市拥有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地区和单位5个,自然保护区14个,自然保护区面积19316公顷。建成烟尘控制区27个,烟尘控制区面积173平方公里。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20个,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97.8平方公里。地表水满足Ⅲ类标准的断面比例达100%。

    十二、人口与人民生活

人口数量平稳增长。年末总人口601.76万人,同比增长1.1%,其中非农业人口205.83万人,农业人口395.93万人。年末男女性别比为1.06 : 1。城市化率为49.16%,同比上升2.26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稳步提高。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03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33元,同比增加912元,同比增长10.1%,剔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9.1%,在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城市居民人均工薪收入7148元,增长7.5 %;经营净收入329元,增长2.1倍;转移性收入2282元,增长6.0%。全年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8330元,同比增加476元,同比增长6.1%。居民消费结构中吃的消费所占比重继续下降,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1.6,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在城市居民消费分类中,食品消费增长3.7%;衣着消费增长0.1%;杂项商品和服务消费增长9.1%;交通和通讯消费增长40.3%;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增长12.3%;医疗保健消费增长24.1%;设备用品及服务、居住呈下降趋势,分别下降1.3%、23.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47元,同比增加262元,同比增长7.7%;农民人均纯收入3745元,同比增长8.2%,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2 %,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工资性收入1446元,同比增长2.3%;家庭经营收入2028元,同比增长6.2 %。农民收入结构继续发生变化,来自农业收入的比重逐步下降,劳务经济和家庭生产经营等非农业中获得的收入比重继续上升;从农民收入的增加额来看,60.32%的收入来自于非农业部分。全年农民人均生活费支出3172元,同比增长6.8%,其中增长最快的仍然是文化教育和交通及通讯,分别增长21.0%和31.0%。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3.5,同比下降1.0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8.43平方米,增加4.00平方米。

社会福利、劳动保险事业进一步发展。2003年末全市拥有社会福利院、敬老院、养老院、光荣院等138所,床位4807张,收养人数3816人。城镇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714处,其中社区服务中心91个。筹集社会福利资金1413万元,同比增长10.3%;接受社会捐赠646.6万元,同比增长16.4%。2003年我市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市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达49.45万人,同比增长4.23%,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5.33万人,同比增长25.23%;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人数达51.80万人,同比增长0.67%,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为100%;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人数达62.23万人,同比增长22.55%。全市最低生活保障救济人数为14.33万人,同比下降5.5%。

注:⑴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⑵原国内生产总值从2004年1月1日起改称为“地区生产总值”,具体表述为“长沙市生产总值”。
⑶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绝对数均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长沙市统计局 供稿]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