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东县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7

选择区域:>>

桂东县统计局

2008年3月30日

2007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以十七大精神总揽全局,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农业稳县、工业强县、生态立县、城镇活县、旅游兴县”的发展思路,抢抓机遇,夯实基础,创优环境,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大力推进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的“三化”进程,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和生态县建设,战胜了“两涝两旱”灾害的严重影响,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稳步发展,城乡居民生活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

一、综合

经济总量上新台阶。初步测算2007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6310万元,比去年增长2.2%,受“两灾”影响,增速放缓。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014万元,增长1.4%,第二产业增加值35045万元,增长3.1%,同比下降16.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38251万元,增长1.7%。三大产业的结构为23.9:36.4:39.7。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5876元,增加349元。

推进新型工业化,县域经济实力增强。一年来,我县依托现有的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做强做大做优小水电产业,科学合理开发矿产资源,努力提升矿产品深加工能力,加快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工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年共实现工业增加值30169万元,同比增长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571万元,增长5.4%,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13598万元,增长2.3%。水电产业继续壮大,全年新建成投产电站4座,新增装机容量3610千瓦,年未装机容量达到16.76万千瓦。以高氯酸钾为主产品的化工工业也快速发展,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化工工业完成总产值9347万元,同比增长25.1%;加大以硅冶炼为主导的冶炼工业的技改力度,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冶炼工业实现总产值10077万元,比去年增长13.2%。

着力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全县城镇人口为47365人,城镇化水平为26.79%。

八件实事圆满完成。通过考核验收,全县为民办八件实事全部达标合格。建成通村水泥路122.5公里,新建农村客运站1个。新建两个移动机站,新增通电话自然村3个;解决了农村广播电视盲区14809人农村广播电视盲区听广播看电视难的的问题;建成了41家标准化农家店。政策范围内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免除率达到100%。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83%,完成计划138%,超额完成38%。新建城镇廉租住房1200平方,建成农村沼气池612个;解决了18711人农村饮水不安全的问题。城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拨付到位率均达100%,新建乡镇敬老院1个。新增城镇就业人数1070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08.2%;新增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612人,实现城镇“零就业家庭11户。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金发放到位率100%,部分独生子女死亡伤残家庭扶助金到位率100%,符合条件的再生育夫妇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到位率100%。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2007年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7468 万元,同比增长24.43 %。其中:上划中央“两税”收入3179万元,同比增长35.5% ,上划“两个所得税”499万元,增长17.1%,地方财政收入3790万元,同比增长17.3%。

社会经济环境进一步改善。着力打造“平安桂东”“和谐桂东”,加强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了各种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维护了社会稳定,公共安全感进一步加强。全年有17个乡镇荣获“平安乡镇(街道)称号,平安乡镇(街道)达标率89.9%;切实加强了安全生产,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预警机制,层层落实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全年无重特大事故发生,维护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各类安全事故死亡率同比持平,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率0.54%,每十万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下降率1.88%。

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经济基础依然薄弱,经济总量偏小,经济结构结构调整的步伐不够快,新的经济增长点尚未形成,经济发展缺乏大产业、大企业、大项目的支撑。二是产业层次较低,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产品附加值低,新型工业化程度不高。三是缺乏新的财源增长点,财政增长后劲不足,收支矛盾较为突出。四是农村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农民增收困难,特别是“两涝两旱”灾害以后,因灾返贫人口增多,扶贫开发工作任重而道远。

二、农业

2007年全县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激活农村经济,克服“两涝两旱”灾害的影响,农业生产稳步发展。据初步统计2007年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37341万元,同比增长1.3%,实现农业增加值23014万元,同比增长1.4%。

种植业增长。据统计全年种植业总产值20798万元,增长3.8%,农作物播种面积15.08千公顷,与去年持平;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1.04千公顷,粮食总产量65566吨,增长0.3%;油料产量353吨;烟叶产量112吨;茶叶产量179吨;水果产量1793吨,增长4.5 %;药材总产量2900吨,增长10.4%。

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肉类总产量9568吨,出栏肉猪 11.16万头;出栏牛0.45万头,增长12.5%;出栏羊1.2万只,增长4.3%;家禽出笼37.2万羽,增长0.8 %;水产品产量 618吨;禽蛋产量450吨,增长25.0 %。

建设“生态示范县”,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全年完成造林面积533公顷,同比增长13.4%;幼林抚育实际面积4600公顷;成林抚育面积4933公顷,改造低产林400公顷。全县现有林业用地118903.4公顷,森林覆盖率78.21%。全年木材采伐量8.71万立方米。

推进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充分发挥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示范作用,努力培育了一批特色产业村,涌现了一批产业经营示范户,加快了农业产业化步伐。全年完成了40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总体规划,全年新建沼气池612个,种植无公害蔬菜4.8万亩,中药材1.3万亩,花卉苗木2000亩,新种和转换有机茶3000亩,完成楠竹低改6000亩。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37341万元,增长1.3%。农业龙头企业实现总产值9430万元,增长13.0 %上缴税金780万元,增长15.4%。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农户达5020户。

三、工业和建筑业

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业稳步增长。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30169万元,比去年增长4.0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16571万元,比去年增长5.4%,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及个体工业增加值13598万元,增长2.3%。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6.6%。工业快报显示,规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现利润8263万元,比去年增长21.7%,综合经济效益指数达到223.8%,比去年高4.8个百分点。

 

建筑业生产平稳。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4383万元,与去年基本持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0259万元,比去年增长18.7%。其中:城镇固定投资42993万元,增长15.2%,房地产投资1002万元,农村固定资产投资26264万元,增长20.3%,其中:非农户22469万元,增长23.6%,农户3795万元,增长7.4%,工业项目投资完成38981万元,比去年增长27.5%。

五、交通运输邮电业

交通运输持续发展。2007年全年交通运输邮电仓储业实现增加值6069万元,增长5.8%;全社会客货运输周转量2303.85万吨公里,增长3.1 %;货物运输量18.67万吨,货运周转量1489.9万吨公里;客运量174.94万人,客运周转量8139.52万人公里;全县公路线路总里程1229.2公里,比去年增加122.5公里,其中:村及村以下公路709.2公里。

邮电通信业飞速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量3381万元,比去年增长13.2%。固定电话年末保有量22400部;移动电话用户46194户,比去年增长25.3 %;小灵通用户3629户,增长2.0%,固定电话普及率45.3%,移动电话普及率93.3 %。

六、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消费品市场持续繁荣。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774万元,比去年增长16.9 %。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20348万元,增长16.5 %,住宿与餐饮业5177万元,增长18.4 %;其他 249万元,增长20.3%。

旅游业进一步发展。2007年进一步挖掘县内旅游资源优势,打好红、绿两张牌,全年接待旅游人数9.5万人次,比去年增长78.2%,旅游收入总收入15470万元,增长53.8%。

招商引资取得好成绩。全年实际到位利用内资54876万元,比去年增长1.7%,实际利用外资200万美元,全年外贸出口总额62万美元,比去年增长44.2%。

七、金融、保险业

金融形势稳定,存款贷款双向增长。2007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40193万元,比年初增加28770万元,增长25.8%;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08440万元,比年初增加22400万元,增长26.0 %;各项贷款余额 58380万元,比年初增加9786万元,增长20.1 %。存贷差额81813万元,比年初增长30.2%。

保险业逐年发展。全年保费收入1855万元,比去年增长18.2%。其中:财产保险收入 444万元,增长28.7 %;人寿保险收入1450万元,增长18.5 %。

八、科技和教育

科技活动取得进步。2007年获得省先进水平以上的科技成果3项,列入省及省以上科技计划项目2个。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全县拥有普通中学13所,小学85所,职业中学1所。普通中学专任教师628人,减少2.48 %。小学专任教师713人,增加58人,增8.85 %;职业中学专任教师31人,比去年增9人。普通高中在校学生2918人,增长1.1%、普通初中在校学生4677人;普通小学在校学生10698人,增长6.88%;职业中学在校学生1075人,增24.3 %;普通中学、小学、职业中学毕业生分别为4152人、1502人、315人、分别比去年减少15.2 %、增长1.01 %、减少39.4 %。学龄儿童入学率 100 %。小学毕业生升学率99.9%。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100%。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93.3%,初中教育完成率99. 3%,万人高中阶段学校在校学生528人,比去年增加2人。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繁荣,群众性文化活动普及。全年组织群众性文艺表演11次,年末有文化站18个,公共图书馆1个,电影院1个,有线电视台1座。公共图书馆藏书 1.4万册。放映电影总场次126场次。有线电视入户率6.87%,广播电视混合人口覆盖率76.94%,电视人口覆盖率88.11%。

卫生事业发展,人民健康水平提高。年末有卫生工作人员456人。年末有卫生技术人员402人,有执业(助理)医生283人,增加28人,护师护士117人。年末卫生机构病床数311张,全年诊疗病人22.15万人次。婴儿死亡率为18‰。

体育运动持续发展,群众体育运动普及。全年发展等级运动员16人,举办县级以上运动会11次,参加运动会的人数2350人。自觉性的群众性体育运动蓬勃发展,全年举行群众性体育活动1191次。

十、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进一步加强。立足“生态立县”,生态环境得到有效的保护,全年环境质量指数100%,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率为10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7.61%,工业废水处理达标率100%,空气质量达标率100%。全年无污染事故发生。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

人口增长得到控制。2006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176800人,比上年增加3507人,其中:农业人口155450人,增加3210人,非农业人口21350人,增加297人。全年出生人数1736人,出生率为9.92‰;死亡人数830人,死亡率4.74‰;人口自然增长率5.18‰;城镇人口47365人,城镇化水平26.79%;乡村人口129435人。

人民生活不断得到改善。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82元,比去年增长9.2%;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745元;全部单位从业人员年平均劳动报酬15357元,其中: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5586元,农民居住质量指数27.59%,比去年提高0.56个百分点。

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2007年全县新增养老保险的职工人数612人;新增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人数302人;新增失业保险的职工人数302人。

注:

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2、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