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统计局
(2021年3月26日)
2020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工作部署,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全市经济实现回稳向好,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为“十四五”良好开局打下坚实基础。
一、综 合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2]1763.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6.4亿元,增长0.8%;第二产业增加值550亿元,增长6.4%;第三产业增加值867.2亿元,下降1.4%。三次产业比例为19.6:31.2:49.2。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4万人,比上年减少0.2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1万人,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人口69.5万人次。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08%,比上年提高0.01个百分点。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3.1%,服务价格下降0.3%。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3%,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0.3%。
二、农牧业
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42.2万公顷,比上年增长0.3%。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11.2万公顷,增长0.7%;经济作物播种面积31万公顷,下降1%。粮食总产量611.7万吨,比上年增长1.1%。经济作物中,油料产量17.3万吨,下降15.6%;甜菜产量197.9万吨,增长10.5%;蔬菜及食用菌产量324万吨,下降2.1%;水果产量34.5万吨,下降0.5%。
年末全市农牧业机械总动力630.5万千瓦,比上年增长8.1%。全年新增农田节水灌溉面积3.5万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2%。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8.1%,集体企业下降55.6%,股份制企业增长6.3%,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11.8%。分门类看,采矿业下降12.9%,制造业增长17.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6%。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下降6%,重工业增长7.9%。冶金、能源、食品、医药制造、建材、纺织、化工和机械制造等八个重点行业增加值增长7%,对规模以上工业的贡献率为109.1%,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6.8个百分点。
从主要工业产品产量[4]看,全市原煤产量1773.3万吨,比上年增长2.1%;发电量353.5亿千瓦小时,下降1 %;铁矿石成品矿294.7万吨,增长4.3%;十种有色金属86万吨,增长19.3%;钢材405.3万吨,增长17%;水泥508.2万吨,增长20.8%。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132.1亿元,比上年增长7.3%;实现利润43.6亿元,下降21.7%;营业收入利润率为3.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9.3%。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2%。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178家,比上年增加2家;施工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396万平方米,增长5%;竣工房屋面积477.8万平方米,增长18.4%;房屋建筑竣工率34.2%。
四、服务业
全年服务业增加值867.2亿元,比上年下降1.4%。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58.5亿元,下降5.3%;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增加值70.5亿元,下降3%;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24.5亿元,下降20.8%;金融业增加值91亿元,增长1.4%;房地产业增加值117.5亿元,增长0.5%。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5] 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4.8%。
全年公路货物运输量16861.7万吨,比上年下降2.9%。货物运输周转量219.9亿吨公里,下降37.5%。旅客运输量1018.8万人,比上年下降43.2%;旅客运输周转量10.9亿人公里,下降50.3%。全年铁路发货量1715.9万吨,比上年增长8.8%;到货量1305.5万吨,增长50.5%。全年民航旅客运输量129.1万人,比上年下降31.8%;货运量0.3万吨,下降21.8%。
全年完成邮政行业业务总量9.1亿元,比上年增长20.3%。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2660.4万件,比上年增长48.5%。年末移动电话用户460.8万户,比上年末增长1.6%。移动互联网用户402.4万户,增长18%;固定宽带用户101.6万户,增长12.1%。
五、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2.7%。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36.2%,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5%,第三产业投资下降4.2%。民间固定资产投资[6]增长14.4%,工业投资增长14.9%,基础设施投资[7]下降24.4%。按项目隶属关系分,地方项目投资增长0.5%,中央项目投资增长95.8%。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8] 206.7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其中,住宅投资180.8亿元,增长20.5%,办公楼投资2.5亿元下降58.1%,商业营业用房投资13.2亿元,下降20.6%。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9.6%,商品房销售额下降6.9%。
六、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583.4亿元,比上年下降5.8%。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35.2亿元,下降6.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48.2亿元,下降4.3%。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额517.6亿元,下降6.1%;餐饮收入65.9亿元,下降3.7%。
在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37.5%,烟酒类增长141.5%,中西药品类增长2.5%,家用电器及音响器材类下降29.8%,汽车类下降1.2%。
七、对外经济
全年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99.9亿元(人民币,下同),比上年增长60%。其中,出口27.2亿元,下降7.8%;进口72.7亿元,增长120.9%。全年实际利用外商投资1.5亿元,比上年增长118%。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8.2亿元,比上年增长7%。其中,税收收入84.8亿元,增长2.9%;非税收入33.4亿元,增长19.4%。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14.5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其中,民生支出448.6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3%。
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605.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7.6%。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968.3亿元,增长14.1%。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15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7.3%。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1412.9亿元,增长8.1%;短期贷款余额736.2亿元,增长6.5%;个人消费贷款余额731.3亿元,增长19.2%;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564.2亿元,增长24.8%。
全年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10]99.3亿元,比上年增长0.2%。其中,财产险收入33.7亿元,增长4.5%;人身险收入65.6亿元,下降1.9%。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31.1亿元,比上年增长7%。其中,财产险支出16.4亿元,增长8.9%;人身险支出14.8亿元,增长3.9%。
九、居民收入消费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663元,比上年增长3.7%。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770元,增长2%;农村牧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40元,增长8.9%。全年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4671元,比上年下降1.6%。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9048元,增长0.9%;农村牧区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1481元,下降1.8%。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2.2平方米,与上年持平。农牧民人均居住面积31.5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1平方米。
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03.5万人,比上年末增长4.4%。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166.5万人,增长0.4%。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99.5万人,下降1.2%。年末共有2.6万人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最低生活保障月人均补助水平由上年的561元增加到570元。33.6万人享受农村牧区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最低生活保障月人均补助水平由上年的257元增加到274元。
年末共有民办公办养老机构161个,床位1.6万张。全年共有36.2万人得到国家最低生活保障救济。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年科技成果登记41项,比上年下降24.1%。专利申请2160件,增长36%。授权专利1455件,增长55.5%。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201项,下降23%。技术合同成交金额1.7亿元,增长2.4%。
年末共有普通高等学校5所,全年招生0.8万人,比上年增长1.2%;在校生2.4万人,增长1.6%;毕业生0.7万人,增长5.6%。年末共有中等职业学校33所,全年招生1.5万人,增长15.3%;在校生3.5万人,增长13.6%;毕业生0.9万人,下降9.7%。年末共有普通高中41所,全年招生2.8万人,增长6.3%;在校生7.9万人,增长0.7%;毕业生2.7万人,下降1.5%。年末共有初中104所,全年招生4.2万人,增长3.7%;在校生12.6万人,下降1.7%;毕业生4.4万人,增长7.7%。年末共有小学392所,全年招生4.5万人,增长9.1%;在校生25.6万人,增长1.4%;毕业生4.1万人,增长3.4%。初中升高中入学率为94.7%,初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6.1%,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
十一、文化旅游、卫生健康和体育
年末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0个,其中,乌兰牧骑10个。共有公共图书馆14个,文化馆13个,博物馆22个。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9.5%,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5%。
全年接待游客1550.2万人次,比上年下降28.4%;实现旅游收入201.1亿元,下降42.9%。
年末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614个(不含村卫生室),其中,医院101个、卫生院23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5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3个、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机构13个、卫生监督机构13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3个。年末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3.2万张,卫生技术人员3.4万人。
全年发展二级运动员84人。全市国家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630人,国家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2285人。全市社区和嘎查村共有健身点2233个。
十二、资源和环境
全年总用水量22.1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2%。其中,生活用水下降7.3%,工业用水下降24.9%,农业用水增长4%,生态补水增长2.1%。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27.2立方米,下降28.7%。
全年完成营造林面积8.9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3.7万公顷,封山育林0.4万公顷,森林抚育1.5万公顷,退化林修复3.3万公顷。完成退耕还林造林面积0.5万公顷,完成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造林面积1.8万公顷。
全市共有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28个。其中,国家级8个、自治区级9个、市级3个、旗县区级8个。自然保护区面积113.2万公顷。其中,国家级67万公顷,自治区级25.2万公顷,市级6.8万公顷,旗县区级14.2万公顷。
全年市中心城区空气质量达到二级及二级以上标准天数348天,比上年增加6天。可吸入颗粒物下降6.9%。全市城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各水源井水质各项指标均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要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1]比上年增长6.2%,其中,七大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增长6.1%。
注释: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据。年末全市总人口和结构数据拟于赤峰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发布时予以公布。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居住类价格包括租赁房房租、住房保养维修及管理、水电燃料等价格。
[4]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口径。
[5]规模以上服务业统计范围包括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以及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房地产租赁经营和其他房地产业;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社会工作。
[6]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是指具有集体、私营、个人性质的内资企(事业)单位以及由其控股(包括绝对控股和相对控股)的企业单位建造或购置固定资产的投资。
[7]基础设施投资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
[8]房地产业投资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外,还包括建设单位自建房屋以及物业管理、中介服务和其他房地产投资。
[9]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及有关制度规定,对1992-201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进行了修订。
[10]原保险保费收入是指保险企业确认的原保险合同保费收入。
[11]综合能源消费量是指企业(单位)在报告期内工业生产实际消费的各种能源(扣除能源加工转换和能源回收利用等重复因素)的总和。计算综合能源消费量时,需要将各种能源品种的消费量换算成按照标准计量单位(如:吨标准煤)计量的消费量。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口径按当量值计算。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及粮食总产量、人民生活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赤峰调查队;城镇新增登记失业、新增就业、登记失业率、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市就业服务局;客货运量、客货运周转量数据来自市交通运输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和赤峰玉龙机场;邮政业务总量、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数据来自市邮政管理局;移动电话用户、移动互联网用户、固定宽带用户数据来自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旅游数据、艺术表演团体、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广播电视数据来自市文化和旅游局;对外贸易企业进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商投资数据来自市商务局;财政数据来自市财政局;货币金融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赤峰市中心支行;保险业保费收入、赔款和给付支出数据来自市银保监分局;教育数据来自市教育局;科技成果、专利申请、签订技术合同及成交额数据来自市科学技术局;体育数据来自市体育局;卫生数据来自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社会服务数据来自市民政局;用水量数据来自市水利局;空气质量、饮用水监测数据来自市生态环境局;自然保护区、林业数据来自市林业和草原局;其他数据来自市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