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江自治县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0

选择区域:>>

印江自治县2020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印江自治县统计局

2021420日)

2020年,是我县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极其艰难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新冠疫情的严重冲击和艰难繁重的发展任务,全县上下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的决策部署,众志成城,攻坚克难,统筹推进疫情防控、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实现了全年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

一、综合

2020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GDP119.76亿元,比上年增长4.4%,增速排全市第5位,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5.23亿元,增长6.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2.63亿元,增长2.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1.91亿元,增长3.9%。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9.4%,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8.9%,比上年下降0.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1.7%,比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

二、农业

全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53742万元,比上年增长6.7%。其中:种植业产值328339万元,增长8.5%;林业产值53163万元,增长9.0%;畜牧业产值150125万元,增长1.1%;渔业产值10237万元,增长8.0%;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1878万元,增长6.2%。全年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352307万元,增长6.5%

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3742.54公顷,较上年减少2258.46公顷。其中:粮食播面20210.73公顷,较上年增加423.73公顷;油料播面7401.93公顷,较上年减少556.07公顷。全年粮食总产量80863吨,同比增长1.4%。全年蔬菜及食用菌种植面积15510.7公顷,比上年增长5.2%;蔬菜及食用菌产量25.16万吨,比上年增长5.5%。年末果园面积9291.2公顷,比上年末增长8.6%;全年园林水果产量5.9万吨,比上年增长8.6%。全年肉类总产量24340吨,同比增长9.0%。全年水产品产量4408吨,同比增长7.0%

表一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 品 名 称 单 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粮食总产量 80863 1.4
其中:水 稻 40553 -1.9
玉 米 11524 4.5
薯 类(折粮) 27592 6.7
油 菜 籽 12593 1.6
花 生 2874 2.3
烤 烟 1233 -8.8
蔬 菜 239052 5.7
食用菌 12567 2.0
水 果 59098 8.6
茶 叶 8619 10.0

表二 主要畜产品产量

产 品 名 称 单 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肉类总产量 24340 9.0
其中:猪 肉 15884 7.4
禽蛋产量 1988 9.0
大牲畜年末存栏 77739 91.3
猪年末存栏 118045 51.7
羊年末存栏 59135 51.9

三、工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22.63亿元,增长1.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8%。增加值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下降2.3%,股份制企业增长6.0%,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增长7.7%,私营企业增长8.3%。增加值分门类看,采矿业增长35.8%,制造业增长3.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0.9%

我县11个行业增加值中,非金属采矿业增长35.8%,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0.9%,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长8.9%,纺织服装、服饰业下降2.8%,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增长23.7%,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28.2%,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增长30%,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6.7%,专用设备制造业下降2.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下降0.9%

全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3.92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全年营业收入利润率为10.68%,比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0.13元,下降3.67元。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28.6%,比上年末下降3.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见表三。

表三 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产 品 名 称 单 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大 米 16357.78 -3.3
鲜、冷藏肉 4912.8 -6.4
精制茶 2112 -6.3
水 泥 万吨 64.76 -8.5
饮料酒 千升 526 6.8
商品混凝土 万立方 113.24 0.6
自来水生产量 万立方 2770.63 -1.6
产品销售率 % 97.1 0.0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0%,增速排全市第5位。工业投资占比9.3%、产业投资占比22.5%。商品房销售额13.43亿元,增长12.1%;商品房销售面积32.88万平方米,增长4.3%

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7.27亿元,增长3.1%。全县有联网直报建筑企业10个,实现建筑业总产值9.38亿元,同比增长11.5%;营业收入9.41亿元,下降6.5%;税金及附加0.13亿元,下降56.7%。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

年末全县公路通车里程3949.705公里,比上年末增长3.4%。全年交通运输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26459万元,比上年增长6.6%

全年全县邮政业务总量2987万元,比上年增长11.2%。其中,金融业务累计收入2207万元,同比增长6.68%;邮务类业务业务收入477万元,同比增长24.8%,其中集邮业务收入65.04万元,同比增长13.6%;函件业务收入33.91万元,同比下降22.0%;包快业务全年累计业务收入253.32万元,同比增长58.0%;电商业务收入64.66万元,同比增长117.3%

2020年,年末移动电话用户29.71万户,固定宽带用户7.89万户,固定宽带接入端口数18.08万个。

六、商业贸易

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02亿元,比上年增长4.9%,增速排全市第5位。批发业销售额14.44亿元,增长9.7%;零售业售销额32.42亿元,增长3.8%;住宿业营业额1.16亿元,下降10.0%;餐饮营业额6.05亿元,下降3.9%

据国家统计局铜仁调查队资料显示,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2.1%,物价下降0.6%。其中:食品烟酒上涨8.7%、衣着下降0.2%、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0.5%、医疗保健上涨0.3%、交通和通信下降8.2%、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0.1%、居住上涨0.2%、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3.2%

                       表四:2020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指标名称 价格指数(% 比上年增长(%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102.1 -0.6
食品烟酒 108.7 1.6
食品 111.8 1.6
其中:粮食 102.3 1.2
105.9 -1.0
畜肉类 136.4 10.3
禽肉类 101.8 -1.8
茶及饮料 100 -1.7
烟酒 100.5 -1.0
在外餐饮 102.7 2.2
衣着 99.8 -0.7
居住 100.2 -0.5
生活用品及服务 100.5 0.0
交通和通讯 91.8 -5.8
教育文化和娱乐 100.1 0.5
医疗保健 100.3 -7.1
其他用品和服务 103.2 2.0

七、财政税收和金融保险

全县实现财政总收入60947万元,比上年下降9.6%,增速排全市第6位。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1308万元,增长2.2%,增速排全市第4位。税收收入46848万元,下降17.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的比重为61.3%

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271137万元,比上年下降1.0%,增速排全市第7位,其中:住户存款余额986275万元,增长10.3%。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701671万元,比上年增长27.1%,增速排全市第2位。

八、教育、卫生

全县拥有各类学校188所。小学114所,其中教学点53所;中学22所,其中:高级中学2所,完全中学1所,初级中学16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幼儿园50所。小学在校生31168人,初级中学在校生16399人,高级中学在校生9929人,小学、初中、高中在校生数分别较上年下降2.37.93.1个百分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校生2176人,增长7.5%;特殊教育在校生234人,下降3.3%;幼儿园在园幼儿13409人,下降1.6%。全县有教职工5953人,其中专任教师5121人。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95.2%,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32%,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99.21%,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5.69%,九年义务教育固定率108.73%。全县中小学、幼儿园校舍建筑面积825146平方米。其中:幼儿园102701平方米,生均7.66平方米;小学303940平方米,生均9.75平方米;初中244352平方米,生均14.90平方米;高中174153平方米,生均17.54平方米。

年末有医疗我县有医疗卫生机构415家,其中“二甲”公立医院2家,“二乙”妇保院1家,乡镇卫生院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8家,民营医院10家,个体诊所19个,村卫生室365个。县乡村实有医卫专技人员2127人,其中:男1023人、女1104人,编内1070人、编外1057人。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专技人员中大专学历占67.35%、本科学历占31%、硕士研究生学历0.19%。全县有全科医师122人,执业(助理)医师814人(执医546人、助理268人),注册护士(护师)989人;全县有高级职称93人(正高6人、副高87人),中级职称199人,初级职称910人;累计申报新技术52个。全县医疗机构编制床位1830张,实际开放床位2000张,其中县级公立医院编制床位872张占比47.65%,乡镇卫生院编制床位464张占比25.35%,民营医院床位数448张占比24.48%

九、人口、就业与人民生活

全县年末公安户籍人口44.46万人,同比下降2.4%。全年人口出生率11.69‰,人口自然增长率5.3‰。新增城镇就业4347人,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3.3%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718元,增长5.1%,增速排全市第6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601元,增长7.7%,增速排全市第10位。


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
230535人,比上年增长2.0%;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12433人,增长28.3%;年末参加失业保险10795人,增长2.2%;参加工伤保险16220人,增长3.6%。享受城乡低保保障对象1428230339人,特困供养对象1532人。其中城市低保27256178人,农村低保1155724161人。城市低保保障标准由2019年的590/月提高到625/月,农村低保保障标准由2019年的4080/年提高到4308/年,特困供养保障标准由2019年的790/月提高到830/月,分别增长了5.9%、5.6%、5.1%。全年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8121.15万元,特困供养金1533.68万元。解决12092155人低保对象季节性缺粮62.63吨。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411526人,参保率99.8%。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15169人,其中: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参保13098人;企业职工参保1920人;其他缴费人员86人。2020年度,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筹集基金31687.50万元,全年基本医疗保险累计补偿22189.69万元,基金使用率达92.1%,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共支付6671万元,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共计补偿6046人次6671万元。

全县有敬老院14所,特困供养1532人,其中农村特困供养对象1523人,城市特困供养对象9人。敬老院床位874张,入住敬老院250人,集中供养率15.9%,床位利用率28.6%。               

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2014年以来,全县共识别贫困村203个(深度贫困村28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5877户101159人,贫困发生率为25.08%。2019年3月,通过贫困县退出省级第三方专项评估检查,4月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我县退出贫困县序列,7月代表全省接受贫困县退出国务院扶贫办第三方抽查评估验收。2019年底,全县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全县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为“好”,在全省33个退出县中排名第8位,在全市6个退出县中排名第2位。2020年1月,代表全省接受了国家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评价专项检查。2016年以来,兑现教育资助6.19亿元,受益贫困家庭学生140万人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门诊及住院86.78万余人次,兑现医疗保障救助资金4.71亿元;完成贫困群众搬迁安置3.1万人,其中县内搬迁安置1.8万人,跨区域搬迁安置1.3万人;完成危房改造1.86万户、农村住房安全性评估鉴定2.85万户。

十一、环境保护

2020年,全县18个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两个出境断面(印江河两河口,坝坨河六洞)水质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III类水质规定,水质达标率100%。西岩寺国控断面水质元月至11月均值达到国家“水十条”考核标准。2020年,县城区环境空气优良率为99.5%,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1.8%;空气综合污染指数为2.04,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0.222019年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质量考核持续稳定,获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6700余万元。全县森林覆盖率70.4%,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86.7%。全县已建成污水处理厂17座,设计污水处理能力2.405万立方米/日,其中:县城以上污水处理厂5座,设计处理能力1.465万立方米/日,建制镇污水处理厂13座,设计处理能力0.94万立方米/日。全县已铺设污水管网167.2千米。

注:公报中价值指标按当年价统计,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