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成都市龙泉驿区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0

选择区域:>>

2020年成都市龙泉驿区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0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龙泉驿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奋力推进“先进汽车智造区、美好生活品质城”建设,经济社会稳步发展,民生福祉明显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圆满完成“十三五”规划和高水平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目标。

图片

雪山下的未来之城

一、综合
1
 地区生产总值

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根据成都市区(市)县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0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355.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3.9%(下同)。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5.3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843.9亿元,增长4.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76亿元,增长2.3%。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2.6:61.8:35.6调整为2.6:62.3:35.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1%、81.8%、16.1%。人均GDP为102356元/人,地均GDP为13.86亿元/平方公里。

图片

图1   “十三五”期间龙泉驿区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速

图片
图2   “十三五”期间龙泉驿区三次产业结构

全年全区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592.8亿元,增长2.5%,占GDP比重为43.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7亿元,增长6.5%;第二产业增加值394.1亿元,增长4.5%;第三产业增加值193.0亿元,下降4.3%。民营经济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0.9: 63.2 :35.9调整为1.0: 66.5 : 32.5。

2
 财政税收

财政收支规模提升。全年全区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442.99亿元,人均财政收入32906.46元/人,地均财政收入4.53亿元/平方公里;完成全口径税收收入346.99亿元,增长2.5%,GDP含税量为2560.4(万元税收/亿元GDP)。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75.0亿元,增长5.2%;其中地方税收63.7亿元,增长7.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1.4亿元,增长0.2%,其中,教育、卫生健康、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分别增长5.7%、27.6%和10.4%。

图片

图3  “十三五”期间龙泉驿区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
3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8%。其中,工业技改投资增长8.8%,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2.7%,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28.5%,公共服务投资增长35.3%。分产业看,一产业投资增长5.1%,工业投资下降6.6%,三产业投资增长11.1%,三次产业投资结构由上年的1.3:40.8:57.9调整为1.3:36.7:62.0。

图片

城市新中心正冉冉升起

二、国民经济各行业
1
 农林牧渔业

农业生产稳中向好。全年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含农、林、牧、渔服务业)38.5亿元,增长4.4%。全年粮食种植面积3.9万亩,比上年增长1.6%;蔬菜种植面积5404公顷,比上年增加274公顷;水果种植面积7911公顷,比上年减少257公顷。

全年粮食总产量1.28万吨,比上年增长2.4%;蔬菜总产量15.05万吨,比上年增长6.6%;园林水果总产量14.48万吨,比上年下降6.8%;肉类总产量1033吨,比上年增长33.8%。全年生猪出栏8457头,比上年增长62.6%;羊出栏1453头,比上年增长27.6%。

图片

乡村田园

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农业功能不断拓展,新型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大量涌现,年末共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农民合作社200家,家庭农场184家;漫香庄园、好秾人有机庄园及蔚然花海等现代农业科技生态示范园区建设提档升级;“新见书山”、“半山归墅”等一大批特色民宿不断涌现。

图片

民宿月夜

2
 工业

工业经济不断壮大。全年全区实现工业增加值(含开采辅助活动)778.2亿元,增长4.4%。31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745.3亿元,增长3.1%;实现营业收入1846.7亿元,增长10.1%;实现利润总额126.9亿元,增长26.5%;实现利税总额419.5亿元,增长21.1%;规上工业企业产销率为98.3%,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

特色产业“五升三降”。全年全区机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3%;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同比增长24.3%;食品、饮料及烟草工业同比增长8.7%;冶金工业同比增长21.5%;建材工业同比增长5.6%;轻工行业同比下降8.0%;汽车工业同比下降1.3%;石油化学工业同比下降19.0%。

汽车工业能级提升。年末,全区汽车制造业共133家,比上年增加4家,实现营业收入1081.6亿元,增长5.9%。其中整车企业10家,实现汽车产量(含一汽大众成都分公司)产量104.5万辆,增长3.8%;其中,新能源汽车2.5万辆,同比增长23.0%。

图片

一汽大众车场

3
 建筑和房地产业

建筑业增势平稳。全年全区建筑业实现增加值66.2亿元,增长5.1%。房屋施工面积1521.3万平方米,竣工面积63.4万平方米。

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全年全区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83.1亿元,增长1.7%,增幅较2019年上升9.1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达到206.08万平方米,增长3.1%,增幅较2019年提高20.3个百分点。

图片

龙泉驿,一半青山一半城

4
 交通运输、仓储与邮电业

交通运输发展提速。全年全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45.8亿元,增长3.8%,占服务业的比重由上年的8.6%提高到9.6%。

图片

建设中的五环枢纽同安立交

邮电业务加快发展。全年邮电主营业务收入9174万元;年末固定电话用户30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39.8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47.4万户。

5
 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

消费需求不断释放。在一系列政策措施助推下,消费市场回暖复苏,全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0.1亿元。按经营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00.7亿元,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9.4亿元。按行业分,商品零售额187.4亿元,餐饮收入42.6亿元。

图片

吾悦广场

汽车零售恢复增长。全年限额以上汽车类企业实现零售额46.1亿元,同比增长9.9%,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拉动全区限额以上零售额增长7.8个百分点。

6
 金融业

金融支持不断增强。全年全区金融业实现增加值56亿元,增长8%,占服务业比重由上年的11.0%提高到11.8%。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282.7亿元,增长9.9%;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848.9亿元,增长11.6%。

资本市场运行稳健。年末共有上市企业5家,其中2020年新增上市企业2家;基金公司18家、证券营业部4家、期货营业部1家。全年股票市场融资15.31亿元。

7
 旅游业

旅游市场持续恢复。全年接待游客1084.88万人次,同比恢复43.2%,实现国内旅游总收入 52.43亿元,同比恢复43.0%。年末境内有星级旅游饭店1家,A级旅游景区6个,共接待游客约570.14万人次,其中洛带古镇(含金龙长城)接待游客360.45万人次,桃花故里接待游客87万人次,蔚然花海接待游客80.28万人次,好秾人有机农庄接待游客42.41万人次。

图片

洛带圆楼

三、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稳步增长。全年全区引进重大项目18个,实际到位内资161.9亿元、外商投资实际到位33.6亿元。进出口总额257.1亿元,增长10%,获批首批国家级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

开放合作持续深化。汽车产业功能区、中法生态园核心区建设全面启动,智能网联创新中心、汽车智创活力港高效推进,10万平方米高品质科创空间主体完工;成功举办中法及中欧园区合作论坛、中国国际车联网大会。

四、人口、人民生活和民生保障
1
人口

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年末全区户籍人口总户数29.7万户,比上年增长2.65%。全区户籍总人口75.98万人,增长2.68%,其中,男性37.46万人,占49.3%,女性38.52万人,占50.7%;乡村人口21.38万人,占28.14%,城镇人口54.60万人,占71.86%;全年出生人口11141人,死亡人口614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6.58‰。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年末全区常住人口134.62万人。平均受教育年限11.16年,每10万人口中拥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2.89万人,拥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1.62万人。0-14岁人口为18.53万人,占13.77%;15-59岁人口96.34万人,占71.56%;60岁以上人口19.75万人,占14.67%。

图片

百万人口,青春之城
2
居民收入

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572元,增长5.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863元,增长8.1%,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的1.51:1调整为1.48:1,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3
社会就业

就业市场基本稳定。全年城乡新增就业13865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7557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970人,新增吸纳大学生就业创业3478人。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61万人,失业率3.5%;全年发放失业保险待遇2.42亿元。

4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日益完善年末全区有各种社会福利性收养单位17个,床位3197张;全年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8.33万人,同比增长8%;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数11.99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6.2 万人,增长2.7 %;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1.47万人,增长6.4%;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1.17万人,同比增长12 %;参加工伤保险20.89万人,同比增长12%。

五、社会事业
1
教育

教育资源不断丰富。全年全区新建、改扩建、改制公办中小学、幼儿园16所,新增学位12575个。年末普通小学39所,在校学生60563人,专任教师3613人;普通中学26所,在校学生34822人,专任教师2963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7所,在校学生7694人;驻区高校13所,在校学生132462人,其中硕士研究生4098人;幼儿园136所,3岁以上在园幼儿45590人,专任教师2779人。幼儿园公办学位占比由37%提升至50.1%,普惠园学位覆盖率达82%,成为全国首个“五育并举”实验区。

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全年新引进和培育高层次人才24人,“龙泉驿英才计划”九大专项人才71人,新增市级以上创新研发平台22个,同创谷获评国家级众创空间。全年共申请专利4949件,其中发明1023件;专利授权3783件,其中发明235件。

图片

成都大学新貌

2
文化体育

文化体育繁荣发展。年末全区体育场馆有2个,影院13个,博物馆21个,展览馆19个,公共图书馆三级总分馆图书总藏量为77.22万册,增长1.82%(其中区图书馆图书总藏量为49.41万册,增长2.68%)。全年举办各类体育活动151场次,参加体育比赛4万人次,观看体育比赛12万人次,参与全民健身活动51万人次。

图片

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主体育馆

图片

东安新城,文体之城

3
卫生健康

医疗卫生稳步推进。年末全区医疗卫生机构539家,比上年增加23家;拥有床位数5173张。医院、妇幼保健院、卫生院、社会卫生服务中心技术人员5879人,比上年增长12%,其中,执业(助理)医生2125人,增长2.31%。卫生防疫人员306人,增长1.66%。孕产妇死亡率0/1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4.05‰,婴儿死亡率2.55‰,分别控制在9/10万、4.5‰、3‰以下。截至年末,全区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4例,共拦截境外输入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25例,其中:确诊病例14例,无症状感染者11例,均已治愈出院;6家医疗机构具备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能力。

图片

区妇幼院与一医院

六、城市治理和应急能力
1
基础设施

城市提质加速推进。年末全区建成区面积97.8平方公里,城市道路管护面积942万平方米。东安新城建设加快,40个大运会重点项目全力推进,其中6个项目建成竣工,8个项目超计划进度,“一场三馆”提前主体封顶;东安湖公园等配套项目和环境提升项目如期推进,“一湖一环,七岛十二景”的山水格局已呈现,水库工程基本完成,良好水生态效果初显;图书馆、剧院、文化艺术中心等重大功能项目主体完工,木棉花酒店等重大项目落地开建,整个新城雏形初现,正加速成型成势。

交通路网不断完善。年末境内公路总里程1400.41公里,比上年下降2.58%,其中,高速公路87.3公里。市政道路总里程532.25公里,比上年增长5.92%,东西城市轴线、大运直联通道等骨干道路如期推进。

公共交通日益发达。年末公交线路长度1441.95公里,公交车线路104条,新增2条;公交营运汽车1114辆。

2
公共事业

公共事业保障有力。全年全区自来水供应总量11074万立方米,增长1.1%。其中,居民生活用水7527.7万立方米,增长8%;其中城镇居民生活用水7052.7万立方米,农村居民生活用水475万立方米,城乡居民生活用水结构比为93.7:6.3。

全年供电总量42.92亿千瓦时,增长4.3%。其中,工业用电量23.61亿千瓦时,增长1.58%,占比55%;农村用电量5.27亿千瓦时,增长7.43%,占比12.3%;居民生活用电量10.09亿千瓦时,增长10.1%,占比23.5%。

全年天然气供气总量35757.92万立方米,增长1.9%。其中,居民供气15928万立方米,降低1.4%;工业供气13708.19万立方米,增长8.7%。

3
安全

安全生产形势向好。全年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0起,同比下降16.7%,其中道路交通7起,工矿商贸1起,建筑领域2起;死亡人数10人,同比下降16.7%。火灾事故37起,同比下降21.3%,直接财产损失805.2万元。

4
环境

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05天,优良天数比例83.3%,细颗粒物(PM2.5)34.4微克/ m³,平均浓度下降5%。地表水水质总体持续改善,Ⅰ~Ⅲ类水质断面占比为66.7%,比上年提升33.3个百分点;县城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全年完成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44.38万吨,无害化处理率100%。

图片

山水融美龙泉驿

七、重大战略部署
1
公园城市建设

公园城市建设加快推进。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龙泉驿段加快建设,全年新增绿地面积175.35公顷,年末森林蓄积量68.64万立方米,森林面积35.08万亩,森林覆盖率42.06%,比上年提升0.16个百分点。驿马河公园、青龙湖湿地等重大生态项目加快打造,全年新建绿道41.97公里,累计建成绿道200.32公里;新建公园1个,累计建成公园7个;新建小游园、微绿地22个,现有小游园、微绿地191个;城市绿地率36.29%。

图片

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

2
新经济新动能培育

发展动能不断增强。全年实施我区新场景新产品双百工程,积极参与承办市“双千”发布会,采纳新场景38个,新产品28个;落实机会清单发布机制,发布“城市机会清单”200余条;新增新经济企业注册数2471户,累计培育“双百”企业4家、新经济梯度企业16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11家,同比增长56.3%;首次通过高企认定企业达到64家,复审企业达到50家,全年累计达到204家,同比增长52.2%,实现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420亿元。

图片

蓬勃发展的成都经开区

3
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

营商环境更加优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迈向 3.0 版,审批服务事项100%“网上可办”“一次可办”,“五个一”政务服务模式入选国家发改委改革创新案例;中法生态园连续2年蝉联“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十佳产业园区”称号。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深入实施,按照1+1+4+N的整体构架,建设东安湖大运村新型智慧城市示范区,打造“智慧大运。市场主体不断增加,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13835户,其中企业4693户,个体9142户。减税降费持续推进,全年新增减税降费12.86亿元,市场活力不断激发。

4
高效能社会治理

社会治理成效显著。深入开展城市环境品质提升专项整治,全年建设示范智慧社区、主题社区4个,建成社区综合体7个,新建公共服务设施项目86个,“15分钟基本公共服务圈”基本形成;完成棚户区改造219户、城中村改造1575户,整治背街小巷5条、“两拆一增”点位241个,实施老旧院落改造10个。

图片

大运公园,国际客厅 嘉楠摄

图片

霞彩之驿,幸福之城 刘斌摄

 

注: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龙泉驿区统计年鉴》为准。

2、地区生产总值、各行业总产值、增加值绝对数据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地区生产总值核算执行国家统计局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三次产业划分规定》,即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第二产业是指工业(不含开采辅助活动,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3、公报中,对外开放、交通、邮政、电信、旅游、金融、证券、财税、就业、科学技术、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城市建设、公用事业、户籍人口、社会保障、安全、环保、新经济、营商环境、社会治理等数据来源于相关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