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扎县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0

选择区域:>>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省、州、县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地推动高质量发展和绿色发展,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十三五”圆满收官,全县经济稳定恢复,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繁荣发展,生态环境不断优化。

一、综合实力平稳提升,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根据统一地区生产总值核算结果,202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29.72亿元(现价),同比增长6.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1亿元,同比增长5.1%,拉动GDP0.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16.37亿元,同比增长7.2%,拉动GDP4.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10.40亿元,同比增长5.4%,拉动GDP1.7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更加优化,2019年三次产业比重9.36:67.92:22.72,2020年服务业取得新发展、新突破,实现质的提升和飞跃,2020年三次产业比重优化为9.93:55.08:34.99。

图片

全县地方财政公共预算收入1.91亿元,较上年同期同口径增长8.72%。其中:税收收入1.39亿元,占比为72.97%,非税收入0.52亿元,占比为27.03%。全县地方财政公共预算支出28.7亿元,比上年增长25.31%。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58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5.5%;教育支出2.44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8.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23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11.25%;医疗卫生支出1.41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4.91%。

全县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3718人,其中:在职职工2933人,退休人员1285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919人,其中:在职职工3240人,退休人员679人。工伤保险参保职工6593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员33091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5550人,其中:在职职工3957人,离退休人员1593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9012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85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18%。

全县现有城镇低保对象345户583人,全年累计发放城镇低保金521.12万元,农村低保对象3014户10865人。全年累计发放城镇低保金521.12万元,兑现农牧区低保金5857.96万元。年内享受特困人员供养政策 316人。

二、农业生产增势明显,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全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8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98%(按可比价计算)。其中:种植业总产值1.53亿元,增长3.34%;林业总产值0.21亿元,增长7.57%;牧业总产值1.6 亿元,下降2.02%;渔业总产值0.27亿元,增长1.92%;农业服务业总产值0.2亿元,增长6.98%。

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64391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45853亩;油料播种面积6028亩;蔬菜播种面积4669亩;其他作物播种面积7841亩。在粮食播种面积中,小麦播种面积为28728亩;青稞播种面积6328亩;豌豆播种面积3486亩;马铃薯播种面积4756亩。

全县年末各类牲畜存栏15.49万头(只),其中:牛存栏4.5万头(只);羊存栏10.8万头只。出栏各类牲畜5.79万头(只),其中:牛出栏1.1万头;羊出栏4.69万只。

年末全县森林面积136.23万亩,森林覆盖率36.2%。国家重点公益林管护面积28.88万亩,天然林保护面积78.72万亩。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面积2.29万亩。全年全民义务植树28万株,新增乔木2万亩;灌木1万亩。

三、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建筑业产值大幅下滑

全县完成工业增加值16.16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增加值15.69亿元,同比增长15.5%;规模以下增加值0.47亿元,同比增长17.3%。从经济类型看:规模以上国有企业增加值1.21亿元,同比增长8.3%;股份制企业增加值11.07亿元,增长19.6%;外商及港澳台企业增加值3.41亿元,增长6%。工业企业销售产值29.2亿元,比上年增长9.48%,产销率为98.22%,比上年下降0.96个百分点。发电量111.93亿度,增长11.52%;商品混凝土10.37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26.64%;红砖3341.6万块,同比增长32.55%;砂石料70万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6.17%。

图片

全县具有资质等级以上施工建筑企业三家,全县建筑业签订合同额达46144万元,同比下降8.58%。其中:2020年签订合同额39591.8万元,增长18.37%;本年结转合同额6552.2万元,同比下降61.53%,完成总产值32745.5万元,比上年减少10709.8万元,同比下降24.65%。其中:一家二级资质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8347.4万元,同比下降35.75%;两家三级资质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4398.1万元,同比下降3.36%。从构成看,完成建筑工程产值25406.5万元,占建筑业总产值的77.59%,同比下降20.69%;完成安装工程产值6421.6万元,占建筑业总产值的19.61%,同比下降35.75%;其他建筑业产值917.4万元,占建筑业总产值的2.8%,同比下降35.74%。竣工产值15237.9万元,比上年减少6387.4万元,同比下降29.54%。

四、投资总量再创新高,投资结构日趋向好

全县500万元及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4.3%。全县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22.1%;第二产业投资增长61.2%;第三产业投资下降8.4%。三次产业投资比重为9.9:32.5:57.6。全县基础设施投资比上年增长18.9%%,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53.7%。其中,电力、热力、燃气和水生产供应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0.7%;交通运输和邮政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5.1%;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比上年增长30.1%。

五、商贸市场逐渐回暖,旅游市场持续增长

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5亿元,同比增长1%。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38亿元,增长0.9%;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0.37亿元,增长1.4%。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1.42亿元,增长2.6%;餐饮收入0.33亿元,下降5%。

全年完成住宿收入729万元,同比下降17%。

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18.3万人次,比上年下降8.25%。旅游总收入6.28亿元,比上年增长12.44%。

 六、交通服务持续优化,邮电业务稳步前进

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756.88公里,实现通乡油路全覆盖。全县拥有营运车辆211辆,其中:货运车辆60辆;班线客车31辆;出租车105辆;公交车15辆(新增一条德吉村专线)。完成货物运输量89万吨, 货物周转量6.76亿吨公里,比上年下降7.5%;客运量5.1万人次, 比上年下降42%,客运周转量0.31亿人公里,比上年下降17%。

全县邮政业务总量285.21万元。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148户,比上年末下降1.62%;移动电话用户5.1万户,比上年末下降12.07%。全县互联网用户1.35万户,比上年末增长55.56%。

 七、信贷规模稳步提升,保险业务持续发力

12月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32.82亿元,比上年增长12.13%。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5.61亿元,比上年下降0.04%。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16.97亿元,比上年增长7.98%。

全年保险保费收入1135.68万元,比上年增长2.96%。

八、深化教育领域改革,教育事业协调发展

年末全县共有各类学校85所,其中:幼儿园55所,小学25所,九年一贯制3所,完全中学2所。中小学在校学生9676名,其中:小学生5864名,初中生2302名,高中生1510名。在园幼儿人数3270名,教学班数174个,幼教老师269名。全县学前教育入园率93.43%,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100%,高中阶段入学率92.9%。全县共有专任教师674名。

九、文化建设有声有色,医疗卫生服务升级

全县共有乡镇综合文化站9个、群众文化体育馆1个,农家书屋86家,寺院书屋19家,村级文化活动广场实现全覆盖。

年末全县拥有卫生医疗机构137个,其中:县级医疗卫生机构5个、乡镇卫生院10个、村卫生室86个、民营医院2所、个体诊所32所、医务室2所。年末实有病床数382张,卫生职工人数510人(含临聘人员),其中:在编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52人,取得高级职称40人、中级职称65人、初级职称131人。

十、居民收支同步增长,人民生活日益改善

全县全体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29.01元,增长7.4%。全县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409.63元,增长5.7%。全县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140.74元,增长7.1%。

全县全体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2211.71元,比上年增长3.9%。在全体常住居民消费中,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7875.43元,增长1.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9165.53元,增长5.2%。

图片

图片

图片

资料来源:本公报中财政数据来自县财政局;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消费、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消费、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消费、居民消费价格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尖扎调查队;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交通数据来自县交通运输局;邮电业务总量来自县邮政公司、通讯部门;金融数据来自金融机构;保险数据来自保险公司;教育数据来自县教育局;文化数据来自县文体旅游广电局;卫生数据来自县卫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