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昌区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0

选择区域:>>

2020年重庆市荣昌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重庆市荣昌区统计局

2021年3月22日

2021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和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全区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标要求,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经济运行稳定恢复,高质量发展势头强劲。

一、综合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097956万元,比上年增长4.9%。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增加值642633万元,增长6.7%;第二产业增加值3829601万元,增长6.5%;第三产业增加值2625722万元,增长2.2%。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1%,比上年上升0.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4.0%,比上年上升0.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6.9%,比上年下降1.5百分点。

年末全区户籍户数312336户,户籍人口847068人,比上年减少3270人。其中城镇人口412945人,乡村人口434123人。分性别看,男性人口430350人,女性人口416718人,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3。全年出生人口6566人,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5,出生率为7.7‰;死亡人口8597人,死亡率为10.1‰;自然增长率为-2.4‰。

表1 2020年户籍人口数及其构成

指标名称 年末数 比重(%)
户籍总人口(人) 847068 100
其中:城镇人口(人) 412945 48.7
乡村人口(人) 434123 51.3
其中:男性(人) 430350 50.8
女性(人) 416718 49.2

2020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5661人,比上年下降23.7%。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215人,比上年增长6.1%。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4729人,比上年增长23.3%。城镇登记失业率3.41%,比上年增加0.62个百分点

截止2020年,全区共有各类市场主体67514户,比上年增长7.9%。其中内资企业14261户,外资企业26户,个体工商户52511户,农民专业合作社686户。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2186万元,比上年同口径增长8.0%。其中,税收收入177641万元,同口径增长1.0%;非税收收入124545万元,同口径增长19.9。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4705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0%。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87628万元,下降9.6%;教育支出198766万元,增长0.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16491万元,增长2.9%;城乡社区支出71975万元,增长1.0%;卫生健康支出110025万元,增长4.5%。

二、农业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76735万元,比上年增长7.1%。全年粮食播种面积664131亩,粮食产量289101吨,增长0.2%。蔬菜播种面积298647亩,蔬菜产量613601吨,增长5.5%。肉类总产量48647吨,增长8.7%。

 

表2 2020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产品名称 单位 2020年 比上年±%
粮食播种面积 664131 0.2
粮食产量 289101 0.2
#小麦 18 -50.0
 稻谷 175245 -0.1
 玉米 38211 1.3
高粱 5937 -9.2
油料产量 25339 3.0
蔬菜面积 298647 2.8
蔬菜产量 613601 5.5
肉类产量 48647 8.7
#猪肉 33906 11.0
禽肉 12089 3.0
生猪出栏 444715 9.3
羊出栏 20325 4.0
家禽出栏 7891196 2.2
禽蛋产量 12065 12.9
牛奶产量 3405 0.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881275万元,比上年增长6.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 8682075万元,增长7.5%。

表3 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原煤 369491 0.7
商品混凝土 立方米 3639641 25.3
家具 718556 19.8
饲料 1321975 8.6
鲜、冷藏肉 60012 -10.7
精制茶 101448 -5.6
苎麻布 万米 3996 1.3
纸制品 157769 -1.0
不锈钢日用制品 9034 -24.1
阀门 157726 9.1
电子元件 万只 689166 25.2
印制电路板 平方米 664223 9.3
兽用药品 37719 60.4
日用玻璃制品 9270 -30.9

全区建筑业实现增加值948326万元,比上年增长8.1%。年末在荣昌注册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的独立核算建筑业法人企业54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达到191.97亿元,增长15.1%。全年建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746.7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7.9%;房屋建筑竣工面积464.3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2.2% 。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273.74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4.33亿元,下降22.0%;工业投资156.11亿元,增长13.9%;房地产开发投资38.69亿元,增长25.4%。从投资主体看,国有投资下降7.9%;民间投资增长12.7%。从三次产业投资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48.4%;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3.9%;第三产业投资增长4.1%。

表4 2020年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速度

指标名称 完成数 比上年增长(%)
投资总额(万元) 2737420 10.8
按投资类别分  
建设与改造 2350529 8.7
#基础设施 443334 -22.0
房地产开发 386891 25.4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  
国有投资 382790 -7.9
民间投资 2282175 12.7
按三次产业分  
第一产业 100385 48.4
第二产业 1561111 13.9
#工业投资 1561111 13.9
第三产业 1075924 4.1
#房地产业 394633 23.4

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294.23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4%;商品房竣工面积59.98万平方米,增长23.4 %。商品房销售面积101.67万平方米,增长8.6%;其中住宅销售面积78.51万平方米,下降8.8 %。商品房销售额66.02亿元,增长28.0%。

全年完成城市棚户区改造430户。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8.54万平方米,增长39.8%。

表5 2020年房地产开发和销售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及其增长速度

指标名称 2020年 比上年增长(%)
商品房施工面积(万平方米) 294.23 -1.4
#:住宅 224.17 -1.8
新开工面积(万平方米) 59.89 -59.7
#:住宅 46.08 -60.0
商品房竣工面积(万平方米) 59.98 23.4
#:住宅 45.25 23.6
商品房销售面积(万平方米) 101.67 8.6
#:住宅 78.51 -8.8
商品房销售额(万元) 660204 28.0
#:住宅 477048 -0.2

五、国内贸易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602660万元,比上年增长2.5%,占全区生产总值的8.5%。批发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3.8%,零售业销售额同比增长7.7%。住宿和餐饮业实现增加值119780万元,比上年下降3.6%,占全区生产总值的1.7%。住宿业营业额同比增长4.4%,餐饮业营业额同比增长0.9%。

消费品市场平稳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6%。从限额以上法人企业主要商品零售情况看,汽车类增长11.9%,粮油、食品类增长21.5%,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85.0%,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类下降28.2%。

六、对外经济

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158418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0.7%。其中:出口121971万元,下降29.4%;进口36448万元,增长669.8 %。全年实际使用外资金额9543万美元,增长30.8%。其中,外商直接投资2627万美元。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97566万元,比上年增长5.2%,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8%。

全年公路客运量完成3616万人,比上年同期下降38.2%;公路旅客周转量139979万人公里,下降43.8%;公路货运量完成1341万吨,增长47.3%;公路货物周转量153450万吨公里,增长66.8%。

年末全区拥有营运汽车7436辆,其中货车5941辆、客车426辆(含公交车)、出租汽车220辆。

年底全区公路总里程2659.16公里。按行政等级划分:国道(高速公路)100.39公里,省道215.83公里,县道135.29公里,乡道293.81公里,专用公路11.33公里,村道1902.52公里。按技术等级分:高速公路65.80公里、一级公路25.01公里、二级公路244.93公里、三级公路66.43公里、四级公路2196.18公里,等外公路60.81公里。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54704万元,比上年增长8.0%。其中,邮政业务收入14688万元,增长16.4%;电信业务总量40016万元,增长5.2 %。年末固定电话用户数8.62万户,比上年下降9.6%;移动电话用户80.16万户,比上年增长6.0%。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24.31万户,比上年增长14.1%;手机上网用户63.60万户,比上年增长10.0%;互联网络用户78.43万户,比上年增长11.2%。

旅游业加快发展。全年接待游客人数81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6.6%;实现旅游总收入42.38亿元,比上年增长39.9%。年末全区拥有A级旅游景区3个,其中4A级景区1个,3A级景区2个。

八、金融

金融市场稳健运行。全年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89629万元,比上年增长1.2%,占全区生产总值的2.7%。

金融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4371477万元,比年初增加349064万元,增长8.7%。其中,企事业单位存款余额989593万元,比年初下降0.1%;个人储蓄存款余额3346520万元,比年初增长12.4%。年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3760521万元,比年初增加434687万元,增长13.1%。其中,个人经营、个人消费类贷款1002119万元,增长3.8%。不良贷款率为0.29%。

表6  2020年末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

指标 年末数(万元) 比年初±%
金融机构存款余额 4371477 8.7
#企事业单位存款 989593 -0.1
个人储蓄存款 3346520 12.4
金融机构贷款余额 3760521 13.1
#短期贷款 566882 8.6
中长期贷款 3140919 13.7
#个人消费贷款 1002119 3.8
#不良贷款 10749 8.9

保险业稳定发展。全年保险机构实现保费收入95293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4 %。理赔金额26300万元,下降16.8%。

九、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居民收入持续增加。全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973元,比上年增长7.2%。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16885元,增长7.9%;人均经营净收入5506元,增长5.7%;人均财产净收入1706元,增长7.2%;人均转移净收入7876元,增长6.9%。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489元,增长5.5%。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23982元,增长5.7%;人均经营净收入4523元,增长5.5%;人均财产净收入2729元,增长4.3%;人均转移净收入9255元,增长5.6%。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31.30%,比上年下降0.52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4.28平方米,比上年增长0.1%。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34元,增长7.3%。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6936元,增长7.4%;人均经营净收入6883元,增长7.4%;人均财产净收入271元,增长6.7%;人均转移净收入5944元,增长7.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2727元,增长8.0%;其中,衣着795元,增长6.7%;居住2138元,增长6.2%;生活用品及服务1104元,增长8.6%;交通通信1450元,增长7.3%;教育文化娱乐1200元,增长7.1%;医疗保健1032元,增长7.8%。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38.23%,比上年增长1.53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4.36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06%。

表7 2020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其增长速度

指标 全区常住居民 城镇常住居民 农村常住居民
绝对量(元) 比上年增长(%) 绝对量(元) 比上年增长(%) 绝对量(元) 比上年增长(%)
人均可支配收入 31973 7.2 40489 5.5 20034 7.3
工资性收入 16885 7.9 23982 5.7 6936 7.4
经营净收入 5506 5.7 4523 5.5 6883 7.4
财产净收入 1706 7.2 2729 4.3 271 6.7
转移净收入 7876 6.9 9255 5.6 5944 7.1

社会保障建设稳步推进。全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4.80万人,比上年下降0.03%。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145462人,比上年增长16.8%。城镇登记失业人数472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41%。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63624人,增长23.7%;领取失业保险人数2183人,增长20.7%。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47459人,增长8.2%。全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17828人,增长13.2%。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53318人,下降2.3%;全年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基金总支出58099万元,增长5.8%。生育保险参保人数72488人,增长21.0%。

十、教育、科学技术和文化

全区共有区属各类学校295所。其中,普通中学 20所(含4所高完中),中等职业学校1所,小学121所,幼儿园151所,特殊学校1所。在职教职工8476人,其中公办教师6214人,民办教师2262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2357人,在校生5850人,毕业生1645人;普通高中招生4774人,在校生14127人,毕业生4804人;普通初中招生8927人,在校生26420人,毕业生8723人;小学招生6696人,在校生43721人,毕业生8895人;学前教育招生9133人,在校生20018人,毕业生9022人;特殊学校招生13人,在校生186人,毕业生4人。2020年全年全区初中入学率为100%,小学的入学率为100%。

全年高新技术企业103家,高新技术产品52个。全年获得专利授权875件。

全区共有中国驰名商标3件;地理标志量7件。

全区共有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剧场、影剧院5个,体育场馆2998个。有线电视用户15.87万户。出版发行报纸128.60亿份,出版发行期刊142198份。

十一、卫生和社会服务

年末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19个,其中,医院12个,乡镇卫生院1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个,诊所类(含门诊部、医务室)140个,村卫生室24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健康行政综合执法支队1个,中心血库1个,妇幼保健院1个,卫生健康培训学校1所。共有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数4258张。全区共有卫生技术人员5171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2037人,注册护士2283人。

年末全区共有9779户16884人享受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比上年增加2439人,增长16.9%,其中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4031户,比上年增加205户,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6323人,比上年增加401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5748户,比上年增加967户,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10561人,比上年增加2038人。全年共救助城乡低保对象16884人,发放低保金8964万元,其中农村低保发放4960万元,城镇低保发放4004万元。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人数5157人。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620元/月,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496元/月,分别比上年增长6.9%和12.7%。

十二、资源和安全生产

当年降水量1122毫米,比上年增长14.3%。建成区园林绿化覆盖面积1576.85公顷。

全年全区全社会用电量13.70亿千瓦时,增长8.4%。其中城乡居民生活用电4.49亿千瓦时,增长8.5%;工业用电量6.79亿千瓦时,增长9.2%。

2020年全区共发生11起生产安全死亡事故,死亡12人。同比事故起数减少4起,下降26.7%;死亡人数减少3人,下降20.0%。其中,道路运输行业发生5起客货运道路运输事故,死亡5人。

注:

1、本公报中2020年的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最终数据以《2021荣昌统计年鉴》为准。肉类产量为上报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不等的情况。

2、2016-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根据第四次经济普查资料进行了修订,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有资质的建筑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规模以上服务业等行业统计标准:

规模以上工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

有资质的建筑业:有总承包、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资质的建筑业法人单位。

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法人单位。

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法人单位。

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法人单位。

规模以上服务业:一定规模以上的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等行业。

4、基础设施投资指用于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和邮政业,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等的投资。

5、常住人口 是指在本乡镇(街道)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或虽居住不满半年但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人口以及户口待定人口。

6、户籍人口 是指公民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已在其经常居住地的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常住户口的人。这类人口不管其是否外出,也不管外出时间长短,只要在某地注册有常住户口,则为该地区的户籍人口。户籍人口数一般是通过公安部门的经常性统计月报或年报取得的。

7、可支配收入 是指调查户在调查期内获得的、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调查户可以用来自由支配的收入。可支配收入既包括现金,也包括实物收入。按照收入的来源,可支配收入包含四项,分别为: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计算公式为:

可支配收入=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

其中:经营净收入=经营收入-经营费用-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生产税-生产补贴)

财产净收入=财产性收入-财产性支出

转移净收入=转移性收入-转移性支出

8、恩格尔系数 是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全部消费支出的比重。

9、公报中水资源数据为初步数据。

10、教育数据中没有包括西南大学荣昌校区、益民技校、永荣技校。

11、部份数据由于计量单位取舍不同而产生的计算误差未作机械调整。

12、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户籍人口、交通运输事故死亡数据来自区公安局;就业、失业、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区人力社保局、医保数据来自区医保局;各类市场主体、商标数据来自区市场监管局;财政、金融、保险数据来自区财政局;教育数据来自区教委;农村危旧房改造、城市棚户区数据来自区住房城乡建委;进出口、利用外资数据来自区商务委;交通运输数据来自区交通局;邮政数据来自区邮政荣昌分公司;用电量来自区经济信息委;通信数据来自区大数据发展局;旅游数据来自区旅游景区管委会;科技、专利数据来自区科技局;文化数据来自区文化旅游委会;卫生数据来自区卫生健康委;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数据来自区民政局;水资源数据来自区水利局;部分资源数据来自区城管局;安全生产事故数据来自区应急局;其他数据来自区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