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0

选择区域:>>>

普洱市统计局

2021年6月

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和干旱、虫灾等叠加影响,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有力有效推动生产生活秩序恢复,全市国民经济稳步复苏,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各项社会事业繁荣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2]945.4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5.13亿元,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228.62亿元,下降4.2%;第三产业增加值481.66亿元,增长5.0%。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2.34:26.83:50.83调整为24.87:24.18:50.95 。全市人均生产总值39172元,比上年增长3.2%。非公经济增加值439.64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6.5%,比上年增长0.8%。

年末全市常住总人口 240.50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70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97.49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40.53%,比上年末提高0.43个百分点。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7435人,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4906人。年末全市城镇实有登记失业人数1107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33%,比上年提高0.02个百分点。

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1.31亿元,比上年增长2.9%,其中,增值税完成14.77亿元,下降17.0%;企业所得税完成1.73亿元,下降5.5%;个人所得税完成0.56亿元,下降5.6%。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23.55亿元,比上年增长7.3%。其中,教育支出49.75亿元,增长8.9%;卫生健康支出40.93亿元,增长20.0%;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4.49亿元,增长10.9%;农林水支出63.43亿元,增长24.4%。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为104.1%,比上年上涨4.1%,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8.9%。商品零售价格上涨2.9%,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20.3%。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0.8%,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0.6%。

二、农业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385.88亿元,比上年增长   5.8%。其中,农业产值177.88亿元,增长6.4%;林业产值   73.99亿元,增长6.8%;牧业产值108.29亿元,增长4.8%;渔业产值16.75亿元,增长1.1%;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8.97亿元,增长5.5%。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42236公顷,比上年增长0.1%;粮食产量达120.00万吨,比上年增长1.4%。

全年茶叶产量11.92万吨,增长3.8%;油料产量2.15万吨,增长14.3%;烤烟产量4.99万吨,增长0.5%;蔬菜产量61.91万吨,增长9.6%;水果产量36.21万吨,增长21.5%;咖啡产量6.93万吨,下降8.4%;水产品产量16.06万吨,下降2.4%;全年木材产量 243.03万立方米,增长7.0%。

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99万公顷,有效灌溉面积累计达15.64万公顷,增长6.7%;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32万公顷,节水灌溉面积累计达6.00万公顷,增长5.7%。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20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137.46亿元,比上年下降4.8%。规模以上工业[3]增加值下降4.5%。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下降53.7%,国有控股企业下降5.1%,股份制企业下降6.0%,私营企业增长2.2%。分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1.2%,制造业增加值下降2.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下降7.2%。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8.8%,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13.7%,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下降8.9%,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下降13.5%,造纸和纸制品业增长15.5%,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23.5%,医药制造业下降8.6%,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2.9%,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18.2%,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下降7.2%。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43.03亿元,比上年下降4.2%;实现利税总额34.50亿元,增长16.1%,其中,实现利润21.51亿元,增长44.3%。

    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91.27亿元,比上年下降3.0%。属地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 176.88亿元,比上年下降3.2%。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比上年增长19.7%。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85.2%,第二产业投资增长38.4%,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9.2%。产业投资增长92.7%,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17.0%。民间投资增长6.6%,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21.4%。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5.1%,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58.2%。

2020年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达80.36亿元,比上年下降7.9%,其中,住宅投资55.99亿元,下降6.3%;办公楼投资0.56亿元,下降48.1%;商业营业用房投资12.65亿元,下降 2.5%;其他投资11.15亿元,下降17.0%。

全年房屋施工面积677.92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6.9%;房屋竣工面积35.14万平方米,下降66.7%;商品房销售面积   116.56万平方米,增长6.4%;商品房销售额71.58亿元,增长 2.0%。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2020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2.29亿元, 比上年下降7.5%。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44.48亿元,下降7.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7.81亿元,下降8.7%。按消费形态统计,商品零售额247.50亿元,下降5.8%;餐饮收入44.79亿元,下降16.1%。

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和餐饮业[5]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4.2%,饮料类下降21.8%,烟酒类下降23.9%,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11.7%,化妆品类下降5.7%,金银珠宝类下降35.4%,日用品类下降3.8%,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3.7%,书报杂志类增长20.1%,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下降26.5%,中西药品类增长8.3%,文化办公用品类下降2.2%,家具类下降17.2%,石油及制品类下降15.8%,机电产品及设备类下降11.0%,汽车类下降16.8%。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68.27亿元,比上年下降8.1 %。其中,进口50.67亿元,下降10.4%;出口17.59亿元,下降0.8%。一般贸易进出口完成22.12亿元,增长3.8%,边境贸易成交额40.05亿元,增长20.7%。

全年共实施各类经济合作项目281项。其中,上年结转项目217项,当年新增项目64项。合同(协议)总投资2015.8亿元,下降12.1%。其中,省外到位资金1485.7亿元,下降12.8%。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为31.19亿元,比上年增长5.2%。全年货物运输总量5871万吨,比上年增长11.4%;货物运输周转量720461万吨公里,增长7.7%。旅客运输总量1791万人次,比上年下降34.7%;旅客运输周转量 206471万人公里,下降29.2%。年末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达到32.3万辆,比上年增长9.0%。年末公路通车里程为27779.0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566.36公里,一级公路21.63公里,二级公路1103.64公里。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227.58亿元,比上年增长29.49%。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22亿元,增长9.05%;电信业务总量226.36亿元,增长29.62%。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13.11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261.55万户,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274.66万户,比上年末增加4.07万户。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63.93万户。

全年接待海外旅游者(包括口岸入境一日游)1.23 万人次,比上年下降90.9%;实现旅游外汇收入795.53万美元,下降90.8%。全年国内旅游者2059.3万人次,比上年下降49.9%;国内旅游收入230.73亿元,下降47.3%。全年实现旅游业总收入 231.28亿元,下降47.8%。

七、金融

全年金融业实现增加值41.54亿元,比上年增长5.4 %。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012.93亿元,比上年增长9.2%,其中,住户存款余额637.96亿元,增长12.1%。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973.68亿元,增长14.4%,其中,住户短期消费贷款余额207.64 亿元,增长7.3 %;住户中长期消费贷款余额274.49亿元,增长16.6%。

八、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658元,比上年增长3.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66元,比上年增长7.5%。城镇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1928元,比上年增长1.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1037元,比上年增长6.9%。全市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95620元,比上年增长6.4%。

 

 

年末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30.4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24万人。其中,参保职工23.22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7.25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47.19万人,增加5.42万人。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2.70万人,增加0.85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21.62万人,增加3.11万人。全市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3.31万人,增加0.87万人。全市参加工伤保险人数25.15万人,增加4.83万人。

九、教育、科学技术和文化体育

2020年,全市共有高等院校1所,中专学校4所,职业高中11所,普通中学132所,小学479所,幼儿园498所。全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2864人,在校学生10846人,毕业生4063人;中专(含技校)学校招生2889人,在校生7657人,毕业生2066人;职业高中招生3868人,在校生11537人,毕业生3756人;普通中学招生42173人,在校生121344人,毕业生38216人;普通小学招生31486人,在校生192277人,毕业生29339人;幼儿园在园幼儿81657人。学前三年儿童毛入园率89.72%,适龄儿童入学率99.86%,小学毕业生升学率97.44%,初中毛入学率107.37%,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6.64%,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0.12%,残疾儿童入学率99.12%。

全年共组织实施科技项目145个,投入经费3668万元,比上年增长24.2%;专利申请583项,比上年增加97项;获得专利授权461项,比上年增加169项。

年末全市共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23个,文化馆11个,公共图书馆11个,博物馆8个。全市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9.0%和99.5%。全市共有调频、电视转播发射台44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7座,有线电视实际用户21万户。

全年普洱运动员在参加省级比赛中获金牌29枚,银牌20枚,铜牌21枚;在全国比赛中获金牌2枚,铜牌1枚。

十、卫生和社会服务

2020年末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7]626个。其中:医院 69 个(政府办医院23个,民营医院46个),乡镇卫生院(含10个分院) 11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 19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 364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1个,妇幼保健院11个,卫生监督所11个。卫生机构实有病床17179张,比上年增加1184张。卫生技术人员17870人,比上年增加1568人,其中,执业医师4407人,执业助理医师1235人,注册护士7735人,药剂师 726人,技师(检验人员)659人。年末共有村卫生室995个,乡村医生2237人,卫生员120人。

十一、资源、环境和应急管理

2020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整体好于上年,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98.1%,10县(区)政府所在地年评价结果均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要求,酸雨出现频率为0。全市地表水环境质量较为稳定,地表水水质达标率为96.7%,与上年相比提高1.2个百分点。

全年全市完成人工造林面积19326公顷,森林抚育面积7157公顷。森林覆盖率74.59%。

全年水资源总量269.01亿立方米。年末全市建成水库(塘坝)820座,其中,中型水库23座,小型水库303座,塘坝494座。年末全市水利工程蓄水总量51846万立方米(包括大中小型水库及塘坝),比上年增长62.5%。全年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418.24平方公里。

全年能源消费总量421.14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0.93%。全年全社会用电量为41.08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48 %。在规模以上工业主要能源消费量中,原煤消费量115.24万吨,下降7.55%;电力消费量18.61亿千瓦时,增长3.91%。全市单位GDP能耗比上年下降1.56%,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增长3.98%,单位GDP电耗下降 2.14 %。

全年农作物自然灾害受灾面积12.97万公顷。全年因洪涝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0.75亿元,因旱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19亿元,因低温冷冻造成直接经济损失0.25亿元。

全年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103人,比上年下降12.0%,其中:工矿商贸事故死亡39人,增长69.6%;道路运输事故死亡63人,下降33.0%;煤矿事故死亡1人,上年为0。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676.1万元。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109人,比上年减少0.022 人。

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按照国家统计局每人每年生活水平2300元(2010年不变价)的现行农村贫困标准测算,2020年全市60.05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累计实现净脱贫人口64.85万人,9个贫困县全部摘帽,76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绝对贫困历史性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