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市义安区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0

选择区域:>>

2020年,面对百年不遇之“大疫情”和历史罕见之“大汛情”以及复杂严峻的内外部环境,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科学统筹疫情防控、防汛救灾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全区经济发展稳中向好、人民生活福祉持续增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为加快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现代化幸福新义安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2]158.8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4.47亿元,增长1.4%;第二产业增加值66.68亿元,增长6.2%;第三产业增加值77.64亿元,增长1.8%。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9.1:42.5:48.4调整为9.1:42.0:48.9,其中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3.6%。

  2020年全区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
                 单位:亿元
指    标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地区生产总值 158.80 3.9
#第一产业[3] 14.47 1.4
第二产业 66.68 6.2
第三产业 77.64 1.8
#农林牧渔业 15.02 1.5
    工  业 53.37 5.9
    建筑业 13.35 7.7
批发和零售业 9.87 0.7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14.22 -0.7
    住宿和餐饮业 2.45 1.3
    金融业 9.67 4.1
    房地产业 18.64 5.4
    其他营利性服务业 5.79 0.2
    其他非营利性服务业 16.41 2.5

全年新增个体工商户2079户,新增私营企业1247户。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6%。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23.13亿元,比上年增长1.7%。其中,农业产值13.50亿元,增长1.9%;林业产值2.25亿元,增长2.6%;牧业产值3.23亿元,下降6.7%;渔业产值2.96亿元,增长9.4%;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18亿元,增长3.2%。

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9333公顷,比上年增加1930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7197公顷,增加17公顷;油料播种面积7235公顷,增加1733公顷;棉花播种面积40公顷,与去年持平;蔬菜播种面积3509公顷,增加123公顷。

全年粮食产量97997吨,比上年减产2.3%。油料产量20828吨,增产29.9%。棉花产量29吨,减产43.1%。蔬菜产量103429吨,增产5.0%。

2020年全区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
    单位:吨
产品名称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粮食 97997 -2.3
#稻谷 74969 -3.2
   油料 20828 29.9
     #油菜籽 20201 31.3
      花生 578 -2.4
   棉花 29 -43.1
   蔬菜 103429 5.0
   水果 24116 7.1

年末全区生猪存栏39809头,比上年增长7.2%;全年生猪出栏31619头,减少9.5%。肉类总产量7002吨,减少4.5%。禽蛋产量6797吨,减少3.5%。水产品产量16267吨,增长4.6%。

2020年全区牧渔业主要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
产 品 名 称 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肉类总产量 7002 -4.5
生猪出栏量 31619 -9.5
年末生猪存栏数 39809 7.2
禽蛋产量 6797 -3.48
水产品产量 16267 4.6
 #鱼类 11964 1.4

全年造林面积285公顷。年末森林覆盖率为32.5%。

年末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26.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1%。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13822吨,下降4.9%。农药施用量329吨,下降3.2%。农用薄膜使用量293吨,下降0.7%。

年末全区累计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3户,其中省级11户。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完成产值5.70亿元,比上年增长1.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53.37亿元,比上年增长5.9%,工业经济发展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0.8%,拉动GDP增长2.4个百分点。

年末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97户。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178.52亿元,比上年增长12.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4.44亿元,增长6.4%。分注册类型看,内资企业产值178.30亿元,增长13.1%;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产值0.22亿元,下降90.3%。从主导行业看,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增长22.0%,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0.3%,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6.4%,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86.0%,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增长23.3%,电力生产和供应业下降6.9%,铁路和其他运输设备业下降23.3%,金属制品业增长122.1%。

年末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企业33户。全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36.27亿元,增长23.2%。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火力发电量比上年下降6.5%;水泥下降11.1%;水泥熟料下降2.3%;粗钢增长5.3%;贵重金属下降27.3%;石膏板下降5.0%。

2020年全区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
产品名称 单 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发电量 亿千瓦时 56.5 -6.5
粗  钢 万吨 122.6 5.3
水泥熟料 万吨 495.9 -2.3
贵重金属 公斤 1551.1 -27.3
水 泥 万吨 122.7 -11.1
石膏板 万平方米 4065.8 -5.0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95.50亿元,比上年增长23.0%;实现利税总额31.40亿元,增长61.1%,其中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24.09亿元,增长68.4%。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13.35亿元,比上年增长7.7%。年末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50户,完成总产值37.33亿元,增长13.6%;实现营业收入20.35亿元,增长61.4%。全年资质以上建筑业房屋施工面积152.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8.67万平方米;资质以上建筑业房屋竣工面积37.2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3.29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 97.60亿元,比上年增长2.8%。其中,工业技术改造投资17.73亿元,下降1.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08亿元,下降21.2%;第二产业投资41.21亿元,增长5.5%,其中工业性投资41.21亿元,增长5.5%;第三产业投资55.31亿元,增长4.9%。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1.58亿元,比上年下降13.6%。商品房施工面积180.42万平方米,增长15.7%;当年新开工面积31.2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5.1%。商品房销售面积38.76万平方米,增长19.8%,其中住宅销售面积35.9万平方米,增长46.6%;商品房销售额18.16亿元,增长15.5%,其中住宅销售额15.9亿元,增长42.4%。

全年全区5000万元及以上投资项目93个,比上年增加15个,其中当年新开工项目58个。生态水环境综合治理及配套设施工程PPP项目、义安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等33个亿元以上重点项目顺利开工;嘉铜金属制品产业园项目、年产180万枚半导体晶圆再生项目等项目进展迅速;东部城区路网工程建设项目、铜陵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基础设施综合提升项目等亿元以上项目建成运营;轧钢节能升级技术改造项目、封闭料棚工程项目等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拓基广场、红星路以东锦绣路以南10号地块项目(富贵村一期)等房地产项目已完工并交付安置。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90亿元,比上年增长2.9%。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0.88亿元,下降0.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2.02亿元,增长6.7%。按消费类型统计,餐饮收入8.37亿元,增长11.3%;商品零售额34.53亿元,增长1.0%。

年末全区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企业(单位)[7] 63户,比上年净增16户;实现消费品零售额7.12亿元,增长2.3%。其中,粮食、食品类下降0.2%,饮料类下降76.5%,烟酒类下降19.1%,日用品类增长23.1%,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38.5%,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下降29.5%。

六、对外经济

全年进出口总额1831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0.2%。其中,出口5930万美元,增长31.5%;进口12385万美元,增长29.7%。

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863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2.1%。实际利用省外资金133.7亿元,增长10.5%。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4.22亿元,比上年下降0.7%。年末境内铁路总里程74.8公里,等级公路1421公里,其中高等公路69公里。年末农村公路总里程1129公里,其中县道276公里,乡道381公里,村道472公里,农村公路密度达到134公里/百平方公里。

年末全区机动车拥有量58138辆,比上年增长16.9%,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39397辆,增长13.8%。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2.40亿元,比上年增长6.6%。其中,邮政业务总量0.33亿元,下降5.6%;电信(含电信公司、移动公司、联通公司)业务总量2.07亿元,增长8.8%。年末城乡固定电话用户0.90万户,下降19.9%;移动电话用户25.28万户,增长2.8%;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6.26万户,下降6.3%。

全年国内旅游总收入14.00亿元,比上年下降44.0%。接待国内游客230万人次,下降48.9%。年末全区共有国家4A级景点(区)3处、3A级景点(区)3处。年末全区三星级及以上的农家乐共有65家,其中五星级4家、四星级13家、三星级48家。年末全区省级旅游度假区2个,省级优秀旅游乡镇2个,省级特色景观旅游名镇2个;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1个,省级特色景观旅游名村3个,省乡村旅游示范村5个。

八、财政和保险业

全年财政收入38.88亿元,比上年增长5.5%。其中,上划中央财政收入23.03亿元,下降3.8%;地方财政收入15.85亿元,增长22.7%。在收入构成中,各种税收收入34.36亿元,占财政收入88.4%。其中,增值税增长19.7%,企业所得税下降17.1%,消费税增长41.6%。

全年财政支出32.21亿元,比上年增长4.5%。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98亿元,下降49.6%;公共安全支出1.36亿元,下降27.9%;教育支出4.10亿元,下降24.3%;科学技术支出4.33亿元,增长34.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26亿元,增长14.9%;卫生健康支出2.13亿元,增长4.2%;节能环保支出0.20亿元,下降58.5%。教育等十三大类民生支出27.75亿元,占总支出86.1%。

全年保险业保费收入1.20亿元,比上年下降8.0%。其中,财产险业务保险保费收入0.58亿元,下降20.4%;人身险业务保险保费收入0.62亿元,增长7.9%。全年保险赔(给)付支出0.46亿元,下降7.7%。其中,财产险业务赔款支出0.32亿元,下降17.4%;人身险业务赔款(给付)支出0.14亿元,增长25.6%。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区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所,在校学生1769人,专任教师110人。基础教育学校(园)80所,其中普通中学 20所、小学24所、幼儿园36所;在校学生25637人,其中普通中学9584人、小学10765人、幼儿园5288人[8];专任教师2458人,其中普通中学1192人、小学891人、幼儿园375人。

2020年全区各类教育发展情况

单位:人

指   标 招生数 在校生数 毕(结)业生数
中等职业 631 1769 408
高 中 1218 3515 1187
初 中 1870 6069 2171
小 学 1708 10765 2020
幼儿园 1803 5288 2063

全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54.82亿元,比上年下降2.1%,实现增加值10.47亿元,增长4.4%。全区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3家,拥有省级创新型企业1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5家。拥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众创空间  1个,拥有省级博士后工作站3个、省级科技孵化器1个。全年获批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2项,获得上级资助资金130   万元。全年申请专利582件,其中发明专利135件;授权专利399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40件。

全年商标注册申请817件,比上年增长22.1%。年末全区拥有国家级驰名商标1件,省级著名商标46件,其中当年争创2件;拥有省级及以上名牌产品16个。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区拥有文化馆(站)1个,剧院、影剧院1个,艺术表演团体4个。公共图书馆1个,图书总藏量24万册。档案馆1个,馆藏档案31.85万卷册,馆藏资料1.13万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全区建成8个乡镇文化站、103个农家书屋和14个公共电子阅览室。全年共举办大型文化活动17场,群众性文化活动160次,专业文艺团体演出117场,各类表演团体送文化下乡130  场。全区有线电视用户达3.90万户,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100%。

年末全区15个医院、卫生院中,拥有床位数921张,技术人员1180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7.66‰;婴儿死亡率5.36‰;产妇住院分娩率保持100%。

年末全区拥有体育场馆2处。全年举办全民健身活动29次,参加活动总人数5490余人次。成功举办了第五届校园足球联赛,组织开展了义安区第五届“万步有约”职业人群健走大赛等大型群体活动。我区运动健儿在市级以上比赛中获第一名25人次,第二名20人次,第三名16人次。

全年销售体育彩票1469万元,比上年下降16.2%。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353元,比上年增长6.3%。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489元,增长4.8%;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2373元,增长2.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478元,增长7.7%;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1536元,增长6.6%。

年末全区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4236人,比上年下降12.0%;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169291人,比上年下降72.8%;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53979人,下降0.7%。生育保险参保人数21798人,增长1.4%。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6788人,增长3.3%。工伤保险参保人数24552人,增长1.9%。年末,全区共有10480人享受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增长2.8%;发放低保保障金6292万元,增长14.1%。

全区拥有各类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11个,拥有床位总数达1477张。全区五保供养1106人,其中分散供养811人,集中供养295人。提高五保供养标准,分散、集中供养人均645元/月,比上年提高44元,全年共发放五保供养资金997万元。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603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率达63.5%,就业困难人员帮扶就业率达89.7%。开发公益性岗位     419个。全年共开展各类就业技能培训1593人,当年共发放小额担保贷款4660万元,增长31.3%。

十二、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美好乡村全年基本建成8个特色自然村。截至年末,全区已建成省级中心村80个,整治市级中心村16个、特色自然村21个,打造美好乡村建设综合示范带15条,共完成7个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入选“全国美丽宜居村庄示范村庄”3个、“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2个。

全年城区空气质量优良以上天数343天。全区PM10年平均浓度为62.1微克/立方米,PM2.5年平均浓度为30.8微克/立方米。工业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率100%,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100%,工业烟尘排放量达标率100%。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1957吨,比上年下降3.6%,烟(粉)尘排放量2710吨,下降5.1%,氮氧化物排放量4468吨,下降4.5%。

全年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12起,死亡14人。其中,生产经营性道路交通事故6起,死亡6人;工矿商贸类事故6起,死亡8人。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0882人。

注:

[1]本公报中数据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则,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2020年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相关数据拟于2021年6月份左右发布,公报中不再单独发布人口和就业人员相关数据。

[2]地区生产总值及各产业、行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国家统计局对三次产业和行业实行相对分离的划分标准,第一产业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第二产业指工业(不含开采辅助活动,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4][6][7]2011年国家统计制度改革,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法人单位;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为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项目和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企业法人单位;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法人单位、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及大个体、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及大个体。

[5]规模以上工业数据含新桥矿业有限公司数据。

[8]幼儿园人数为学前教育幼儿总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