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水江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0

选择区域:>>

2020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全市经济运行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社会民生持续改善,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完美收官交出了合格答卷。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238.3亿元,同比增长3.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3亿元,同比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106.4亿元,同比增长5.0%;第三产业增加值119.5亿元,同比增长2.5%。三次产业结构比为5.1:44.7:50.2,三次产业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分别为4.4%、64.5%、31.1%,分别拉动全市GDP增长0.2个、2.4个、1.2个百分点。

二、农 业

2020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1.5亿元,增长4.4%。其中,农业产值6.96亿元,增长2.5%;林业产值0.65亿元,增长10.9%;牧业产值12.42亿元,增长5.9%;渔业产值0.81亿元,下降3.6%,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0.65亿元,增长6.5%。

全市耕地面积7161公顷,平均质量等级为3.70等。全市粮食生产总播种面积0.69万公顷,粮食总产量4.05万吨,其中稻谷播种0.51万公顷,产量3.27万吨;玉米种植面积0.09万公顷,产量0.52万吨;薯类种植面积0.03万公顷,产量0.49万吨。蔬菜生产面积(含复种)4.68万亩,产量7.85万吨;水果产业种植面积5万亩,产量8万吨。生猪出栏25.8万头,存栏20.1万头;牛出栏1.7万头,存栏2.8万头;羊出栏7.6万头,存栏6.8万头;家禽出笼269.2万羽,存笼137万羽。

全市共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5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603家,家庭农场197家,中国驰名商标1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1个。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市级示范园3个,市县级产业园10个;省级五星级农庄4家,四星级农庄7家,三星级农庄3家。

 

三、工业与建筑业

2020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完成92.2亿元,同比增长5.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4%。118家规模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9.18%,实现利润总额13.4亿元,完成税收总额14.5亿元。全年新增入规工业企业16家。

全市生产原煤 119.4万吨,同比下降0.7%;发电量71.2亿千瓦时,下降11%;钢材299.3万吨,增长1.5%;纯碱19万吨,增长1.4%;水泥236.9万吨,下降9.2 %;锑品7.2万吨,增长3.7%;紧固件21万吨,同比增长22.8%;耐火材料产量25.9万吨,同比增长24.9%。

全年累计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8.2亿元;建筑业增加值14.3亿元,同比增长1.8%。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27.62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12.19万平方米。全年实施城建项目17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6亿元,其中涟溪河截污管网二期工程全面完成竣工验收,人防1515主体工程和110KV浪中线改迁基本完工。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20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6%。其中,产业投资增长2.2%,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68.7%;工业投资增长25.4%,工业技改投资增长32%,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3.7%。全市产业投资增长2.2%,其中技改投资占比为34.3%,高新技术产业占比为17.4%。全年施工项目288个,新开工180个,新引进项目46个,总投资额超过120亿元。全年实施重点推进项目87个,累计完成51.7亿元。22个娄底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1.41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44%,35个重大项目完成投资24.7亿元,为年度计划的88.2%。

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13.5亿元,其中住宅投资9.9亿元,商业营业用房投资2.6亿元。商品房销售面积 32.1万平方米,完成销售额15.4亿元。

五、内外贸易

2020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2.3亿元,同比下降2.5%。全年新增外贸企业8家,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31.91亿元,内联引资实际163.7亿元,实际利用外资到位7540万美元。

全市电子商务产业园入驻企业共169家,全年电子商务线上交易额达28亿元,培育跨境电商7家,跨境电商业务首次“破零”。电商销售农产品零售额1.5亿元,贫困村农产品线上交易额364万元。开设农村淘宝服务站58个,建成村级服务站点345个。麻辣魔方、华新水泥被认定为全省电子商务示范企业。

全年完成销售出库与轮换收购入库11365吨稻谷。其中,省级储备粮轮换4115吨,市级储备粮轮换2500吨,新增省级储备粮2500吨。

六、交通、邮电、旅游

全年完成农村公路提质改造15.1公里;新建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12.7公里。全市行政村通客车率达100%;全市机动车保有量6.9万辆,其中小汽车3.3万辆,摩托车3.5万辆,重型货车1.7万辆。

全市完成邮电业务收入7.3亿元,其中,邮政业务收入0.36亿元,电信业务收入6.93亿元;完成邮政业务总量0.87亿元。

全年旅游总收入完成34.36亿元,接待旅游人次386.18万人次;铎山镇眉山村入选第二批湖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乡村名单,鑫瀚休闲农业园被评为湖南省五星级乡村旅游区(点)。成功举办杨梅文化节、新田蓝莓采摘节、水云峰黄桃节等美丽乡村体验游活动。

七、财政、金融与保险

2020年,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22亿元,税收收入13.82亿元,税收占比85.2%;完成地方财政收入8.67亿元,税收收入6.27亿元,税收占比72.4%;上划中央收入5.9亿元,上划省级收入1.6亿元。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0.1亿元。

全市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39亿元,较年初增加17.4亿元。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190.6亿元,较年初增加21.2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61.6亿元,较年初增加3.5亿元。其中住户贷款55.9亿元,较年初增加10.5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105.6亿元,较年初减少7亿元。贷存比为67.6%。

全年完成保费收入4.5亿元,证券交易额390.8亿元。

八、科技和教育

2020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完成高新技术产值224.1亿元,实现增加值51.8亿元,同比增长9%。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家。全年发明专利申请量317件、授权量9件。

全市共有基础教育学校(含幼儿园)165所,其中:高级中学2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1所,初级中学1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5所,小学57所(含12个小学教学点),幼儿园73所,特教学校1所。共有职业教育中学5所。全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1868人,在校生4385人,毕业生1629人;普通高中招生2827人,在校生8021人,毕业生2352人;初中学校招生数5100人,在校生16356人,毕业生5247人;普通小学招生5661人,在校生36511人,毕业生5081人;特殊教育招生16人,在校生158人;幼儿园在园幼儿11156人;2所民办学校在校生1163人。全年落实义务教育保障资金4038.9万元。

九、文化、体育和卫生

2020年,市图书馆、市文化馆、市美术馆、市体育馆全年免费开放场馆达500场次,接待人数超过10万余人次;送戏下乡文艺演出65场,送公益电影入村1416场,受益群众10万余人次。全年举办12期免费开放培训班,承办执行文艺演出类活动36次。

2020年,承办执行体育赛事活动10余次,成功承办省级大型体育赛事“锡矿山红军行”徒步越野活动。

2020年,全市有综合医院19所,中医院1所,妇幼保健院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个,卫生院6所,其他医疗服务机构374个,拥有床位数2630张。卫生技术人员3510人,执业医师1218人,执业助理医生237人,注册护士1820人。全市注册全科医生173人,驻村覆盖率100%,家庭医生签约常住人口签约率70.64%,其中重点人群签约率90%以上,贫困人口签约率100%,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人群签约率100%。全年完成妇女“两癌”筛查12136人次;农村孕产妇免费筛查2498例;孕中期产前免费筛查1183人;孕产妇艾梅乙检测834人;救治尘肺农民工病人79例。5岁以下儿童死亡5 例,死亡率为2.43 ‰。

2020年,全市共调配84名医护人员支援娄底中心医院、疾控中心、集中医学观测点开展工作,派遣援鄂医生2人,派驻校医69人,进行患者出院跟踪随访和健康管理236人次。市人民医院和中连乡卫生院共配备感染性病房59间68张床位。市疾控中心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共开展核酸检测8777人次。

十、资源、环境和应急管理

全市全市森林覆盖率41.34%,林木绿化率51.89%,活立木76.69万立方米;国有林场森林资源管护面积为6390亩。全年完成营造林1.9万亩,其中重点工程造林0.6万亩;森林抚育2.8万亩,封山育林2.26万亩。

全市行政村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100%,城镇污水处理率85.7%。全年新建污水管网4.18公里,雨水管网3.18公里,改造污水管网2.05公里。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23天,增加27天,优良率为88.5%,同比提高7.7个百分点;资江入境球溪断面、出境郭家桥断面水质达标率均为100%,资江郭家桥断面水质首次达到II类。

全年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4起,死亡4人;其中道路交通事故3起,死亡3人。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017。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20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647元,同比增长5.8%。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376元,增长5.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114元,增长9.4%。

全年完成新增城镇就业人员6281人,安排失业人员再就业2869人,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1100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279人,职业技能培训5200人,新增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657人,贫困家庭“两后生”技能培训53人。全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全市社会保障卡持卡33.3万人;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21.2万人、6.2万人、4.9万人。

全市共有养老服务中心1处,敬老院8所。城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分别为每人每月550元、335元;农村低保标准提高至每人每年4020元,兜底1955户3809人。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和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每人每月提标至65元/月,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发放人数为37323人,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发放人数为24611人。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4068个,新改建农村卫生厕所3185个。

附注:1.本公报中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生产总值(GDP)、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