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蓬江区统计局
(2008年3月26日)
2007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围绕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工作部署,紧紧依靠全区人民,以“全面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蓬江”为奋斗目标,着力调整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资源要素环境状况改善,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人们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 合
全区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初步核算,2007年全区生产总值完成253.96亿元,同比增长18.37%,增幅比上年提高1.37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4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31.32亿元,同比增长20.93%;第三产业增加值117.18亿元,同比增长16.45%。全区人均生产总值4.38万元,三大产业比重为2.15:51.71:46.14。
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全年已投产、在建、筹建的民资项目共222项(工业172项,三产50项),计划投资总额102.9亿元。其中:已投产的156项,计划投资总额23.94亿元;开工在建项目42项,计划投资总额56.47亿元;筹建项目24项,计划投资总额22.49亿元。2006年结转的项目40项,计划总投资21.26亿元;2007年新引进项目182项,计划投资总额81.63亿元。全区民营工业企业实现工业产值207.88亿元。全区年末个体私营企业(工商户)28676家,注册资金30.08亿元,其中私营企业3199家,个体工商户25477家,个体、私营企业从业人员达7.08万人。新发展个体私营工商户9140家。
城镇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区共举办企业用工招聘会38场,组织提供就业岗位18514个,共免费培训农村富裕劳动力2565名,推荐城镇人员就业480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3%。
二、农 业
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63亿元,其中:畜牧业完成产值66141.16万元,肉类总产量36990吨;渔业完成产值35426.85万元,总产量33051吨。全区粮食种植面积27600亩,总产量8100吨;蔬菜种植面积37696亩,总产量62979吨;水果种植面积2172亩,产量2057吨。全年出栏肉猪46.79万头;出售和自宰的家禽893.48万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平稳快速增长。2007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565.83亿元,同比增长21.23%,其中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工业企业584家,实现工业总产值520.29亿元,同比增长23.06%。全区工业企业共实现工业增加值125.31亿元,同比增长21.02%。全区产值超亿元的工业企业62家,比上年增加11家,合共实现工业总产值343.2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60.65%。
结构调整优化,产业集聚能力进一步增强。摩托车制造业、汽车配件产业、五金卫浴产业、玻璃灯饰产业、钻石珠宝产业五大特色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52.57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48.54%,同比增长26.8%。其中:摩托车及配件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54.55亿元,同比增长32.04%;汽车配件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2.06亿元,同比增长27.09%;五金卫浴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7.02亿元,同比增长15.72%;玻璃灯饰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8.64亿元,同比增长29.23%;钻石珠宝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012万元,同比下降3.7%。
工业经济效益稳步上升。全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率113.55%,比上年同期上升0.43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3.36次,比上年同期加快0.21次;全员劳动生产率73886元/人,比上年提升2.83%;实现利税总额26.19亿元,比上年同期上升22.11%。全年规模以上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57.68%,比上年提高4.16个百分点。
建筑业快速发展。受房地产投资高速增长的带动,全区建筑业快速发展,全年合共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3.29亿元,同比增长71.48%。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22.6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4.83%;竣工面积62.3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09.1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快速增长。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9.1亿元,同比增长19.09%。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21.64亿元,同比增长131.85%。房地产市场兴旺,全区商品房在建面积、竣工面积、销售面积和价格均大幅增长。商品房均价达3651元/平方米,与上年底相比上涨了1173元/平方米。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杜阮镇接江鹤高速入口道路已完工;杜阮南北大道亭园至棠下路段年内完成,丰盛工业园桐乐路二期实现临时通车。中烟摩迪(江门)第一期项目主体工程已经基本完工,二三期工程陆续施工中。
五、对内贸易
消费市场繁荣稳定。商品房、汽车消费继续是居民消费的热点,居民在餐饮娱乐、旅游休闲、医疗保健、教育培训、网络通讯和体育健身等方面的需求呈快速增长的态势。全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74亿元,同比增长16.51%。其中:零售业实现零售额48.9亿元,同比增长15.51%;餐饮业实现零售额9.1亿元,同比增长24.06%。物价水平见涨,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为103.6%,比上年同期上升3.6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类消费品价格指数为107.6%,比上年同期上升7.6个百分点。
六、对外经济
外贸出口增长放缓。全年出口总额10.48亿美元,同比增长12.43%,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14.4个百分点。其中,三资企业出口9.58亿美元,同比增长11.9%;一般贸易出口8393万美元,同比增长29.46%;来料加工出口大幅下滑,实现出口值570万美元,同比下降47.51%。
利用外资稳定增长。全年合同利用外资金额2.75亿美元,同比增长38.91%。实际利用外资12484万美元,同比增长12.51%。
招商工作进展顺利。我区采用产业招商、以商引商、委托招商和驻点招商等多形式多渠道招商,招商成效显著。全年已投产、在建、筹建的外资项目共141项(工业93项,三产48项),计划投资总额6.7亿美元。其中:已投产的108项,计划投资总额2.02亿美元;开工在建项目16项,计划投资总额3.32亿美元;筹建项目17项,计划投资总额1.35亿美元。2006年结转的项目25项,计划总投资1.44亿美元;今年新引进项目116项,计划投资总额5.26亿美元。
七、财政和金融
地方财力不断增强。全年共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42亿元,同比增长25.33%;地方财政支出7.21亿元,同比增长24.61%。
金融市场平稳发展。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8.52亿元,增长15.06%,其中:企业存款15.95亿元,同比增长30.94%;城乡居民储蓄存款28.67亿元,同比上升8.54%;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3.8亿元,同比增长29.45%,其中:短期贷款30.95亿元,同比增长25.87%。
八、科学技术、教育和卫生
科技研究开发取得较大进展,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全年全区地方财政科技三项费用支出1374万元,同比增长66%;科学支出1858万元,同比增长13.6%。科技事业取得丰硕成果,全年被列入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1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2项,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立项35项,成功创建市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5个。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提高,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不断增加。全区全年专利申请量999项,同比增长12.4%;专利授权量702项,同比增长25.81%,其中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共224项。全区共有高新技术企业32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75.57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31.03%。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教育强区建设全面推进,新创建教育强镇(街)2个。各项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得到进一步实施,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年用于教育事业方面的预算内地方财政支出19171万元,同比增长28.59%。投入资金1598万元全面实施农村免费义务教育,2.3万名农村学生受益。全区拥有普通中学17所,在校学生1.39万人。职业高中2所,在校学生0.303万人。小学46所,在校学生4.16万人。幼儿教育学校83所,在校学生1.4万人。特色办学日益凸显。甘光仪学校被评为省绿色学校,发展小学被评为江门市青少年科普教育示范学校,入围中国教科所中国特色教育理念与实践项目学校。教育普及程度进一步提高。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学升学率100%,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99.4%,初中升学率99.6%,高中升学率67.6%,适龄青年高等阶段教育毛入学率49%。参加普通高考1194人,总入围人数771人。其中,本科入围244人,本科入围率为27.23%;专科以上总入围771人,总入围率达64.57%。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保健水平进一步提高。健全了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及医疗救治三大体系,建立起疫情信息网络系统,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预警和应急机制进一步完善。全区共有各类卫生机构(含各类门诊,下同)93个,其中医院2间。卫生机构床位370张。卫生机构人员961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851人。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医师230人,职业助理医师97人,执业护士263人,药剂人员68人,检验人员18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加快推进,全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127932人,农村合作医疗人口覆盖率98.6%。
九、城市环境
营造优良人居环境、投资环境。继续开展区域整治行动,先后对群众投诉较集中的荷塘镇玻璃加工业、荷塘镇禾岗工业区、杜阮镇南卢工业区、市区饮食娱乐业开展了专项整治行动,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挂牌督办了一批污染严重、群众投诉强烈的企业,共立案查处未依法履行相关环保法律法规的企业超过60宗,罚款金额共计超过110万元。
开展卫生整治行动。发动3次全区卫生清洁大行动,出动3658人次,洒水车370车次。清理卫生死角189处,清运垃圾712多吨。整治市容环境。开展无证流动摊贩、废品收购点专项整治、户外广告专项整治和“城市管理百日整治”等整治工作。做好城市绿化、保洁工作,城市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保持全区路面、54间公厕、近900个果皮箱、51座垃圾中转站的卫生洁净,为71个社区约12万户居民上门收集垃圾,日清运垃圾400多吨和粪便40余吨。道路保洁达标率达100%、优秀率达到85%以上,主干道机械清扫率达50%。
社会安全问题得到社会各界重视。全区工矿商贸企业共发生伤亡事故9宗,与06年持平;死亡8人,同比上升14.3%;重伤1人;经济损失268万元。交通事故1612宗,与06年相比下降16.95%;死亡57人,同比下降7%;受伤1911人,同比下降9.9%;经济损失26余万元。火灾事故198宗,与06年同期相比上升18%;死亡1人,同比下降75%;受伤4人,同比下降25%;经济损失70余万元。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增长得到合理控制。2007年全区家庭户143594户,户籍总人口456221人。其中:男性人口229607人;女性人口226614人。2007年迁进人口12736人,迁出人口9390人。出生人口4047人,人口出生率8.87‰,出生人口男女婴儿性别比为110.02:100。人口死亡率5.46‰,人口自然增长率3.42‰。
社会福利保障事业日益完善。全区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1469户3845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资金341万元,其中城镇847户2046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资金236.3万元;农村622户1799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资金104.7万元。救济春夏荒困难户2935户7952人;发放医疗救助金53.3万元,医疗救助贫困家庭114户212人。全年共为1917户4670人办理了低收入家庭证。慈善会扶贫助学510人,共支出46.15万元;为全区1275人优抚对象发放抚恤保健金共67.4万元;全区五保供养人数167人,全年落实供养经费107.3万元。全区离休、退休、退职人员3.44万人,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3.71万人,累计发放养老金3.34亿元;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8.04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1.72万人,累计领取失业保险金1379万元;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0.81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10.56万人。我区拥有敬老院4间,敬老院收寄养人数169人,敬老院床位254张;全区社区服务设施160项。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职工年人均工资26792元,同比增长10.2%;城镇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5738元,同比增长13.53%;农民人均纯收入8830元,同比增长8%。
注:公报中除外贸出口额外,其它统计数据采用区域口径;生产总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工、农业总产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采用价格指数缩减法计算;金融数据为蓬江区各信用合作社汇总数,未含各大银行数据。
附:
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一)
指 标单 位2007年比上年增减(%)
户籍总人口万人45.621.1
人口自然增长率‰3.420.53个千份点
生产总值亿元253.9618.37
第一产业亿元5.460
第二产业亿元131.3220.93
#工业亿元125.3121.02
第三产业亿元117.1816.45
工业总产值亿元565.8321.23
其中:规模以上产值亿元520.2923.06
农业总产值亿元11.631.45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亿元157.684.16
建筑业总产值亿元13.2971.48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49.119.09
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二)
指 标单 位2007年比上年增减(%)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77.7416.51
外贸出口总额亿美元10.4812.43
实际利用外资万美元1248412.51
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亿元58.5215.06
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亿元33.829.45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6.4225.33
地方财政支出亿元7.2124.61
职工年人均工资元2679210.2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88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