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年,我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把调整产业结构作为发展经济的突破口,紧紧围绕建设粤西北“经济文化中心”的发展目标,国民经济呈现出协调稳健的发展态势,经济发展实现重大的突破。高投资率引发经济快速增长;工业支撑作用明显增强;旅游市场焕发新活力,旅游消费带动运输、餐饮旅业、商贸及第三产业相关行业的快速增长;财税收入大幅增加,金融形势向好;由此形成经济发展合力,使我市今年地区生产总值、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增长速度创下历史新高,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创五年来新高,成为建国以来我市经济发展最快的一年。辉煌的建设成就,足以在我市发展历程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综合
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创历史新高 。据初步估算,2007 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 GDP ) 61.77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 25.2% ,创下建国以来,我市经济发展最高纪录。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 12.54 亿元,同比增长 5.9% ;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 29.70 亿元,同比增长 39.7% ;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 19.53 亿元,增长 18.6% 。工业经济增长的主导性作用进一步加强,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 67.8% ,直接拉动 GDP 增长 17.0 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在新增长点的带动,焕发新的活力,拉动 GDP 增长 1.6 个百分点;与此同时,第三产业在商贸、房地产、金融和服务业强势增长的带动下出现近年来少有的高增长速度,拉动 GDP 增长 6.6 个百分点。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全市经济整体规模还比较小,发展水平不高,经济与社会发展速度不相协调,产业结构发展不平衡,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少数行业和少数重点企业的拉动,不利于长期的可持续发展;食品价格、房产价格上升过快,制约居民收入的实质增长,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仍存在一定的阻力;土地、能源、交通等瓶颈对我市经济发展约束较大。
二、农业
我市今年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致力解决农村生活、农业生产、农民增收三件大事,努力营造农业发展新亮点,对我市农业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年初温氏集团成功进驻我市广大农村,广泛开展合作养猪,为农户增产增收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子,大大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成为我市农村发展最快的一个行业。全市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累计实现总产值 18.26 亿元,同比增长 6.65% 。其中种植业产值为 12.60 亿元,同比增长 5.32% ,畜牧业产值达到 4.20 亿元,同比增长 10.1% ,林业产值达到 0.62 亿元,同比增长 10.72% 。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达到 120.53 万亩,比去年增长 5.4% ,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全年播种面积实现同步增长。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 50.23 万亩,总产量达到 16.69 万吨,分别比去年增长 11.8% 和 7.6% ;经济作物播种面积 12.54 万亩,比去年增长 2.0% ;其他作物播种面 57.76 万亩,比去年增长 1.0% ,其中蔬菜播种面积 38.62 万亩,比去年增长 5.7% ,产量达到 54.07 万吨,比去年增长 4.3% 。:
2007 年种植业主要农产品产量
指 标 产量 (吨 ) 增长 %
粮 食 166946 7.6
其中 :水稻 121831 4.2
玉 米 17050 17.2
花 生 8727 2
水 果 41306 8.4
蔬 菜 540678 4.3
甘 蔗 8025 -9.4
畜牧水产向专业化、规模化、优质化方向发展。全年肉类总产量 1.56 万吨,比上年增长 5.3% ;水产品产量 6281 吨,比上年增长 4.89% 。主要畜牧水产品产量如下:
2008 年畜牧业产品产量
指 标 产量 ( 吨 ) 增长 %
肉类总产量 15578 5.3
其中 : 猪肉 12304.4 2
牛肉 357.3 3.6
禽肉 2745.6 20.9
水产品产量 6281 4.89
肉猪出栏量 ( 头 ) 176778 7.3
生猪年末存栏量 ( 头 ) 108972 4.7
三鸟存栏量 ( 只 ) 776636 -21.9
牛年末存栏量 ( 头 ) 16124 6.2
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 7.62 万千瓦,比上年下降 20.3 %;农村用电量 3195 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 3.0% ;化肥施用量(折纯) 16542 吨,比上年下降 34.0% ;农用有效灌溉面积 195825 亩,比去年增加 1.7% 。
三、工业和建筑业
今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形势可谓是有快有慢,几经反复,重点企业在完成调整之后,得到市场需求的配合,生产加快,生产能力充分发挥,产值呈井喷式增长,表现出强大的后劲,后发先至,为经济增长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 54.28 亿元,增长 57.7% (现价),实现增加值 23.32 亿元,同比增长 38.7% 。在规模以上工业的带动下,全年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 64.47 亿元,同比增长 50.3% (现价)。
“三资”企业成为支撑工业的主动力,全年实现增加值 20.50 亿元,同比增长 43.7% ,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 86.8% ,主导了我市规模以上工业的增长,其中两个重点企业(粤连、建滔)的生产形势呈现一稳一快的现象,对规模以上工业的贡献率越来越大。永和玩具与两大重点企业相比,总量虽小,但也呈现出良好的成长能力,在今年取得了大量的出口订单,生产能力得到迅速而又充分的发挥,总产值不断创下新高。
工业企业产销衔接较好。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实现销售产值 51.17 亿元,增长 50.82% (现价)。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长较快,其中铜材增长 94.5% ,锌选矿产品增长 14.3% ,发电量增长 7.0% 。
经济效益持续稳定增长。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51.16 亿元,产品销售率为 94.4% ,产销衔接情况良好;实现利润总额 4.28 亿元,应交增值税 3.34 亿元, 2007 年 1-11 月我市规模以上工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达到 292.1% 。
主要产品产量如下:
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指标名称 单位 本年累计产量 增长( % )
锌选矿产品含锌量 吨 4006 14.3
发电量 万千瓦小时 379278.17 7
自来水 ( 生产量 ) 万立方米 718.99 4.7
服装 万件 30.77 -23.9
人造板 立方米 44908 5.1
机制纸及纸板 吨 23348 15.8
水泥熟料 吨 119402 -2.4
水泥 吨 187091 4.7
铜材 ( 铜加工材 ) 吨 31514 94.5
交流电动机 万千瓦 11378 -1.5
年末资质以上建筑企业 4 家,总产值 34223 万元,增长 0.05% ,上缴工程税金 1011 万元,下降 21.28% ,实现利润总额 1647 万元,下降 8.8% 。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7 年影响投资增长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并存,总体看来,有利因素大于不利因素。市委主要领导率领有关部门负责人深入各镇乡开展调研工作,为各镇乡经济发展把脉开方,加油鼓劲,使各镇乡对发展经济明确了思路,抓住了重点,加强了各镇乡、各部门抓投入、促发展的决心,并且行动迅速。由于措施到位、行动迅速,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步伐不断加快,全年实现固定资产投资达 29.90 亿元,同比增长 53.2% ,增长目标比年初制定的 25% 高出一倍多。
随着清连公路高速化改造施工的加快进行,我市各标段已完成路面铺设,建设资金不断投入,带动我市更新改造出现大幅增长,更新改造投资完成额达到 7.25 亿元,同比增长 15.2% ;除此之外,基本建设投入也呈现较快增长态势全年达到 13.30 亿元,增长 37.9% ;受建筑材料价格上涨影响,房地产开发投资额 5303 万元,增长 0.2% ;城镇私人建房完成投资 4595 万元,比上年增长 2.04 倍,农村私人建房完成投资 1.93 亿元,增长 22.6% ,保持较高增长速度。
今年房地产市场不断升温,全市房地产累计销售面积达到 49177 平方米 ,同比增长 67.3% ,其中住宅销售面积 47260 平方米 ,同比增长 69.4% ;商品房销售额达到 7954 万元,同比增长 52.6% ,其中住宅销售 6036 万元,同比增长 70.4% ,占商品房销售总额的 75.9% 。
五、交通邮电
年末公路通车里程 2451.5 公里 ,比上年末增加 498.5 公里 。 全年完成货物周转量 23625.13 万吨公里,其中水运全年完成货物周转量 2987 万吨公里,比上年下降 11.8% ,公路运输完成货物周转量 20638.13 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 2.0% ;全年完成旅客周转量 38850.62 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 15.3 %。
年末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达到 7237 辆, 比上年增长 42.7% 。其中,大型汽车 645 辆,小型汽车 4160 辆,外籍汽车 105 辆,低速车 2327 辆。全市驾驶人员达到 38365 人,其中汽车类驾驶员 27907 人,摩托车类驾驶员 10458 人。
邮电通讯保持较快发展。全年邮电完成业务收入 1.44 亿元,比上年增长 15.7 %,其中邮政业务收入 1038 万元,比上年增长 23.5 %,移动电话、数据通讯等业务继续快速发展。年末城乡电话交换机总量 74084 门,比上年下降 17.06 % ;固定电话用户 ( 含小灵通 )70233 户,比上年增长 2.81 %,其中城市 44938 户,农村 25295 户;移动电话用户 16.81 万户,比上年增长 6.1% 。全市电话 ( 含固定和移动电话 ) 普及率为每百人 46 部。
六、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随着我市旅游业品牌战略的进一步推广,创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工作的不断推进,我市地区性旅游中心、商贸中心地位的影响力日益增长,消费环境较周边县区有比较优势,成行成市的经营模式,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给消费者提供了多样的选择,带动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市场出现新的增长。今年,全市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3.19 亿元,同比增长 24.2% 。其中城镇增长 23.9% ,农村增长 24.7% ,而批零业和餐饮业分别增长 25.2% 和 21.1% 。
粮油食品价格上升在持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后,出现短暂缓和,但在年底还是出现习惯性的攀升,大部分居民生活必需品和其他消费品价格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物价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对居民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全年累计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 103.78% ,与全省价格指数基本持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粮油食品、肉类禽蛋价格上涨幅度继续高居榜首,食品价格指数为 109.17%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 104.11% 。
全市各类价格变动情况 (%)
项 目 2007 年价格指数 比上年升降幅度
居民消费品价格 103.78 3.78
一、食品类 109.17 9.17
其中:粮食 107.28 7.28
肉禽类及其制品 116.86 16.86
蛋类 110.18 10.18
水产品 107.21 7.21
菜类 104.63 4.63
二、衣着类 103.12 3.12
三、家庭设备用品 101.27 1.27
四、医疗保健用品 100.67 0.67
五、交通和通讯工具 101.31 1.31
六、娱乐教育文化用品 94.27 -5.73
七、居住 102.94 2.94
八、服务项目 97.89 -2.11
九、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 104.11 4.11
十、农业生产资料零售价格 104.11 4.11
其中:化肥 103.34 3.34
农药 102.28 2.28
七、对外经济贸易和旅游业
在政府鼓励企业扩大对外贸易政策推动下,全年外贸出口总额达 12652.24 万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42.2% ;全年利用外资新签合同达到 5 宗,比上年增加 2 宗,但利用外资规模则有所下降,合同利用外资 1767.0 万美元和实际利用外资 1353.04 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 39.4% 和 45.9% 。
随着我市成功创建“广东省旅游强县” ,旅游资源的不断开发和旅游景点知名度的提高,我市旅游业呈现出逐步走旺的局面。全年全市接待旅游人数 100 万人次,比上年增长 63.9 % ,旅游部门营业收入 5.7 亿元。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经济发展为财政增收提供有力保障,今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超额完成年初任务。全年财政总收入 7.19 亿元,一般预算收入达到 2.39 亿元,同比增长 32.38% ,其中工商税收 1.77 亿元,增长 33.25% 。我市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达 7.04 亿元,同比增长 28.62% 。金融业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继续保持稳定向上的发展态势, 12 月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 51.29 亿元,比年初增长 13.31% ,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 36.94 亿元,比年初增长 10.45% 。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 14.32 亿元,比年初增长 15.65% 。
各项保险业务基本稳定,社会效益较为显著。全年各保险公司保费收入 6483 万元,比上年增长 17.1 % 。其中:财产保险费收入 1990 万元,增长 26.6% ;人寿保险费收入 4993 万元,增长 13.3% 。各类保险赔款额 4566 万元,比上年增长 1.49 倍。其中:财产险赔款额 1903
万元,增长 12.9% ,人寿险给付金额 2663 万元,增长 17.2 倍。
九、科技、教育、文化和卫生体育
科技队伍保持稳定,科技成果不断出现。全市共有在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 6412 人,其中:高级技术职务 87 人,中级技术职务 3327 人。
市财政用于教育支出 1.63 亿元,增加 3659 万元,增长 24.84% ,占总支出的 22.7% 。教育资源整合取得明显成效,高中教育快速发展,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根本改善,英语和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有了重大提高,学校的安全和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以及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全市中等教育学校 1 间,专任教师 90 人,在校学生 2962 人;普通中学 25 间,专任教师 2085 人,在校学生 28207 人,初中生入学率达到 100 %;小学 112 间,专任教师 2239 人,在校学生 31865 ,小学入学率 106.8 %;成人教育取得一定成绩。全市成人高等在校学生 1066 人。
文化事业欣欣向荣。广东流动图书馆连州分馆在市图书馆隆重开馆,每年轮换的优质图书近 4 万册,价值就将近 80 万,大大缓解了我市图书馆有限的藏书量,丰富了读者的阅读面。开馆至今办证 223 个,外借图书 2223 册次,进馆读者 35154 人次,阅览图书 52632 册次,上网查询 243 人次。今年全年,我市图书馆采购图书近 10000 册,订购报纸 44 份,杂志 176 种。全年办证(含流动分馆) 800 个,外借图书 2313 册次,进馆人数 78398 人次,阅览图书 235194 册次,上网查询 243 人次。为读者举办讲座(培训)等各类活动(含图书馆服务宣传周活动) 3 次 。 全市共有文化站 12 个,文化馆 1 个,图书馆 1 个,图书总藏量 119 千册,博物馆 1 个,广播电台 1 座,电视差转台和广播调频台各 1 座,地面卫星电视接收站 150 座,广播电视覆盖率 98 %;电影放映单位 1 个。 2007 年共放映电影 515 场,观众 25.75 万人次。其中:文化广场放映电影 100 场。今年我市还继续推进送戏下乡活动,组织下乡专场慰问演出达 60 场。成功举办连州第三届国际摄影年展,一个多姿多彩,极具吸引力和感染力的古城连州展现给了观众。同时,在年展期间,我市还举办了“放歌连州”经典歌曲演唱会和连阳四县(市)首届钢琴大赛,进一步丰富了年展的喜庆气氛。
全市财政用于医疗卫生事业支出 5090 万元,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得到巩固和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水平不断不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进一上不提高,农村和社区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年末全市共有卫生医疗机构 69 个,其中:医院 3 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 个。医疗机构共有病床位 1049 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 1722 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 492 人。全年无偿献血 3300 人次,献血量 677.8 升 (无偿献血数据包括连南、连山)
在体育方面,我市成功举办了连州市第六届运动会,这届运动会共设少年组、领导干部组、乡镇组、机关组 4 个组别 8 个大项目、 240 多个小项目,参加比赛的运动员达到 1000 多人次。同时,清远市 2007 年“连州建滔杯”羽毛球混合团体精英邀请赛也在我市举行,我市代表队克服困难,发挥了较高的水平,取得清远市第 5 名的好成绩 。 我市组织近 200 名运动员、教练员参加 2007 年清远市少年锦标赛取得了 73 金, 60 银, 29 铜的好成绩,总成绩在 8 个县(市、区)中排第二,为连州争光。今年,我市运动员在一些重大比赛中也取得较好的成绩。我市输送运动员参加全国青年锦标赛获女子 48kg 级第七名、全国冠军赛女子 51kg 级第一名,参加全国空手道邀请赛获得第二名;另外,我市参加省少年锦标赛获第一名 1 个、第三名 2 个、第五名 1 个,出色地完成任务。
十、环境保护
环保工作取得进展。全年完 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 22 个,投资金额 10266.4 万元,城市环境保护投资指数为 3.35% ,工业“三废”达标率不断提高,其中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 67.04% ,工业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 100% ,烟尘排放达标率 100% ,粉尘排放达标率 100%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治理率为 98.68% 。全市市区环境噪音达标面积 11.06 平方公里,与上年持平。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 100% 。生活污水排放量 1293.95 万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已于 2007 年 12 月 28 日 投入试 运行,目前污水处理率达到 100% 。
十一、人口和人民生活
年末全市户籍人口 52.07 万人,比上年增加 0.99 万人,增长 19.3 ‰,其中男性人口 22.68 万人,女性人口 25.39 万人。年出生人口 0.53 万人,人口出生率为 10.29 ‰,比上年增加 0.25 个千分点。死亡人口 0.27 万人,死亡率为 5.30 ‰,比上年增加 0.62 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为 4.99 ‰,比上年下降 0.23 个千分点。
经济持续发展使各行业蓬勃向前发展,为广大市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居民收入也随着经济发展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1312.88 元,同比增长 15.3% (注),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11.1% 。农民人均纯收入 4250 元,增长 6.3% (农调队数)。城镇恩格尔系数为 46.01% ,农村恩格尔系数为 48.7% ,人民生活质量在物价水平持续上升的情况下,保持相对稳定。
受我市机关事业单位普调工资的拉动,今年全市城镇单位在岗职工人均工资达到 23895 元,同比增长 10.91% ,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长 6.9% ;
劳动就业保持稳定。年末全市城镇在岗职工人数 22407 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 380 人,安排再就业人数为 312 人。年末全市私营和个体企业从业人员 61896 人,年末已登记失业率为 2.7% 。职工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日益扩大。年末全市 30629 名职工参加养老保险, 21190 名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 20046 名职工参加失业保险, 13596 名职工参加工伤保险, 10261 名职工参加生育保险, 6842 名离退休人员享受社会养老保险待遇。
社会福利事业得到全社会关心和重视。全市有敬老院 12 间,收养人数 263 人。
连州市统计局
注:
1. 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 公报中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