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安区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4

选择区域:>>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一年来,面对国内外严峻复杂形势,宝安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深圳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进”字当头、真抓实干、主动作为,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2024年我区经济发展呈现“稳中有进、进中提质、向上向好”的良好态势,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经济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一、综合

根据深圳市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4年宝安地区生产总值(GDP)[3] 5300.43亿元,比上年增长6.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3亿元,下降15.9%;第二产业增加值2738.20亿元,增长7.4%;第三产业增加值2560.90亿元,增长6.0%。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0.03%,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1.7%,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8.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15620元,增长6.1%。

表1 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构成

计算单位 1-12月累计 累计同比(±%) 构成(%)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5300.43 6.8 100.0
  农林牧渔业 亿元 1.33 -15.9 0.03
  工业 亿元 2452.65 7.0 46.27
  建筑业 亿元 294.13 12.5 5.55
  批发和零售业 亿元 475.99 11.0 8.98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亿元 314.69 15.3 5.94
  住宿和餐饮业 亿元 94.88 3.1 1.79
  金融业 亿元 180.66 1.0 3.41
  房地产业 亿元 385.26 3.7 7.27
  其他服务业 亿元 1100.85 2.9 20.77
营利性服务业 亿元 742.64 5.4 14.01
非营利性服务业 亿元 358.21 -0.8 6.76
第一产业 亿元 1.33 -15.9 0.03
第二产业 亿元 2738.20 7.4 51.66
第三产业 亿元 2560.90 6.0 48.31

全年每平方公里土地产出GDP13.36亿元,比上年增加2482万元;每平方公里土地产出税收2.11亿元,比上年减少949万元;万元GDP电耗增长0.5%。

全年全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2405.43亿元,比上年增长8.0%,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5.4%。其中,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973.60亿元,增长10.1%;数字与时尚产业增加值525.16亿元,增长5.8%;绿色低碳产业增加值366.83亿元,增长8.2%;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增加值266.97亿元,增长4.3%;新材料产业增加值125.49亿元,增长17.7%;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增加值103.57亿元,下降0.9%;海洋经济产业增加值43.81亿元,增长5.8%。

二、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2452.65亿元,比上年增长7.0%,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6.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0%,其中,先进制造业[4]增加值增长7.9%,高技术制造业[5]增加值增长9.6%。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5525家,实现总产值10504.97亿元,比上年增长7.1%。

表2 2024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

计算单位 1-12月累计 累计同比(±%)
3D打印设备 1312140 328.7
服务机器人 899359 12.2
工业自动调节仪表与控制系统 1922782 21.7
光电子器件 万只 3750502.52 8.3
印制电路板 万平方米 4937.43 2.6
彩色电视机 万台 1964.17 9.1
笔记本计算机 万台 211.54 37.6
光学仪器 万台 1112.19 42.2
半导体分立器件 万只 1336205.74 31.9
集成电路 万块 728414.63 18.8
家用吸尘器 万台 47.36 120.6
半导体存储器播放器 万个 128.81 9.7
家用电风扇 万台 120.49 35.1
电工仪器仪表 万台 269.09 35.3
液晶显示器件 万片 12059.19 17.1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294.13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5%。全区具有资质等级以上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262.41亿元,增长23.2%。

三、服务业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475.99亿元,比上年增长11.0%;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314.69亿元,增长15.3%;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94.88亿元,增长3.1%;金融业增加值180.66亿元,增长1.0%;房地产业增加值385.26亿元,增长3.7%;其他服务业增加值1100.85亿元,增长2.9%。现代服务业增加值1719.35亿元,占第三产业的比重为67.1%,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

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7]实现营业收入4381.04亿元,比上年增长8.4%。其中,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营业收入下降1.4%,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4.6%,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9.8%,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长0.6%,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增长14.0%,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长13.0%,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13.7%。

全年电信业务收入(纳税收入)48.06亿元,比上年下降1.4%;固定电话用户41.35万户,下降6.7%;互联网宽带用户73.67万户,增长1.3%。

四、农业

全年农业总产值3.30亿元,比上年下降4.9%。其中,种植业产值增长10.0%;渔业产值下降9.9%;林业增长3862.5%。全年蔬菜产量28793吨,比上年增长8.8%;水果产量420吨,下降13.2%;水产品产量18211吨,下降9.9%。

表3 2024年主要农产品和水产品产量

指   标 计算单位 1-12月累计 比上年(±%)
蔬菜 28793 8.8
水果 420 -13.2
水产品 18211 -9.9

五、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2.4%。其中,房地产项目投资下降21.1%,非房地产项目投资增长23.9%。分产业看,第二产业投资增长6.2%,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3%。

从投资方向看,工业投资比上年增长6.2%,其中技术改造[8]投资增长20.4%;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31.0%;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长20.5%。

全年54个市级建设类重大项目完成投资467.58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27.7%。其中,政府投资项目12个,完成投资34.17亿元;社会投资项目42个,完成投资433.41亿元。项目分类别看,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19个、社会民生11个、现代服务业10个、道路机场港口9个、城市环境资源4个、城市更新1个。

六、国内贸易与对外经济

全年批发业商品销售额5099.23亿元,比上年增长19.2%;零售业商品销售额1665.18亿元,增长12.0%;住宿业营业额18.01亿元,增长5.2%;餐饮业营业额255.29亿元,增长5.7%。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33.88亿元,增长5.1%。

全年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汽车类商品零售额311.22亿元,比上年增长6.8%;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70.26亿元,增长29.9%;石油及制品类31.73亿元,下降10.9%;日用品类33.23亿元,增长101.2%;粮油、食品类29.47亿元,增长49.4%;家具类12.00亿元,增长95.5%。

全年新设外商投资企业1063家,比上年增长30.4%;吸收合同外资16.78亿美元,增长41.1%;实际利用外资4.99亿美元,下降18.7%。

七、财政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57.37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19.74亿元。其中,公共安全支出34.77亿元,教育支出126.33亿元,医疗健康支出41.02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2.88亿元,城乡社区事务支出88.73亿元,节能环保支出12.10亿元。

八、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区年末常住人口460.3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78万人,增长0.8%;常住户籍人口115.28万人,增长5.0%,常住非户籍人口345.05万人,下降0.5%。户籍人口出生率15.0‰,死亡率1.1‰,自然增长率13.9‰。

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659元,比上年增长5.2%。

社区党群服务中心124个,2024年社区养老服务设施53家,星光老年之家150家,社会福利中心1个,服务对象床位400张(儿童250张,老人150张),城镇居民家庭最低生活保障标准1483元/人/月,比上年增长5.0%。年末领取最低生活保障人数561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714万元,增长10.4%。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99所,其中,幼儿园408所(公办228所,民办180所),中小学校191所(公办125所,民办66所)。全区共有在校生54.62万人(公办学校在校学生32.11万人,民办学校在校学生22.51万人),其中学前教育12.06万人,义务教育37.40万人,高中3.89万人,职校1.27万人。全区共有教职工5.25万人(公办3.01万人,民办2.24万人),其中专任教师3.68万人(公办2.23万人,民办1.45万人)。

全区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397家。年末各级创新平台747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共16个,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个,国家级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工程技术中心1个,国家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1个,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5个。市级以上创新平台592个,区级创新平台155个。

全年三种专利授权量58964件,比上年增长4.2%;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11038件,增长47.5%;实用新型专利28383件,下降9.9%;外观专利19543件,增长11.0%。

十、文化、旅游、卫生和体育[9]

年末全区有区图书馆1个,街道分馆10家,主题分馆1家,社区阅读中心75家,服务点104家,24小时城市街区自助图书馆31个,全区公共图书馆总藏量661.4万册(含电子文献161万册);区城市规划展览馆1个;区级文化馆1个,街道级分馆(街道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0个,社会特色主题馆16个,社区服务点(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24个;博物馆16个。全年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17722场次,其中艺术普及活动5289场次(文化馆总馆演出、培训、讲座、赛事、非遗等活动2792场,总分馆联动活动2297场次,“‘桥’见你”文艺快闪200场)、全民阅读活动12139场次、全民美育活动64场次、文博活动230场次。全年获省级及以上群众文化艺术作品奖项97项,其中国际级1项、国家级45项、省级51项。

全区有星级酒店4家。其中,五星级2家,四星级1家,三星级1家。全年接待游客1788.0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6.9%。过夜游客516.03万人次,增长99.7%,其中,接待过夜国内游客479.77万人次,增长103.6%,过夜海外游客36.26万人次,增长59.4%;一日游游客1272.01万人次,增长56.5%。

年末全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698间,其中医院30间(公立医院10间、民营医院20间)、专业公共卫生机构4间(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区慢性病防治院、区中心血站)、社康机构220间、诊所1243间、门诊部及中医馆130间、医务室40间、深圳机场急救中心1间、医学检验室11间、卫生院2间、健康体检中心3间、卫生事业发展中心1间,其他医疗机构13间。医疗卫生机构拥有病床11754张。年末各类卫生技术人员23055人,比上年增长8.6%,其中执业(助理)医师9967人,注册护士9711人。全年总诊疗量2739.90万人次,增长5.7%,其中门诊诊疗量2552.56万人次。

全区各类体育设施13091个,主要包括乒乓球场馆2458个、篮球场馆1927个、羽毛球场馆1361个、足球场馆404个、游泳场馆303个、排球场馆84个和全民健身路径1700套等。全年举办群众性体育活动近292项,参赛人数129403人次。国民体质测试有效人数16725人,达标率92.2%。青少年业余体校全年获得各类赛事奖牌742枚,其中金牌271枚,银牌248枚,铜牌223枚;其中国际级13枚,国家级80枚,省级58枚,市级591枚。

十一、城市环境

全区水厂生产能力189.00万立方米/日,全年用水总量4.93亿立方米(其中再生水用水量为0.37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0.08亿立方米,比上年下降21.9%;工业用水1.30亿立方米,下降2.3%;生活用水3.19亿立方米,增长1.3%;生态环境用水0.37亿立方米,增长10.7%。全区自来水普及率100%。

全年全区用电量289.95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7.6%。其中,第一产业用电0.07亿千瓦时,增长3.3%;第二产业用电151.64亿千瓦时,增长7.3%(其中工业用电147.53亿千瓦时,增长7.4%);第三产业用电86.35亿千瓦时,增长6.6%。城乡居民用电51.89亿千瓦时,增长10.3%。

年末我区已建成公园220座,含综合性公园32座,森林公园3座和社区公园[10]185座,比上年新增1座。全区市政公厕[11]247座,垃圾转运站190座,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量达92.6万吨;其他垃圾产生量156.68万吨,全部采取焚烧处理,全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全年环境空气质量AQI变化范围在18-157,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合计352天,比上年减少2天,空气质量优良率96.2%,下降0.8个百分点。二氧化硫(SO2)年平均浓度为7微克/立方米,上升1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NO2)年平均浓度为25微克/立方米,下降1微克/立方米;一氧化碳(CO)年平均浓度为0.6毫克/立方米,与去年持平;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平均浓度为35微克/立方米,下降4微克/立方米;细颗粒物(PM2.5)年平均浓度为17.9微克/立方米,下降0.5微克/立方米;臭氧年度评价浓度为140微克/立方米,上升5微克/立方米。区域环境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均值53.8分贝,下降2.2分贝;道路交通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均值68.3分贝,上升0.4分贝。

注释:

[1]本公报2024年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个别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3]地区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4]先进制造业包括高端电子信息制造业、先进装备制造业、石油化工产业、先进轻纺制造业、新材料制造业、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

[5]高技术制造业包括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信息化学品制造业。

[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达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限额以上批发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达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企业。限额以上零售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达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企业。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达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餐饮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为500万元以上的投资项目(不含国防、军工),非房地产开发包括基本建设、更新改造和其他投资。

[7]规模以上服务业统计范围包括: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行业法人单位;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房地产业(不含房地产开发经营),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行业法人单位;以及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社会工作行业法人单位。

[8]工业技术改造投资是指工业企业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对现有设施、工艺条件及生产服务等进行改造提升,实现内涵式发展的投资活动。

[9]文化活动为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及其下属单位统筹开展的活动数据。

[10]社区公园:含政府投资、管理以及村建、村管的社区公园。

[11]市政公厕仅按市政行业公厕统计。

[12]电信、重大建设项目、利用外资、财政、户籍人口、教育、科技、文化、旅游、卫生、体育、市政建设、环境保护的数据来源于部门统计,其他数据来源于宝安区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