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桦川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4

选择区域:>>

2024年,桦川县各级各部门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重点领域风险化解有序有效,民生保障扎实有力,向中国式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

一、综合

国民经济。经初步核算,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79.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上升3.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8.70亿元,比上年上升3.3%;第二产业增加值3.45亿元,比上年上升2.2%;第三产业增加值26.86亿元,比上年上升5.2%;三次产业结构比为61.6:4.4:34.0。

人居环境。2024年共改造了17个老旧住宅小区,涉及18栋楼,958户,建筑面积8.53万平方米。对平安路(冷云街-桦西街)、北环路(冷云街-敬夫街)、和平路(冷云街-桦西街)、妇幼保健院巷路等4条道路进行升级改造,解决了道路周边居民车辆出行不便的问题。在幸福里小区北侧建设桦栖公园,总占地面积5.2万平方米。实施高层建筑管道燃气普及项目,对未接通管道燃气的3个高层小区696户居民接通燃气。在城区82个小区新建雨水管道47公里,新建城区雨水管道5.8公里。

市政建设。对平安路、北环路、和平路、妇幼保健院巷路等4条道路进行升级改造,改造路面6732平方米,完善沿江路与西缘路交界、中兴路西段、繁荣路西段、敬夫路小学等6处城市绿地,增加绿化面积共2.1万平方米,建成桦栖公园和口袋公园。改造城区雨水管道1.21公里,在城区82个小区新建雨水管道47公里,新建城区雨水管道5.8公里。建净水厂备用电源,并更新深水井、送水泵、消毒设备、监控系统、水质在线检测系统、检测设备等供水设施。实施高层建筑管道燃气普及项目,对未接通管道燃气的3个高层小区696户居民接通燃气。改造17个老旧住宅小区,涉及18栋楼面积8.53万平方米。改造桦西街、桦东街南段两处公厕。开展建筑垃圾专项整治工作,建成桦川县建筑垃圾临时收转运调配场。

二、农业

2024年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72176万元,按照可比价计算比上年上升3.6%。其中,种植业完成产值604722万元,按照可比价计算比上年上升3.4%;牧业实现产值128481万元,按照可比价计算比上年上升3.5%。全县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487008万元,按照可比价计算比上年上升3.3%。

粮食作物生产。粮食总产量94.36万吨,其中,水稻52.99万吨,玉米35.04万吨,大豆6.3万吨。粮食播种面积221.07万亩,其中,水稻102.67万亩,玉米73.06万亩,大豆45.18万亩。

经济作物生产。总产量102179.9吨,其中,烟叶产量1149.5吨,中草药材产量15701吨,蔬菜产量65786.2吨,水果产量17743.2吨。播种面积8.37万亩,其中,烤烟0.66万亩,中草药材4.07万亩,蔬菜2.47万亩;水果1.17万亩。

畜牧业生产生猪出栏27.7万头,比上年下降2.3%;肉牛出栏0.7万头,比上年上升9.5%;羊出栏12.6万只,比上年下降2.9%;活家禽出栏433.2万只,比上年下降2%;禽蛋产量0.15万吨,比上年下降52.7%。

三、工业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28.3%。实现工业总产值29.6亿元,比上年下降14.1%。实现利税总额-4227万元,比上年下降749.0%。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绝对数 去年同月
止累计
  大米 397244.00 369964.50
  饲料◇ 3439.00 20461.00
  其中:◇配合饲料 3439.00 20461.00
  精制食用植物油 1979.00 686.12
  冻肉 - 5214.00
发酵酒精(折96度,商品量) 千升 0.00 36258.00
  塑料制品◇ 2527.91 2723.18
  水泥◇ 566984.29 297735.00
  商品混凝土 立方米 217345.31 170885.27
  钢结构 57327.49 10134.00

四、固定资产投资、建筑业和房地产开发

固定投资总额。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上年上升20.0%。其中,国省投项目比上年上升39.7%,占全部投资比重89.9%,民间投资比上年下降47.1%,占全部投资比重10.1%,房地产投资比上年下降50.6%,占全年投资比重1.8%,工业投资比上年上升1.5%,占全年投资比重33.1%。从产业项目看,产业项目投资比上年上升4.6%,占34.2%。

建筑业。全县资质等级三级及三级以上的建筑企业实现总产值1.9亿元,比上年上升23.9%,实现竣工产值0.98亿元,比上年上升75.0%,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0.0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8.7%。

房地产开发。房地产开发投资3400万元。商品房销售面积4.82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2.2%。其中,住宅4.6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3.4%;商品房销售额1.58亿元,比上年上升6.0%。其中,住宅1.48亿元,比上年下降7.5%;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3274元/平方米。其中,住宅3207元/平方米。

五、国内贸易

2024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8.1%。

六、对外经济

2024年全县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实现2.2亿元,比上年增长82.6%。其中,出口2.2亿元,比上年增长98.6%。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2024年12月31日,经黑龙江省交通运输厅确定,根据黑交办发〔2024〕184号文件,桦川县为省级农村客运公交化改造试点创建县。2024年交通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的货物周转量5102.6万吨/公里。其中,公路4992.6万吨/公里,水运110万吨/公里。全年完成旅客吞吐量144.73万人次。其中,公路144万人次,水运0.72万人次。

桦川县2024危桥改造工程,改建昌盛北桥31.04延长米。乡镇通中伏至新城工程项目,改建三级路14.824公里,建制村通双车道创业至苏家店工程项目,改建四级公路11.912公里。

邮电2024全年完成函件960件,快递业务总量36.64万件,报刊期发数20.1万份。

旅游。2024年全年共接待游客36.9万人次,旅游收入5989万元。围绕“旅游+”多业态的发展理念,依托“南山北水东城西寨”的总体布局,以全域文旅融合发展为重点,扎实推进各项工作。桦川县国庆旅游精品线路入选黑龙江省十一黄金周8大主题50条精品线路,桦川县《新中国第一集体农庄星火旅游区推进农文旅企融合,全力驶入发展快车道》入选全省十大旅游服务质量优秀案例。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2024年我县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917万元,比上年上升24.73%。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2613万元,比上年上升0.83%。税收收入中,增值税完成4165万元,比上年上升8.80%;企业所得税完成938万元,比上年上升15.23%;个人所得税完成301万元,比上年上升8.6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74987万元,比上年上升26.82%。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8678万元,比上年下降6.12%;教育支出23603万元,比上年下降20.5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0324万元,比上年上升10.43%;卫生健康支出13771万元,比上年下降15.13%;城乡社区支出20223万元,比上年下降14.29%。

金融2024年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23.03亿元,比上年增长13.07%;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89.75亿元,比上年增长1.18%。

保险。2024年全县财产保险机构财险保费收入1.73亿元,财险赔款金额0.90亿元。其中,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收入1.2亿元,赔款支出0.71亿元。全县寿险机构寿险保费收入0.65亿元,赔款及给付金额0.44亿元。其中,赔款0.34亿元,给付保险金0.1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2024年全县共有学校42所。其中,小学9所,初中12所,普高2所,职高1所;另有特教中心1所,教学点1所,幼儿园16所。在校生共计12446人,其中,小学4190人,初中3325人,普高2567人,职高882人;另外特教中心93人,在园幼儿1389人。

教职工:2024年教职工1561人,男教师538人,女教师1023人。职称结构:正高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405人(含乡镇破格晋升副高教师66人)、一级教师530人、二级教师536人、其他教师87人。学历结构:研究生学历22人、本科学历1246人、专科学历276人、中专及以下17人。年龄结构:30岁以下237人、31—40岁390人、41—50岁599人、51—60岁335人。

十、文化、卫生

文化。逐步完善文化馆、图书馆、村级文化广场、室外大舞台、音乐楼等基础设施效能发挥。县图书馆新增馆藏图书10万册,被成功评估定级为国家三级馆;县文化馆新改造社区分馆998平方米,为评定国家三级馆提供硬件保障;县博物馆已完成建设,实现免费开放。维修维护村级文体广场4个,修建村级室外舞台设备6套,打造广场舞台示范点2个,南林村和苏家店村。为社区配备电子屏设备1套。星火旅游景区大型游戏设备12套文化活动设备1056件,包括音箱、大鼓扇子、点唱机等,为百姓群众采购秧歌服,朝鲜族特色服装500多套。

文化活动。成功举办“冰天雪地美好生活”“文化旅游季”“农民文化艺术节”迎“春晚”“端午”“中秋”传统佳节等系列文化活动百余场次,“筑梦新时代文艺颂华章 ”国庆七乐,“弘扬传统文化”中秋主题游园会在龙头新闻刊发。结对各类文化志愿团队40个,文化志愿者团队22支,组建蒲公英文艺小分队、红色文艺轻骑兵,年度开展“送戏曲进乡村”活动60场。

医疗卫生。2024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169个,实有床位数964张,卫生技术人员974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96人,注册护士359人,药师(医士)38人,检验46人。其中,二级医院2个,开放床位530张,卫生技术人员440人,妇幼保健机构1个,实有床位47张,卫生技术人员57人,执业(助理)医师22人,注册护士17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技术人员67人,执业(助理)医师9人,注册护士6人,乡镇卫生院10个,实有床位206张,卫生技术人员145人,执业(助理)医师59人,注册护士52人;农场医院2个,实有床位51张,卫生技术人员53人,执业(助理)医师16人,注册护士26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卫生技术人员49人,执业(助理)医师11人,注册护士27人;村卫生室107个,卫生技术人员73人,执业(助理)医师73人。个体诊所(医院)42个,卫生技术人员71人,执业(助理)医师53人。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据公安部门户籍统计,2024年人口出生率3.03‰,死亡率5.00‰,人口自然增长率-1.97‰,年末全县总人口196568人。

全县人口主要构成情况如下:

  年末数(人) 比重(%)
全县总人口 196568 100
其中:城镇人口 59725 30.4
乡村人口 136843 69.6
其中:男性 98043 49.9
女性 98525 50.1
其中:0-17岁 19452 9.9
18-34岁 32574 16.6
35-59岁 88465 45.0
60岁及以上 56077 28.5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784元,比上年上升4.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56元,比上年上升6.5%。

社会保障。2024年度,企业职工参保10645人,个体参保13327人。全县企业离退休人数15727,发放基本养老金43078.68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参保人数5304人,机关事业单位享受待遇人数4818人。其中,试点退休人数44人,机关新养老领取待遇人数4181人。

2024年末共有公办养老机构2家,床位245张,在院老人91人。民政备案民办养老机构12家,床位1590张,在院老人1021人,12家民政备案民办养老机构。其中,有11家通过等级评定,1家三星级、7家二星级、3家一星级,有效提高全县养老机构整体服务水平和老人获得感、幸福感,使全县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养。

十二、环境保护

坚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有力推进,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一)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修订印发《桦川县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启动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2次,2024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54天,同比增加4天,优良天数比率96.7%,空气质量历史最佳。秸秆禁烧行动,充分发挥县秸秆禁烧管控和综合利用指挥部协调调度作用,召开部署会、推进会和调度会,制发方案,常态化督查巡查,建立风险隐患地块台账,实施挂图作战。秸秆禁烧期间全县未发生重污染天气。柴油货车治理行动,开展柴油货车尾气入户抽测和路检路查105台,合格率100%。烟尘整治行动,对协联生物电厂、热力公司、江川宝山供热站等重点企业涉气执法检查,整理上报桦川协联热电有限公司热力分公司督察整改档案,2台40吨锅炉已完成停用备案手续,1台65吨锅炉已完成超低排放改造。

(二)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饮用水治理,开展乡镇级集中式水源地保护区规范化整治工作,完成新城镇和创业乡水源地保护区划分工作,完成地表水和水源地水质监测工作。开展入河排污口专项排查整治,完成69个入河排污口信息更新,对省级卫星遥感反馈的4个入河排污口问题进行排查并完成问题反馈。水环境质量巩固提升,制发《2024年冬春季水环境质量排查整治工作方案》《松花江流域水质提升攻坚工作方案》,督促责任部门和乡镇重点加强对畜禽粪污、农业面源污染、城乡生活及建筑垃圾、生活污水、河湖“四乱”、工业污染源等方面排查整治,对排查出的16项问题已全部整改完成。

(三)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严格落实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制度,建设用地土地安全利用率100%。完成6个行政村农村污水治理任务。完成5个行政村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村突出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共排查56个行政村、9个污水处理设施、2个项目,发现的10个问题全部整改完成。规模养殖污染治理,桦川县共有34家规模化养殖场,运行的23家已全部制定粪污资源化利用计划并备案。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对发现的双兆猪业违法排污行为和金嘉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污染防治设施不正常运行违法行为进行了立案查处。督促19家加油站完成地下油罐防渗改造。

注: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及三次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