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经济恢复任务,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科学决策下,全县上下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三篇大文章”的深入实施,全面加快“三大强县战略”的落地见效。通过全县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我县经济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回升向好态势,经济运行质量效益稳步提升,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发展动能不断增强,民生福祉持续改善,为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地区生产总值和民营经济
地区生产总值。根据州统计局核定数据,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实现66.5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67亿元,增长2.7%,拉动GDP增长0.5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0%;第二产业增加值16.64亿元,增长8.1%,拉动GDP增长1.9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24.0%;第三产业增加值39.24亿元,增长9.7%,拉动GDP增长5.7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70.0%。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9.6:33.3:47.1调整为16.0:25.0:59.0。
民营经济。全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8.82亿元,同比增长4.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39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6.74亿元,增长0.6%;第三产业增加值11.68亿元,增长8.0%。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43.30%,比上年下降1.42个百分点。民营经济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3.9:48.4:37.7调整为36.1:23.4:40.5。
二、农村经济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49亿元,比上年增长2.7%(可比价)。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80728亩、油料播种面积21900亩、药材播种面积33249亩、蔬菜种植面积48897.91亩。
全年粮食总产量116656吨,比上年增产2018吨,增幅1.76%。其中:大春粮食产量106612吨,增产1748吨,增长1.67%;小春粮食产量10044吨,增产270吨,增长2.76%。
全年出售及自宰肉用牛出栏20205头,比上年减少1995头,较上年下降8.99%;出售和自宰的肉用羊出栏133040只,比上年减少25377只,下降16.02%;肉猪出栏165782头,比上年减少12091头,下降6.8%;全年肉类总产量18527吨,较上年减少554吨,下降2.89%。
全年末大牲畜存栏66098头,比上年减少5072头,下降7.67%。其中:牛存栏51043头,下降7.78%;猪存栏82277头,下降7.35%;羊存栏136984只,下降13.54%。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4.62亿元,比上年增长7.3%(可比价)。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0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3.4%。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如下表所示:
2024年甘洛县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统计表
指 标 名 称 | 单位 | 与上年同期比较 | |||
本年
累计 |
上年
同期 |
较上年同期增减 | |||
绝对数 | % | ||||
(一)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 % | 13.4 | 1.5 | ||
(二)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 -- | ||||
发电量 | 万度 | 102919 | 87699 | 15220 | 17.35 |
铅金属含量 | 吨 | 37757 | 42598 | -4841 | -11.36 |
锌金属含量 | 吨 | 33002 | 31865 | 1137 | 3.57 |
石墨及碳素制品 | 吨 | 9365 | 7478 | 1887 | 25.23 |
铅酸蓄电池 | 千伏安时 | 521950 | 508064 | 13886 | 2.73 |
磷矿石(折含五氧化二磷30%) | 吨 | 177559 | 133421 | 44138 | 33.08 |
商品混凝土 | 立方米 | 102734 | 137829 | -35095 | -25.46 |
建筑业。年末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24户,建筑业总产值增长44.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2%。其中,工业性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长45.1%,技术改造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长182.1%。
五、商贸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53亿元,比上年增长8.7%。
六、交通运输
2024年,全县公路总里程达1068.266公里,其中等级公路1031.877公里;县境内铁路总里程103.9公里(其中:成昆铁路55.9公里、成昆复线48公里);全县有8个客运站,其中三级客运站1个、便捷站7个;全县道路旅客运输经营业户3户,从业人员317人,配备农村客运车辆88辆(878座)、公交车36辆、出租车71辆、货运车辆146辆(1616.2吨)。全年实现公路客运周转量7241万人/公里,较上年同期增长9%;公路货运周转量20302万吨/公里,较上年同期增长12%。
七、教育事业
2024年度,全县教育经费总投入72414万元,比上年增长10.11%,占财政支出总额的24.38%。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67所,其中:幼儿园14所、小学42所(含教学点10所)、初级中学6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高中1所、职业技术学校1所。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共计37129人,其中:小学在校25364人、初中在校11765人。2024年,全县小学招生3984人,其中少数民族3741人;初中阶段招生3917人,其中少数民族3668人;高中招生890人,毕业学生969人;2024年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588人,较上年增长17.37%,在校生1311人,较上年下降12.72%。在园幼儿人数11769人,较上年减少675人,同比下降5.42%。年末小学教职工人数1322人,其中专任教师1316人,代课教师114人;中学教职工人数917人,其中专任教师903人;幼儿园教职工人数282人,其中专任教师161人;公办幼儿园教职工人数45人,其中专任教师45人。
八、文化体育和卫生事业
文化。2024年文化体育与传媒领域全年文化专项资金支出达905.22万元;文化站13所,农家书屋227个,共有图书378182册。
广播电视。全县有广播站228个,广播节目人口覆盖率达99%;电视差转台1个,直播卫星接收机11697台,有线电视节目110套,闭路电视总户数908户,电视节目的覆盖率为100%;放映“2131”农村公益电影3034场次。
体育。甘洛举重队成绩显著,在2024年各项赛事中取得了金牌10枚、银牌7枚、铜牌13枚;全县有一级运动员9名、二级运动员12名。全县有篮球等级裁判员28人,其中一级裁判员6人、二级裁判员22人,少数民族28人;有田径二级裁判员4人,其他二级裁判员13人。2024年少儿体校在校学生104人,少儿体校专职教练员6人。
卫生。2024年,全县卫生机构19个,其中:医院3所、妇幼保健院1所、卫生院14所。医疗机构床位709张,其中:医院519张、卫生院160张、妇幼保健站30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710人,其中:执业医师166人、助理医师78人、注册护士191人、药师(士)27人、检验技师(士) 27人,其他人员186人,卫生防疫人员35人。全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6.15‰,较上年下降0.66个千分点;婴儿死亡率3.33‰,较上年下降0.56个千分点。
九、财政、金融
地方财政收支。2024年,全县公共财政总收入完成59256万元,比上年增长8.51%;地方一般公共财政收入完成40353万元,比上年增长20.95%;地方财政支出297070万元,比上年增长6.84%。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9281万元,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9.86%;公共安全支出8497万元,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2.86%;教育支出72414万元,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24.38%;医疗卫生支出21090万元,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7.10%;农林水事务支出93513万元,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31.48%,科学技术支出357万元,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0.1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1648万元,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10.65%。
金融业。金融服务体系持续完善,乡镇金融网点布局不断优化,助农惠农成效显著。截至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797900万元,同比增长8.30%;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67867万元,同比增长9.25%。金融机构贷款余额318200万元,同比增长26.00%。
十、人口
2024年,全县户籍人口247678人,较上年末增加1800人,增幅为0.73%。其中:其中:少数民族人口为203966人,占总人口的82.35%;彝族人口为199661人,占总人口的80.61%;男性人口为128479人,比重为51.87%;女性人口为119199人,比重为48.13%;60岁以上老人为24938人,比重为10.06%。全年出生人口为3994人,出生率为16.13‰,死亡人口为1292人,死亡率为5.2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0.91‰(公安年报)。年末常住人口20.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6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27.05%。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收入。2024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9.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0%。
社会保障。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持续优化,实现应保尽保目标。2024年,全县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19715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102885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13855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202929人;失业保险参保8150人。全年实现就业和再就业1272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249人,全年共向省内外输出劳务6.6万人,其中:省内2.4万人、省外4.2万人。全县纳入低保对象10164户,24390人,累计发放低保金9350.4万元,其中全县农村低保纳入9675户,23534人,发放低保金8804.8万元;全县“五保”人员544人,发放五保补助金529.4万元;实施城乡医疗救助30276人次,发放救助资金1472.16万元。
注:1、公报中各项数据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根据我国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和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2023年,甘洛地区生产总值现价总量修订为61.34亿元,修订后的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0.6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5.5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为35.16亿元;民营经济增加值现价总量修订为27.46亿元,修订后的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0.3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为6.4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0.6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修订为17.05亿元,2024年修订为18.52亿元。
4.公报中农业、林业、交通运输、财政、金融、教育、文化、卫生、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等数据来源于相关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