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天等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崇左市委、市政府关于经济工作决策部署,加力实施存量政策和一揽子增量政策,加快释放政策效能,积极应对经济持续下行巨大压力,主动找差距补短板,强化经济调度,奋力扭转经济颓势,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服务业恢复向好,企业培育稳步推进,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县生产总值(GDP)88.6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0.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71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19.96亿元,下降7.7%;第三产业增加值49.96亿元,增长5.2%。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21.1%、22.5%和56.4%。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2567元,比上年增长2.4%。
年末全县常住人口27.0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2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9.36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34.58%。全年出生人口2127人,出生率为4.73‰;死亡人口3334人,死亡率为7.41‰;自然增长率为-2.68‰。
全年全县城镇新增就业1433人,比上年增长0.92%。农民工总量18.73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离开本乡镇)17.03万人,本地农民工1.69万人。
二、农业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5783公顷,与上年持平。甘蔗播种面积4332公顷,增加367公顷。油料播种面积1598公顷,增加164公顷。蔬菜播种面积14026公顷,增加300公顷。果园面积2186公顷,增加156公顷。茶园面积27公顷,减少12公顷。
全年粮食产量15.58万吨,比上年增加0.01万吨,增产0.07%。其中,春收粮食产量428吨,增产8.0%;早稻产量2.92万吨,增产0.3%;秋粮产量7.44万吨,增产0.6%。全年谷物产量14.77万吨,减产0.2%。其中,稻谷产量6.95万吨,减产0.8%;玉米产量7.8万吨,增产0.3%。
全年油料产量0.29万吨,比上年增产12.3%。
蔬菜产量(含食用菌)26.36万吨,增产3.7%。园林水果产量5.61万吨,增产7.9%。
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1.95万吨,比上年下降2.8%。其中,猪肉产量1.12万吨,下降2.7%;牛肉产量0.24万吨,增长1.0%;羊肉产量0.03万吨,下降5.2%;禽肉产量0.52万吨,下降4.3%。禽蛋产量1.68万吨,增长2.9%。全年生猪出栏13.57万头,比上年下降3.7%。年末生猪存栏6.47万头,比上年末增长4.1%。
全年全县水产品产量0.36万吨,比上年增长0.5%。
全年木材采伐24.37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8.5%。天然松脂3852吨,增长5.6%。油桐籽76吨,下降1.4%。
油菜籽161吨,增长87.0%。鲜竹笋2316吨,增长2.0%。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3.12亿元,比上年增长0.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0.6%。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门类看,采矿业增长6.6%,制造业下降7.6%,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05.6%;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增长43.1%,重工业下降5.7%。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20.4亿元,比上年下降15.0%。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45.1%,高于上年末5.1个百分点。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6.85亿元,比上年下降26.3%。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业企业20家,比上年增加5家。全县建筑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9.2%。
四、服务业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0.86亿元,比上年增长24.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21亿元,增长1.4%;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2.53亿元,增长5.9%;金融业增加值3.89亿元,增长2.2%;房地产业增加值7.42亿元,下降3.8%;其他服务业增加值23.90亿元,增长1.3%。1-11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下降35.9%。
年末全县公路总里程1379公里。
全年货物运输总量606.44万吨,比上年增长5.9%。货物运输周转量50505.38万吨公里,增长1.5%。
全年旅客运输总量150.9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2%。旅客运输周转量38432.99万人公里,增长9.9%。
全年公路客货运周转量54348.68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0%。
全年完成邮政行业业务总量5328万元,比上年增长5.7%。
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总量23254万元,比上年增长9.4%。
年末移动电话用户32.61万户。年末固定电话用户总数1.85万户。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0.88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通达的行政村比重达到100%。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75亿元,比上年下降0.7%。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增长2.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下降8.5%。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增长10.1%,商品零售下降1.5%。
六、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下降48.5%,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15.0%;第二产业投资下降44.4%,其中工业投资下降44.7%;第三产业投资下降63.6%。基础设施投资下降61.9%。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8.0%。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下降60.7%。商品房销售面积5.97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49.2%。
七、财政金融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02亿元,比上年增长3.2%,其中税收收入1.56亿元,增长12.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3.29亿元,比上年增长5.8%,其中,民生重点领域支出27.11亿元,增长17.0%,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81.4%,比上年提高7.8个百分点。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38.42亿元,比年初增加5.58亿元,其中住户存款116.68亿元,比年初增加9.92亿元。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20.67亿元,比年初增加5.46亿元。
八、居民收入和社会保障
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732元,比上年名义增长5.3%。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374元,比上年名义增长4.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055元,比上年名义增长7.1%。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为2.13:1,比上年缩小0.07。
全县参加城镇职工(包括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9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068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4.53万人,增加0.027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8.48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6.42万人,比上年减少0.82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4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047万人。年末全县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538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7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063万人,其中参加工伤保险的农民工人数0.083万人。
年末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39.7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88万人。共有2014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5167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754人享受特困人员救助供养。
年末共有提供住宿的养老服务机构14个,床位358张。为儿童提供救助收养服务的机构1个,床位28张。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年向自治区和崇左市申报科技项目4个;完成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10家;技术合同交易额3.08亿元。全年安排科技项目1项。全年专利授权40件。
全年中等职业教育(不含技工)招生382人,在校生803人,毕业生203人。普通高中招生2901人,在校生8656人,毕业生2027人。普通初中招生4207人,在校生12868人,毕业生4828人。普通小学招生3063人,在校生24935人,毕业生4636人。特殊教育招生33人,在校生252人,毕业生42人。学前教育在园幼儿6375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7.9%,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4.2%。
十、文化旅游和卫生健康
年末共有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博物馆1个,国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全县共有1个项目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1个项目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141.7千册。
年末共有广播电视台1座。有线广播电视用户11.78万户,数字电视用户11.78万户。年末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8.6%;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4%。年末共有档案馆1个,已开放各类档案0.12万卷。
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515.3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7%,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4.53亿元,增长18.0%。
年末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71个,其中医院4个,乡镇卫生院14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28个,村卫生室122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中心)1个,妇幼保健院1个。年末卫生技术人员2009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606人,注册护士978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231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1959张,其中医院1050张,乡镇卫生院769张。
体育场地数2265个。全年运动员在区市篮球、乒乓球比赛中获金银铜牌30枚,其中金牌12枚,银牌7枚、铜牌11枚。
十一、资源和环境
全县行政区域土地面积2164.9平方公里。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934公顷,其中人工造林面积701公顷。截至年底,建成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1个,自然保护区面积4281公顷。
全年城市用水普及率100%。总用水量559.1万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351.5万立方米,工业用水47.9万立方米。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电力消费量比上年下降39.9%。
县城区面积8.07平方公里。全县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能力为2.06万立方米/日,县域污水处理率97.2%。全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1.0%,城区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全年平均气温为21.6℃,比上年降低0.2℃,与历年平均值相比,升高0.8℃。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8.2℃,年极端最低气温为3.2℃。年降水量为1730mm,与历年平均值相比,增加297mm。年日照时数为1365.3小时,与历年平均值相比,减少178.1小时。
全年气象台共发布气象预警信号120次。
注释: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并同步实施城镇居民自有住房服务核算方法改革,对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等历史数据进行了修订。
3.常住人口指在天等县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以及户口在天等、外出天等不满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学习的人口。
4.人口出生率、死亡率按户籍人口计算。
5.城镇新增就业人数是指报告期内城镇累计新就业人员数与自然减员人数之差。
6.年度农民工数量包括年内在本乡镇以外从业6个月及以上的外出农民工和在本乡镇内从事非农产业6个月及以上的本地农民。
7.2024年规模以上工业相关指标增速及变化按可比口径计算。
8.规模以上服务业统计范围包括: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行业法人单位;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房地产业(不含房地产开发经营),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行业法人单位;以及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社会工作行业法人单位。2024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财务指标增速按可比口径计算。
9.货物运输总量包括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四种运输方式完成量;周转量包括铁路、公路、水路三种运输方式完成量,2024年增速按可比口径计算。
10.邮政行业业务总量按2020年价格计算,采用1-11月份数据。
11.电信业务总量按上年价格计算,采用1-11月份数据。
12.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是指报告期末在电信企业登记注册,通过xDSL、FTTx+LAN、FTTH/O以及其他宽带接入方式和普通专线接入公众互联网的用户。
13.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进行修订。
14.基础设施投资包括铁路运输业、道路运输业、水上运输业、航空运输业、管道运输业、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装卸搬运业、邮政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水利管理业、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
15.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是指具有集体、私营、个人性质的内资企事业单位以及由其控股(包括绝对控股和相对控股)的企业单位建造或购置固定资产的投资。
16.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房地产开发、新建商品房销售等指标历史数据进行了修订,2024年增速按可比口径计算。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城镇新增就业、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县社保中心;医疗保障数据来自县医疗保障局;财政数据来自县财政局;金融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崇左支行;教育数据来自县教育局;科技、技术合同等数据来自县工业和信息化局;艺术表演团体、博物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广播电视等数据来自县文化旅游和体育广电局;出生人口、死亡人口、医疗卫生数据来自县卫生健康局;社会服务及救助数据来自县民政局;林业数据来自县林业局;污水处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等数据来自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气温、降雨等数据来自县气象局;公路里程数据来自县交通运输局;档案数据来自县档案馆;其他数据均来自县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