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远县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4

选择区域:>>

2024年,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计工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各项决策部署,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县经济运行稳中有进,持续健康发展。

 

一、综 合

初步测算,2024年实现生产总值[2](GDP)4188977万元,比上年增长6.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85446万元,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1322936万元,增长9.2%;第三产业增加值2080595万元,增长4.4%。三次产业[3]比为18.7:31.6:49.7。

12024年全县生产总值构成及增长速度

 单位:万元、%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生产总值

4188977

6.1

其中:第一产业[3]

785446

5.2

第二产业

1322936

9.2

第三产业

2080595

4.4

其中:农林牧渔业

879565

5.1

工业

852902

10.9

建筑业

470433

5.9

批发和零售业

480655

9.1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

225763

2.0

住宿和餐饮业

103734

5.1

金融业

160736

1.8

房地产业

157030

5.9

营利性服务业

406509

4.4

非营利性服务业

451650

1.1

 

1  2019-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2024年末,全县总户数264090户,户籍总人口974125人,其中:男性521118人,女性453007人。全年出生人口6601人,其中,男性3587人,女性3014人。死亡人口5377人,其中,男性3045人,女性2332人。根据2024年人口抽样调查结果,定远县常住人口67.6万人,城镇化率47.43%。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3.2%。

 

二、农 业

2024年,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229534.5公顷,比上年增加888.5公顷,增长0.4%。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10166.0公顷,比上年增长0.1%;油料播种面积11512.3公顷,增长5%;蔬菜播种面积5922.2公顷,增长4.1%。

全年,粮食总产量[4]1217154.0吨,比上年增长1.3%。油料产量31399.0吨,增长5.4%;蔬菜产量222997.0吨,增长2.5%。

年末,全县生猪存栏633912头,全年生猪出栏1378761头,增长3.02%。全年肉类总产量148122.0吨,增长5.5%,其中猪肉产量124052.0吨,增长6.0%。全年禽蛋产量22103.0吨,下降11.1%。水产品产量45930.0吨,增长3.2%。

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179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达7952台。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80672.74吨,比上年减少364吨。全年有效灌溉面积124.4千公顷。城乡供水实际供水量4663.64万立方米,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供水人口83.27万人,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全年供水量3537.23万立方米。

22024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单位:吨、%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粮食

1217154.0

1.3

        其中:稻谷

664897

1.2

              小麦

471276

1.9

              玉米

60384

-2.3

              大豆

14679

0.9

      油料

31399

5.4

        其中:花生

16659

0.7

              油菜籽

13303.4

10.11

      棉花

17.7

-31.9

      蔬菜

222997

2.5

肉类

148122

5.5

禽蛋

22103

-11.1

水产品

45930

3.2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24年,全县工业领域实现增加值852902万元,同比增长10.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5]比上年增长12.2%。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企业、股份制企业有所增长。

32024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

单位:%

指标及分类

比上年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

12.2

其中:国有企业

27.6

      股份制企业

13.3

      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8.3

其中:国有控股企业

-1.7

其中:新建企业

-21.4

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

-2.5

 

2  2019-2024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

2024年,规模以上工业中,26个工业行业大类行业中的18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12个行业实现两位数及以上增长,其中,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增长211.89%;金属制品业增长130.9%;医药制造业增长91.71%;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增长89.25%;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75.84%;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49.36%;汽车制造业增长44.12%;非金属矿采选业增长25.32%;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8.62%;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增长15.8%;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2.17%;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增长11.63%;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9.1%;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9.01%;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8.81%;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增长3.06%;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69%;纺织业增长0.31%。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和上年相比,大部分产量增长。其中,石灰石、盐酸(氯化氢,含量31%)、塑料制品增长较快,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320.8%、51.3%、36.2%。

 

42024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产 品 名 称

单 位

绝对数

同比增长(%

原盐

1410767

-3.1

大米

276060

8.9

人造板

立方米

17641

-25.0

盐酸(氯化氢,含量31%)

28040

51.3

烧碱

506888

3.5

合成氨(无水氨)

424341

-21.7

初级形态塑料

613154

1.1

橡胶轮胎外胎

21790

-85.7

塑料制品

14647

36.2

水泥

1126156

-6.3

商品混凝土

立方米

1274917

15.6

变压器

千伏安

179800

17.7

石灰石

6328293

320.8

小麦粉

18623

-74.0

自来水生产量

万立方米

7754

10.4

甲醛

75988

5.2

冷冻蔬菜

2399

4.4

复合木地板

平方米

335542

-1.3

服装

万件

225

-19.4

 

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26家,比上年净增加32家。全年规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140414万元,同比增长11.0%;实现利税125570万元,下降33.3%,其中,利润63511万元,下降43.4%。

全年,建筑业完成增加值470433万元,比上年增长5.9%。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115家,全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985769.3万元,下降9.7%。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77.67万平方米,下降42%;房屋竣工面积117.07万平方米,下降20.5%。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24年,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较上年增长10.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50.3%;第二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4.4%;第三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8.1%。

3  2019-2024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

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较上年下降37%;房屋施工面积较上年下降66%,其中新开工面积较上年增长148.3%。商品房销售面积较上年增长36%;商品房销售额较上年增长50.8%。

五、国内贸易

2024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27139.7万元,比上年下降2.4%。按经营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330058.3万元,下降3.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697081.4万元,增长0.5%。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实现零售额298972.7万元,同比增长0.2%;商品零售实现零售额1728167.0万元,同比下降2.8%。在限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部分商品类别增长较快,其中,石油及制品类增长54.3%,汽车类增长15%,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6%。4  2019-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2024年,全县进出口总额7429.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82.26%,实际利用外资25万美元,同比下降51.9%。

文旅发展势头强劲。建成拂晓红石滩、河头水乡等11个农文旅项目,培育特色民宿5家,湖畔小筑入选“皖美银牌民宿”;首届年猪节、好歌声音乐节成功举办;藕塘烈士陵园创成3A级景区。全年接待游客439.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3.8亿元,分别增长72%、57%。

七、交通、环保

2024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225763万元,比上年增长2.0%。

2024年末,全县公交运营线路总长3808公里,实有公交车辆312辆;全年公共汽车客运总量848.95万人次。年末全县出租车456辆。

2024年环境空气监测的实际天数为366天,全县环境空气质量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一、二级标准的天数总计为305天,占83.5%;其他天数61天,占16.5%。PM10全年平均值55.8μg/m3,PM2.5全年平均值33.2μg/m3,全年轻度污染52天,中度污染7天,重度污染2天。

 

八、财政、金融

2024年全县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81454万元,比上年增长3%。从收入来源看,各项税收收入完成83095万元,下降14.4%。全年财政支出714783万元,比上年增长0.5%。其中,教育支出112877万元,增长0.3%;城乡社区支出45358万元,下降2.7%;农林水事务支出152578 万元,增长9.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58273万元,增长1.3%;卫生健康支出58890万元,增长16.6%;交通运输支出45808万元,下降21.2%;住房保障支出19354万元,下降2.5%。

 

5  2019-2024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及其增长速度

2024年12月末,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5012036万元,比上年末增加315665万元,增长6.7%。其中住户存款余额4257111万元,增长13.6%。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4289932万元,比上年末增加482152万元,增长12.7%。

 

九、教育、科学技术

2024年,全县共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所,2024学年招生2148人,在校生6960人,毕业生2407人。普通高中7所(其中民办3所),招生4226人,在校生12634人,毕业生4603人。普通初中45所(其中民办6所),招生7084人,在校生21640人,毕业生7454人。小学31所(其中民办3所),招生6872人,在校生41332人,毕业生7230人。幼儿园116所(其中民办56所),招生2991人,在园儿童15398人。小学入学率为100%,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为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8.93%。

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深化院所合作,开展产学研合作21项,登记合同291个,金额141.5亿元、增长52%;与安徽理工大学签订校地战略合作协议,携手滁州学院筹建科技成果转化定远分中心。搭建科创平台,新增省市级企业研发中心等平台6家,盐化中试基地全省首批立项,科昂纳米获评省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入选全省创新典型案例。加速人才集聚,“揭榜挂帅”“四海招贤”“校企双聘”高效推进,入选市“双创之星”团队、产业新苗项目5个,全市第二;新引进产业英才、青年俊才等高层次人才94名,申报国家和省级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26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2024年,全县共有艺术表演团体24个,文化馆1个,博物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公共图书藏量57.2万册。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全县城镇有线广播电视用户1万户,农村有线广播电视用户0.4万户。年末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100%,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75%。

年末,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07个。其中:县级公立医院2个,县级公共卫生机构3个,乡镇卫生院(分院)22个,村卫生室242个,民营医院8个,社区服务中心(服务站)18个,个体诊所111个,其它医疗机构1个。全县公立医疗机构共有编制床位2565张(实际使用床位数2756张)。全县医疗机构共有执业(助理)医师2037人;注册护士2978人。村卫生室在岗村医561人。

全年,销售体育彩票12035.55万元,比上年增长6.7%。

十一、人民生活、社会保障及其他

全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1298元,比上年增长4.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19796元,比上年增长5.7%。

2024年末,全县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9.16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5.72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3.40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4.63万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8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6.3万人。

2024年,有1069户、1453名城镇居民享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发放低保金1153.39万元;有20332户、33031名农村居民享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发放低保金1.82亿元。

2024年底全县养老服务机构33个,其中公建民营养老机构18个,公建公办养老机构7个,民办养老机构8个。总床位数2500张,其中护理型床位数1869张。年末在院人数815人,其中特困人员440人。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4320万元,比上年增长22.5%,募集公益金是516.6万元,比上年增长14.7%。

 

注:[1]公报中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幅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国家统计局对三次产业和行业实行相对分离的划分标准,第一产业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第二产业指工业(不含开采辅助活动,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4]自2020年起,农业中的粮食产量、畜牧业等数据,采用国家统计局定远调查队反馈数据。

[5]规模以上工业统计口径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以上企业。

[6]固定资产投资口径为500万元以上项目和房地产投资。

[7]从2014年起,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采用国家统计局定远调查队反馈数据。

[8]从2014年起,农民人均纯收入指标换成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标,采用国家统计局定远调查队反馈数据。

[9]公报中部门数据由各相关部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