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黑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4

选择区域:>>

根据年快报统计[1],现将2024年黑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公报如下:

2024年是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攻坚之年,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县经济运行呈现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民生保障持续增强,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一、经济总量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GDP)153.5亿元,比上年增长6.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5.5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30.4亿元,增长16.4%;第三产业增加值67.6亿元,增长3.9%。

二、农林牧渔业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4.1万公顷。其中,玉米播种面积13.4万公顷,水稻播种面积0.5万公顷。全年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8万公顷,其中,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7万公顷,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1.1万公顷。全年果园面积0.5万公顷。

全年粮食总产量100.6万吨,比上年减产3.0%。其中,玉米产量96.2万吨,比上年减产3.1%;水稻产量3.8万吨,比上年减产4.8%。全年油料产量6.7万吨,比上年增产6.1%。全年蔬菜及食用菌产量70.5万吨,比上年增产7.5%。全年水果产量7.9万吨,比上年增产7.6%。

全年人工造林面积75.9公顷,全年育苗面积3公顷。

全年肉类总产量16.3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猪肉产量11.1万吨,牛肉产量0.7万吨,羊肉产量0.2万吨,禽肉产量4.2万吨。全年禽蛋产量6.8万吨。全年奶类产量0.2万吨。全年生猪出栏138.2万头,牛出栏4.6万头,羊出栏16.2万只,家禽出栏2340.4万只。

全年淡水产品产量3709吨。全年淡水养殖面积665公顷。

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17.8万千瓦,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97.8%。全年机耕面积228.5万亩,机播面积228.8万亩,机收面积228.8万亩。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3]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7%。

分经济类型看,全年规模以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7.4%;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增长24.6%,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增长1.0%;私营企业增加值增长25.5%。

分门类看,全年规模以上采矿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8.8%,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增长15.9%。

全年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共签订工程合同额16.5亿元,其中本年新签订工程合同额4.9亿元,比上年增长186.6%。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4]比上年增长9.4%,其中,建设项目投资增长8.1%。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77.2%。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比上年下降71.1%,第二产业投资下降24.3%,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12.3%。

全年商品房房屋施工面积15.9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6.5%。商品房销售面积10.5万平方米,增长9.3%;商品房销售额3.8亿元,增长15.1%;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3.2万平方米,下降58.6%。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0.7亿元,比上年增长7.2%。

全年批发业销售额54.1亿元,比上年增长29%;全年零售业销售额31.7亿元,比上年增长7.6%;全年住宿业营业额0.4亿元,比上年增长2.9%;全年餐饮业营业额4.9亿元,比上年增长15.9%。

全年出口总额394.7万元。

六、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

全年公路客运量73.9万人,旅客运输周转量[6]3204.8万人公里。

年末全县拥有公路旅客营运车辆191辆,其中班车173辆,包车18辆。拥有公路货物营运车辆6815辆,出租汽车在运营389辆。民用汽车拥有量[7]84266辆。

全年邮政业务收入(不包括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5435.9万元。全年邮政函件业务0.4万件,包裹业务55万件,报纸业务110万份,杂志业务14.4万份,汇兑业务22笔,快递企业业务量120.0万件。

全县星级酒店3家。旅行社2家,旅行社分社3家,旅行社网点7家。全县3A级旅游景区1个。

七、财政和金融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0673万元,比上年下降7.1%。其中,各项税收收入43327万元,增长1.5%。在各项税收收入中,增值税10209万元,下降21.4%;企业所得税1785万元,下降15.9%。全年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99949万元,比上年增长26.6%。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51968万元,增长34.3%;公共安全支出15385万元,增长13.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10226万元,增长34.2%;教育支出55959万元,增长1.0%;卫生健康支出27028万元,增长3.8%;节能环保支出6676万元,下降3.0%;城乡社区支出31566万元,下降42.2%。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44亿元,比年初增加32亿元。其中,住户存款余额423亿元,比年初增加26亿元。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00亿元,比年初减少35亿元。

八、教育和科技

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64所,分别为:普通高中3所,中等职业学校2所,初中9所(含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十二年制民办学校),小学35所,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进修学校、民办学校、劳动教育实践学校、业余体育学校、教育服务保障中心、招生办各1所,公办幼儿园8所。

全县在校学生28823人,其中:普通高中在校学生6010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1428人,初中在校学生8535人,小学在校学生12393人(特殊教育学生42人),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2508人。

全县各级各类教师4206人,其中,高中及职高教师823人,初中教师1231人,小学教师1579人,其他教师(业余体校、教师进修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子强学校、公办幼儿园)573人。

全县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3家,2024年全年新增3家;累计注册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06家;省“雏鹰”企业1家。

全县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10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的21.3%。其中,新能源产业企业7家、节能环保产业企业1家、生物产业企业1个、新能源汽车产业企业1家。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县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纪念馆1个。县公共图书馆藏书总量23万册。

全县拥有县级广播电台1座,广播节目1套,广播综合覆盖率98%。拥有县级电视台1座,电视节目1套,电视综合覆盖率98%。

全县拥有卫生机构554个。其中,医院16个,卫生院21个,诊所(门诊部)51个,村(社区)卫生室461个,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1个,疾控中心1个,卫生健康监督所1个。年末全县卫生技术人员2290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943人,注册护士899人,其他技术人员(药师、药士、检验师等)210人。卫生机构实有床位数2281张。

全县各级体育场(馆)3个,城市健身路径及农民健身工程459个。全年举办群众体育活动12项(次)。

十、能源和环境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6.16万吨标准煤。

全年优良天数[8]比率91.1%,比上年提升了0.6个百分点。其中,全年细颗粒物[9](PM2.5)平均浓度26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上升了8.3%,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为45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5.1%。

绕阳河、东沙河、羊肠河全河段水质年均值均达到Ⅲ类水质标准,庞家河全河段水质年均值劣于Ⅴ类[10]水质标准。

功能区噪声年均值昼间为53分贝,比上年下降了2分贝;夜间为47分贝,比上年上升了1分贝。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户籍人口53.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2.9万人,占户籍人口的比重为23.9%;乡村人口40.8万人,占76.1%。按性别分,男性26.8万人,占户籍人口的比重为49.8%;女性26.9万人,占50.2%。按年龄分,0—17岁人口5.0万人,占户籍人口的比重为9.4%;18—34岁人口8.8万人,占16.4%;35—59岁人口21.8万人,占40.5%;60岁以上人口18.1万人,占33.8%。

全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677元,增长6.5%。

年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78918人,其中: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00362人(含退休),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11492人(含退休);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45037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76981人,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1]60431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18313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7047人,其中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342人。

全县共保障(享有最低生活保障)城乡低保对象共9857户,15464人,其中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476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3988人。累计发放低保保障金6783.5万元。发放临时救助金127.6万元,救助困难家庭1883人次。全年募集善款278万元,投入款物185万元。开展助学、助医、助困等16个项目,受益1500人。提供住宿的社会工作机构(包含个人)33个,其中城乡养老机构32个;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床位数2083个。

注释:

[1]本公报中2024年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指标数据在年报时可能还有调整。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及各行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

[4]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统计范围为各种登记注册类型的法人单位以及个体经营进行的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的投资项目,不包括农户投资、军工和国防项目。

[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中限额以上单位: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

[6]旅客运输周转量:指在一定时期内由各种运输工具实际运送的旅客人数与相应的运送距离的乘积之和。

[7]民用汽车拥有量:指报告期末,在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按照《机动车注册登记工作规范》,已注册登记领有民用车辆牌照的全部汽车数量。

[8]优良天数比率:指城市空气质量指数为0-100的天数占全年有效监测天数的百分比。

[9]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指城市全年有效监测日平均浓度的算术平均值。

[10]劣Ⅴ类:地表水水质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按功能高低依次划分为五类: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地表水水质劣于Ⅴ类的即丧失使用功能的,简称劣Ⅴ类。

[11]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包括参保职工和参保退休人员。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粮食产量、猪牛羊禽肉产量、禽蛋产量、奶类产量、畜禽出栏及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黑山调查队;林业数据来自县自然资源局;水产品数据来自县水利局;出口总额数据来自县商务局;公路运输等数据来自县交通运输局;民用汽车拥有量及人口数据来自县公安局;邮政业务数据来自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辽宁省黑山县分公司;文化、广播、体育、旅游等数据来自县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财政数据来自县财政局;金融数据来自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黑山监管支局;教育数据来自县教育局;卫生数据来自县卫生健康局;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等数据来自锦州市社会保障事业管理局黑山分局,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失业保险数据来自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医疗保险数据来自锦州市医疗保险服务中心黑山分中心;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人数、社会服务、社会福利等数据来自县民政局;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水质总达标率等环境监测数据来自锦州市生态环境局黑山分局;其他数据均来自县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