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县委、县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县人民,认真贯彻省、市委的决策部署,坚持科学的发展定位、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全面落实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各项措施,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综合
国民经济。2023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现价)76.4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增长5.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2亿元,同比增长5.5%,拉动GDP增长1.5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28.5%;第二产业增加值31.4亿元,同比增长5.0%,拉动GDP增长2.1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40.3%;第三产业增加值25.8亿元,同比增长5.2%,拉动GDP增长1.6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31.2%;“三次产业”结构为25.1:41.1:33.8。人均GDP达28311元,同比增长5.7%。
物价水平。2023年,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0.7%(以上年为100,下同),其中,食品烟酒价格指数为101.6%;衣着100.2%;居住为99.9%;生活用品及服务100.9%;交通和通讯为97.8%;教育文化和娱乐103%;医疗保健100.6%;其他用品和服务103.9%,年物价总水平没有出现大的波动,保持了基本稳定。
就业形势。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95054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数967人,比上年减少68人。
二、农业
农林牧渔业。2023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39.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5%。其中:农业产值15.3亿元,同比增长0.3%,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9.0%;林业产值0.3亿元,同比增长16.7%,占比为0.8%;牧业产值22.7亿元,同比增长8.4%,占比为58.2%;渔业产值0.7亿元,同比增长22.7%,占比为1.7%;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0.1亿元,同比增长3.8%,占比为0.3%。
粮食生产。2023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75.37万亩,其中:大豆种植面积113.74万亩,玉米种植面积59.37万亩,水稻种植面积1.05万亩。全年粮食作物总产量387265吨,其中,大豆产量132191吨,玉米产量247615吨,水稻产量4808吨。
畜牧业生产。2023年年末,猪存栏220238头,较上年末减少13177头,同比下降5.6%,其中,能繁母猪存栏18478头,减少2290头,下降11.0%;牛存栏77545头,增加2362头,增长3.1%;羊存栏28694只,减少10026只,下降25.9%。全年,猪出栏387863头,较上年增加80394头,同比增长26.1%;牛出栏35032头,增加1520头,增长4.5%;羊出栏32276只,减少390只,下降1.2%。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比上年增长25.7%。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工业增加值30.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6%,占GDP的比重为40.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0.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6.2%。
工业效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8.3%;税金总额下降8.1%;利润总额下降89.8%。
建筑业。建筑业增加值,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下降17.1%,占 GDP 的比重为 0.9%,负向拉动GDP0.2个百分点。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建筑业总产值1.9亿元,比上年下降45.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203492万元,同比增长1.3%,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03492万元,同比增长1.3%。在投资总额中,建设项目投资200154万元,其中:农林牧渔业投资为28063万元;工业制造业投资78698万元;电力、燃气及水的投资51482万元;批发和零售业投资1623万元;交通运输仓储业投资6454万元;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22941万元;教育投资125万元;卫生和社会工作投资2810万元;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资5240万元;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投资2442万元;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投资276万元。
产业项目。产业项目投资130418万元,比上年增长27.1%;新开工产业项目22个,比去年增加13个。
房地产项目。房地产开发投资3338万元,比上年下降82.9%;房屋施工面积5.3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57.6%;商品房销售面积 2.6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3.2%。
五、交通运输、邮政和通讯
交通运输。全县农村公路总里程1427公里,通村率百分之百。
邮政电信。2023年全县邮政业务总量实现3814万元,同比增长46.7%。2023年,电信业务总量78.5万元,全县固定电话用户17815户,市话年末到达数10532户,农话年末到达数6532户。
六、国内贸易和招商引资
消费市场。202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589万元,同比增长10.1%。从地域看,城镇销售额为43018万元,同比增长11.7%;乡村销售额17571万元,同比增长6.5%。分行业看,批发业销售额2423万元,同比增长10.1%;零售业销售额53318万元,同比增长8.9%;住宿业营业额364万元,同比增长10.3%;餐饮业营业额4484万元,同比增长27.4%。
招商引资。全年到位的招商引资项目16个,国内到位资金223741万元,同比增长39.2%。其中:亿元项目8个。
七、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支。全年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215687万元,同比增长7.6%,其中:税收收入190135万元,同比增长3.2%;县本级一般公共财政收入81447万元,同比增长11.5%。全年财政总支出392401万元,同比增长13.6%,其中:教文卫体支出48469万元,同比下降8.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7378万元,同比增长1.3%;节能环保支出4922万元,同比下降19.9%。
金融市场。2023年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款124.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6.3%,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07.5亿元,同比增长13.9%;金融机构贷款余额46亿元,同比增长7.6%。中国人寿全年保费收入3907万元,理赔额1249万元;中国财险全年保费收入6038万元,理赔额3467万元。
八、教育、文化和卫生
教育事业。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在校学生总数14188人,专任教师1368人。其中 :普通中小学17所,在校学生12338人,专任教师1233人;普通高中1所,在校学生2533人,专任教师201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84人,专任教师17人;职业教育机构1所,在校学生972人,专任教师48人。
文化产业。年末拥有公共图书馆1个,总藏书量5万册,文化馆1个,免费开放接待观众9600人次。旅游服务中心1个。文物保护中心1个。
媒体产业。年末有微波站1座,全县电视覆盖面为100%,有线电视及地面卫星数字电视用户21914户,同比下降10.2%。
医疗卫生。2023年年末全县拥有医疗卫生机构154个,其中:县级以上医院2家,农村乡镇卫生院6个;卫生技术人员1112人,其中:县级以上医院专业医生490人;医疗床位1131张。
九、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居民收入。2023年全年,全县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503元,比上年名义增长5.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77元,比上年名义增长7.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1.26,比上年缩小 0.02。
民生事业。城乡饮用水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农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9.7%;年末全县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8万人,同比下降5.7%;全县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0.2万人,同比增长43.7%;年末全县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实际参保人数17.6万人,同比下降3.4%;全县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5.9万人,同比下降3.6%;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231户、3433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1621户、17386人;农村五保户数1346户、1402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4339人。
十、人口
人口结构。2023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26.9万人,其中:男性人口13.6万人,女性人口13.3万人,男女性别比为1.03:1。城镇人口5.5万人,占全县户籍总人口的比重为20.5%;乡村人口21.4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79.5%。总户数10.9万户,比上年减少557户。年平均人口27万人,平均每户2.47人。全年出生人口750人,比上年减少53人;死亡人口913人,比上年增加99 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人口呈现低速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