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下,全县上下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实施“一核一带一片”战略,统筹做好“三篇大文章”,全力推进“三大强县战略”,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稳步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发展质量的有效提升和发展总量的合理增长,奋力谱写新时代喜德高质量跨越发展新篇章。
一、综合
2024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089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1%。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0818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为12.1%,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0.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6502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9%,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为16.0%,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0.8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完成增加值4677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1%,对第二产业增加值的贡献率为161.5%,拉动第二产业增长9.6个百分点,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8248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0.0%,对第二产业的贡献率为-61.5%,拉动第二产业下降3.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9769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9%,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为71.9%,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7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调整为23.0:13.8:63.2。
全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9604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0511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7%,占地区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的97.2%;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21327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7%,占地区生产总值中第二产业的32.8%,其中工业增加值完成1193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6%,建筑业完成增加值9395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6.9%;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6959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4%,占地区生产总值中第三产业的23.4%。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1.6%。
全社会用电总量29178.84万千瓦时,比上年同期下降1.2%,其中第一产业用电量859.11万千瓦时,比上年同期下降13.7%,第二产业用电量18935.38万千瓦时,比上年同期下降4.5%,第三产业用电量3254.49万千瓦时,比上年同期增长15.0%。
二、农业
聚焦聚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持之以恒强农业、惠农村、富农民,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全年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0818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3.0%,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为12.1%,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0.6个百分点;全年粮食总产量8.5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2.4%,其中谷物产量4.1万吨,薯类产量4.4万吨。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026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其中农业总产值9140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3%,林业总产值859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0%,畜牧业总产值89112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9%,渔业总产值63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4%。
畜牧业方面,猪出栏255924头,牛出栏8296头,羊出栏115870只,肉类总产量24912吨,比上年同期下降1.9%;生猪存栏153177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13635头,牛存栏19873头,羊存栏120844只,禽存栏561749只。
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2662吨,比上年同期下降0.1%;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159.8吨,比上年同期持平。
年末园林水果面积13300亩,同比增长9.7%,园林水果产量17943吨,同比增长10.1%。
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15811亩,同比增长5.4%,蔬菜及食用菌产量27149吨,同比增长7.0%。
油料、烟叶、中草药材等经济作物播种面积95169亩,同比下降1.9%。
核桃10690吨,花椒12900吨,板栗40吨。
实际耕地灌溉面积56400亩。
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7.7591万千瓦。
林地面积195.72万亩,草地面积54.54万亩。
年末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3.2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4677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1%,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9.9%,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个百分点;工业用电量17852.3万千瓦时,比上年同期下降2.4%。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户,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3.6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长26.5%。
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中,发电量92493万千瓦时,比上年同期增长22.8%;铁矿石原矿产量26.28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96.8%;铁矿石成品矿产量19.01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89.9%;铁合金1.19万吨,比上年同期下降23.2%;饲料13.31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25.0%;商品混凝土72.87万立方米,比上年同期增长76.2%,产品销售率98.8%。
资质以上建筑企业38户,完成总产值比上年同期增长15.3%;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8248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0.0%,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9%。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同期下降27.9%,其中:项目投资比上年同期下降28.1%,房地产投资比上年同期下降25.1%。
在总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比上年同期增长234.5%,第二产业投资比上年同期下降61.6%,第三产业投资比上年同期下降12.3%。
其中民间投资较上年同期增长6.4%;工业性投资比上年同期下降61.1%;技术改造投资比上年同期下降77.7%;制造业投资比上年同期下降8.1%。
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比上年同期下降19.5%,新开工项目完成投资比上年同期下降14.9%,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比上年同期下降4.2%,竣工项目同比下降43.5%,建安工程投资(不含农户)下降21.4%。
商品房销售面积比上年同期下降84.7%。
五、国内贸易、旅游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041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2%。
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11213万元,占地区生产总值2.4%,比上年同期增长8.1%;住宿和餐饮业实现增加值429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2%,占地区生产总值0.9%。
限额以上服务业共计22户,其中:企业8户、个体户14户。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共计6户,其中:批发企业2户、零售企业4户;零售业个体户5户。
住宿餐饮单位共计9户,其中:企业 1户、个体户 8户。
开展新一轮旅游资源普查工作。加大酒店、民宿、高级景区、旅游度假区、康养旅游度假区建设。全年接待游客117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7.4亿元。
六、交通、运输、邮电
交通设施建设继续改善,运输生产稳步发展。
全县公里里程达1537.095公里,其中:国道53.874公里,省道76.703公里,县道220.057公里,乡道263.849公里,村道323.832公里,组道598.28公里。
全县共有运输企业3家,客运车辆278辆,其中:班线客运31辆,出租车65辆,城市公交8辆,农村客运174辆,通客车率达100%。
加强公路养护,强化公路日常巡视巡查及水毁、烂路整治应急保通工作,清扫路面2775.571万平米,清理边沟207.84公里,清理桥梁伸缩缝3604.4延米/133座,涵洞1421.6延米/184道,清扫隧道2190延米,清除公路落石294.4立方米,整修路肩、平台、边坡37.8公里,新建、修善公路标识标牌330处。完成汛期强降雨致农村公路泥石流和塌方等清理78处5000余立方米。
提升运输服务质效。完成10个农村客运招呼站建设任务,完成客运周转量4994.99万人公里,货运周转量28679.89万吨公里;依法依规打击各类非法经营行为,检查车辆1250余辆,检查维修企业36家次,交通行政处罚案件60起。强化安全监管。开展各类检查73次,查出通车公路安全隐患点176处,全部完成闭环整改,全年实现无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全年全县公路运输总周转量37018万吨公里,其中客运周转量6022万人公里,货运周转量36415万吨公里。
固定电话用户9939户,全县移动电话用户105959户,固定互联网宽带用户32818户。
七、金融、财政和保险
年末全社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4126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5%;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34331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9%;金融机构城乡居民储蓄余额420926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7%;其中金融机构定期存款余额278316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1%。
本年全县财政总收入3160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4%;其中公共财政总收入2774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9%;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917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1%,其中税收收入完成9836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1%,占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51.3%,非税收入完成933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0.4%,占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48.7%;财政总支出31356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9%;公共财政支出28560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0%,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2155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3%,教育支出5492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007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1%,农林水事务支出9305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2%。住房保障支出12060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9.8%
保险业快速发展,受惠群体不断扩大。全年保险机构保费收入2840万元,赔款及给付1537万元。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本年末,全县现有各类学校70所,其中幼儿园29所,义务教育39所,其中小学33所、初级中学6所(九年一贯制3所,初级中学3所),完全中学2所(高中2所)。
现有各级各类学校班数1168个,其中学前教育班数287个,义务教育班数799个,小学班数568个,初中班数231个,完全中学班数82个。各级各类学校毕业生数12682人,其中学前教育毕业生数3396人,义务教育毕业生数7732人,小学毕业生数4199人,初中毕业生数3533人,完全中学毕业生数1554人。
各级各类学校招生数10780人,其中学前教育招生数2194人,义务教育招生数7091人,小学招生数3275人,初中招生数3816人,完全中学招生数1495人。现有各级各类学校在校生数47891人,其中学前教育在校生数7930人,义务教育在校生数35647人,小学在校生数24122人,初中在校生数11525人,完全中学在校生数4314人。
全县基础教育学校教职工数3109人,其中幼儿园教职工数469人,小学教职工数1323人,小学教学点113人,初级中学434人,九年一贯制学校293人,完全中学477人。
基础教育学校专任教师数2717人,其中幼儿园专任教师数266人,小学专任教师数1216人,小学教学点专任教师111人,初级中学专任教师422人,九年一贯制学校专任教师232人,完全中学专任教师470人。
教育质量提升效果初步呈现,2024年高考,本科录取总人数324人,较上年增加97人,录取率17.03%,较上年增加4.14%;中考、小考成绩总平均分较上年有了一定幅度的提升,优生面显著扩大,极差率大幅缩小。学前教育进一步普及普惠,学前儿童升入小学普通话合格率达到100%。
全面落实各类教育资助政策,学前教育阶段,拨付学前教育保教费654.84万元;义务教育阶段,拨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3724万元、营养改善计划资金3555万元、预算内公用经费3664万元,免作业本费123万元;高中阶段,拨付普通高中免除学费和教科书费、补助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发放高中寄宿制生活助累计资金共计13318.34万元。同时,聚焦民生实事,顺利完成“保障656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顺利接受义务教育”任务,投入保障资金49.2万元;为符合条件的1038名乡村教师按每人每月不低于400元的标准发放生活补助332.23万元;为全县342名“一村一幼”辅导员按每人每月3000元标准发放劳务报酬补助并缴纳相关保险,同时按每人每年4000元的绩效奖励纳入财政预算,年终按绩效考核结果进行分配发放。
高位推动控辍保学工作,确保脱贫监测户随时保持“动态清零”。全县7-15周岁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共383人,义务教育有保障全面落实。原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特别资助本专科学生110人,受助资金44万元。全年完成5001人生源地贷款,贷款金额5367.69万元。滋蕙计划发放159人9.5万元。
科技方面,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拨款 8 万元用于奖励科技型中小企业,鼓励企业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技术研发、产品升级等关键创新环节,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精心培育创新主体。全年备案成功 13 家科技型企业,吸引更多的资源和人才,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高端产业元素;省级众创空间的成功申报则为广大创业者提供了一个优质的创新创业平台,有利于汇聚各方创新资源,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促进科技成果的孵化和转化。
扎实开展农业科技与科技兴村服务。全年组织科技特派员开展服务21次。为农户提供专业培训,提高了农户的生产技能;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了科技新村的建设和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项目申报成果丰硕。全年申报7项州级科技计划项目,其中《引入策勒黑羊改良凉山黑绵羊适应观测与应用示范》《凉山地区彝族人群中血浆LP(a)水平及LPA基因多态性与早发ASCVD风险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油橄榄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3个项目获得立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油橄榄特色优势产业栽培管理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立项获项目资金100万。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注重非遗宣传工作。成功申报“非遗四川·百城百艺”喜德县彝族漆器非遗品牌;成功申报漆之光民族工艺品有限公司为凉山州首批非遗传习体验基地;推荐申报“漆之光彝族漆器非遗工坊”为四川省优秀非遗工坊;推荐申报省级非遗项目“彝族叶形双耳腰刀制作技艺”州级传承人为第八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加强文物的调查和登记,不断完善文物保护单位“四有”工作。落实并公示了全县24处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清单。
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县有卫生机构124个,其中医院5家(公立医院2个,非公立医院3个;综合医院4家,民族医院1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15家(卫生院13家,村卫生室102家);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机构1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卫生监督所1个);其它卫生机构医学在职培训机构1个。卫生和计生人员1646人,卫生技术人员1326人,执业(助理)医师563人,注册护士520人;总诊疗人数27.68万人次。
体育方面,参加凉山州第40届中小学生运动会,获得女U12亚军、女U10亚军、男U10季军、女U12季军、女U10第四、男U12季军。高中组男子铅球第二名,男子400米第三名,男子100米第五,男子200米第五,女子跳远第五,男子跳远第八,团体男子4×400第五,男子4×100第六,女子4×400第七,高中田径团体第九的好成绩;高中男子跳高第五名;初中男子铅球第七、初中女子跳高第八;初中男子排球获得第五、 女排第四;初中乒乓球女子双打第八。
十、人口
据公安统计年报,全县年末总户数60200户,总人口223572人,乡村人口197817人,乡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8.5%;城镇人口25755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11.5%;总人口中:男113883人,男女比103.8:100;全县由19个民族构成,其中汉族人口16650人、彝族人口为206603人、其他少数民族319人。全部少数民族人口为206922人,60岁以上人口21802人。
出生率21.05‰;死亡率6.67‰;人口自然增长率14.29‰。
全县常住人口16.2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5.3万人,乡村常住人口10.9万人。城镇化率达到32.69%。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州关于社会救助保障的政策措施。今年以来,我县共新增纳入城市低保25户47人,退出51户143人,共有城市低保1160户2279人,累计发放城市低保金1538.3万元;共新增农村低保1027户2531人,退出451户1428人,调整档次88户297人,共有农村低保18915户39913人,累计发放农村低保金15943.6万元。
特困人员“应养尽养”,共有特困人员408人,累计发放特困人员救助供养金419万元;发放特困人员丧葬费补贴29人次共14.31万元。
临时救助117户449人,发放资金64.473万元。救助流浪乞讨人员34人,发放救助金0.17万元。
全县共有 3516人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3049人享受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其中:一级 971 人,二级2036人,三、四级精神智力类 42 人)。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累计发放42252 人次,共计发放补贴资金422.52万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累计发放 37663人次,共计发放补贴资金335.181万元。
全县2491名高龄老人发放生活补贴311.02万元、125名三老人员发放生活补贴62.32万元。积极开展农村留守老人关爱工作。展慰全县13个乡镇21个村(社区),购买大米、食用油等物资23.46万元。
全县孤儿(含艾滋病感染儿童)在册282人,孤儿累计3480人次,资金发放累计495.545万元,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在册333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累计3798人次,资金累计发放545.645万元。
为年满18周岁在全日制中专以上学校就读的孤儿累计65人次,发放“孤儿·福彩圆梦助学金”资金16.25万元;为年满18周岁在读普通高中生的孤儿、在读普通高中和全日制中专以上的实事无人抚养儿童累计49人次,发放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年满18周岁后助学资金4.475万元。孤儿体检“明天计划”项目,已体检102名孤儿,结算费用5.0898万元。
强化社会事务服务,绿色惠民殡葬补贴。全年向采取节地生态火化安葬的41户丧属发放绿色惠民殡葬补贴4.85万元。
失地农民生活补贴。全年有1519户被征地农民享受失地农民生活补贴,发放补贴款共计371.07万元。向被取消低保的4户7人被征地农民,按6000元/人的标准支付一次性补助4.2万元。
婚姻登记工作,全年共办理婚姻登记1840对,办理结婚登记1259对,查阅档案90人次,无有效投诉,登记合格率达100%。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8.5%,其中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5.1%,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比上年同期增长7.4%。
社会保障事业进一步推广,覆盖面继续扩大。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总人数111958人。
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6638人。
企业参保人数7989人。
失业保险参保人数7522人 。
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81433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70747人;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0686人。
城镇新增就业794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24人。
注:1、公报中各项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喜德县统计年鉴》为准。
2、公报中生产总值及产值指标的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部分计算数据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