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城市统计局 2025年4月9日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全市上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加快建设商丘副中心城市、打造中等城市,在稳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上持续发力,加快落实存量政策和一揽子增量政策,迎难而上、顶压前行,全市经济运行平稳向好,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775.25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增长3.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9.32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303.16亿元,增长3.9%;第三产业增加值372.77亿元,增长3.6%。三次产业结构为12.8:39.1:48.1。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1550元,比上年增长3.6%。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25.95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5.34%,比上年末提高1.18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11197人,人口出生率为8.89‰;死亡人口10857人,人口死亡率为8.65‰;自然增长率为0.24‰。
表1 2024年年末永城市常住人口数及其构成
指 标 | 年末数(万人) | 比 重(%) |
全市常住人口 | 125.95 | 100.0 |
其中:城镇 | 69.70 | 55.3 |
乡村 | 56.25 | 44.7 |
其中:男性 | 62.71 | 49.8 |
女性 | 63.24 | 50.2 |
其中:0-15岁人口 | 29.98 | 23.8 |
16-59岁人口 | 71.86 | 57.1 |
60岁及以上人口 | 24.11 | 19.1 |
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 | 18.85 | 15.0 |
全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9781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709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580人,新增转移就业6637人。
全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0%。
表2 2024年永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上年为100
类 别 | 指 数 |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 101.0 |
食品烟酒 | 100.0 |
粮 食 | 97.9 |
鲜 菜 | 116.3 |
畜 肉 | 97.4 |
水 产 品 | 97.2 |
蛋 | 95.6 |
鲜 果 | 103.8 |
衣着 | 99.7 |
居住 | 99.8 |
生活用品及服务 | 101.1 |
交通和通信 | 97.5 |
教育文化和娱乐 | 105.6 |
医疗保健 | 104.7 |
其他用品和服务 | 104.9 |
二、农业
全年全市粮食播种总面积319.88万亩,比上年下降0.16%。其中,夏粮播种面积171.07万亩,下降0.26%;秋粮播种面积148.81万亩,下降0.05%。
全年全市粮食总产量137.86万吨,比上年增加0.08万吨,增产0.06%。其中,夏粮产量86.31万吨,增产8.3%;秋粮产量51.54万吨,减产11.2%。
全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48.66万亩,下降0.9%;蔬菜和食用菌总产量213.55万吨,增长0.7%。其中,黄瓜产量33.46万吨,增长0.8%;辣椒产量25.86万吨,增长8.5%。
全年全市猪牛羊禽肉总产量10.92万吨,比上年增长3.3%。其中,猪肉产量4.52万吨,增长8.9%;牛肉产量0.39万吨,增长4.0%;羊肉产量1.41万吨,增长5.2%;禽肉产量4.60万吨,下降2.3%。禽蛋产量13.40万吨,下降4.8%。牛奶产量0.39万吨,下降7.1%。年末生猪存栏42.37万头,比上年增长3.7%;全年生猪出栏58.69万头,比上年增长7.1%。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市规模以上(以下简称规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7%。五大主导产业增加值下降3.4%,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8.6%;传统支柱产业增长6.1%,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85.2%;高新技术产业增长36.5%,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4.8%;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17.3%,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7.0%。
全年全市建筑业总产值53.92亿元,比上年下降3.9%。截至2024年底,资质内建筑业企业在库72家。
四、服务业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49.25亿元,比上年增长3.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1.28亿元,下降3.7%;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4.58亿元,增长1.2%;金融业增加值20.06亿元,下降2.0%;房地产业增加值54.07亿元,下降6.8%;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34.97亿元,增长13.7%。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15.11亿元,增长5.3%;利润总额0.69亿元,增长28.4%。
全年全市邮电业务总量11.34亿元。其中,邮政行业业务总量6.50亿元,电信业务总量4.84亿元(不包含移动公司电信业务总量)。快递业务总量3977.32万件,增长46.8%;快递业务收入2.51亿元,增长31.7%。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3.47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18.67万户。电话普及率94.2部/百人。年末互联网用户48.05万户,互联网普及率38.2%。
五、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下同)比上年增长8.0%。其中,工业投资增长37.5%,基础设施投资同比下降64.3%,民间投资增长24.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63.4%,占全市投资比重0.2%;第二产业投资增长37.7%,占全市投资比重64.7%;第三产业投资下降29.9%,占全市投资比重35.1%。
全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下降17.4%。全市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23.6%,商品房销售额下降25.2%。
六、贸易外经
全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60.84亿元,比上年增长2.8%。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13.02亿元,增长3.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7.82亿元,下降1.7%。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236.87亿元,增长2.7%;餐饮收入23.97亿元,增长3.3%。
全年全市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比上年下降2.4%,饮料类增长2.3%,烟酒类下降48.7%,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12.2%,日用品类增长6.5%,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32.6%,汽车类下降5.7%。
全年全市进出口总额40416万元。其中,出口14057万元,进口26359万元。全市合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12万美元;引进省外资金94.85亿元,增长7.8%。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全年全市境内财政总收入79.70亿元,比上年下降3.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5.73亿元,下降15.4%,其中税收收入28.69亿元,下降11.5%,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62.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4.97亿元,增长3.9%。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007.3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9.7%,其中住户存款余额833.10亿元,增长11.7%;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563.32亿元,增长11.3%,其中住户贷款余额193.48亿元,增长12.9%。
表3 2024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及增速
指 标 | 年末数(亿元) | 比上年末增长(%) |
各项存款余额 | 1007.36 | 9.7 |
#住户存款 | 833.10 | 11.7 |
企业存款 | 102.15 | -0.03 |
政府存款 | 67.09 | -5.0 |
各项贷款余额 | 563.32 | 11.3 |
#住户贷款 | 193.48 | 12.9 |
单位贷款 | 369.84 | 10.5 |
全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5.16亿元,其中,财产险2.71亿元,人身险2.45亿元。全年赔款支出与给付3.12亿元,其中,财产险1.98亿元,人身险1.14亿元。
八、居民收入消费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487元,比上年增长6.3%。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535元,增长5.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794元,增长7.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1.91,比上年缩小0.03个百分点。
全年全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2904元,比上年增长4.4%。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417元,增长3.5%。
年末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16.15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86.30万人。全市参加失业保险7.49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393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37.51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1.05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26.46万人。全年发放城乡医疗救助资金6297.58万元,全年资助参保人数16.66万人。
年末全市共有2984人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共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1163万元;共有52224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发放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13662万元。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年授权专利505件。年末共有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21个,完成产品认证的企业有81家。法定计量技术机构1个,全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31858台(件)。全年制定、修订地方标准1项,其中,新建计量标准9项。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124份,技术合同成交金额5.01亿元,比上年增长42.9%。
全年全市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招生2743人,在校生8435人,毕业生3110人;普通高中招生12928人,在校生36634人,毕业生10703人;初中招生24862人,在校生72907人,毕业生23410人;小学招生17321人,在校生131983人,毕业生26207人;幼儿园在园儿童33054人;特殊教育招生43人,在校生336人。“两免一补”安排资金24688.36万元,资助困难学生48428人次。
十、文化旅游、卫生健康
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32个,公共图书馆32个,公共图书馆藏书58.55万册,博物馆1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有线电视实际用户31280户。广播电台1个,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100%,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100%。全年报纸出版总印数200万份。年末共有综合档案馆1个,已开放各类档案188卷(件)。
全年全市共接待国内游客372.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1.81亿元。年末共有A级旅游景区9处,其中,5A级旅游景区1处,4A级旅游景区2处,3A级旅游景区6处。同时,国家水利风景区1处,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1处。星级酒店1家,旅行社6家。
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104个(不含检验机构、卫生室(所)、门诊部、诊所、医务室等医疗机构),其中医院、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7个,妇幼保健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个,专科疾病防治医院2个,卫生监督机构1个。卫生机构实际开放床位10565张,其中综合医院、专科医院6495张,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192张。按机构分,医院、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9379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4476人,注册护士4537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卫生技术人员145人,妇幼保健院(所、站)卫生技术人员526人;镇(街道)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1050人。
十一、矿产资源、生态环境和应急管理
年末全市已发现的矿种17种,已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10种,已开发利用的矿种9种,其中能源矿产1种,金属矿产1种,非金属矿产6种,水气矿产1种。
全年全市空气质量日均值可吸入颗粒物(PM10)66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9.6%;可吸入细颗粒物(PM2.5)42微克/立方米,增长2.4%;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78天,增加16天;综合指数为4.064,下降2.1%。全市天气雷达观测站点1个,拥有区域气象观测站37个,全年平均气温16.2℃,年降水总量963.9毫米。
全年完成营造林面积333公顷,森林面积3697.91公顷,人均森林面积0.036亩。森林覆盖率3.19%。
城市绿化覆盖面积2395公顷。园林绿地面积1976公顷,其中城市公共绿地面积733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5.5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3.6%。拥有公园13个,公园面积621公顷。公厕数142个,垃圾中转站32座。
全年农作物受灾面积28.57千公顷。其中,洪涝灾28.51千公顷,雪灾低温冷冻0.06千公顷。受灾人口254631人,损坏民房313间。
全年发生伤亡事故1起,造成死亡人数5人。
注:
1.本公报2024年数据为初步统计结果。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GDP及产业结构为修订后的数据。
3.资料来源:本公报中劳动就业、交通邮电、对外经济、财政金融保险、社会保障、科学技术和教育、文化旅游、卫生健康、矿产资源、生态环境等数据由相应部门提供;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粮食种植面积及产量、畜产品产量、城乡居民收支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永城调查队;其他数据来自市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