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浉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4

选择区域:>>

浉河区统计局

(2025年8月15日)

2024年,全区上下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扎实推进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浉河辖区地区生产总值336.89亿元,比上年增长5.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0.97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78.20亿元,增长5.0%;第三产业增加值217.72亿元,增长5.2%。三次产业结构为12.2:23.2:64.6。全年浉河辖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5069元,增长5.0%。

年末全区常住人口62.92万人,城镇化率达到71.78%,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0.38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03‰;死亡人口0.55万人,人口死亡率为8.7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70‰。

表一.png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0024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2734人。

全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68亿元,比上年下降1.5%,其中:税收收入10.30亿元,下降4.9%,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81.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1.01亿元,增长10.2%。

二、农业

全年全区农林牧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92.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4%,其中:农业产值72.02亿元,增长3.2%;林业产值2.76亿元,增长2.2%;畜牧业产值2.74亿元,增长1.8%;渔业产值2.07亿元,增长2.6%;农林牧渔服务业13.24亿元,增长12.5%。

※全年浉河辖区粮食种植面积13.60千公顷。其中,小麦种植面积2.17千公顷,水稻种植面积10.82千公顷。

※全年浉河辖区粮食总产量106183吨。夏粮总产量7531吨,其中:小麦产量7531吨;秋粮总产量98652吨,其中:水稻产量95339吨。

全年全区茶叶种植面积41.65千公顷,与上年持平。蔬菜及食用菌种植面积17.73千公顷,增长0.1%。

全年全区茶叶产量38340吨,增长2.3%。板栗产量28195吨,增长0.2%。蔬菜及食用菌产量546076吨,增长0.7%。水产品产量11555吨,下降5.1%。猪牛羊禽肉产量1211吨,下降11.3%。禽蛋产量1300吨,增长32.9%。

表二.png

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11096吨,比上年下降1.0%。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浉河辖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7.5%,企业产品销售率99.46%。规模以上工业中,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增长9.6%,重工业增长7.2%。分所有制看,国有企业增加值增长7.9%,股份制企业下降2.2%,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8.2%。分公有制看,公有制企业增加值增长7.8%,非公有制企业增长6.4%。分重点产业看,五大主导产业增长14.3%,传统支柱产业增长6.3%,战略性新兴产业下降26.8%,高技术产业下降55.6%,高成长性制造业增长31.1%,高耗能行业增长6.5%。

※全年浉河辖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2.8%,产品销售率99.46%,利润总额增长41.2%,资产负债率71.1%。

※全年浉河辖区建筑业总产值35.42亿元,增长6.6%。列入统计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113家。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浉河辖区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下同)比上年增长9.7%,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23.0%。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下降53.5%,其中住宅投资下降56.9%。全年房屋施工面积比上年下降21.8%,新开工面积下降86.4%,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28.6%,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下降11.6%。

五、国内贸易

※全年浉河辖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9.58亿元,比上年增长6.5%。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16.10亿元,增长6.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48亿元,增长10.7%。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14.07亿元,增长4.3%;零售业148.64亿元,增长7.5%;住宿业3.39亿元,增长3.4%;餐饮业53.48亿元,增长4.6%。

※在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4.7%,饮料类增长35.0%,烟酒类增长15.7%,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5.0%,化妆品类下降28.8%,金银珠宝类下降3.9%,日用品类增长4.8%,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1.1%,中西药品类增长11.2%,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13.5%,通讯器材类增长6.7%,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3.7%,汽车类增长22.5%,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35.4%。

六、对外经济

★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3.56亿元,比上年增长30.4%。其中,出口总额3.25亿元,增长43.4%;进口总额0.30亿元,下降33.8%。

※全年浉河辖区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0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357.1%。

七、邮政和旅游

全年邮政业务总量7.47亿元,增长56.7%。快递业务总量8446.22万件,增长85.4%。

※年末浉河辖区共有旅行社26家,星级宾馆6家。全年共接待游客1100.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0.1亿元。年末共有A级旅游景区12处,其中4A级以上(含4A)景区6处。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年浉河辖区共有高中6所,招生4671人,在校学生12583人,毕业学生4349人。初中22所,招生9584人,在校学生28989人,毕业学生10196人。小学55所,招生5790人,在校学生48977人,毕业学生8613人。特殊教育1所,招生14人,在校学生191人。幼儿园155所,学前教育在园幼儿15409人。全年共安排“两免一补”经费2504.85万元,共资助义务教育阶段学生24147人次。

※年末浉河辖区有7家企业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高企有效期内存量共计27家;科技计划立项4项,其中: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项,科技攻关项目3项;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58家;新认定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其中:省级1家,市级4家。

九、文化和卫生

★年末共有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建成252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9个乡镇文化站,8个街道文化站。

★年末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为19.29万册。

※年末浉河辖区共有电影院3个。农家书屋168家。

※年末浉河辖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542个,其中:医院2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73个,乡镇卫生院10个,村卫生室222个,门诊部(所)207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个,妇幼保健院1个,急救中心(站)1个,采供血机构1个,卫生监督所(中心)1个,其他卫生机构1个。病床床位8707张,其中:医院7741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36张。卫生技术人员9980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666人,注册护士5014人。全年总诊疗人次624.87万人次,其中:医院诊疗人次322.17万人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296.0万人次。

十、人民生活与社会保障

※全年浉河辖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705元,比上年增长6.1%。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251元,增长5.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088元,增长7.4%。

※全年浉河辖区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584元,比上年增长1.9%。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8669元,增长1.1%;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765元,增长3.0%。

※年末浉河辖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22.20万人。参加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18621人,其中:参保在职职工11966人,参保离退休人员6655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5.29万人,全年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486人。

※年末浉河辖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73643人,其中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22338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51305人,其中参保职工27382人,参保退休人员23923人。

※截至12月底,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人数5037户7301人,全年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2924.17万元;特困217户221人,全年发放资金217.12万元。截至12月底,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8355户14916人,全年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4239.23万元;特困2359户2394人,全年发放资金2806.37万元。

十一、资源、环境与安全生产

年末全区耕地面积为21132.17公顷。

年末全区已发现矿种6种,已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3种,已开发利用的矿种3种。

※全年浉河辖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增加值能耗比上年下降27.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2.42万吨标准煤,下降21.5%。

※全年浉河辖区完成造林1.17万亩,其中人工新造林完成1.12万亩,特色经济林油茶低改完成0.05万亩。年末共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个,省级风景名胜区1个。

全年全区水资源总量4.27亿立方米,比上年下降47.9%。全年总用水量1.13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0.3%。其中,农业用水0.47亿立方米,增长10.1%;工业用水0.08亿立方米,下降26.7%;生活用水0.35亿立方米,下降7.8%;生态环境用水0.23亿立方米,增长8.9%。

全年全区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2平方公里。

※空气环境监测结果显示,全年浉河辖区PM2.5平均浓度为38微克/立方米,PM10平均浓度为61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为310天。地表水国控断面长台关甘岸桥断面和南湾水库饮用水源地取水口水质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董家河入南湾水库站、五道河入南湾水库站、小浉河入南湾水库站、飞沙河入南湾水库站、谭家河入南湾水库站、谭家河鸡公山老湾站、席家河入南湾水库站、杜河入浉河口站、东双河入浉河口站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南湾奥林匹克园站、浉河琴桥站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

※全年浉河辖区农作物受灾面积1144.66公顷。

※全年浉河辖区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起,死亡1人;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003人/亿元。直接财产损失215万元。

注:

1.本公报2024年数据为初步统计结果。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浉河区数据口径为民政部批准的行政区划口径,包含双井、新申办事处、南湾、贤山、李家寨、武胜关;浉河辖区数据为信阳市“8+3”行政区划体系下的口径,包含南湾、贤山、李家寨、武胜关,不含双井、新申办事处。

3.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人均生产总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4.2024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为355.30亿元,比上年增长5.0%,三次产业结构为11.7:24.4:63.9。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6338元,比上年增长5.2%。

5.2024年年末浉河辖区常住人口61.12万人,城镇化率达到71.75%,比上年提高0.79个百分点。

6.文中加※的段落数据均为浉河辖区口径。

7.文中加★的段落数据口径不包含南湾、贤山、李家寨、武胜关、双井、新申办事处。

8.文中加*的段落数据口径包括双井、李家寨,不包括南湾、贤山、武胜关、新申办事处。

9.博物馆数量不包含市级管辖。

10.年末浉河区医疗部分数据包括市级机构。

11.三次产业分类依据国家统计局2018年修订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不含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剔除国际组织)。

12.工业五大主导产业包括装备产业、食品产业、新材料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等。传统支柱产业包括冶金、建材、化工、轻纺、能源等。高耗能行业包括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等。

13.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产业,绿色环保产业,航空航天产业,海洋装备产业等九大产业中的工业相关行业。

14.高技术制造业包括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信息化学品制造业。

15.资料来源:本公报中城镇新增就业人员、城镇新增失业人员再就业,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加失业保险、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数据来自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收支数据来自区财政局;货物进出口总额数据来自区商务和工业信息化局;邮政业务总量、快递业务总量数据来自区邮政业和电商物流中心;旅行社、星级宾馆、接待游客人次、旅游总收入、景区、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文化站、图书总藏量数据来自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各类学校招生、在校、毕业人数、“两免一补”经费、资助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人次数据来自区教育体育局;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高企有效期内存量、科技计划立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科技攻关项目、科技型中小企业、新认定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数据来自区科学技术局;电影院、农家书屋数据来自区委宣传部;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技术人员、诊疗人次数据来自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参加医疗保险人数数据来自区医疗保障局;享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发放城乡最低生活保障金、享受城乡特困人数、发放城乡特困资金数据来自区民政局;年末耕地面积、已发现的矿种、已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已开发利用的矿种数据来自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浉河分局;造林面积、人工新造林、特色经济林油茶低改、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数据来自区林业局;水资源总量、用水量、治理水土流失面积来自区水利局;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可吸入颗粒物(PM10)、优良天数、地表水Ⅱ类标准、地表水Ⅲ类标准数据来自市生态环境局直属一分局;农作物受灾面积、生产安全事故、直接财产损失数据来自区应急管理局。其他数据来自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信阳调查队、区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