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大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4

选择区域:>>

大悟县统计局

(2025年4月28日)

 

2024年,全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建设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锚定“14321”[1] 目标,紧扣“五总”[2]要求,扎实推进“十大行动”[3], 加快实施“双城驱动、一环三线”[4]发展战略,全力争创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稳中向好、进中提质,社会事业稳健发展。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24年全县实现当年价生产总值[5]2412662万元,比上年增长6.8%(按2020年不变价计算,下同)。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584745万元,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672946万元,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154971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9%、9.4%、6.6%,三次产业占比由上年的23.9:21.8:54.3调整为24.2:27.9:47.9。在第二产业中,工业、建筑业分别实现当年增加值478453万元、194493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5%、9.1%。在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分别为170669万元、98548万元、50553万元、89398万元、131711万元、598815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1%、7.8%、5.1%、8.0%、3.1%、6.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6]50927元,比上年增长8.4%。

 

二、农业

 

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06516万元,比上年增长4.2%;实现增加值600022万元,比上年增长4.1%。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398348亩,其中粮食种植面积656748亩(其中:小麦种植面积160951亩,中稻播种面积456166亩)、油料种植面积455468亩(其中:油菜籽播种面积150359亩,花生种植面积301653亩)。,蔬菜面积210019亩。

全年主要农作物产量

2024年产量       比上年±%

粮  食              303075吨          0.3

其中:夏粮          34984吨          0.7

稻 谷               263603吨          0.3

其中:中稻         263029吨          0.3

棉  花                 276吨          1.5

油  料               77495吨          7.5

其中:花生          57543吨          3.6

蔬  菜              364549吨          3.6

水  果                17434吨          6.4

全县山场总面积1757314亩,有林地面积1614830亩,封山育林面积950580亩,其中当年封山育林面积260252亩,当年造林面积42202亩。林业生产平稳发展。年末茶园面积242011亩,采摘面积198435亩。板栗面积742315亩,油茶面积157880亩。

全年主要林产品产量

2024年产量        比上年±%

茶  叶               9565吨            7.2

板  栗               47072吨             3.7

油桐籽                4250吨            10.1

乌  桕               14500吨            10.4

白  果              1828吨            8.2

油  茶              32000吨            20.1

全年生猪出栏31.96万头,比上年增长1.1%;牛出栏1.54万头,比上年下降9.8%;羊出栏4.94万只,比上年下降10.9%;家禽出笼418.93万只,比上年下降7.8%。禽蛋产量26325吨,比上年增长14.9%;水产品产量30141吨,比上年增长4.6%。

全年主要畜禽产品产量

2024年产量        比上年±%

肉类产量

其中:猪肉               24098吨            0.5

牛肉               2360吨            -8.2

羊肉                838吨            -9.6

大牲畜存栏                47281头           -10.0

猪存栏                   172997头           -3.9

羊存栏                    50689只            -10.2

蜂蜜                   185895公斤            3.7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部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7]478453万元,比上年增长9.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87家,完成工业总产值1882306万元,比上年增长22.2%,完成工业增加值337610万元,比上年增长11.0%。实现营业收入1711599万元,比上年增长8.0%。实现利税总额175888万元,比上年增长31.9%,其中利润总额56027万元,比上年增长29.2%,税金总额119861万元,比上年增长33.2%。产品销售率为95.7%。

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2024年产量      比上年±%

安全、自动化监控设备     4546台(套)       -23.2

不锈钢日用制品               1003吨         1.2

大米                          9559吨         23.6

服装                         139万件         8.0

光电子器件                 67673万只         0.9

其中:发光二极管(LED) 60550万只          8.5

化学试剂                       977吨         9.5

环境污染防治专用设备     168台(套)       -6.7

建筑用天然石料          35624立方米       3.3

精制茶                       5811吨        21.2

精制食用植物油              399吨       -72.5

铝材                        27254吨         135.1

农用氮、磷、钾化学肥料(折纯)76478吨      -16.3

人造板 (人造板)         98886立方米       -26.4

商品混凝土                922030立方米       21.1

熟肉制品                    3991吨        1314.5

天然大理石建筑板材        71388平方米       15.0

铁矿石原矿                 184000吨        23.8

铜材                       180178吨        30.8

涂料                         845吨        15.8

中成药                      3374吨        -1.5

风力发电            126674万千瓦时        -9.6

太阳能发电           25079万千瓦时        12.0

衣箱、提箱及类似容器      24.7万个         21.1

多色印刷品             23008对开色令       63.3

灯具及照明装置    4708206套(台、个)       1.6

 

全部建筑业完成增加值[9]194493万元,比上年增长9.1%。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54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9.73亿元,比上年增长10.6%。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比上年增长8.4%。其中工业投资比上年增长56.0%,工业技改投资比上年增长34.9%,民间投资比上年下降20.7%,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8.1%;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下降68.9%。

 

五、商贸外经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64802万元,比上年增长5.4%。其中: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企业完成零售额660539万元,比上年增长53.4%;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企业完成零售额49811万元,比上年增长6.7%。

全年外贸出口2549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9.1%。

 

六、财政、金融

 

全年完成财政收入[11]283226万元,比上年增长7.6%,其中公共预算收入160687万元,比上年增长11.9%。在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126270万元,比上年增长14.4%。全年累计财政支出563064万元,比上年增长9.1%。

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925360万元,比年初增加419643万元,增长12.0%;其中住户存款余额3533836万元,比年初增加386510万元,增速12.3%。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458468万元,比年初增加265592万元,增长12.1%。

 

七、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申报基础设施项目7个,获批各级资金51714万元。完成老旧城区污水管网改造53.26公里、澴河城区段污水主管网清淤修复3.8公里。整治排污口114个,改造老旧小区32个、背街小巷5条,加装电梯20部。

新增纳统建筑业企业5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9.73亿元、房地产开发投资4.04亿元,备案成交商品房2261套、27.13万㎡,销售额12.2亿元。

组建物业企业党支部34家,成立业委会181个。创建西岳、府前、二郎3个完整社区,覆盖率37.5%。

兑现首套房购房补贴118户236万元。减免7家招商企业供水管网建设费188.8万元。发放住房租赁补贴16.5万元,分配公租房59户,清退不合规租户57户。

完成河口镇等5个乡镇镇区提升工程项目投资7580万元。投入易迁后扶资金1271万元。完成31户危房改造。印发农村建房图集1650册,培训乡村工匠25批次2300人。

整治自建房1139栋,消除重点隐患547处。排查化解16个在建在售房地产开发项目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同比下降12%。

全县“三大河流”9个上级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达100%,无劣V类水体,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

全县环境空气质量指标PM2.5年平均浓度为35.5ug/m³;环境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为93.1%(市第1、省第29);全县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稳定在92%以上,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100%,医疗废物收集转运处理处置率100%。

完成146个行政村环境综合整治,生活污水治理率达55.1%。削减化学需氧量1861.5吨、氨氮219吨、总磷27.375吨、二氧化硫5.04吨、氮氧化物50.4吨、VOCs37.59341吨。

审批环评报告表36个、登记表44个,核发排污许可证4个。办理生态环境违法案件26件,处理网络舆情12件,结案率100%,满意率100%。

现有国家级生态镇1个,生态村2个:省级生态乡镇8个,生态村62个。

 

八、交通运输

 

全县公路通车里程4304.64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50.2公里,一级公路75.138公里、二级公路273.18公里、三级公路249.621公里、四级公路3556.508公里。
现有一级客运站1个、二级客运站1个,公交公司1个。

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51474万元。G346大悟县河口至城关段一级公路第二标段路基工程完成投资7512万元;完成县乡道建设27.508公里,乡村路网延伸公路78.422公里,农村公路提档升级114.009公里,农村公路路面改善32.4公里。安防53.35公里。完成17座危桥改造,投资14198.12万元;G346与吕高线平交口至大悟红安交界处30.5公里,完成投资12900万元;大悟东物流中心完成投资8000万元;基本建设完成黄站镇三级汽车客运站。

 

九、科技、教育

 

全县规上高新技术产业企业59家(其中高新制造业58家、高新服务业1家),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0.75亿元,同比增长18.7%(现价)。完成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190家,增速153.3%,获批“新物种企业”(瞪羚企业)6家;转化重大科技成果12项;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20.51亿元,增速36.0%。

引进省“三区科技人才”14人,推荐省市县科技特派员107人;建成湖北科技特派员工作站9家,备案市级星创天地7家,引进新品种17个,推广新技术23项,联合召开农技培训3场270人次,培育基层技术骨干等19人。
省级项目11个,获批市级自然科学项目2个、市级企校联合创新中心3家,争取高新技术发展专项支持资金85万元(黄麦岭生物科技60万元、黄麦岭磷化工25万元)。

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69所,其中高中7所(完全中学1所),中职1所,初中17所,九年一贯制学校7所,小学60所(教学点57所),幼儿园76所,特教学校1所。全县各级各类在校学生72152人,其中高中生10755人,中职生2925人,初中生17699人,小学生30201人,幼儿10523人,特教学生49人。

全年发放资助金2330.9万元,资助贫困学生27903人次。高中免学费294万元3829人次。中职免学费662.52万元5521人次。大学生贷款5839.558万元4467人次。

落实营养改善资金2127.60万元,春季惠及23642名学生,秋季惠及21614名学生。学科竞赛获国家级奖178人次、省级奖1199人次。2024年过特殊线422人,过本科线1083人。

十、广电、文旅、卫健

 

全县电信、联通、移动拥有固定电话用户1.83万户,移动用户47.77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7.59万户。

全县有线电视用户9.6万户,卫星用户5.13万户,无线用户42.5万户;电视综合覆盖率99.6%,广播综合覆盖率100%;农村电影放映3920场次,观众28余万人次。

邀请中央和省市主流媒体42批次500余人次来悟实地采访,推出争创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双城驱动”、强县工程等20个系列主题报道。在中省市主流媒体刊播新闻稿件13689条:其中中省两级刊播新闻稿件12296条,占比90%,同比增长5%。上央视45次(累计播出时长242分49秒)(其中《新闻联播》3条、《人民日报》纸媒6条、《经济日报》纸媒2条、新华社122条、新华网68条、人民网59条、学习强国236条)。9月27日,央视直播车首次开进大悟,通过CCTV13《新闻直播间》特别栏目“在希望的田野上”,见证我县水稻丰收的喜悦。《湖北日报》头版头条2条,湖北卫视《湖北新闻》播发41条,《孝感日报》头版头条17条,《孝感新闻》播发152条。

全县有17个乡镇265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

创建国家4A级景区1家:新四军第五师司令部旧址。

文化惠演306场次240.8万人次;文化下乡100多场次受众240万人次。下乡演出220场。其中送戏下乡120场、红色文艺轻骑兵20场,送戏曲进校园80场。

接待游客790万人次约45亿元,体彩年销量5083万元。

现有体育场地138.18万平方米,人均2.9平方米。

向省、市体校输送人才13名。比赛中取得全国1个第二名,1个第六名、1个第八名,省级12个第一名,5个第二名、3个第三名。

文化馆(站)惠民72万人次。图书馆服务全民阅读648297人次。楚剧团惠民演出306场次139万人次;

现有文物点841处(新发现504处)。古遗址(含古寨址)275处、古墓葬152处、古建筑260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146处、石窟寺及石刻5处、其他1处。

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187处。国家级2处,省级10处,县级175处。中国传统村落11处。

红色教育参瞻41.01万人次。其中新五师司令部旧址13.5万人,博物馆4.76万人次,中原突围纪念馆13.55万人次,徐海东纪念馆3.9万人,杨松和刘华清纪念馆5.3万人次。

出动执法人员1580余人次,检查870余家次;组织专项行动15次,开联系会8次;扫黄打非行动4次,立案处罚5起,结案5起。县文旅安委会对文旅市场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出动执法人员680余人次,检查单位268家次,责令限期改正25家次,现场整改70家次;排查隐患40余处,现场整改15处,限期整改25处;文旅市场立案10宗,结案10宗;行政审批33家次。处理文旅市场投诉62件,办结62件。发放“护苗绿书签行动”书签3000册、宣传5000余册;摆设“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日”展板5个、咨询台1个、发放资料5000余张册。拆除影响疏散逃生和灭火救援障碍物隐患30处。

全县新出生人口2682人,其中一孩1256人、二孩1060人、三孩322人、三孩以上44人;男孩1564人,女孩1118人。
落实计生特别扶助对象247人266万元,奖励扶助对象4582人440万元,一次性奖抚困难企业退休计生人员339人125万元,补助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对象25人7.8万元。

为残疾人、高龄老人、低保对象减免新农合400元/人;年购买住院护理保险299人(300元/人)8.97万元;并享受100元/天、最高90天的护理补贴,已理赔23人次2.80万元。

全县医疗卫生机构370家,其中:综合医院4家、中医医院1家、民营医院4家,乡镇卫生院15家,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室)、医务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42家,妇幼保健院1家、皮肤病防治所1家,疾控预防控制中心1家,卫生监督机构1家。

全县执业(助理)医师1247人,执业护士1403。办理护士首次注册21人次,办理执业护士变更及延续注册574人次。卫生医疗机构床位数3686张,(系统编制床位数4156张,每千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8.69张)。

 

十一、人口

 

年末全县常住人口47.27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5.21万人),城镇化率53.33%。据县公安局统计,2024年年末全县总户数184524户,总人口593900人。总人口中,男性318392人,女性275508人;城镇人口196254人,乡村人口397646人;0-17岁109115人,18-34岁119832人,35-59岁231611人,60岁及以上133342人。全年出生3261人,出生率为5.5‰;死亡5063人,死亡率为8.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0‰;迁入4456人,迁出8325人。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县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858元,增幅4.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933元,增幅6.8%。

新增城镇就业7113人,失业人员再就业5730人,困难人员再就业4110人。举办线上线下招聘73场次1.9万余人次,提供岗位1.18万余个就业3455人。开展技能培训2929人、创业培训523人,落实培训补贴523.65万元。新增扶持创业779人,带动就业2408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16亿元。新增返乡创业854人,落实一次性补贴16万元。全县新建8家零工驿(微)站,推荐就业357人,返乡人员县内就业1911人。

全县脱贫人口(含监测对象)外出务工44494人,落实交通补贴2031人73.65万元。现有乡村公岗6263个,兜底安置脱贫人口就业5621人补贴3325.235万元。就业帮扶车间127家就业1680人,补贴水电费18.817万元。企业就业补贴17.8万元,企业稳岗补贴170.33万元。

五项社保44.77万人次。企保月退休金2200元/人,城居保基础养老金174元。组织社保宣传6场3万余人,发放资料5000余份,为111名老人上门社保年检。办理三代社保卡50536张。签发电子社保卡31.45万张,占常住人口的66.5%。

引进人才52人。招聘事业人员131人(其中农村义务教育教师28人,事业单位88人,乡村医生13人,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2人)。八级职员晋升28人。

开展政策宣讲10余场,发放资料2000余份,签订合同1000余份,办理企事业单位用工备案153家1012人。办理劳动保障维权案件610件,为1563名农民工追回工资1398.4337万元。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受理立案107件,结案率100%。其中,裁决31件,调解及达成和解协议76件;案外调解212件。其中,线上调处16件,成功率达90.2%。

全县养老机构20个,床位3773张。福彩年销量3508万元。

发放城市低保对象1561户2744人,低保金1491.83万元;发放农村低保对象14358户26780人,低保金10132.09万元。发放农村特困(五保)5696人,供养金8173.09万元;发放城市特困(五保)69人,供养金187.88万元。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16816人(其中困难残疾7849人、重度残疾8967人)发放两项补贴1885.235万元;发放孤儿救助对象46人,基本生活费104.79万元。发放无人抚养儿童46人,基本生活费422.786万元。临时救助2209人493.54万元。流浪乞讨救助155人次。享受高龄津贴老人13714人,享受养老服务补贴老人1356人,福利补贴29人,共享受老年福利1933.812万元。发放22人六十年代精减退职老职工40%补贴12.972万元。

规范婚姻登记3046对(其中结婚登记1605对,离婚登记708对,离婚申请1270对,补结657对,补离76对。

 

注释:

[1] “14321”目标:“1”是孝感要进入全国地级市百强;“4”是经济总量重回全省第4位;“3”是主城“三区”经济总量2035年占到全市三分之一左右;“2”是汉川百强进位、应城2030年晋级全国百强;“1”是其他县市走在全省同类县市第一方阵。

[2]“五总”:指解放思想是总开关、稳中求进是总基调、项目建设是总抓手、创先争优是总目标、“敢快干”是总要求。

[3]“十大行动”:指市委七届八次全体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聚力推进规划引领发展行动、投资项目绩效综合评价行动、招商引资“比拼跃升”行动、主城能级提升行动、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县域统筹发展行动、供应链体系建设行动、绿色低碳发展行动、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行动、平安孝感建设行动。

[4]“双城驱动 一环三线”:以县城、宣化店镇为区域发展核心,优势互补、同频共振、循环互促,打造“双城驱动”增长极;以金岭片区环线、346国道线、108省道线、大黄公路线80个村为示范引领。

[5]地区生产总值、各行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地区生产总值、各行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按不变价计算。

[6] 人均生产总值绝对数及增长速度均按现价计算,常住人口按近两年平均值计算。

[7] 工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计算。

[8] 规模以上工业数据为12月月报数。

[9] 建筑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计算。

[10] 固定资产投资按省市要求不公布总量。

[11] 财政数据为2024年12月月报数。

资料来源:外经、文旅、财政、商务、物价、金融、住建、环保、交通、科技、教育、广电、人社、劳动保障、公安、民政等数据来自相关部门,其他数据均来自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