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县上下全力以赴抓项目、强工业、促消费、稳增长,全县经济呈现稳中有进、稳步提质的良好态势。
一、综 合
根据县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4年汉阴县生产总值为99.78亿元,同比增长6.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9.93亿元,同比增长1.5%;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4.57亿元,同比增长12.8%;第三产业增加值为55.28亿元,同比增长4.9%。三次产业比为20.0:24.6:55.4。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2260元。
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61.07亿元,占生产总值的61.2%。
二、农 业
全年农业总产值达到33.91亿元,同比增长1.3%(可比价,下同)。农业增加值为20.78亿元,同比增长1.6%。
种植业产值达到21.78亿元,同比增长5.0%。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4.61万亩,同比下降0.26%,其中夏粮面积7.67万亩,秋粮面积26.9万亩。粮食总产量为9.42万吨,同比增长0.64%,其中夏粮产量1.68万吨,秋粮产量7.73万吨。油料播种面积16.68万亩,产量2.8万吨,分别同比增长2.4%和2.8%。全年蔬菜种植面积15.11万亩,产量24.36万吨,分别同比增长2.9%和5.2%。其中:食用菌产量为0.47万吨;莲藕播种面积为1.5万亩,产量为4.16万吨。
表1 2024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 |||
计量单位 | 数量 | 比上年增长(%) | |
粮食 | 万吨 | 9.42 | 0.64 |
油料 | 万吨 | 2.8 | 2.8 |
#油菜籽 | 万吨 | 2.4 | 3.3 |
蔬菜 | 万吨 | 24.36 | 5.2 |
园林水果 | 万吨 | 4.3 | 6.9 |
茶叶 | 万吨 | 0.22 | 8.8 |
林业产值为1.59亿元,同比增长7.1%。全年育种育苗面积0.21万亩,同比增长2%。木材采伐为1.37万立方米,同比增长4%。零星植树67万株,同比增长3%。造林面积4.6万亩,同比增长43%。林产品产量4.3万吨,增长8%。
牧业产值为7.79亿元,同比下降9.0%。生猪出栏17.89万头,下降26.2%;生猪存栏10.63万头,下降30.8%。牛出栏0.87万头,下降20%;牛存栏1.6万头,下降33.4%。羊出栏2.65万只,下降18.7%;羊存栏2.4万只,下降30%。活家禽出栏80.14万只,下降21.2%;家禽存栏59.51万只,下降30.1%。禽蛋产量0.52万吨,下降23.2%。
表2 2024年畜牧业生产情况 | |||
计量单位 | 数量 | 比上年增长(%) | |
猪期末存栏 | 万头 | 10.63 | -30.8 |
牛期末存栏 | 万头 | 1.6 | -33.4 |
羊期末存栏 | 万只 | 2.4 | -30 |
家禽期末存栏 | 万只 | 59.51 | -30.1 |
禽蛋产量 | 万吨 | 0.52 | -23.2 |
渔业产值为0.94亿元,同比增长4.2%。全年水产品产量0.82万吨,同比增长13.4%。
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为1.8亿元,同比增长1.8%。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户,12月末在库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4户。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2.9%,增加值同比增长13.9%。
全县涉及19个行业大类中12个行业产值实现正增长,分别是: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28.6%,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长19.2%,纺织业增长39.1%,纺织服装服饰业增长24.5%,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增长2.9%,造纸和纸制品业增长10.9%,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增长12.4%,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6.9%,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21.7%,金属制品业增长52.4%,电器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3241.4%,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净增长。
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0.21亿元,同比增长16.5%。县内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9.13亿元,同比增长28.7%,其中建筑工程产值9.1亿元,安装工程产值0.8亿元。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2.6万平方米,竣工房屋价值达到4.3亿元。
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达7.3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0.1%。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8.3%。其中,第一产业投资下降9%;第二产业投资增长37.9%;第三产业投资下降2.3%。
全年民间投资增长11%,占比57%。高技术产业投资下降17.2%,占比4.1%。工业投资增长37.9%,工业技改投资下降22.1%,基础设施投资下降14.9%,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5.0%。
五、交通和邮电
2024年末,公路总里程 2712.14公里,公路桥梁 404座,公路密度198.69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高速路35.85公里,国道二级路73.36公里,省道130.78公里,县道175.10公里,乡道226.02公里,村道2071.04公里。
全年完成交通运输仓储邮电业增加值3.28亿元,同比下降1.2%。公路客货运周转量下降0.1%,铁路客货运周转量下降4.5%,邮政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5.7%,电信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0.7%。
邮电通信业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93亿元。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2.3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23.43万户,互联网宽带用户9.70万户。
六、商贸
全年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17户,12月末在库限额以上商贸企业119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60.4亿元,同比增长6.9%。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实现零售额17.6亿元,同比增长9.9%。
七、财政金融
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5.62亿元,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7亿元。税收占比为6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28.5亿元。民生支出23.85亿元,民生支出占比达83.7%。
年末汉阴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94.86亿元,同比增长3.4%,各项贷款余额97.94亿元,同比增长8.1%。
八、教育
学前教育。全县有幼儿园41所,教育部门办22所,民办19所(其中普惠性幼儿园15所);共有250个教学班(其中大班90个,中班83个,小班73个,混合班4个);在园人数为6362人(其中女3013人);学前教育教职工862人,专任教师459人,保育员198人。幼儿园占地面积159629.23平方米,园舍面积95580.84平方米。
义务教育。全县有小学学校38所,教学点4个,教学班534个。全县小学校内外适龄人口数(6至11周岁)为18491人,在校学龄人口数为18491人,小学入学率为100%。全县小学在校生18593人,巩固率100%;全县小学毕业生3501人,一年级招生2548人。教职工1243人,其中专任教师1158人;全县小学学校占地面积386644.58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84814.23平方米。全县初级中学10所(其中民办九年制学校1所),初中有教学班233个。初中校内外适龄人口数(12至14周岁)为10872人,在校学龄人口数为10872人,入学率为100%,辍学率为0%,初中在校生11109人;初中一年级招生3655人。初中毕业生总计3865人。初中教职工742人,专任教师700人;初中学校占地面积292351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73184.97平方米。
高中教育。全县有高级中学3所(其中民办1所),高中教学班134个。高中在校生6610人;高中毕业生2006人,高中一年级招生2446人。高中教职工519人,专任教师510人。高中学校占地面积160664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83839.7平方米。
中等职业教育。职业高中1所,职业高中一年级招生552人,职业高中现有在校生1429人。学校共有教职工93人,专任教师84人。
特殊教育。全县特殊教育学校1所,教学班6个,全县共有特殊教育学生185人,其中小学随班就读27人,初中随班就读36人,特殊学校学生122人(其中:送教上门学生40人)。特殊教育学校占地面积276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040平方米。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工14人,专任教师13人。
九、卫 生
2024年,全县医疗卫生机构205个,医院3个(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安康市残联精神病医院汉阴分院各1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00个(中心卫生院7个,镇卫生院7个,村卫生室159个,诊所24个,医务室3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2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院1个)。
全县实有床位数1937张,其中:医院1282张,卫生院555张,妇幼保健机构100张,每千人口床位数8.2张。
全县共有在岗人员2120人,卫生技术人员1831人,卫生技术人员占在岗卫生人员总数的86.37%。按2024年末全县常住人口计算,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7.77人,每千人口执业(助理) 医师2.87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3.10人。
全县医疗机构总收入50938.4万元,较上年减少6835万元,减幅11.83%。其中财政拨款收入7953.2万元,占比15.61%;事业收入39417.3万元,占比77.38%,其中医疗收入39399.4万元(含药品收入11606.9万元)。上级补助收入2678.4万元,占比5.26%。全年总费用(支出)50095.6万元,占总收入98.35%。
全县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135.79万人次,较上年增加13.76万人次。其中:医院51.90万人次,占比38.2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72.13万人次,占比53.11%(其中:卫生院37.09%、村卫生室58.44%、诊所、卫生室、医务室4.48%);妇幼保健院11.77万人次,占总诊疗人次的8.66%。
2024年,全县 3 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为 97.6%。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 3.3‰(2022 年度4.79‰),比上年下降 1.49个千分点。全县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为 97.9%,孕产妇死亡率 0/10 万。全县新生儿死亡率为 1.98‰(2022 年为 1.36‰),比上年上升 0.62 千分点。
十、人民生活与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常住人口23.59万人,比上年减少0.04万人。出生率7.48‰,死亡率7.89‰,自然增长率-0.40‰。城镇化率50.11%。
年末公安户籍人口总户数为101530户,户籍人口为307160人,其中:女性141970人,男性165190人。
据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2024年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754元,比上年增加1320元,增长6.2%。其中:工资性收入9445元,增长6.8%,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41.5%;经营净收入3949元,增长6.8%,占17.4%;财产净收入1240元,增长6.3%,占5.4%;转移净收入8121元,增长5.1%,占 35.7%。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006元,比上年增加1725元,增长5.2%。其中:工资性收入13955元,增长5.9%;经营净收入5340元,增长4.6%;财产净收入3081元,增长5.2%;转移净收入12631元,增长4.6%。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25元,比上年增加967元,增长6.8%。其中:工资性收入6673元,增长7.3%;经营净收入3094元,增长8.8%;财产净收入108元,增长10.2%;转移净收入5350元,增长4.9%。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3920元,比上年增加763元,增长5.8%。
城乡居民收入比2.33∶1.比上年缩小0.05.
2024年城镇新增就业 2283人,失业人员再就业937人,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236人,登记失业人员实有人数458人。全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8.2万人。
全年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30002人(含机关事业和企业),其中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职工20840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83913人。年末参加失业保险11009人,参加工伤保险15298人。
全年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72402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加人数258326人。
全年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12个,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15个。年末纳入城镇低保561户、916人,人均月保障标准最高645元,最低110元,平均506.4元;纳入农村低保6948户、13702人,保障标准每人每年最低1872元,平均4420元。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五保)3955人,其中集中供养1165人。全年累计实施临时救助5748人次。
注:1.生产总值按地域计算。
2.生产总值及各行业总产值、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减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