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区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一、综合
经初步核算,全年全区生产总值完成1689731万元,比上年增长5.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9983万元,同比增长0.6%;第二产业增加值640608万元,同比增长9.2%;第三产业增加值769140万元,同比增长4.7%。三次产业比为16.6:37.9:45.5。
二、农业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520663万元,同比增长1.65%。其中:农业产值343512万元,同比增长8.21%;林业产值3253万元,同比增长20.22%;牧业产值124246万元,同比下降15.47%;渔业产值198万元,同比增长26.92%;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49454万元,同比增长7.81%。
粮食播种面积24230.59公顷,同比增长0.095%,总产量达到151079.77吨,同比增长0.041%。其中:夏收谷物65465.29吨,同比增长0.054%;秋收谷物85614.49吨,同比增长0.031%。
油料播种面积451.11公顷,同比增长1.8%;总产量1545.82吨,同比增长0.8%。
蔬菜播种面积3847公顷,同比增长10.26%,总产量218383.18吨,增长9.85%。其中,设施蔬菜播种面积738.46公顷,产量37715.3吨。
肉类总产量24831.94吨,同比增长13.6%。生猪年末存栏110781头,同比下降18.33%;生猪出栏246218头,同比下降3.5%;牛奶产量31094.86吨,同比下降0.66%;禽蛋产量25467.69吨,同比下降4.9%。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区全部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9%,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增长7.8%。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144家。分经济类型看,股份制企业产值同比增长7.9%;大中型工业企业产值同比增长28.6%;其他经济类型企业产值同比下降9.5%。
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产值同比增长1.3%;重工业产值同比增长16.8%。
分主导行业看,造纸和纸制品行业企业58家,产值较去年同期下降0.7%;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13.5%;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产值同比增长3.7%;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产值同比下降3.7%;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104.7%。
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99.8%,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完成236.6亿元,同比增长3.3%;实现利润总额10.1亿元,同比增长71.2%。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断加快,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34家,增加值同比增长49.8%,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29.6%;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产值635273万元,同比增长24.7%,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27.2%。
建筑业增加值完成77376万元,比上年增长9.1%。目前在库有资质建筑业企业32家,实现产值251842.3万元,比上年增长12.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4.6%,建设项目同比增长15.2%,房地产同比增长2.2%;工业投资同比下降4.1%,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5.7%,占全区工业投资的47.9%。
五、财政、贸易
全年全部财政收入完成175348万元,与去年同期持平,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97491万元,同比增长2.7%,其中税收收入完成67949万元,同比增长0.7%。财政支出完成299457万元。
全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54461.9万元,同比增长7.3%。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53789万元,同比增长23.2%。分城乡看: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307464.1万元,同比增长23.8%,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6997.8万元,同比增长5.7%。
六、对外经济
当年实际使用外资额1.8953万美元
累计进出口总值139353.69万元,其中出口86712.76万元,进口52640.93万元。
七、交通、通讯、旅游
年末拥有客、货运输工具6872 辆,其中:中型客车45辆,大型货车6091辆,中型货车623辆,出租车113辆。
固定电话用户20604户,移动电话用户515019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52180户。
全区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满城汉墓、张柔墓、要庄遗址、方顺桥),省级保护单位1处(夜借遗址),县级保护单位16处,馆藏文物705件套,其中一级文物1件,二级18件,三级58件。
八、教育、科技、文化和体育
全区普通高中2所,在校生9022人;中等职业学校1所,在校生3482人;普通初中18所,在校生18054人;小学106所,在校生28568人;幼儿园118所,在园幼儿8854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29人。
2024年底,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90家,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100家,达到144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1000家,达到1035家,分别较上年增加3家、51家和200家。新增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1家、市级农业科技园区2家、市级技术创新中心5家,研发飞地2家。
高效实施文化惠民民生工程。组织开展“六进”惠民演出、示范性“村晚”、“遇见艺术”演出、主题活动融合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惠民演出活动216余场,同时充分利用公众号、视频号、抖音等新媒体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极大地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受到广大群众普遍好评。
聚焦全民健身,体教融合发展更加紧密。不断完善场地设施,对复兴体育公园、长信体育公园进行了提升,建设更新行政村(社区)新型健身器材4处,乡镇(街道)多功能运动场2个,新建匹克球场地14块,为群众提供方便可及的健身设施。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先后举办了满城区第五届冰雪运动会、柿子沟“最美骑行”、足球比赛、棋类比赛、全民健身日、匹克球交流赛等全民健身赛事活动15场次,影响带动参与人数达10万余人。强化体教融合,圆满完成2024年初中毕业生体育中考工作,组队参加保定市中小学三大球比赛,参赛人员100余人,促进学校体育运动发展。
九、卫生和社会服务
年末全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545家,医疗机构核定病床总数3172张;全区执业(助理)医师1638人,注册护士1513人,在岗乡村医生316人。
全区享受社会救助的人员有5480人,其中,城市、农村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分别有168人和5312人;城乡特困供养人数1155人,临时救济2530人;养老服务机构7个,年末养老床位1539张。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区常住人口394143人,其中,城镇人口234121人,城镇化率59.4%,较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年内出生人口2019人,出生率4.73‰,自然增长人数为-190人,自然增长率为-0.44‰,死亡人口2209人,死亡率为5.17‰。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5376元,同比增长4.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7969元,同比增长6.0%。
全年全区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49658人,比上年末增加1832人。其中,参保在职职工达38147人(其中,企业29420人,机关事业8727人),参保离退休人员达11511人(其中,企业6854人,机关事业4657人)。全年全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208781人。参加失业保险 27516人,参加工伤保险30359人,其中,参加工伤保险农民工13366人。
全年全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共计357965人。其中,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318443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39522人,参加生育保险29016人。
十一、资源、环境
全年实施国土绿化营造林2.65万亩,其中,人工造林1500亩,森林抚育2.5万亩。
全区光伏发电198636981千瓦时,同比增长0.47%。
注:1.本公报全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为快报数。
2.公报中全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值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公报中部分数据来源于相关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