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邗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4

选择区域:>>

2024年,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市委“实干争先年”总体要求,聚焦经济建设,全区经济运行呈现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强富美高”新邗江现代化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一、综合

经初步核算,全区(含蜀冈-瘦西湖景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84.9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3.85亿元,同比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531.48亿元,同比增长7.1%;第三产业增加值829.63亿元,同比增长5.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61179元。剔除蜀冈-瘦西湖景区,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74.9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3.43亿元,同比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515.59亿元,同比增长7.5%;第三产业增加值735.92亿元,同比增长5.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75192元。全年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1.8∶40.5∶57.7。

全区新登记经营主体14582户,其中,新登记企业(含分支机构)6716户,新登记个体工商户7862 户,新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4户。全区实有经营主体129704户,同比下降2.00%。其中各类企业54572户,同比下降0.15% ;个体工商户75004户,同比下降3.31%;农民专业合作社128户,同比下降0.78%。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9405人,实现城镇失业人员就业7512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702人,新建标准化“家门口”就业服务站7个,支持成功自主创业1815人,新增在邗就业创业大学生7941人。城乡就业困难家庭动态“清零”,2024年末领取失业保险金3745人。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全区各项社会保险(不含医保)参保近53.2万人次,其中企业职工养老保险19.2万人、机关事业养老保险9834人、工伤保险17.2万人、失业保险13.2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2.4万人、被征地农民进保2123人。

 

二、农林牧渔业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7.84万亩,同比增长0.5%。夏收粮食种植面积10.56万亩,同比增长0.37%。秋收粮食种植面积17.29万亩,同比增长0.59%。全年粮食亩产462.72公斤,同比下降0.06%。夏粮亩产322.92公斤,同比增长1.96%,秋粮亩产548.08公斤,同比下降0.8%。全年粮食总产12.88万吨,同比增长0.45%。夏粮总产3.41万吨,同比增长2.34%;其中小麦总产3.35万吨,同比增长2.71%。秋粮总产9.48万吨,同比下降0.22%;其中水稻总产8.9万吨,同比下降0.38%。全年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9.24万亩,同比增长2.9%。全年蔬菜及食用菌产量27.17万吨,同比增长2.5%。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0.62万吨,同比增长63.2%。

全区纳入农业部家庭农场名录的家庭农场504家,其中家庭农场301家,种植、养殖大户203家,经营土地面积97902.39亩、水面面积12570.15亩,经营收入19983.19万元。全区各级农业龙头企业达31家,国家级1家,省级7家,市级12家,区级11家。新增9个绿色食品认证,续展8个绿色食品,1家中绿华夏有机农产品养殖企业、1家绿色食品养殖企业,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3%。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区584 家规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8.8%。按门类分,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9.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同比下降-72.2%。

“153”产业产值同比增长7.8%,对全部规上工业总产值的贡献率达 110%以上。分产业看,装备制造产业同比增长4.7%,新型建材产业同比下降24.7%,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同比增长10.8%,生物医药业同比增长 1.2%,高端服饰产业同比下降0.4%,微电子产业同比增长22.2%,新能源及储能产业同比增长860.0%,航空产业同比增长33.3%。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5.2%,利润同比增长 42.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 6.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 56.8%。

建筑业产值同比增长9.7%。房屋施工面积454.3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其中新开工面积40.8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5%。房屋竣工面积68.3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16.9%。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2%,其中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2.1%,服务业投资同比下降0.9%。

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63.91亿元,同比增长3.7%。商品房施工面积454.3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竣工面积68.3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16.9%。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43.2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6%;商品房销售额165.67亿元,同比下降0.1%。

 

五、国内贸易

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5.09亿元,同比增长7.1%,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7.89亿元,同比增长13.8%。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限额以上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20.78亿元,同比增长13.5%;限额以上乡村消费品零售额7.12亿元,同比增长28.6%。分类别看,粮油、食品类11.79亿元,同比增长8.0%;饮料类1.20亿元,同比下降10.9%;烟酒类7.47亿元,同比增长67.6%;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12.87亿元,同比增长36.2%;汽车类211.79亿元,同比增长14.4%;石油及制品类1.27亿元,同比增长12.5%;通讯器材类11.44亿元,同比下降31.3%;体育娱乐用品类5.69亿元,同比增长29.8%;中西药品类3.56亿元,同比增长8.0%。

 

六、开放型经济

全区实现进出口总额248.1亿元,同比增长15.9%。其中出口224.7亿元,同比增长15.5%;进口23.5亿元,同比增长20.6%。全区实际利用外资23154万美元,同比下降22.8%。从产业分布看,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15522美元,同比增长166.2%;高技术产业实际利用外资10152万美元,同比增长72%。从新批项目看,全区新设(含增资)外资项目33个,新增协议外资43189万美元。2024年全区对外直接投资额12999.68万美元,同比增长33%,新批对外直接投资项目15个,中方协议投资额11617万美元,同比下降56.56%。

 

七、交通和旅游

全区境内公路货运量和货物周转率分别为573.93 万吨、86090.10万吨/公里。全区拥有各类货运车辆3349辆,货运车辆总吨位数47828吨,其中新增货车191辆,总吨位2253吨(厢式货车 29辆,179吨;专用运输车辆40辆,431吨;重型车辆173辆,2191吨)。

星级宾馆2家,其中五星1家,三星1家;旅行社144,其中总社66家,分社11家,营业部67家。4A级景区1家,3A级景区5家,2A级景区1家。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1家。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2家。省级旅游度假区1家,省工业旅游区1家,国家级夜间集聚区1家。

 

八、财政

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2.73亿元,同比增长4.2%。税收收入42.23亿元,同比下降1.5%,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80.1%。主体税种中,增值税19.33亿元,同比下降1.6%;企业所得税5.08亿元,同比下降4.8%;个人所得税2.20亿元,同比下降28.5%。

表:财政收入情况

指标名称 2024年 比上年±%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 52.73 4.2
#税收收入(亿元) 42.23 -1.5
#增值税 19.33 -1.6
企业所得税 5.08 -4.8
个人所得税 2.2 -28.5
城市维护建设税 2.38 -9.3
房产税 3.07 30.3
印花税 0.98 30.5
城镇土地使用税 0.88 27.4
契税 3.20 14.8
#非税收入 10.49 35.9
#行政事业性收费 1.42 -27.1
附: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 54.49 2.1

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5.33亿元,同比下降5.9%,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1.88亿元,同比下降2.1%;公共安全支出5.37亿元,同比下降1.6%;教育支出13.11亿元,同比下降13.6%;科学技术支出1.35亿元,同比下降19.5%;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0.51亿元,同比增长13.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8.24亿元,同比增长15.8%;卫生健康支出5.21亿元,同比下降9.8%;节能环保支出1.98亿元,同比下降55.8%;农林水支出5.78亿元,同比下降11.7%;交通运输支出1.12亿元,同比下降21.1%;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0.87亿元,同比下降74.5%;住房保障支出7.32亿元,同比增长11.5%;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27.44亿元,同比下降43.9%。

 

九、科学教育

全区完成专利授权量3766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816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39件。2024年末全区有效发明专利量3175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43.72件,地理标志商标2件。

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46家、净增87家,总数达497家;568家企业通过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全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68.5%。

全区有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共计96所,包括幼儿园55所、小学19所、初级中学10所、九年一贯制学校5所、高级中学4所、职业中专1所、其他类学校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55所幼儿园中,含教育部门办园8所、集体办园19所、民办园26所(其中普惠性25所)、其他部门办2所。另有教师发展中心1所、青少年活动中心1所、少年宫1所。2024年,全区在校学生数分别为:小学在校学生数45365人,同比减少114人;初级中学在校学生数13803人,同比增加697人;高中在校生数9102人,同比增加144人;在园幼儿共计15729人,同比减少3071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学生106人;中等职业学校(含扬州新东方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数2637人。2024年,全区基础教育教职员工7592人,包括幼儿园2497人、小学2120人、初级中学852人、九年一贯制1200人、高中903人、特教20人,其中专任教师6112人,包括幼儿园专任教师1247人、小学专任教师2738人、初级中学专任教师1240人、高中专任教师867人、特殊教育专任教师20人;全区职业中专教职工合计262人,其中专任教师247人。

 

十、文化、体育和卫生

全区共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电影院16家。镇(街道)文化站15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45个。

全区新建(改建)体育设施32处,乒乓球桌23张,“好地方·运动坊”社区智慧健身服务站1个,新增健身步道7公里,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4.52平方米;成功举办省级及以上赛事9场、“体育文化进万家活动”13场、“共享好时光,共‘健’好地方”全民健身赛事活动13场,“社区运动会”62场,参与人数近2万人。组队参加男子篮球、男子橄榄球、排球等10次年度锦标赛和2次冠军赛。邗江区青少年篮球队获得2024年江苏省青少年篮球冠军赛冠军。

全区拥有医疗卫生机构404个,其中妇幼保健机构1个。床位数1351张,卫生技术人员2942人,其中执业医师1130人,执业助理医师288人,执业护士1271人。建成名医工作室30家。组建家庭医生团队105个,全人群签约33.06万人,社区卫生服务站示范化率达100%。

 

十一、城乡建设和生态环境

全区新增城市道路7公里。新建(改建)污水管网8公里;新建(提升)各类公园4个;改造老旧小区11个,保障性租赁住房新开工3947套(间),基本建成3947套(间)。新建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2个、市级特色田园乡村1个。

全区PM2.5平均浓度31.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8%;优良天数比率81.8%,同比上升7.0%,年均降尘量均值为2.3吨/平方公里。全区7个国省考断面优Ⅲ比例100%,同比提升14.7%;9个市考断面水质达标率100%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区(含蜀冈-瘦西湖景区)总户数22.22万户,户籍人口65.74万人,常住人口85.88万人。剔除蜀冈-瘦西湖景区,总户数18.53万户,户籍人口55.53万人,比上年增长3.3%;常住人口72.85万人,比上年增长0.2%;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88.54%,比2023年末上升0.14个百分点;城镇地区常住人口64.5万人,增加0.24万人;乡村地区常住人口8.35万人,减少0.08万人。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534元,同比增长5.4%,其中,工资性收入44598元,增长6.1%;经营净收入9810元,增长3.8%;财产净收入1361元,增长2.1%;转移净收入6765元,增长 4.4%。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6666元,同比增长5.1%;其中,工资性收入47875元,增长5.7%,占可支配收入比重71.8%;经营净收入10195元,增长3.5%,占15.3%;财产净收入1431元,增长1.6%,占2.2%;转移净收入7165元,增长3.9%,占10.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110元,比上年增长6.6%。其中,工资性收入24426元,增长6.9%,占可支配收入比重65.8%;经营净收入7445元,增长5.4%,占20.1%;财产净收入936元,增长5.0%,占2.5%;转移净收入4303元,增长7.1%,占11.6%。全体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5374元,同比增长6.7%。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7548元,同比增长6.3%。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1999元,同比增长9.5%。

全区各项社会保险(不含医保)参保近53.2万人次,其中企业职工养老保险19.2万人;机关事业养老保险9834人;工伤保险17.2万人;失业保险13.2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2.4万人;被征地农民进保2123人。

注:

1.本公报使用的数据为快报数,最终数据以《2024年邗江统计年鉴》为准。

2.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部分指标数据因统计口径调整,较上年不具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