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顺口区统计局
(2025年8月8日)
2024年,旅顺口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大连全面振兴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六个建设”目标任务,精准落实《提升清单》,全力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全年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生产需求持续增长,发展质量稳步提升,民生保障持续改善,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成效。
一、综合
经大连市统计局统一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335.4亿元,比上年增长5.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3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118.0亿元,增长5.2%;第三产业增加值190.1亿元,增长5.1%。按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4万元。
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2亿元,按自然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2.6%,剔除留抵退税因素,同口径增长12.4%。其中,税收收入13.3亿元,自然口径增长3.2%,同口径增长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9.5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全年用于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民生方面的支出24.9亿元,比上年增长20.3%;占全部支出的84.6%。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8.9亿元,增长14.9%;教育支出3.1亿元,增长0.1%;卫生健康支出1.4亿元,增长20.5%;住房保障支出2.7亿元,增长182.8%。
年末全区户籍人口21.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32人。全年户籍出生人口1030人,出生率为4.8‰;死亡人口2110人,死亡率为9.8‰;自然增长率为-5‰。
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4751户,比上年下降10.0%。其中,新登记企业1065户,下降15.6%;新增个体工商户3684户,下降8.2%。年末全区市场主体总数47561户,同比增长0.08%。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4808人。扶持创业带头人85人,带动就业632人。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下降0.2%。其中,消费品价格下降0.2%,服务价格下降0.2%。
二、农业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0.07万公顷,与上年基本持平。粮食总产量0.5万吨,比上年下降3.9%;平均每亩产量442公斤,下降7.7%。全年蔬菜及食用菌总产量7.4万吨,比上年增长4.1%。全年水果总产量4.4万吨,比上年增长6.0%。全年肉蛋奶总产量6.8万吨,比上年增长4.1%。全年地方水产品产量25.7万吨,比上年增长2.2%。
年末全区拥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7家、县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5家、县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29家。全年农业机械总动力19.8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8.7%。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3%。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比上年下降2.8%。分经济类型看,有限责任公司产销率95.8%,比上年下降4%;股份有限公司产销率98%,比上年下降2%;私营企业产销率97%,比上年下降1.3%;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产销率97.6%,比上年下降2.1%;外商投资企业产销率100%,与上年持平。分行业看,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产销率100.7%,比上年下降1.2%;通用设备制造业产销率100.4%,比上年增长6.5%;专用设备制造业产销率76.5%,比上年下降22.5%。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453.8亿元,比上年增长2.5%;利税总额40.6亿元,增长12.8%;利润总额27.8亿元,增长18.3%。
全年资质以上建筑业总产值5.0亿元,比上年增长23.5%。其中,公有制企业0.5亿元,下降39.5%;非公有制企业4.5亿元,增长37.6%。
四、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5亿元,比上年增长2.4%。分消费类型看,商品零售额48.3亿元,比上年增长1.3%;餐饮收入额4.2亿元,增长17.0%。
其中,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8551.5万元,增长54.1%;粮油、食品类零售额3.4亿元,增长2.9%;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1.4亿元,下降22.4%;日用品类零售额1705.2万元,下降5.9%;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3234.5万元,增长3.0%;金银珠宝类零售额3487.4万元,下降23.9%;化妆品类零售额107.0万元,下降75.6%;烟酒类零售额450.4万元,下降24.3%;饮料类零售额891.9万元,增长8.3%;文化办公用品类零售额196.5万元,下降34.3%;其他未列明商品类零售额2765.4万元,增长72.5%。
全年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零售额1.2亿元,比上年增长55.4%。
五、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7.5%。其中,建设项目投资增长34.5%,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31.2%。分产业看,全年无第一产业投资,第二产业投资增长30.3%,第三产业投资下降5.8%。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投资比上年增长3.9%,民间投资增长18.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下降18.9%。全年基础设施投资比上年下降16.1%。全年高技术产业投资比上年下降50.4%,其中高技术制造业下降80.5%、高技术服务业投资下降76.1%。
全年房地产开发施工面积176.9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5.1%;竣工面积4.2万平方米,增长40.0%。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0.0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1.4%,其中住宅销售面积9.1万平方米,下降23.4%;商品房销售额8.3亿元,下降27.0%,其中住宅销售额7.2亿元,下降30.6%。
六、对外经济贸易
全年新增外商投资企业3家,全年实际使用外资645万美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下降44.1%。其中,第三产业实际使用外资645万美元,下降44.1%。中国香港、日本分列实际使用外资来源地的前两位。
全年进出口总额177.5亿元,比上年增长25.1%。其中,进口44.7亿元,增长13%;出口132.8亿元,增长30%。全年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金额11.8万美元;执行金额11.8万美元。
七、交通运输和邮电
全年公路运输客运量19017人次。公路客运周转量1445292人公里;港口旅客吞吐量69.9万人次。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2100万吨,比上年下降9.99%。
邮政业务总收入6016万元,比上年下降6%。全年邮政业完成函件49.4万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快递业务收入885万元,下降14%。
八、金融
银行:全区各类银行存款余额566.3亿元,增加29.3亿元,比上年增长5.5%。城乡居民储蓄余额481.4亿元,净增38.7亿元,增长8.7%。各类银行贷款余额245.9亿元,增加4.2亿元,增长1.7%。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年末全区共有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9个;省级技术创新中心24个;市级技术创新中心24个。全年技术合同成交额66.7亿元,比上年增长219%。
全年发明专利拥有量为878件,增长23.1%。
年末全区共有检验检测机构11个,获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11张。共有法定计量技术机构1个。
截至2024年9月,中等职业学校1所,在校生459人。普通高中3所,在校生3798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8所,在校生23722人。幼儿园48所,在园幼儿5675人。
十、文化旅游、会展、卫生健康和体育
年末全区共有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艺术馆1个,国有博物馆2个,纪念馆1个。全年放映电影2.3万场次,比上年增长4.5%;观众20.2万人次,同比下降27.5%;电影票房812.4万元,同比下降21%。
年末全区共有旅游星级饭店(宾馆)3家,旅行社11家,国家A级旅游景区9个。
年末全区共有各类卫生机构221个,其中医院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个,卫生院6个。全区医疗机构实有床位1454张。年末卫生从业人员3154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952人。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4.1张、执业(助理)医师3.4人、注册护士4.1人。全年总诊疗量112.4万人次。医疗卫生机构平均床位使用率为76.3%(此数据不包括部队驻地医院)。
年末全区共有体育场地987个,体育场地面积175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4平方米。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885元,比上年增长4.5%,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9402元,比上年增长6.9%。
年末全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02657人,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17391人。
年末全区共有养老机构11个。民政服务床位1637张,其中养老服务床位1631张,救助服务床位6张。2024年共接求助101人次,经现场甄别符合救助条件13人次。年末全区共有1444名城镇居民享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148名城乡居民享受政府特困供养。全年累计投入低保、特困及临时救助等困难群众救助资金约1987.9万元。
十二、资源和环境
全年完成育苗面积23.3公顷,生产苗木2.2万株。全年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00亩,治理河道长度1.5公里。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82147.4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25%;能源加工转换效率为79%。
全区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24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11%,空气质量指数(AQI)二级以上(优良)天数313天,其中一级(优)天数144天,空气质量优良率86.9%。全区5条主要入海河流监测断面水质年均值达到或优于地表水V类以上标准,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为100%。
注释:
[1]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为初步核算数,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2]年末户籍人口数为区公安分局统计口径。
[3]居民消费价格相关数据为全市口径数据。
[4]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中不含制造业零售额、农业生产者零售额和居民住宅销售额。
[5]公报中数据均按“四舍五入”原则最多保留一位小数(极小数值除外),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等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财政数据来自区财政局;户籍人口数据来自旅顺口公安分局;卫生健康等数据来自区卫生健康局;城镇就业、养老保险等数据来自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企业注册登记、质量检验、专利等数据来自区市场监管局;城乡居民收入、粮食产量等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旅顺口调查队;居民消费价格相关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大连调查队;林业数据来自自然资源局旅顺口分局;水产品产量数据来自区海洋发展局;畜牧业产量、现代农业、治理河道等数据来自区农业农村局;对外经济贸易等数据来自区商务局;公路、海港等数据来自区交通运输局;邮政、快递等数据来自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大连市旅顺口区分公司;银行数据来自各类银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技术合同等数据来自区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教育数据来自区教育局;文化场馆、旅游数据来自区文化和旅游局;电影数据来自区委宣传部;社会服务、城乡低保、福利救助等数据来自区民政局;空气质量、水质达标等环境监测数据来自旅顺口生态环境分局;其他数据来自区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