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拉特前旗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4

选择区域:>>

2024 年,我旗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考察巴彦淖尔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落实旗委、旗政府决策部署,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凝心聚力办好“两件大事”、抓好“六个工程”,全年经济运行稳中有进,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贡献坚实力量。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旗地区生产总值177.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8.8亿元,增长6%;第二产业增加值47.2亿元,增长3.7%;第三产业增加值71.9亿元,增长4.5%。三次产业比例为33.1:26.5:40.4。第一、二、三产业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9.8%、20.3%、40.6%。人均生产总值达到72234元,比上年增长6.5%。

  年末全旗常住人口24.42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4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3.86万人,乡村人口10.56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6.76%,比上年提高2.15个百分点。男性人口12.53万人,女性人口11.89万人。全年出生人口0.10万人,出生率为4.06‰;死亡人口0.28万人,死亡率为11.3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31‰。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962人,失业人员再就业625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71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比上年降低0.2个百分点。农牧民转移就业25111人。                                

  二、农牧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4.0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6.1%。全年农作物种植面积为194780公顷,比上年增长6.5%。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为99349.9公顷,增长3.1%。粮食总产量68.5万吨,比上年增长8.2%。其中,小麦总产量1.4万吨,下降62.1%;玉米总产量 65万吨,增长10.7%。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为95429.8公顷,粮经比为51:49。

  年末牲畜总头数为186.1万头(只),比上年减少17.2万头(只),下降8.4%。肉类总产量66449.7吨,比上年增长13.9%。其中,猪肉产量17038.3吨,增长33.1%;牛肉产量3127.3吨,增长22.7%;羊肉产量45327吨,增长7.1%。牛奶产量106541.1吨,比上年增长50.6%。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降6.2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7.4%。年末规上工业企业61户,比上年增加了9户。分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下降17.8%,制造业下降23.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17%。分行业看,农副食品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4.7%、52.3%、-1.6%、-25.8%。分产品看,钾肥(折氧化钾100%)、单晶硅、焦炭、铁矿石原矿产量分别增长42.3%、-60.1%、13.1%、-16.8%。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45.8亿元,比上年下降16.1%;全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3亿元,比上年下降181.3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8.7%。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9.6亿元,比上年增长35.6%。全旗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建筑业企业6家,有工作量的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0.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30.9%。 

  四、服务业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2.7亿元,比上年增长4%;交通运输业增加值8.6亿元,增长3.2%;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3.3亿元,增长2.8%;金融业增加值6.2亿元,下降2.8%;房地产业增加值7.3亿元,增长9.4%。

  全年货物运输总量32.35万吨,比上年增长22%。公路货物周转量5829.13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6.9%;公路客运11.41万人,比上年增长11%;公路旅客周转量1039.63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1%。

  全年完成邮政行业业务总量3220万元,比上年下降8.1%。邮政业全年完成邮政函件业务1.81万件,包裹业务1.73万件;快递业务量134万件,下降49.6%;快递业务收入450万元,较同期下降19.4%。

  五、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旗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8.59亿元,比上年增长16.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26.1%,第二产业投资下降6.1%,第三产业投资增长361.4%。基础设施投资增长341.4%,民间投资下降48.2%,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350.7%。商品房销售面积41694平方米,增长49.5%;商品房销售额14860万元,增长30%。 

  六、内外贸易

  全年全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5亿元,比上年增长3.1%。按经营地统计,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4.2亿元,增长4.0%;乡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7.3亿元,增长0.1%。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总额27.4亿元,增长0.7%;餐饮收入4.1亿元,增长22.5%。

  全年共实施招商引资建设项目32项,引进资金24.7亿元。其中,国内(区外)资金24.4亿元;引进区内(市外)资金0.3亿元。

  七、财政和金融

  全年全旗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0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0.9%。其中,税收收入7.3亿元,增长0.3%;非税收入2.79亿元,增长2.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7.84亿元,同口径相比下降11.8%。其中,教育、文化体育传媒、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民生支出29.91亿元,占总支出的79%。

  年末全旗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244.24亿元,比上年增长4.1%。其中,住户存款余额209.44亿元,增长5.3%;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172103亿元,下降6.7%;机关团体存款余额17.58亿元,增长1.5%。年末全旗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159.48亿元,增长14.4%。其中,住户贷款余额104.60亿元,增长21.4%;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54.88亿元,增长3.2%。

  八、居民收入消费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体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251元,比上年增长5.6%。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088元,增长5.0%;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784元,增长6.2%。全体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3759元,比上年增长3.8%。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6587元,增长4.3%;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492元,增长3.4%。

  全年全旗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员共247119人,其中参加职工医保35968人;参加城乡居民医保211151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73698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12665人。工伤保险参保职工共21581人。

  年末全旗养老机构共9所。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648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9237人,共发放城镇低保金1168.01万元、农村低保金9379.49万元。

  九、教育、文化旅游和卫生

  年末全旗拥有中等职业学校1所、普通中学11所、小学14所。中等职业学校招生611人,在校生1858人,毕业生621人,专任教师140人;普通高中招生781人,在校生2502人,毕业生886人,专任教师289人;初中学校招生1818人,在校生5771人,毕业生2084人,专任教师536人;小学招生1785人,在校生12626人,毕业生2329人,专任教师1026人。年末全旗拥有幼儿园26所,学前教育在园幼儿人数4733人。义务教育小学6年巩固率为96.14%,义务教育初中3年巩固率为98.63%。初中阶段毛入学率为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5.52%。

  年末全旗有专业表演团体1个,有文化馆1个,乡镇文化站11个,公共图书馆1座,藏书14.5万册。全旗有广播电台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100%;有电视台1座,电视人口覆盖率100%。

  全年全旗旅游企业接待游客153.2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54%,实现旅游总收入11.14亿元,比上年增长9.2%。

  年末全旗共有卫生机构300个。其中,医院8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90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2个。医疗卫生单位拥有病床1698张,比上年下降0.3%,其中,医院拥有病床1078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拥有病床441张,妇幼卫生机构拥有病床179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192人,比上年增长4.9%,其中,执业(助理)医师943人,注册护士975人。

  十、资源和环境

  全年全旗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总量42.09公顷。其中,商服用地1.27公顷,工业用地26.38公顷,住宅用地1.09公顷,教育用地0公顷,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0.33公顷,交通用地13.02公顷。

  全年全旗总用水量12.22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8.75亿立方米,工业用水0.09亿立方米,生活用水量0.14亿立方米,生态用水3.24亿立方米。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等价值综合能源消费量160.25万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13%;按可比价格计算,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比上年下降7.4%。

  全年全旗完成生态建设任务6.95万亩,其中乔木造林0.1万亩、灌木造林0.86万亩、飞播1万亩、人工种草2.31万亩、封沙育林0.88万亩、工程固沙0.2万亩、森林抚育1.6万亩。全旗森林面积95620公顷,森林覆盖率5.5%。

  全年饮用水地下水源地水源达标率100%,优良空气天数309天,比上年增加20天。

  

  注释: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合计项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全部法人工业企业。

  4.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是指年末从业人员20人以上,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企业和年末从业人员60人以上,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企业。

  5.规模以上服务业统计范围包括: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行业法人单位;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房地产业(不含房地产开发经营),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行业法人单位;以及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社会工作行业法人单位。

  6.综合能源消费量是指企业(单位)在报告期内工业生产实际消费的各种能源(扣除能源加工转换和能源回收利用等重复因素)的总和。计算综合能源消费量时,需要将各种能源品种的消费量换算成按照标准计量单位(如:吨标准煤)计量的消费量。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口径按当量值计算。

  7.卫生数据均为国家卫生统计信息网络直报系统上报数,最终数据以国家和自治区反馈数为准。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人民生活、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粮食产量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巴彦淖尔调查队;城镇新增就业、转移就业、失业率、社会保障中保险数据来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数据来自财政局;金融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巴彦淖尔市分行;招商引资数据来自投资促进中心;公路数据、客货运量、客货运周转量数据来自交通运输局;邮政业务量来自邮政公司;医疗保险数据来自医疗保障局;低保、救助数据来自民政局;学校数、学生数来自教育局;艺术表演团体、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电视广播覆盖率、旅游数据来自文化旅游广电局;医疗卫生数据来自卫生健康委员会;林业数据来自林业和草原局;水资源数据来自水利局;环境数据来自自然资源局和生态环境分局;其他数据均来自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