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综合
初步核算,2024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759.59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增长0.5%。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1.56亿元,比上年增长2.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03.91亿元,比上年下降2.4%,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396.74亿元,比上年下降0.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34.12亿元,比上年增长3.8%。
全市人均GDP达149128元,比上年下降1.5%。
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33.57亿元,比上年增长0.8%,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30.7%。



二、农林牧渔业
2024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6%,其中:农、林、牧、渔业及农林牧渔服务业分别完成总产值24.33亿元、1.45亿元、9.94亿元、0.44亿元和0.84亿元。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1.8亿元,比上年增长2.6%。

2024年,全市畜牧业产值9.94亿元,比上年下降6.8%,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26.9%,所占比重较上年下降1.5个百分点。肉类总产量29256吨,比上年下降22.8%,其中:猪肉产量11531吨,比上年下降35.1%。全年出栏生猪111705头,比上年下降38.7%;家禽出栏792万只,比上年下降20.3%。禽蛋产量8119吨,比上年增长21.8%;牛奶产量182吨,比上年下降19.1%。
2024年末,大牲畜存栏7074头,比上年末下降6.8%;生猪存栏50960头,比上年末下降23.0%;羊存栏25709只,比上年末下降12.9%。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24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396.74亿元,比上年下降0.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4%,从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6%,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5.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1.6%。在规模以上工业中,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0.8%,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3.5%,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7%,非金属矿采选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2.5%,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7.1%,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1.2%,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3%。

2024年,全市建筑业企业(指具有总承包或专业承包建筑业资质的在库法人单位)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6.4亿元,比上年下降49.4%,其中:建筑工程产值完成15.8亿元,比上年下降48.7%;安装工程产值完成0.3亿元,比上年下降81.3%;其他产值0.3亿元,比上年增长650%。签订合同额26.3亿元,比上年下降48.2%。
2024年,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完成营业收入43.48亿元,比上年增长26.7%,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营业收入10.82亿元,比上年下降3.8%;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2.27亿元,比上年下降7.8%;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11.5亿元,比上年增长51.3%;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5.47亿元,比上年增长150.3%;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营业收入0.45亿元,比上年下降7.6%;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0.68亿元,比上年下降8.5%。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营业收入6.87亿元,比上年增长63.8%。
2024年,石安公路入城段建成通车,桃花物流园东片区专用通道等项目加快建设,县耳线、一浦公路等49条农村公路进行修护养护,获“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荣誉称号。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1159.32公里,载货汽车保有量0.96万辆,载客汽车保有量12.52万辆。公共交通继续完善优化,公交车营运线路达89条,公交车辆达468辆。
2024年,信息通讯基础实施不断完善,服务质量持续提高。全市拥有固定电话2.69万部,在网移动电话58.46万部,宽带互联网在网用户20.03万户。
五、国内贸易
2024年,全市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达1180.77亿元,比上年下降0.89%;其中:批发业实现销售额1070.27亿元,比上年下降0.22%;零售业实现销售额110.50亿元,比上年下降6.96%。全市住宿业实现营业额6.07亿元,比上年增长19.91%;餐饮业实现营业额17.25亿元,比上年增长2.51%。
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5.82亿元,比上年下降17.40%,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7.93亿元,比上年下降17.9%。

六、固定资产投资
2024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下降34.3%。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87.4%,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1.6%;第二产业投资比上年下降31.2%,占全部投资的54.8%;第三产业投资比上年下降39.2%,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43.6%。
分领域看:产业投资比上年下降29.5%,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1.8%;民间投资比上年下降44.7%,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43.6%;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比上年下降28.4%,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15.7%。
分行业看:工业投资比上年下降31.4%,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55.0%;交通投资比上年上升15.9%,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8.6%;水利投资比上年下降77.6%,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1.6%;教育投资比上年下降59.1%,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2.3%;农业投资比上年上升25.5%,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4.0%;文旅投资比上年下降6.2%,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0.6%;卫生投资比上年下降65.2%,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0.6%;商贸投资比上年下降91.7%,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0.2%;数字经济投资比上年下降27.1%,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1.8%;生态环保投资比上年上升89.8%,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3.4%。
2024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下降43.4%,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20.3%,其中:住宅投资比上年下降45%,商业营业用房投资比上年增长64.5%,其他投资比上年下降58.7%。全年房屋施工面积543.1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9.4%;商品房销售面积43.1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32.3%;商品房待售面积109.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04.5%。
七、财政收支
2024年,全市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211.4亿元,比上年下降3.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8.27亿元,比上年增长2.3%,其中:税收收入36.48亿元,比上年增长10.2%。

八、招商引资
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招商引资精准有效。做实“链长制+兵团制”,实现“两级指挥、兵团作战”。2024年,全年共引进内资项目108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0个;外资项目3个,协议引进内资164.1亿元亿元,实际到位内资113.07亿元,实际到位外资540.3万美元。

2024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739元,比上年增长3.7%。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461元,比上年增长3.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8398元,比上年增长6.1%。
2024年,社会保障和就业财政资金支出5.88亿元,比上年下降0.5%,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9.6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78%。全市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达2.22万人次,全年共发放保障金0.14亿元;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达1.41万人次,全年共发放保障金0.06亿元。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人数达1.84万人。全市办社会福利院(敬老院)13个,床位0.22万张。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
创新驱动不断增强。科技创新平台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不断融合。加大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培育,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8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创新型企业26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4家。深入实施科技企业精准培育行动,入库国家级、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32家。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新增专利技术552项,获得专利技术使用许可22件,推动 14项技术成果转化落地。
教育更加优质均衡,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圆满完成安宁中学太平学校小学部、石江小学、第六幼儿园项目建设,新增优质公办学位5400个。成功创建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创建工作稳步推进,获评省级“教育工作优秀县”称号。

十一、卫生健康和文化旅游
医疗更加便捷高效。建成医共体科研大楼、8个国家级基层胸痛单元、5个医疗中心、全市国推达标率55.6%。全面实施乡村医生“县聘乡管村用”,乡村医生持证率达42.2%。2024年,全市共有卫生机构271个,卫生机构床位达4720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5568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2.2‰,新生儿死亡率为0.63‰。全市共创建国家级和省级卫生村72个。

全年接待游客1360.4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5.6%,旅游花费达242.91亿元。
十二、环境保护和公用事业
生态环境持续优化。不断加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预警,开展工业企业废气、建筑施工扬尘等专项整治,持续开展水环境专项行动、土壤污染重点监管企业土壤和地下水环境风险隐患排查,绿色低碳深入转型,绿美安宁建设成效初显。
2024年,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8.0%。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城市绿地面积1505.29万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4.41%,人均绿地面积达15.15平方米。城市建成区面积达37.39平方公里,城市铺装道路总长度达393.08公里,铺装道路总面积711.8万平方米,城市供水管道总长813.73公里,全年供水量3512.33万吨。
注释:
1.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人均GDP、农业总产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计算。
2.各项主要数据对比按可比口径计算。
3.涉及的分项数据四舍五入后未作调整。